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期母猪水肿怎么办
- 格式:docx
- 大小:55.36 KB
- 文档页数:4
猪水肿的治疗方法猪水肿是一种猪类动物的常见疾病,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猪的腹部和四肢部位出现水肿现象。
猪水肿病有很多引发因素,如药物过敏、气候环境、感染等。
同时,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猪水肿病的患猪的饲养效益也会受到影响,所以,及时进行治疗就显得至关重要。
猪水肿的治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药物治疗:猪水肿病在初期主要表现为猪的肢体和腹部出现水肿,这时可以采用利尿剂、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有些水肿病较严重的话,使用针剂类药物可以快速疏通猪体内的毒素堵塞才能其恢复体力。
2. 饮食管理:饮食是猪水肿病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若猪因摄食过多引起水肿,就需要给予饮食上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饮用养分丰富、含有丰富钾质、低盐低蛋白的营养健康饮料,以协助被感染猪体内毒素排出。
同时,少渐渐给猪摄入脂肪、高糖和高蛋白食物,避免过度饮食引起猪体发胖导致水肿症状严重。
3. 注重环境卫生:不洁的猪舍环境是猪水肿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
饲养者应该做到猪场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保证猪棚内的卫生达标。
对于猪棚内的水源,最好选用新鲜、干净、流通的水源,避免给猪水肿病提供传染媒介。
4. 病毒感染隔离: 某些病毒引起猪水肿症的也必须及时隔离。
一旦检出生病猪,一定要立即抽水检查有没有被其它猪类传染。
人们还要做好猪场消毒和防止疫情扩散的措施。
总之,猪水肿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对于猪类养殖场,应该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和防治该病。
而对于已经受到病毒感染的猪,需要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加强饮食管理,优化环境卫生,才能够持续的促使猪体内毒素排出、减轻猪的水肿症状。
只有这样,才能为猪类的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猪水肿病怎么治疗猪水肿病的治疗方法
养猪最怕得水肿病,因为它发病快,后果严重,会给养殖业带来灾难性伤害。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猪水肿病怎么治疗,普及一下猪水肿病的治疗方法
猪水肿病病原
现代动物营养学专家认为,水肿病与仔猪消化生理不健全、饲料蛋白质的水平和质量关系密切。
在试验条件下进行适当的综合营养调控保持肠绒毛的良好状态,饲粮中虽然存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断奶仔猪群却并未发生水肿病。
因此,猪水肿病的防制,不应仅重视传染病学的病原(某种致病性微生物),亦不应仅从传染病学进行研究,而应兼顾传染病学和营养学。
水肿病为动物传染病和动物营养性疾病的交叉。
猪水肿病的流行规律
本病以春秋、多雨季节多发。
通常发生在断奶后1~2周内的仔猪,生长快、体大健壮的猪只易发。
本病发病率为5%~15%,病
死率90%以上。
除断奶和饲粮蛋白质水平外,其他应激因素可诱发本病,如注射疫苗、分群、转群、运输、更换饲料、环境条件恶劣、阴雨、潮湿等。
断奶猪水肿病与饲养管理及气候变化有直接关系。
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哺乳期间即有少量存在于子猪肠道内,在适当诱因的作用下,如断奶或饲料突然改变,长途运输以及天气骤然变化,引起肌体抵抗力下降,导致猪群发病。
猪水肿病的治疗方法
取茯苓25克,泽泻20克,猪苓25克,木通20克,车前子2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0克,黄芪25克,地龙25克,桂枝20克,肉桂l5克,党参20克,白术20克,当归l5克,甘草20克,均匀粉碎,拌于50千克饲料中,连喂l0天。
猪水肿病怎么治疗?猪水肿病用什么药?猪水肿病怎么治疗?猪水肿病是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胃壁和其他部位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却很高。
所以一旦发现猪场有猪发生该病,要及时治疗,首先要选对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那么猪水肿病用什么药?猪水肿病怎么治疗?猪水肿病是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胃壁和其他部位发生水肿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却很高。
所以一旦发现猪场有猪发生该病,要及时治疗,首先要选对药,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那么猪水肿病用什么药?猪水肿病病因:引起本病的病原,一般认为是一种具有特异血清型的溶血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中毒症。
当以下条件存在时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如断奶仔猪突然改变饲料和饲喂方法,断奶方法不当,饲料蛋白质比例水平偏高且过于单纯,矿物质、微量元素缺乏,饲喂贪吃过饱等,若硒和VE不足时,会诱导本病发生;猪舍卫生条件差,仔猪缺乏运动,致使猪只体质衰弱,脾气亏虚,三焦失调,则水湿外泄受阻,使水湿泛溢于肌肤,而成水肿、经络麻痹而发病。
猪水肿病有哪些症状?仔猪水肿病主要是突然发病,体温不高,四肢运动障碍,后躯无力,摇摆和共济失调;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突然猛身前跃;各种刺激或捕捉时,触之惊叫,叫声嘶哑,倒地,四肢乱动,似游泳状;病猪常见脸部、眼睑水肿,重者延至颜面、颈部,头部变胖。
猪水肿病怎么治疗?药物治疗的早期效果较好,后期一般无效。
因本病的发生与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息息相关,预防本病必须对哺乳仔猪适时补料,以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切忌突然断乳和更换饲料,饲料营养要全面,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能过高,断乳后的仔猪切忌饲喂过饱。
在缺硒地区,应注意添加硒和维生素E。
猪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冲洗消毒,这样才可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
1、在仔猪断乳前1周和断乳后2周,肌肉注射组织胺球蛋白2ml,每周1次,或在断乳前1周和断乳后3周,每天内服磺胺二甲基嘧啶1.5g,也可在发病季节用磺胺、大蒜等药物进行预防。
猪水肿治疗方案猪水肿是猪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环境、饲料、管理等多种因素引起。
猪水肿症状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皮下组织、背腹腔等处积液,对猪的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科学的猪水肿治疗方案对于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产业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一、猪水肿病因的分析猪水肿病因复杂,常见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料因素:猪饲料中过高的粗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以及缺乏必要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都会增加猪体内水分潴留的可能性。
2. 环境因素:猪舍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以及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容易导致猪体内的液体代谢紊乱,引发水肿。
3. 饮水因素:猪饮水中缺氧以及水质不佳,如水中含有过多的硫、铁和盐分等,都可能导致猪体内水分潴留。
4. 管理因素:养殖操作不当,如过度饲喂、药物使用不当等,都会使猪水肿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二、针对以上病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案:1. 饲料调整: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合理调整饲料中的粗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保证其营养均衡。
此外,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提高猪体抵抗力。
2. 环境改善:合理调节猪舍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风良好。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提高猪舍内的循环空气质量等方式,减少猪体内液体代谢紊乱的可能性。
3. 水质管理:确保猪饮水的质量,合理控制猪饮水中的硫、铁和盐分含量,避免给猪体内添加有害物质。
同时要保证猪的饮水充足,以促进猪体内废物的排出。
4. 合理管理:科学合理地进行猪的养殖操作,避免过度饲喂和药物的滥用。
定期检查猪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水肿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三、预防猪水肿的重要性除了治疗,预防猪水肿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猪水肿的措施:1. 选择优质饲料:选用营养丰富、质量稳定的饲料,确保猪得到均衡的营养。
2. 加强环境管理:加强猪舍的通风降温、湿度控制和日常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减少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3. 规范养殖操作:合理控制饲喂量,避免过度饲喂,保持猪群健康状态。
猪水肿病的防治方法作者:王艳红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2年第17期此病发生突然,而且多发于采食旺盛、个体肥胖的小猪,说明水肿病与采食状态有相当关联性。
水肿病在临床上有两大病理特性,即皮下水肿和运动麻痹。
水肿以眼睑和结膜最显著,颜面及颈部皮下也有发生。
触之有痛感,常尖叫。
运动麻痹则表现为步态不稳,盲目行走或转圈,共济失调。
有时会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叫声嘶哑,四肢乱划呈游泳状,随后后肢麻痹,不能起立,数小时或1——2天内呼吸困难而死亡。
病猪的这两种病理特征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所产生的两种毒素决定的,即神经毒素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毒素。
此病的诊断一般不会发生困难,特定的发病年龄、急性病程、水肿及麻痹特征通过剖检即可做出结论。
死猪剖检可见特征性胃大粘膜下的胶冻样的水肿病变。
大肠及结肠肠系膜严重水肿亦很常见。
如果见到全身充血和出血,还需考虑与猪瘟及丹毒的鉴别问题。
一、发病原因1、断奶后饲料单一或喂给大量蛋白质饲料,引起仔猪胃肠机能紊乱,有利于致病菌繁殖并产生毒素,诱发本病。
2、仔猪消化机能不全,胃底腺不发达,体内缺乏淀粉酶和胃酸,影响植物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特别是在肠道内腐败分解,产生毒素,致使肠道功能异常。
3、过早断乳,饲料骤换,饲养方式不当,气候变化,阴雨潮湿,以及防疫和阉割等诸多外部应激因素均可诱发本病。
二、预防措施1、每批仔猪转入前和转出后,应把猪舍、门窗、墙壁、地面等用水冲干净,再用2.5%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以喷湿为宜。
母猪转入产仔舍前3天,用0.5%的高锰酸钾或者1:600百毒杀喷洒消毒。
母猪产仔后应每天清理一次粪尿,保持产仔舍的干燥与清洁,每隔2天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一次,有利于杀灭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致病菌。
2、断奶后一个月内,每100公斤饮水或饲料中加1公斤~2公斤食醋或柠檬酸,以提高胃内酸度。
定期给予金霉素、土霉素、痢特灵、喹乙醇、磺胺类、亚硒酸钠、维生素B粉等药物,对防治仔猪腹泻和水肿病有明显效果。
25母猪发生乳房水肿的机理与防治措施谢嘉林1 翟豫文2 鲁嘉1 1.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动物卫生服务所 462000 2. 河南省漯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462000摘 要:在猪群饲养管理过程中,母猪在分娩前转入产仔舍后,会发生后部躯体或腹部严重水肿的症状,这样因腹部严重肿胀会促使难产现象发生,甚至还可以阻碍乳房组织的的发育,造成母猪泌乳量下降和影响仔猪的健康状况以及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仔猪成活率低和断奶体重不达标。
同时母猪还容易发生乳房炎症状,威胁着母猪的健康状况,由此可见母猪发生乳房水肿后给养猪场带来的影响也很严重,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将母猪分娩前后发生乳房水肿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简述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猪群;乳房水肿;发病机理;防治1 发病机理1.1 生理方面的因素 在母猪分娩前身体内的钠和水会潴留较多,促使机体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进一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淋巴液的回流,这样从生理方面容易发生乳房水肿。
母猪在分娩前仔猪体重增加较多,对腹部血管产生很大的压迫性,致使下肢血液流动发生障碍,这样机体水分从血管进入周围组织,引起乳房水肿,并且下肢淋巴液的回流受阻,也容易引起乳房水肿。
1.2 乳房的血容量增加 母猪在怀孕后期,体重和腹中胎儿增加较快,促使机体内分泌发生很大变化,在胎盘分泌激素增加的基础上,肾上腺也会分泌较多的醛固酮,这样就会促使体内钠和水滞留增加,并进入乳房组织引起水肿。
同时母猪分娩前乳房的血容量增加、血浆增加幅度远远大于红细胞增加幅度,但是血浆蛋白并没有增加多少,最终导致血液变得相对稀释,水分会转移到乳房组织而发生水肿。
1.3 营养摄入不足 随着母猪腹中胎儿的增长,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母猪自身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怀孕后期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过低就会引起血浆蛋白缺乏,导致机体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进入乳房组织而发生水肿。
根据母猪怀孕后期生理特性分析,如果在怀孕后期母猪乳房发生轻微水肿时,基本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乳房严重水肿,就会引起难产和产奶量下降,最终影响仔猪成活率和养猪效益,因此预防母猪发生乳房水肿至关重要。
韦赞斌/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象州县寺村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545804摘 要:哺乳期的一种常见的代谢紊乱疾,主要的临,病症会逐渐减轻。
一般情况下,母猪乳房水肿病的发病率高于乳,对母猪的繁殖性能影响较大,有些养殖户将其误认为乳房炎,造成诊治不及时影,也会威胁仔猪的身,造成母猪的死亡率升高。
母猪;乳房肿胀;泌乳;母猪乳房水肿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乳腺组织积液,影响母猪的泌乳能力,经产和初产母猪都会发生该病。
此外,该病还会影响母乳的品质,导致母乳量下降,仔猪不能从母体中获得充足的抗原,影响仔猪的免疫力。
母猪患有严重的乳房水肿病时,仔猪不能找到乳头,会影响仔猪的生长速度,造成仔猪生长发育迟缓或者腹泻等疾病。
1 母猪乳房水肿的危害1.1 影响仔猪健康 妊娠后期的母猪乳房水肿会导致体液循环速度减慢,营养物质输送能力降低,影响胎儿的生长。
1.2 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 妊娠后期的母猪患有乳房水肿病会阻碍乳腺细胞增殖,影响乳房的泌乳功能,造成母乳奶水质量下降,仔猪无法从母乳中获得充足的营养和母源抗体,影响仔猪的生长和抗病能力。
1.3 容易发展为乳房炎 发生水肿的乳房表面积增大,严重时可与地板摩擦剐蹭。
此外,乳房水肿之后皮肤变薄,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的感染,增加了患乳房炎的概率。
临床研究显示,母猪乳房水肿后如果没有感染细菌,不会出现明显的炎症表现。
1.4 增加母猪的淘汰率 母猪的繁殖性能主要包括产仔和哺育,一旦出现乳房疾病不利于哺乳功能的发挥,影响仔猪的生长。
当母猪有乳房水肿后,使得仔猪提前断奶,打乱了正常的生产周期,影响母猪的再次配种,甚至有些会有乳房水肿的母猪会被提前淘汰。
2 母猪乳房水肿病的原因母猪乳房水肿主要是因为体液代谢障碍,导致乳腺细胞间隙中液体增多,引发水肿。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妊娠后期的生理变化导致的乳房水肿,以及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可预防的因素,包括环境和饲料因素等。
2.1 不可预防的致病因素2.1.1 子宫压迫 在母猪妊娠的后期阶段,母猪生长速度快,子宫的压力较大,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5期母猪发生乳房水肿的防治胡家振1曾媛2黎志勇3李子秀4赵弥51.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毕节551700;2.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贵州毕节551700;3.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草地工作站,贵州毕节551700;4.贵州省毕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毕节551700;5.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毕节551700摘要母猪发生乳房水肿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常为散发性,若不能立即进行缓解和治疗就会严重威胁母猪健康状况,降低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进而影响猪群养殖效益。
因此,在日常管理中,母猪分娩前10d 检查母猪乳房情况,避免乳房组织的发育受阻,防止各种原因引起的乳房水肿,保证乳房健康状况,为仔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母猪;乳房水肿;泌乳量;成活率收稿日期:2020-12-14胡家振,男,1974年生,兽医师。
在母猪分娩前后经常会发生乳房水肿症状,由于母猪妊娠后期的生理特点,发生乳房水肿也属于正常现象,所以容易被管理者所忽视,进而加重母猪乳房水肿程度,引起乳房组织发育受阻,降低母猪泌乳的能力,致使乳汁质量和数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仔猪的健康状况和生长发育[1]。
1发生乳房水肿的原因为了保护仔猪免受母猪挤压,通常在母猪分娩前转入单笼饲养,这样无形中缩小了母猪饲养面积,减少其活动范围和运动量,降低母猪血液循环,诱发母猪出现乳房水肿症状。
同时在饲料营养不足或不平衡,尤其缺乏食盐、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时,致使猪群饮水量降低、机体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酸碱失衡等,进而引起母猪发生乳房水肿。
另外,若冬天不能给母猪铺设松软的垫草,母猪腹部则会与冰冷的地面直接接触,腹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发生乳房水肿[2]。
2发生乳房水肿后的影响母猪发生乳房水肿后,乳房组织中存在大量积液,严重影响乳房组织发育,致使母猪在分娩后初乳明显减少或无乳。
母猪乳房水肿的病因分析母猪乳房水肿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养猪技术母猪分娩前后非常容易发生乳房水肿,是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之一,往往被饲养人员误认为是其分娩前后正常的"胀乳"现象,从而容易继发其他疾病。
该病会导致母猪乳房中含有较多的水肿液,使乳腺组织受到压迫,外观明显变大,且会造成分娩后无法产奶或者乳品质低劣,导致仔猪死亡率提高。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猪乳房水肿的病因分析母猪乳房水肿的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分娩前运动不足。
目前,妊娠母猪在面积越来越小的圈舍内进行单独饲养,尤其是笼养母猪,其运动受到严重限制,从而导致机体的血液循环无法保持正常,而出现发病。
饲料营养不合理。
即使品质优良的全价饲料,依旧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不会使营养保持绝对平衡,而只是会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再加上养猪专业户往往不会选择给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会导致猪无法通过饲料获取足够且平衡的营养。
乳汁过剩。
母猪在分娩前后,突然开始饲喂大量的多汁、发酵饲料,由于摄取过多营养而增加泌乳,但是后代仔猪无法及时吮吸干净,或者断奶方法不当,都会导致乳房肿胀。
如果乳腺内感染细菌且不断繁殖,就会继发引起乳房炎,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乳房炎就会遗留形成后遗症。
饲养管理不当。
母猪患有便秘、产前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产前发生贫血,冬天长时间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俯卧,影响腹部血液循环而引起发病。
猪舍温度过高,通风较差,产房过于拥挤,都会导致母猪发生难产,无力分娩,延长分娩所需时间,从而使机体过度疲劳,影响血流循环,增加腹腔内压,容易引起乳房水肿,进而导致乳腺发病。
2、临床症状妊娠母猪尤其是妊娠后期,会突然表现出食欲不振,往往卧地不动,四肢及乳房等下垂部分局部发生水肿,触压会形成压痕,缓慢恢复,弹性较差;排出硬结粪便,精神状态,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略微升高。
随着症状的加重,病猪精神萎靡,体温有所升高,食欲完全废绝,排出更加干硬的粪便。
3、防治措施药物治疗。
只要妊娠母猪乳房和四肢下部发生水肿,首先要进行补液强心,对体内渗透压进行充分调节,促使乳腺等组织的水肿消退,同时投服适量的保健药品,如食母生片、大黄苏打片等,避免其发生便秘,还要配合肌肉注射适量的退热药,如氨基比林、安乃近等,促使体温适当降低。
母猪乳房水肿是什么症状?母猪乳房水肿怎么医治?母猪乳房水肿现象在养猪场内时有产生,特别是产后母猪,这时候母猪常常出现乳房明显肿大、精神不振和食欲减退症状。
不过目前用于医治母猪乳房水肿的方案有多种,今天在这里简单介绍几种供大家参考。
另外,建议养户在母猪怀孕及产后注意加强其饲养管理,可减少该病的产生。
母猪乳房水肿是什么症状?病猪早期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发病乳房产生明显肿大,皮肤比较硬固,潮红发紫,触摸感到较热,且伴随疼痛,不接受仔猪哺乳。
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只能够从乳房挤出淡薄乳汁,且里面含有少量的絮状物。
如果病情严重恶化,乃至产生脓性乳房炎时,导致乳房中存在大小不等的脓肿,且有脓汁从乳头挤出。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医治,会引发坏疽性乳房炎。
母猪乳房水肿怎么医治?方案一:硝酸钾12份乌洛托品4份磷酸氢钙1份用法:混合每次喂14g,每天2次,连用5天方案二:硫酸钠2000g/吨料用法:拌料饲喂方案三:硫酸镁100g50℃热水2000ml用法:乳房热敷方案四:母猪乳房产生肿块时,可用一个生鸡蛋和80万青霉素2支混合搅拌,再平均的涂抹在有肿块的乳房上,一天1次,一样2次肿块即可消逝,还可以在涂药后搭配热毛巾进行热敷,成效更佳。
母猪饲养管理注意事项1、由于母猪妊娠阶段具有旺盛的食欲,第一要供给充足的精料,同时还要注意饲喂足够的青绿饲料,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确保饮水清洁、充足。
制止饲喂产生霉变的饲料以及腐败的青绿饲料,避免妊娠母猪产生便秘、下痢、霉菌中毒,乃至流产等。
妊娠中后期,母猪添加适量的健胃、助消化的保健药品于饲料中,如食母生、大黄苏打片等,避免产生便秘而引发乳房水肿。
妊娠后期,母猪饲喂的日粮营养成分不要进行过量改变,特别是不能够增加粗纤维含量,不然会导致其中含有的能量、蛋白等物质的有效浓度着落。
这是由于添加过量的麸皮糠等含有高水平粗纤维的饲料,不仅会导致机体胃容量增加,引发过度餍饫胃涨而使其下体遭到压迫,还会产生大量的食增热,导致体温明显提高,造成分娩前后显现严重的厌食现象。
养殖户要谨防临产母猪外阴水肿病
临产母猪外阴水肿病是指妊娠母猪在临产前2~7天,出现以外阴部肿大、乳房严重下垂为特征的疾病。
此病有逐年增多趋势,预防与处置不当,会导致母猪无乳或仔猪因母猪难产而死,母猪淘汰率上升。
1.病因
母猪特别是后备母猪体内激素代谢出现异常、怀孕中后期便秘和饲料
中玉米的赤霉烯酮含量过高等。
2.病症
母猪临产前2~7天,两侧阴唇充盈肿胀,小如两瓣春桃,大如两个拳头,用力按压水肿部位,可以出现一凹陷,难以复原。
严重时,因母猪阴
部碰擦栏杆或墙壁,很容易造成阴户破裂,肿胀流血,严重时感染变黑,
坏死。
在这种情况下,母猪的阴道黏膜和子宫颈黏膜也会充血水肿,母猪
易难产,同时乳房下垂严重并无乳。
3.防治
在母猪怀孕期特别是怀孕后期要适当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减少便秘
发生;在怀孕前期和中期每吨饲料添加1千克“泌乳进”〔母猪专用繁殖
生理调整营养剂〕,怀孕后期和泌乳期每吨饲料添加3千克“泌乳进”,
可有效预防母猪怀孕中后期水肿,解决母猪怀孕期便秘,还可以促进母猪
产后泌乳。
为了减少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对母猪的危害,在母猪饲料中需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如“百安明”、“霉卫宝”等。
对已经发生水肿病的临产母猪,可采用蘸有50%硫酸镁的小毛巾或纱布进
行热敷,然后用“欧克1号”〔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醋酸、植物提取液〕喷洒,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连续3~5天;或用37℃左右温开水,放
入几滴洁尔阴洗液,先用洗洁管吸满水往阴道里面送,让其慢慢从里面流出来,连续几次,然后再清洗外阴与阴道口。
怀孕后期母猪水肿怎么办?
母猪怀孕后期转入产房后, 往往会出现几头腹部及后躯水肿严重
的母猪(图1、2) ,这类母猪在产仔时由于下腹部和后躯严重水肿,导致产道狭小,容易发生难产;同时还会导致产后乳房泌乳功能严重下降,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也容易诱发乳房炎,给猪场生产成绩的提升带来不利。
笔者一直从事产房工作,现将母猪怀孕后期水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母猪怀孕后期水肿的机理
从生理知识方面了解到,母猪怀孕后期水肿的机理有:
1)体内钠、水潴留。
2)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5)淋巴液回流受阻。
2、母猪怀孕后期水肿的原因分析
2.1 下肢血液回流受阻
母猪怀孕后期子宫增大,压迫腹部大血管,导致下肢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的水从血管内进入到周围组织,从而导致水肿出现。
同时,对下肢淋巴液的回流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图3) 。
2.2 内分泌的变化
怀孕后期内分泌功能发生变化,胎盘分泌的激素及肾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体内钠和水分滞留,可引起水肿。
2.3 血液被稀释
在即将分娩前,乳房血容量增加。
红细胞增加的幅度不如血浆增加的幅度大,血浆蛋白则没有变化,所以血液相对稀释,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移向组织间隙引发水肿。
2.4 营养摄入不足
在怀孕后期,胎儿生长迅速,为了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母猪每天所需摄入的营养要比怀孕前期高几倍,此时如果饲料中摄入的蛋白质不够,造成血浆蛋白缺乏,那么血管内渗透压降低,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大量进入周围组织,从而造成水肿。
根据以上对母猪怀孕后期发生水肿的原因解析中可以得出,母猪怀孕后期轻微的水肿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水肿过分严重,将导致难产和产后乳汁的分泌功能下降,从而影响猪场生产成绩,所以预防母猪怀孕后期过分水肿非常重要。
3、母猪怀孕后期水肿的防治措施
根据导致母猪怀孕后期水肿的原因,笔者总结出一套综合处理方案,仅供参考。
3.1 增加怀孕后期母猪的运动量
在母猪怀孕85d 后,将母猪从限位栏中解脱出来,改为大栏饲养,增加母猪的运动量。
这点在很多现代化规模猪场已经普遍实行,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母猪怀孕后期严重水肿的问题,同时,母猪分娩时产力也比长期限位栏饲喂的母猪足,发生滞产、难产的几率会大大减少。
3.2 加强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通过以上的原因分析了解到,妊娠母猪后期水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摄入营养的不足。
所以在怀孕后期根据母猪的生理特点,配置专门的怀孕后期饲料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如果没有专门的妊娠后期料,选择哺乳料在妊娠后期饲喂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4、怀孕后期母猪水肿的治疗
在母猪怀孕后期出现水肿时,笔者建议:
1)增加渗透压:注射500mL10% 葡萄糖溶液(不可过多,过多会导致失水) 。
2)加强心脏动力,增强血液循环:每千克体重注射肌酐5mg+ATP 5mg。
3)适当利尿:每千克体重注射甘露醇1~2mg(不可滥用利尿药物,因为利尿药会排钾,可能会造成血钾过低) 。
4)补充钾离子:将10% 氯化钾注射液10~15mL加入10% 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滴注(忌直接静脉滴注或注射氯化钾注射液,这样会导致心脏过度亢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