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检岩基载荷数据全套(带图)
- 格式:docx
- 大小:50.29 KB
- 文档页数:10
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桩周土总侧阻、嵌岩段总侧阻三部分组成。
桩端嵌入岩体中的桩称为嵌岩桩。
不论岩体的风化程度如何只要桩端嵌入岩体中均可称为嵌岩桩。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的规定,对于桩端置于完整、较完整基岩的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由桩周土总极限侧阻力和嵌岩段总极限阻力组成。
当根据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rk sk uk Q Q Q +=
i sik sk l q u Q ∑=
p rk r rk A f Q ζ=
梁主要的破坏类型:
(1)截面强度破坏:
1.正应力达到屈服。
2.剪应力达到屈服。
3.复合应力达到屈服
(2)整体失稳:因侧向刚度低,侧向挠曲或扭转失稳
(3)局部失稳:因板厚比过大,局部鼓曲变形
(4)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挠度过大。
单桩静载试验检测报告工程名称:工程地点:委托单位:报告编号:报告页数:二零一八年六月十日单桩静载试验检测报告检测人员:报告编写:校核:审核:批准:声明:1.报告无资质认证章、检测专用章无效;2.报告无报告人、审核人、批准人签章无效;3.报告涂改、换页无效,无骑缝章无效;4.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或作为他用;5.本检测报告检测结论仅对所检测桩有效;6.如对本检测报告有异议或需要说明之处,可在报告发出后15 天内向本检测单位书面提出,本单位将于5日内给予答复。
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联系人:目录-、项目概况 (3)1、项目概述 (3)2、成桩情况 (4)二、工程地质概况 (4)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标准 (4)1、检测仪器设备 (4)2、检测标准 (5)四、现场检测方法及数据分析依据 (5)1、加载方法 (5)2、检测步骤 (6)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 (7)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五、检测结果 (8)六、检测结论 (9)七、附图表 (9)-、项目概况1、项目概述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本工程为工程桩验收检测,试验方法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受河源市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对其在建的墅区的预制管桩进行现场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工程概况详见表1。
根据委托单位提供的设计及施工资料,各检测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和有关成桩参数见表2,桩位平面图见附图。
检测桩的有关成桩参数表2二、工程地质概况场区地质条件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三、检测仪器设备和检测标准1、检测仪器设备1)《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 15-60-2008)2)业主提供的设计施工技术资料。
四、现场检测方法及数据分析依据1、加载方法现场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采用电动油泵逐级加载,共分10级加载和5级卸载。
要求试验最大加载量为3800kN,每级加载量为380kN;第一级加载量取分级荷载的2倍(760kN)。
本次试验采用堆载法,由主梁、次梁、支墩搭成的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其上码放混凝土方块,最大堆载重量约为4800kN。
嵌岩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工程名称:计算依据: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计算公式:Ra=Rsa+Rr a+Rpa (10.2.4-1)计算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 C35桩身承载力=19887.59704KN钻孔编号:ZK1孔口标高:3.9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孔口标高:3.8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4孔口标高:8.10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6孔口标高:8.10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7孔口标高:8.5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8孔口标高:8.44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9孔口标高:8.57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0孔口标高:8.48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2孔口标高:8.50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3孔口标高:8.82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4孔口标高:9.24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5孔口标高:9.17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6孔口标高:9.16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7孔口标高:9.21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8孔口标高:8.85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19孔口标高:9.08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0孔口标高:9.34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1孔口标高:9.04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2孔口标高:9.27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3孔口标高:9.27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4孔口标高:9.28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5孔口标高:9.1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6孔口标高:8.17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7孔口标高:9.3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8孔口标高:9.2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29孔口标高:8.12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36孔口标高:7.11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47孔口标高:7.30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51孔口标高:8.06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53孔口标高:7.4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56孔口标高:7.88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57孔口标高:8.17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58孔口标高:8.20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59孔口标高:8.19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60孔口标高:8.2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61孔口标高:8.15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62孔口标高:4.08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77孔口标高:4.29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78孔口标高:4.15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79孔口标高:4.14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80孔口标高:7.52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81孔口标高:5.19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钻孔编号:ZK82孔口标高:4.13m0.00=8.75m 底板底标高-4.30m。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第附录H.0.1条本附录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第附录H.0.2条采用圆形刚性承压板,直径为300mm。
当岩石埋藏深度较大时,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桩,但桩周需采取措施以消除桩身与土之间的摩擦力。
第附录H.0.3条测量系统的初始稳定读数观测:加压前,每隔10min读数一次,连续三次读数不变可开始试验。
第附录H.0.4条加载方式:单循环加载,荷载逐级递增直到破坏,然后分级卸载。
第附录H.0.5条荷载分级:第一级加载值为预估设计荷载的1/5,以后每级为1/10。
第附录H.0.6条沉降量测读:加载后立即读数,以后每10min 读数一次。
第附录H.0.7条稳定标准:连续三次读数之差均不大于0.01mm。
第附录H.0.8条终止加载条件:当出现下述现象之一时,即可终止加载:1.沉降量读数不断变化,在24小时内,沉降速率有增大的趋势;2.压力加不上或勉强加上而不能保持稳定。
注:若限于加载能力,荷载也应增加到不少于设计要求的两倍。
第附录H.0.9条卸载观测,每级卸载为加载时的两倍,如为奇数,第一级可分为三倍。
每级卸载后,隔10min测读一次,测读三次后可卸下一级荷载。
全部卸载后,当测读支半小时回弹量小于0.01mm时,即认为稳定。
第附录H.0.10条岩石地基承载力的确定1.对应于p-s曲线上起始直线段的终点为比例界限。
符合终止加载条件的前一级荷载为极限荷载。
将极限荷载除以3的安全系数。
所得值与对应于比例界限的荷载相比较,取小值。
2.每个场地载荷试验的数量不应少于3个,取最小值作为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3.岩石地基承载力不进行深宽修正。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点第附录J.0.1条试料可用钻孔的岩心或坑,槽探中采取的岩块。
第附录J.0.2条岩样尺寸一般为∮50mm×100mm,数量不应少于六个,进行饱和处理。
第附录J.0.3条在压力机上以每秒500-800kPa的加载速度加载,直到试样破坏为止,记下最大加载,做好试验前后的试样描述。
单桩承载力验算一、土层分布情况二、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桩端持力层为全风化花岗岩,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性点深度比l n /l 0=0.75,桩周软弱土层下限深度l 0=28.84m ,则自桩顶算起的中性点深度l n =21.63m 。
根据规范可知,该处承载力特征值只计中性点以下侧阻值及端阻值。
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3976)6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9883894211=⨯== 三、单桩负摩阻力第一层路堤填土和杂填土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 地下水以上部分:Pa k 93.6594.6192111=⨯⨯=σ; 地下水以下部分:Pa k 06.1396.1)1019(2194.61912=⨯-⨯+⨯=σ; 则kPa 20512111=+=σσσ;第二层淤泥自重引起的桩周平均竖向有效应力:kPa 26.182)54.863.21()105.15(216.1)1019(94.6192=-⨯-⨯+⨯-+⨯=σ; ;,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24245.612053.01111=>=⨯==σξ;,故取kPa q kPa kPa q n s n n s 121245.3626.1822.01222=>=⨯==σξ对于单桩基础,不考虑群桩效应则1n =η;基桩下拉荷载:kN l q u Q n i i n si n ng1137))54.863.21(1254.824(10.11=-⨯+⨯⨯⨯⨯==∑=πη 四、单桩分担面积上的荷载kN N 720)2520(44k =+⨯⨯=五、验算N R N Q N a n k 1988k 185********g k =<=+=+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按照摩擦性桩验算:kN l q u A q Q i sik p pk 2752)313021.712(1141600uk =⨯+⨯⨯⨯+⨯⨯=+=∑ππkN Q K R uk a 13762752211=⨯== kN N 720)2520(44k =+⨯⨯=a R N <k故单桩承载力满足要求。
岩基载荷检测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本细则依据《建设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设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编制。
二、编制目的为正确使用静力载荷测试仪,保证岩基载荷检测静载试验操作过程的正确和结果的精确,制定本细则。
三、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经过培训,通过专项检测考试,具有相应的资质。
四、适用范围岩基载荷检测适用于确定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基作为天然地基或桩基础持力层时的承载力。
五、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仪器设备1.1 JCQ-503D静力荷载测试仪.(设备有效期为一年)●荷载测试通道应变式测力或压力传感器1个荷载通道量程0-40000KN精度≤0.5%(含传感器)●位移测试通道.试桩沉降测试通道4个锚杆上拔测试通道4个精度≤0.1(含传感器)量程单次50mm,可多次累加测量1.2 QF型分离式油压千斤顶QF320T-20 起重量320T 2台QF320T-20 起重量320T 2台QF500T-20 起重量500T 2台QF500T-20 起重量500T 2台QF100T-20 起重量100T 1台1.3 MFX 数显千分表规格50mm 精度0.001mm 4台1.4油压传感器型号-CYB-10S 量程0-80Mpa1.5荷载传感器量程1000kN2、仪器设备的安装2.1检测加载采用油压千斤顶。
油压千斤顶的中心与承压筒或承压板中心重合,它所提供的最大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1.5倍。
2.2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油压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力,根据油压千斤顶校验率定值(曲线)换算荷载。
测力计、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合理选择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最大试验荷载不小于测力计或荷重传感器量程的0.15倍。
压力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4级,最大试验荷载不小于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量程的0.25倍。
清溪湖大桥5#墩单桩塔吊基础计算1.桩底承载力计算现桩顶最大承载力为塔吊自重G1=410.19KN,Mmax=1470KN.m,承台总重G2=382.9KN (砼t容重按 2.5t/m³),水平力P=34.3KN ,桩基自重G3=562.7KN(按13M桩长计),F=G1+G2+G3=1355.79KN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桩基直径d=1.5mP=(C1A+C2Uh)RaP——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KN)Ra——天然湿度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KPa)(由《从莞高速公路东莞段(含清溪支线)清溪湖大桥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统计表》(见附图一)可知,清溪湖大桥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最大值为139.2MPa,最小值为42.8MPa,现计算取值Ra=30MPa)h——桩嵌入基岩深度(m)不包括风化层U——桩嵌入基岩部分的横截面周长A——桩底横截面面积C1、C2——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因素所定系数,按下表采用系数C122、对于钻孔桩,C1、C2值可降低20%采用按一般条件取值C1=0.5,C2=0.04现桩基嵌入微风化<0.5m,故不考虑C2,即P= C1ARa=0.5×0.75×πR²×30×10³=19.87×10³KN>F=1355.79KN故桩基承载力满足要求2.桩基截面验算桩径d=1.5m, 那么1.5m圆形截面的抵抗矩W1=(π*d3)/32=(3.14*1.53)/32=0.331m3选取桩顶截面为最不利截面,最大弯矩为1470kn.·m,C25砼的轴心抗压强度f cd=11.5mpa 即此弯矩产生的抵抗矩W2=Mmax/f cd=1470kn·m/11.5mpa=0.128m3W1>W2 即1.5m桩满足要求为确保安全性与塔吊供应商商议在承台顶起20m处增加一道护墙,以确保绝对安全。
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方案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案1、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检测目的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否满足设计要求。
3、主要试验设备①试验桩的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根据加载要求选择油压千斤顶。
②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承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铆反力装置(一般设备安装示意图如图一、二,其它方案同),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③沉降量测量可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
4、现场检测(1)、现场处理要求①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
②桩顶部应高于试坑底面,为保持承压板和基桩良好接触,桩顶可铺设10-20mm的中粗砂。
③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于基准桩上。
固定位移计的夹具及基准梁避免振动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备安装示意图二:(2)、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也可用快速维持荷载法)①试验加载量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载荷一般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第一级取可取分级载荷的2倍。
②每加一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⑶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相对稳定标准:从分级载荷施加后第30min开始,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
⑷卸载按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分级加载量的2倍,每卸一级,维持一小时,测读桩顶沉降量。
卸载至零后,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3小时。
⑸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载荷维持时间不少于1h,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确定延长维持荷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