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读本古代名句整理及默写
- 格式:docx
- 大小:14.61 KB
- 文档页数:3
七下语文必背古诗词及文言文默写根据标题要求,以下是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及文言文的默写内容:1. 《观刈麦》杨万里- 刈麦田中,麦穗黄。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 《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0.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以上为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及文言文默写内容,供同学们复习使用。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默写(二)姓名:等级:______________,初日明高林。
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
______________,今上岳阳楼。
______________,乾坤日夜浮。
______________,老病有孤舟。
______________,凭轩涕泗流。
______________,流响出疏桐。
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______________,飞鸣声念群。
______________,相失万重云?______________,哀多如更闻。
______________,鸣噪自纷纷。
______________,品流应得近山鸡。
______________,花落黄陵庙里啼。
______________,佳人才唱翠眉低。
____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
北国风光,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____________,惟余莽莽;______________,顿失滔滔。
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外妖娆。
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______________,略输文采;______________,稍逊风骚。
________,__________,只识弯弓射大雕。
________,____________,还看今朝。
______________,飞雪迎春到。
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
______________,只把春来报。
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______________,寂寞开无主。
______________,更著风和雨。
______________,一任群芳妒。
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苏教版七年级(下)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1.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2.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尽除俗念,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中尽情歌唱。
这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回答。
)3.诗中采用以动衬静写法,以声静衬托心静,抒发诗人万念俱寂的遁世思想的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二《登岳阳楼》(唐·杜甫)1.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表现的意境相媲美)的句子是:吴楚东南坼,乾坤四《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2.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五《观刈麦》(白居易)1.《观刈麦》中正面描写刈麦时的艰苦劳动与紧张(或最能表现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苦劳作)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2.《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七《使至塞上》(王维)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苏教版初中语文古代名句(解释)(精选五篇)第一篇:苏教版初中语文古代名句(解释)古代名句选读(一)1.多行不义,必自毙语见《左传·隐公元年》。
毙:倒。
意思是,多做不义之事,必然要栽跟头,自己毁灭自己。
这句话现在常用来说明,坏事做多了,必然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灭亡。
2.行百里者半九十语见《战国策·秦策》。
半:以……为一半。
意思是,全程百里,走了90里,只能说走了一半。
现常用来说明,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越要坚持不懈。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语见清代赵翼《论诗》。
意思是,神州大地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诗人,以富有创造性的诗篇,领导着当代的诗坛,开一代新的诗风。
现在可用来说明事物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人才在涌现,各个时期都有各个时期的新人新事。
启发人们不要一味厚古薄今,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语见《荀子·修身》。
非:认为……错误。
当:恰当。
是:认为……正确。
谄谀(chǎnyǘ):巴结奉承。
贼:害。
意思是,对我的过错批评得正确的,是我的老师;肯定我的优点恰当的,是我的朋友;巴结奉承我的,是害我的人。
这几句话告诉我们怎样识人,怎样择友,怎样修身。
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见《荀子·劝学篇》跬(kuǐ):古半步。
无以:不能够。
意思是,不坚持一步一步地前进,就不能走千里远;不汇聚涓涓细流,便不能形成大江大海。
这两句话现在用来说明,学习必须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好高骛远,半途而废。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见屈原《楚辞·卜居》。
意思是,尺虽长,但和更长的相比,就显得短了;寸虽短,但和更短的相比,就显得长了。
这两句话表现了古代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现在用来比喻人或事物都各有长处和短处。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为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必须不断革新,取长补短。
7.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语见《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默写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文默写七年级语文古诗词是经过千百年的沉淀而流传下来的,语言优美精炼、想象新奇丰富、韵律朗朗上口、情感动人心魄、哲理深刻入微,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传承了祖国的文化命脉。
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古诗文默写,欢迎大家阅读!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默写一、名胜风景1.百草园之春色彩斑斓,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百草园之夏妙趣横生,听“鸣蝉在树叶里长吟”,看“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百草园之秋乐声不断,“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那是昆虫的音乐会。
2.于园前堂石坡“以实奇”,因为“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
”;后厅大池“以空奇”,因为“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
”;卧房槛外“以幽阴深邃奇”,其典型的景观是“一壑旋下如螺蛳缠”;而园后水阁四周更是幽静如山林,其“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
”3.破山寺后禅院环境幽静深远,正如常建诗中所写“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从岳阳楼上观洞庭湖,气象极为壮观,用杜甫诗句描述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黄鹤楼高耸巍峨,阎伯理曾这样描述“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其造型独特“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登上黄鹤楼可以看见“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滕王阁意境高远,唐朝诗人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写尽了其妙处。
4.康桥附近的拜伦潭引发了诗人徐志摩美丽的梦,他写道:“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于是他荡舟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二、芳韵幽香。
5.莲花是美的!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曾这样描述其姿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李商隐的诗句“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XX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整理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整理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杜甫4.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唐)5.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鹧鸪》郑谷(唐)6.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采莲曲》王昌龄(唐)7.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莲叶》郑谷(唐)8.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白莲》陆龟蒙(唐)9.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莲》苏轼(北宋)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周敦颐(宋)1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周敦颐(宋)1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1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北朝乐府民歌)14.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观刈麦》白居易15.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观刈麦》白居易1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1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王维19.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崔颢(唐)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黄鹤楼》崔颢(唐)2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崔颢(唐)22.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归园田居》陶渊明(东晋)23.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24.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陆游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名句整理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唐)2.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默写
古诗词默写(一)
1 ,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寺后禅院》)
2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寺后禅院》)
3 ,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4 ,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5.,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6 , 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
7 , 花落黄陵庙里啼。
(郑谷《鹧鸪》)
8 , 佳人才唱翠眉低。
(郑谷《鹧鸪》)
9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采曲》)
10 ,闻歌始觉有人。
(王昌龄《采曲》)
11 ,卷舒开合任天真。
,翠减红衰愁杀人。
(李商隐《赠荷花》)
12 ,倚槛风摇柄柄香。
(郑谷《叶》)
13 ,雨中留得盖鸳鸯。
(郑谷《叶》)
14 , 此花真合在瑶池。
(陆龟蒙《白》)
15 , 月晓风清欲堕时。
(陆龟蒙《白》)
16 ,未抵西湖泛野航。
(苏轼《》)
,露为风味月为香。
(苏轼《》)
17 ,,欲与天试比高。
,,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18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19 ,,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20 ,飞雪迎春到。
,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
21 ,只把春报。
,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
22 ,关度若飞。
,寒光照铁衣。
,壮士十年归。
(北朝民歌。
七年级语文古诗文默写复习一、直接默写。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院》)2.戎马关山北,。
(杜甫《登岳阳楼》)3. ,流响出疏桐。
(虞世南《蝉》)4. ,鸣噪自纷纷。
(杜甫《孤雁》)5.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鹧鸪》)6. ,雨中留得盖鸳鸯。
(郑谷《莲叶》)7.已是悬崖百丈冰,。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8. ,零落成泥碾作尘。
(陆游《卜算子.咏梅》)9. ,岁晏有余粮。
(白居易《观刈麦》)10.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11.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12.道狭草木长,。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二、理解默写。
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以动衬静的是,。
2.《登岳阳楼》中的“,”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
3.《蝉》中的“,”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4.《孤雁》中的“,描写了一只悲伤而执著的孤雁;“,”两句深切地写出了失群者的心情,显示出诗人对同伴的无限思慕、迫切追求的心情。
5.郑谷在诗中这样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形貌特征:“ , 。
”鹧鸪的叫声悲切,催人泪下,正如诗中所写“,。
”6.《采莲曲》中的“,”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
“,”。
7.《莲叶》直接描写莲叶色彩和形象的诗句是:8.《赠荷花》既是写花,又是写人,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的两句诗是:,。
写荷花花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红衰翠减,世1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的诗句是:,。
9.《白莲》中写出白莲淡雅高洁,独具个性和气质的诗句是:,。
抒写白莲内心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的诗句是,。
10.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形神兼备地描写了莲的形象,其中用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11.《沁园春雪》中化静为动描绘壮丽雪景的诗句是:,。
写想像的雪后晴天雪景的句子是:,,。
苏教版七年级(下)古诗默写曲径通幽处,乾坤日夜浮。
居高声自远,种豆南山下,孤雁不饮啄,品流应得近山鸡。
征蓬出汉塞,此地空余黄鹤楼。
不闻机杼声,万里赴戎机对镜帖花黄。
妇姑荷箪食,梦回吹角连营。
山舞银蛇,,。
亲山亲水有亲人。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红旗飘飘把手招。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延安城照在我心中荷叶罗裙一色裁,映日荷花别样红。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倚槛风摇柄柄香。
旋折荷花剥莲子,卷舒开合任天真。
素花多蒙别艳欺,禅房花木深。
亲朋无一字,带月荷锄归。
谁怜一片影,花落黄陵庙里啼。
大漠孤烟直,。
白云千载空悠悠。
寒光照铁衣。
雄兔脚扑朔,背灼炎天光。
家田输税尽,,沙场秋点兵。
她在丛中笑。
乱入池中看不见,多谢浣溪人未折,,翠减红衰愁杀人无情有恨何人觉,轻轻的我走了,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就有无限趣味。
,翻开断砖来,须晴日,,,还看今朝?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马作的卢飞快,力尽不知热,安能辨我是雄雌?将军百战死,芳草萋萋鹦鹉洲。
游子乍闻征袖湿,哀多如更闻。
道狭草木长,凭轩涕泗流。
万籁此俱寂,鸣噪自纷纷。
苦竹丛深日向西。
日暮乡关何处是?,可怜白发生!朔气传金柝,雌兔眼迷离足蒸暑土气,拾此充饥肠。
八百里分麾下炙,风雨送春归,闻歌始觉有人来。
予谓菊,宜乎众矣。
雨中留得盖鸳鸯。
此花此叶长相映月晓风清欲堕时。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但我不能放歌,,悄悄的我走了,在他没有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他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就有无限趣味江山如此多娇弓如霹雳弦惊。
但惜夏日长。
双兔傍地走,壮士十年归。
晴川历历汉阳树,佳人才唱翠眉低。
望尽似犹见,夕露沾我衣。
戎马关山北,但余钟磬音。
野鸦无意绪,相呼相应湘江阔,烟波江上使人愁。
禅房花木深。
吴楚东南坼,非是藉秋风。
归雁入胡天。
昔人已乘黄鹤去,关山度若飞。
当窗理云鬓,童稚携壶浆。
醉里挑灯看剑,原驰蜡象,树梢树枝树根根,羊羔羔吃奶望着妈,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七年级〔下〕名句默写与鉴赏复习〔第8课时〕班级:姓名:主备人:王海华审核人:马海荣【复习目标】【过关测试】一、名句默写。
1、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3、垂绥饮清露,。
〔虞世南《蝉》〕4、望尽似犹见,。
〔杜甫《孤雁》〕5、相呼相应湘江阔,。
〔郑谷《鹧鸪》〕6、,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7、风雨送春归,。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8、,关山度假设飞。
〔《木兰诗》〕9、足蒸暑土气,。
〔白居易《观刈麦》〕10、马作的卢飞速,。
〔辛弃疾《破阵子》〕11、《登岳阳楼》中写景的诗句是:,。
12、虞世南的《蝉》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到处含比兴象征,暗示自己高洁的品质的点睛之句是:,。
13.、郑谷的《鹧鸪》诗中以湘江暮景渲染悲剧气氛,透出诗人繁重的羁旅相思之愁的诗句是:、。
14、郑谷的《莲叶》从视觉角度写莲叶的形象和色彩,从嗅觉角度写了莲叶的香味的句子是:、。
15、陆龟蒙的《白莲》诗从“素花多蒙别艳欺〞一句生发新意,用幽静清新的环境气氛衬托它清逸绝俗的意志和个性的诗句是:、。
16.陆游《卜算子·咏梅》词中从假设的角度,写出梅花惨痛的悲剧命运,也写出梅花孤芳自赏的品行的诗句是:、。
17.白居易的《观刈麦》诗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作繁忙的句子是:、。
18.辛弃疾的《破阵子》:抒发词人一生的事业与抱负,并发尽无穷感叹的句子是:、、。
二、名句鉴赏。
1、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用词的精当表现在何处?请作简要分析。
2、自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几句描述了怎样的画面?融人了怎样的情感?3、下面对辛弃疾《破阵子》一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A.沙场秋点兵——“秋〞字,既点明了战争突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氛围。
B.可怜白发生一一以悲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苏教版语文课外读本古代名句(七年级下册)
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陆象山集·语录》
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汉朝王符《潜夫论·明道》
8.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四》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学而》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17.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中庯》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1.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22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周易·系辞下》
23.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24.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
25.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书传》
26.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
27.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谏逐客书》
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29.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30.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
苏教版语文课外读本古代名句(七年级下册)
1.桃李不言,。
《史记·李将军列传》
2.见善则迁,。
《陆象山集·语录》
3.知而好问,。
《荀子·儒效》
4.蚍蜉撼大树,。
韩愈《调张籍》
5.读书百遍,。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6.己所不欲,。
《论语·卫灵公》
7.兼听则明,。
汉朝王符《潜夫论·明道》
8.为者常成,。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9.靡不有初,。
《诗经·大雅·荡》
10.皮之不存,。
《左传·僖公十四年》
11.前事不忘,。
《战国策·赵策一》
12.亡羊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
13.路曼曼其修远兮,。
《离骚》
14.近朱者赤,。
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
15.有则改之,。
《论语·学而》
16.人无远虑,。
《论语·卫灵公》
17.凡事豫则立,。
《礼记·中庯》
18.知人者智,。
《老子》
19.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20.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21. 张而不弛,,
弛而不张,,
一张一弛,。
《礼记·杂记下》
22天下同归而殊途,。
《周易·系辞下》
23.不飞则已,;
不鸣则已,。
《史记·滑稽列传》
24.一年之计, ;
十年之计, ;
终身之计, 。
《管子·权修》
25.临河而羡鱼,。
《淮南子·说林训》
临渊羡鱼,。
《汉书·董仲书传》
26.见兔而顾犬,;
亡羊而补牢,。
《战国策·楚策四》
27.泰山不让土壤,;
河海不择细流,。
《谏逐客书》
28.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
《报任安书》
29.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
《孟子·告子上》
30.长袖善舞,。
《韩非子·五蠹》
苏教版语文课外读本古代名句(七年级下册)
1. ,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2. ,有过则改。
《陆象山集·语录》
3. ,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
4. ,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
5. ,而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6. ,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7. ,偏听则暗。
汉朝王符《潜夫论·明道》
8. ,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9. ,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0. ,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11. ,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
12. ,犹未为晚。
《战国策·楚策四》
13.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14. ,近墨者黑。
晋代傅玄《太子少傅箴》
15. ,无则加勉。
《论语·学而》
16. ,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17. ,不豫则废。
《礼记·中庯》
18. ,自知者明。
《老子》
19. ,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20.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1. ,文武弗能也,
,文武弗为也,
,文武之道也。
《礼记·杂记下》
22 ,一致而百虑。
《周易·系辞下》
23. ,一飞冲天;
,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24. ,莫如树谷;
,莫如树木;
,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
25. ,不如归家结网。
《淮南子·说林训》
,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书传》
26. ,未为晚也;
,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四》
27. ,故能成其大;
,故能就其深。
《谏逐客书》
28.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29. ,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孟子·告子上》
30. ,多钱善贾。
《韩非子·五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