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2 简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Ⅰ部分:实验指导实验1:Java开发环境J2SE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网络上下载并安装J2SE开发工具。
(2)学习编写简单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3)了解Java源代码、字节码文件,掌握Java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过程。
二、实验任务从网络上下载或从CD-ROM直接安装J2SE开发工具,编写简单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编译并运行这个程序。
三、实验内容1.安装J2SE开发工具Sun公司为所有的java程序员提供了一套免费的java开发和运行环境,取名为Java 2 SDK,可以从上进行下载。
安装的时候可以选择安装到任意的硬盘驱动器上,例如安装到C:\j2sdk1.4.1_03目录下。
教师通过大屏幕演示J2SE的安装过程,以及在Windows98/2000/2003下环境变量的设置方法。
2.安装J2SE源代码编辑工具Edit Plus教师通过大屏幕演示Edit Plus的安装过程,以及在Windows98/2000/2003操作系统环境下编辑Java 原程序的常用命令的用法。
3.编写并编译、运行一个Java Application程序。
创建一个名为HelloWorldApp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在屏幕上简单的显示一句话"老师,你好!"。
public class HelloWorldApp{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ystem.out.println("老师,你好!");}}4.编译并运行下面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写出运行结果。
1:public class MyClass {2:private int day;3:private int month;4:private int year;5:public MyClass() {6:day = 1;7:month = 1;8:year = 1900;9:}10:public MyClass(int d,int m,int y) {11:day = d;12:month = m;13:year = y;14:}15:public void display(){16:System.out.println(day + "-" + month + "-" + year);17:}18: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19:MyClass m1 = new MyClass();20:MyClass m2 = new MyClass(25,12,2001);21:m1.display();22:m2.display();23:}24:}运行结果:1-1-190025-12-2001实验2:Java基本数据类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javadoc文档化工具的使用方法。
java开发环境设置与java程序结构实验总结一、引言在现代软件开发领域,Java语言因其跨平台性、高扩展性和丰富的资源生态系统而成为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
为了能够顺利进行Java开发,正确设置Java开发环境并了解Java程序的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着这两个主题展开探讨,并总结一些关键的实验经验。
二、Java开发环境设置1. 安装Java开发工具包(JDK)Java开发环境的第一步是安装Java开发工具包(JDK)。
JDK是一个包含了Java编译器、Java运行时环境(JRE)和其他工具的软件包。
我们可以从Oracle官方网站上下载和安装JDK。
安装完成后,我们需要配置环境变量,以便在命令行中能够访问到Java和相关工具。
2. 配置开发环境为了能够顺利进行Java开发,我们需要配置开发环境。
我们需要安装一个集成开发环境(IDE),如Eclipse或IntelliJ IDEA。
这些IDE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功能,例如代码自动补全、调试器和版本控制集成。
我们还需要配置项目的构建工具,如Maven或Gradle,以便能够管理依赖关系和构建过程。
3. 测试开发环境在配置完开发环境后,我们需要验证我们的设置是否正确。
可以通过运行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来测试开发环境。
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HelloWorld程序,并在IDE中运行它,或使用命令行编译和运行该程序。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应该能够看到程序成功输出“Hello, World!”。
三、Java程序结构实验总结在Java开发中,了解Java程序的结构和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Java程序结构的关键知识点和实验总结:1. 类和对象Java程序由类组成,类是对象的模板或蓝图。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创建一个简单的类,并创建该类的对象。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使用它们来构建复杂的程序。
2. 数据类型和变量Java有多种基本数据类型,如整数、浮点数、布尔值和字符。
实验二并发与调度一、实验目的在本实验中,通过对事件和互斥体对象的了解,来加深对Windows 2000线程同步的理解。
通过分析实验程序,了解管理事件对象的API。
了解在进程中如何使用事件对象,在进程中如何使用互斥体对象,线程如何通过文件映射对象发送数据。
二、实验环境硬件环境:计算机一台,局域网环境;软件环境: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Visual C++ 6.0专业版或企业版。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互斥体对象本程序中显示的类CCountUpDown使用了一个互斥体来保证对两个线程间单一数值的访问。
每个线程都企图获得控制权来改变该数值,然后将该数值写入输出流中。
创建者实际上创建的是互斥体对象,计数方法执行等待并释放,为的是共同使用互斥体所需的资源(因而也就是共享资源) 。
1、利用互斥体保护共享资源程序参见实验指导书分析程序的运行结果,可以看到线程(加和减线程) 的交替执行(因为Sleep() API允许Windows切换线程) 。
在每次运行之后,数值应该返回初始值(0) ,因为在每次运行之后写入线程在等待队列中变成最后一个,内核保证它在其他线程工作时不会再运行。
1)请描述运行结果(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 根据运行输出结果,对照分析程序,可以看出程序运行的流程吗?请简单描述:_____逆向运行__________第二部分线程通过文件对象发送数据Windows 2000提供的线程间通讯类内核对象允许同一进程或跨进程的线程之间互相发送信息,包括文件、文件映射、邮件位和命名管道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文件和文件映射。
这类对象允许一个线程很容易地向同一进程或其他进程中的另一线程发送信息。
1、演示线程通过文件对象发送数据程序参见实验指导书运行结果(如果运行不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和分析程序,请回答问题:1) 程序中启动了多少个单独的读写线程?__________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使用了哪个系统API函数来创建线程例程?_________ CreateThrea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文件的读和写操作分别使用了哪个API函数?_______ ReadFile()______ WriteFile()_____________ 每次运行进程时,都可看到程序中的每个线程从前面的线程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增加,文件中的数值连续增加。
python实验教学大纲Python实验教学大纲引言:Python编程语言是一门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Web开发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Python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设计了一套Python实验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Python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一、实验目标与背景1.1 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编程实践,帮助学生掌握Python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流程控制、函数定义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背景Python作为一门高级编程语言,具有简单易学、代码可读性好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逐步掌握Python的基础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二、实验内容2.1 实验一:Python基础语法通过实验一,学生将学习Python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变量定义、数据类型、运算符等内容。
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学生可以初步了解Python的编程风格和语法规范。
2.2 实验二:流程控制与循环结构实验二主要涵盖Python中的流程控制语句,包括条件语句、循环语句等。
通过编写具体的程序,学生将掌握如何使用条件语句和循环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2.3 实验三:函数定义与调用实验三主要介绍Python中的函数定义和调用,包括函数的定义、参数传递、返回值等内容。
通过编写函数,学生可以将程序的功能模块化,提高代码的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
2.4 实验四:文件操作与异常处理实验四主要介绍Python中的文件操作和异常处理机制。
学生将学习如何读取和写入文件,以及如何处理程序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
2.5 实验五:面向对象编程实验五主要介绍Python的面向对象编程思想,包括类的定义、对象的创建和方法的调用等。
通过编写面向对象的程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面向对象的概念和思想。
三、实验要求与评分标准3.1 实验要求每个实验都有相应的实验要求,学生需要按要求完成实验任务,并提交相应的实验报告。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及代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C语言作为一种高效且强大的编程语言,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以及科学计算等领域。
在学习C语言编程的过程中,进行实验并编写相应的代码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编程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见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并给出相应的代码示例。
一、实验一:Hello, World!实验目的:熟悉C语言编程环境,掌握简单的编译和运行操作。
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在屏幕上输出"Hello, World!"。
代码示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printf("Hello, World!\n");return 0;}```二、实验二:求两个整数的和与差实验目的:学习C语言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和算术运算符的使用。
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两个整数并计算它们的和与差,然后输出结果。
代码示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num1, num2, sum, diff;printf("请输入两个整数:");scanf("%d %d", &num1, &num2);sum = num1 + num2;diff = num1 - num2;printf("两数之和:%d\n", sum);printf("两数之差:%d\n", diff);return 0;}```三、实验三: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实验目的:学习C语言中的分支语句的使用。
实验内容:编写一个程序,输入一个整数,并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然后输出结果。
代码示例:```c#include <stdio.h>int main() {int num;printf("请输入一个整数:");scanf("%d", &num);if (num % 2 == 0) {printf("%d是偶数。
《程序设计语言(Java)》上机实验及综合设计评分标准一、实验总体安排《程序设计语言(Java)》课程面向全校非计算机专业理工类本科生,是程序设计语言类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重点介绍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面向对象编程方法。
为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了32学时的课内上机和10学时的学生课外自主上机,实验内容由3个基本单元和综合设计共4个单元组成,各实习单元的具体内容和学时安排(包括自主上机的10学时)如下:第一单元(10学时):Java编程基础,包括课堂教学的第1,2,3章。
主要涉及JDK开发工具的使用、Java基本语法和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
第二单元(10学时):Java编程提高,包括课堂教学的第4,5,6章。
主要涉及数组、向量和字符串、类和对象的创建和使用以及Java异常处理。
第三单元(12学时):Java编程进阶,包括课堂教学的第7,8,9,10章,主要涉及Java图形界面设计和Swing组件的使用、Applet程序涉及以及数据流方面的知识。
第四单元(10学时):综合设计。
根据教师所给出的参考课题或自选课题,综合应用所学的Java编程知识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设计一个相对完整的Java应用程序或Java Applet小应用程序。
说明:每次上机实习,学生应按实验要求认真完成实习内容。
教师应认真指导学生进行上机实习,检查实验情况,把好上机实习关。
学生完成前三个基本单元的实习内容后,需填写相应的《上机实验报告》,综合设计单元需按要求提交相关设计的电子文档和相应的《综合实践报告》,教师则根据完成情况按下述评分标准给出成绩。
二、上机实验评分标准《程序设计语言(Java)》实验课为独立设课,课程的考核和成绩记载方式请参见该课程的考核要求。
对于3个基本实验单元,每个单元均由一定数量的相关实验组成,各单元的评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上机实验评分标准说明:每个学生需提交上述单元的《上机实验报告》,共1个。
实验二简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Java语言的标识符和保留字,各简单数据类型变量以及有逻辑量意义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表示条件的表达式的类型。
2.掌握Java语言中具各种运算符表达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使用if语句进行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if语句的嵌套及switch语句进行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while、do-while和for三种语句组成循环结构的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特殊流程控制语句如break,continue,标号语句。
6.熟练掌握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的使用二、实验内容与要求1、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public class Ch21{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char x,y,z;x='K';y='\\';z='\117';System.out.print(x);System.out.print(y);System.out.print(z);}}2、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public class Ch22{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boolean x,y,z;int a=12,b=24;x=(a>b);y=(a!=b);z=(a+b==36);System.out.println("x="+x);System.out.println("y="+y);System.out.println("z="+z);}}3、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public class Ch23{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x,y,z=0;for (x=1;x<=10;x++)for (y=1;y<10;y++){if (x==5)continue;if (y>5)break;z++;}System.out.println("z="+z);}}4、给定两个浮点数,输出它们的和,差,积。
JAVA程序设计实验实验1 JAVA基础一、实验目的1.掌握JA V A语言的各种数据类型2.熟悉运算符和表达式。
3.学会编写简单程序二、实验环境硬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98以上或LINUX、JDK 1.2以上三、实验内容:下面是一个简单的JA V A程序,将多种类型变量通过各种运算符组成不同的表达式,并将运算结果赋值给同类型的变量,使用println()方法输出各变量的值。
Public class ExampleTest(){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Int no=(11+20)*3/5; //A行System.out.println(“no=”+no);no++; //B行System.out.println(“no=”+no);Boolean bool=false; //C行bool=true&!bool; //D行System.out.println(“bool=”+bool);Byte bV alue=0x10; //E行System.out.println(“bV alue=”+bV alue);Bool=(no>bV alue); //F行System.out.println(“bool=”+bool);}}四、实验的主要步骤1.用edit录入以上程序内容并保存,注意文件名。
2.用javac.exe命令编译刚保存的JA V A文件。
3.如果编译通不过,用edit打开源代码进行修改。
重复第2步和第3步至到编译通过。
4.用java.exe运行编译生成的类文件。
5.查看运行结果。
实验2 JAVA流程控制一、实验目的1.掌握条件语句的使用。
2.熟悉循环语句的使用。
二、实验环境硬件: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98以上或LINUX、JDK 1.2以上。
三、实验内容1.求a+aa+aaa+…+a..a (n个)的和,其中a为1-9之间的整数。
C语言技术使用方法详解C语言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和系统编程的编程语言,具有简洁高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C语言的技术使用方法,包括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流程控制、函数和指针等方面。
一、基本语法C语言的基本语法相对简单,但需要掌握的概念较多。
首先是变量的声明和定义。
在C语言中,变量需要先声明后使用,声明的格式为:类型变量名;定义的格式为:类型变量名 = 初始值;其中,类型可以是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
其次是运算符的使用。
C语言支持各种算术运算符(如加减乘除、取余等)和逻辑运算符(如与、或、非等),还有位运算符、赋值运算符等。
掌握这些运算符的使用方法对于编写高效的程序至关重要。
二、数据类型C语言提供了多种数据类型,包括基本数据类型和派生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包括整型、浮点型、字符型等,而派生数据类型包括数组、结构体、枚举等。
整型数据类型可以分为有符号和无符号两种,分别表示正负数和非负数。
浮点型数据类型用于表示实数,包括单精度浮点型和双精度浮点型。
字符型数据类型用于表示单个字符,可以通过ASCII码进行表示。
三、流程控制流程控制是编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C语言提供了多种流程控制语句。
其中,条件语句包括if语句、switch语句等,用于根据条件执行不同的代码块。
循环语句包括for循环、while循环和do-while循环,用于重复执行一段代码。
此外,C语言还提供了跳转语句,包括break语句、continue语句和goto语句。
break语句用于跳出循环或switch语句,continue语句用于跳过当前循环的剩余代码,而goto语句可以无条件地跳转到指定的标签处。
四、函数函数是C语言中的重要概念,可以将一段代码封装成一个函数,方便重复使用和模块化编程。
函数的定义包括函数返回类型、函数名、参数列表和函数体。
函数的调用通过函数名和参数列表进行。
C语言还支持递归函数,即函数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用自身。
shell实验报告Shell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Shell编程,掌握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方法,提高对Linux系统的操作和管理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Ubuntu 20.04 LTS,Shell编程语言为Bash。
三、实验内容1. Shell脚本的编写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Shell脚本的基本结构和语法。
Shell脚本是一种批处理脚本语言,它通过解释器执行,可以用来编写一系列的命令和程序,实现自动化的任务。
2. 变量和数据类型在Shell脚本中,我们可以定义变量来存储和操作数据。
变量可以是整数、字符串等不同的数据类型。
通过使用变量,我们可以方便地在脚本中引用和修改数据。
3. 控制流程控制流程是Shell脚本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用来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和条件。
常见的控制流程语句包括if语句、for循环和while循环等。
通过合理使用控制流程,我们可以实现不同的逻辑和功能。
4. 输入输出Shell脚本可以通过读取用户的输入和输出结果来实现交互式的操作。
我们可以使用read命令来获取用户的输入,并通过echo命令来输出结果。
这样可以增加脚本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5. 函数和模块化函数是Shell脚本中的一种重要的代码组织方式,它可以将一段代码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功能模块。
通过定义函数,我们可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重用性。
6. 实际应用通过学习Shell脚本的基本语法和使用方法,我们可以将其应用于实际的系统管理和运维工作中。
比如,我们可以编写一个自动备份脚本,定期备份重要的文件和数据;或者编写一个自动化部署脚本,简化软件部署的流程。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Shell脚本的编写和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Shell脚本作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简化繁琐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学习Shell脚本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编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Shell脚本的语法相对简单,上手较快。
java实验报告Java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Java编程语言的学习和实践,加深对Java语言特性和编程技巧的理解,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1. 学习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2. 掌握Java语言的流程控制和函数调用;3. 熟悉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编程特性;4. 实践Java语言的异常处理和文件操作;5. 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现特定的功能。
三、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首先我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资料,系统地学习了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数据类型、流程控制和函数调用。
然后,我深入理解了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编程特性,包括类、对象、继承、多态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接着,我学习了Java语言的异常处理和文件操作,了解了如何在Java程序中处理异常和进行文件的读写操作。
最后,我根据所学知识,编写了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现了一个特定的功能,通过实际的编程实践,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编程能力。
四、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成功地完成了实验要求,掌握了Java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能够熟练地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并且对Java语言的面向对象编程特性、异常处理和文件操作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致谢。
在此,我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在学习和实践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支持,没有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无法顺利地完成本次实验。
同时,我也要感谢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是你们让我不断地成长和进步。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全部内容,谢谢阅读!。
《JAVA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本门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软件工程方向、软件服务外包方向、网络技术方向,以及通信工程专业的通信工程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主要内容有Java 基本语法、Java 基本语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线程技术、异常处理机制、Windows 环境编程、Java 网络编程等等,其目标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有关Java 的基础知识以及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所必需具有的知识和技能;Java 语言的运行环境有许多特性,对图形用户界面(GUIs)、多线程和网络的支持,是当今应用最广的一门网络语言。
本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通讯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数据结构》,后续课程有《Java Swing 图形界面设计》、《JAVA 模式设计》。
该课程可以在大学二年级开设。
二、课程目标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Java 语言的主要特性,并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2.掌握Java 语言的运行环境和Java 的基本语句及编程;3.理解并学会使用异常处理机制和多媒体技术;4.掌握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和事件处理机制;5.学会开发多线程Java 应用程序和Java applets 小应用程序;6.理解TCP/I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并掌握Java 网络编程和数据库编程。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本门课程涉及到的概念、原理与技术能明白和解释。
掌握——是指能运用已理解的知识进行编程。
学会——是指能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实验分析与设计。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本标准中打“*”号的内容可作为自学,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要求或不布置要求。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表四、课程实施JAVA 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类选修课;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3 课时,共54 课时,其中讲授 40 课时、实验 14 课时。
实验二 C基本数据类型及运算目的要求:掌握C语言中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的定义及赋值;学会使用C的有关运算符及相关表达式;进一步熟悉VC++ 6.0的集成开发环境。
实验内容:1. 编写程序,从键盘接收3个实数(分别为10.0、20.0、5.0),输出这3个数的和s、乘积t和平均值a。
2. 编程。
要求用户输入两个整数a、b(分别为20、10),读取用户从键盘输入的值,然后:1) 用整型输出这两个数的和、差;2) 用长整型输出这两个数的积,用float输出商;3) 用整型输出这两个数的余数,用float输出平均值。
3. 再次运行程序第2题中的程序,使整数a、b的值分别为10、20,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并给出说明 *。
实验三 C简单程序设计目的要求:掌握C语言中赋值语句的使用。
掌握数据输入输出的方法。
能正确使用各种格式转换符。
实验内容:1. 编写一个程序,从键盘接收一个一位的整型数,经转换,用字符函数putchar输出。
例如,输入整数5,程序运行后输出字符5。
2. 编程。
输入半径,计算球体表面积和球体积。
3. 编写一个程序,要求通过键盘给6个变量赋值,然后将变量的值在屏幕上打印输出。
这六个变量的值分别为:10,-10,40000,a,3.14,hello。
*实验四 C程序控制结构--分支目的要求:学会正确使用逻辑运算符与逻辑表达式。
掌握分支结构的格式及流程。
学会利用分支结构控制程序的流程。
实验内容:1. 编程实现:键盘输入三个整数,分别存放到变量a,b,c中,输出其中的最小值(要求不改变a、b、c的值)。
2. 编程实现:键盘输入一个字符,如是大写字母,则输出相应小写字母;如是小写字母,则输出相应大写字母;其它字符原样输出。
3. 计算以下分段函数值具体要求如下:①用if语句实现分支结构的编程。
②自变量与函数均采用双精度类型。
③自变量x用scanf函数输入,且输入前要有提示。
④结果的输出采用以下形式:x=具体值,f(x)=j具体值。
第一篇:《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C程序设计》实验教案一、实验的目的与任务:《C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讲授的概念、语法、算法、编程技术的理解;熟悉C程序设计的开发环境;掌握程序设计和调试的基本技能。
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通过8个实验,使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上机训练,了解和掌握C程序设计的环境、程序的数据表示、程序的执行流程控制、程序的整体结构等C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术。
二、实验项目与要求实验一:C程序的运行环境和运行一个C程序的方法(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所用的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独立使用该系统。
2.了解在该系统上如何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一个C程序。
3.通过运行简单的C程序,初步了解C源程序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调用编辑程序,输入教材第一章习题1.1程序,并进行编译和运行。
应了解所用的系统是用什么命令进行编译和连接运行的。
编译和连接后所得到的目标程序的后缀是什么形式的?2.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习题1.4。
3.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一章中习题1.9,了解如何在运行时向程序变量输入数据。
实验二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2学时)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C语言数据类型,熟悉如何定义一个整型、字符型、实型变量,以及对它们赋值的方法,了解以上类型数据输出时所用格式转换符。
2.学会使用C的有关算术运算符,以及包含这些运算符的表达式,特别是自加(++)1 和自减(--)运算符的使用。
3.进一步熟悉C程序的编辑、编译、连接和运行的过程。
二、实验内容1.输入并运行教材第三章例3.6.即:#include void main(){char c1,c2;c1=97;c2=98;printf(“%c %c\n”,c1,c2);printf(“%d %d\n”,c1,c2);} 在此基础上①将第二行改为:int c1,c2; 再使之运行,分析结果。
java课程设计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Java编程语言的学习,让学生掌握Java编程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等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Java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规范;(2)掌握Java中的基本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3)了解Java的流程控制语句,如if、for、while等;(4)熟悉Java数组、字符串、集合等数据结构的使用;(5)理解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概念,如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等;(6)掌握Java异常处理机制和文件操作。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Java编写简单的程序,实现基本的功能;(2)能够运用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设计并实现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程序;(3)具备阅读Java代码的能力,能够理解并修改他人编写的程序;(4)掌握使用Java开发工具,如Eclipse、IntelliJ IDEA等;(5)了解Java程序的调试和性能优化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编程语言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沟通协作能力;(3)培养学生面对挑战、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代码规范和编程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流程控制、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编程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Java入门,介绍Java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环境搭建和基本语法;2.第二章:基本数据类型和运算符,学习Java中的整数、浮点数、字符、布尔等数据类型以及运算符;3.第三章:流程控制语句,学习if、for、while等流程控制语句的使用;4.第四章:数组和字符串,学习数组的声明、初始化和使用,字符串的创建、操作和转换;5.第五章:集合框架,学习List、Set、Map等集合接口及其实现类的使用;6.第六章:面向对象编程,学习类、对象、封装、继承、多态等概念及应用;7.第七章:异常处理和文件操作,学习Java异常处理机制和文件读写方法;8.第八章:Java编程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实验二简单数据类型和流程控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Java语言的标识符和保留字,各简单数据类型变量以及有逻辑量意义数据的表示方法以及表示条件的表达式的类型。
2.掌握Java语言中具各种运算符表达式的基本知识。
3.熟练掌握使用if语句进行单分支结构和双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4.熟练掌握使用if语句的嵌套及switch语句进行多分支结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5.熟练掌握while、do-while和for三种语句组成循环结构的基本方法。
熟练掌握特殊流程控制语句如break,continue,标号语句。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编译、运行进行验证。
public class Ch2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har x,y,z;
x='K';
y='\\';
z='\117';
System.out.print(x);
System.out.print(y);
System.out.print(z);
}
}
2、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编译、运行进行验证。
public class Ch2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olean x,y,z;
int a=12,b=24;
x=(a>b);
y=(a!=b);
z=(a+b==36);
System.out.println("x="+x);
System.out.println("y="+y);
System.out.println("z="+z);
}
}
3、仔细读下面的JA V A语言源程序,自己给出程序的运行结果然后编译、运行进行验证。
public class Ch23{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x,y,z=0;
for (x=1;x<=10;x++)
for (y=1;y<10;y++)
{
if (x==5)
continue;
if (y>5)
break;
z++;
}
System.out.println("z="+z);
}
}
6、水仙花数是三位数,它的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这个三位数本身,例如:
371=33+73+13,371就是一个水仙花数。
找出所有水仙花数.。
7. 编写一个程序输出用户指定个数的从2开始的素数。
三、思考题
1.定义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2.long a=121233;float f=100.2323;
这两行代码在编译时有什么错误。
3.&和&&有什么区别?
4.break,continue在流程控制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