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作品分析作业要求1
- 格式:ppt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3
一.课题: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及作品赏析(伦勃朗,鲁本斯)二.课时:一课时三.教材研究内容:了解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的生平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的艺术特色四.教学目的:1.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欣赏,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2.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3.了解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艺术成就,提高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
五.课业类别:欣赏六.教学思路: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的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评价美术作品。
七.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绘画作品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17世纪三大油画家介绍。
八.教学难点:①学生分析作品、理解作品的能力培养。
②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理解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九.教具准备:17、18世纪欧洲绘画大师作品图。
(展示)十.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整顿课堂纪律,稳定情绪1分钟)①首先和同学门问好!②准备上课所必需的工具。
2.导入新课:(展示《夜巡》图片)提问:这幅画是哪位大师的作品?(学生:伦勃朗!)提问:伦勃朗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大师?引出课题——17、18世纪欧洲绘画作品的欣赏。
3.讲授新课:(我们先来了解伦勃朗的生平)①伦勃朗伦勃朗·马尔曼松·里因,荷兰画家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伦勃朗生于荷兰莱顿,父亲是磨坊主,母亲是面包师的女儿,他们共有九个孩子。
伦勃朗14岁进莱顿大学;17岁去阿姆斯特丹向历史画家拉斯特曼学画;1627年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和蚀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回家乡自己开画室招徒作画,期间画了许多自画像;1631年离开莱顿去阿姆斯特丹,30年代就成为阿姆斯特丹的主要肖像画家。
他的肖像画风格人物安排具有戏剧性,深深打动人心,他以神话和宗教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供不应求。
他对戏剧很感兴趣,经常利用如同舞台高光的亮色描绘在阴暗背景下的人物。
建筑大师作品分析教学指导书(一)教学目的(1)“学大师做设计”;(2)领会大师的建筑思想(包括时代流派、文化内涵);考量大师的建筑作品;临摹大师的建筑技法;(3)为顺利过渡和转换,特设置本次作业:大师建筑名作分析。
(二)教学要求1.基本要求(1)初步阅读“建筑史”,选择一位自己喜欢的建筑大师,进而选择这位大师的一个建筑作品——必须“住宅”设计——进行分析。
(2)分析并表达的内容的项目,包括:大师本人简介(生平、主要观点、代表作品,归属流派);大师作品简介(名称、年代、地点、类型、)大师作品特点:——结构选型(材质、结构体系):——设计手法(主要:突出流派标志的造型、空间、交通)——重要细部(构造节点、装饰手法)——其他特别之点(如,对环境的关照、对文化的关照、对建筑学学科发展的贡献)2.作业要求1)规格:A2-绘图纸;1张。
2)内容:(1)必须有上述四项。
其中图纸,应包括:总平面、底层平面、主立面、纵剖面(建筑纵深方向,经过主入口);1:100;(2)分析评论文字要求:言简意赅,鼓励画分析示意图。
3)工具:尺规;墨线4)版式:自行设计构图和排版,5)图名:大标题(建筑名作分析),小标题(例:密斯住宅抄绘分析)3.特别说明1)慎重选择:一旦选定(某个大师),原则上不容更换。
如果更换,申请批准;同时原作业作废;必须按照本规定,重新完成新选大师的“建筑作品分析”一份。
2)可持续性:深入阅读“大师作品分析”,熟悉其他大师作品。
3)终极目标:(1)“学得越像越好、越成功”——把分析结果运用到设计,设计成果与大师作品“惟妙惟肖”(2)通过作业以及学以致用到课程设计,达到对建筑的深度理解与把握。
(三)教学参考1.前现代1)工艺美术运动——“拉斐尔前派”,建筑师:[英]韦布,建筑作品:[肯特郡]“红屋”2)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建筑师:[奥地利]路斯,建筑作品:[维也纳]斯坦纳住宅2.“现代”大师作品1)现代艺术派——“风格派”,建筑师:[荷兰]里特维德,建筑作品:[乌德勒兹]斯特劳夫人住宅2)现代主义——“现代建筑派”,建筑师:[法裔瑞士]柯布西埃,建筑作品:[巴黎]萨沃依别墅3)现代主义——“现代建筑派”,建筑师:[德]密斯,建筑作品:[巴黎]吐根哈特住宅,另,推荐:“砖住宅”,“巴塞罗那德国馆”4)现代主义——“现代建筑派”,建筑师:[美]赖特,另,推荐:“草原式住宅”3.“后现代”大师作品1)新现代——“白色派”(“纽约五”),建筑师:[美]迈耶,建筑作品:[康涅狄格州-达连]史密斯住宅2)新现代——“白色派”(“纽约五”),建筑师:[美]埃森曼,建筑作品:[康涅狄格州-达连]编号住宅3)新现代——“白色派”(“纽约五”),建筑师:[美]格雷夫斯,建筑作品:[印第安纳州-韦恩堡]汉索曼住宅4)新现代——“灰色派”(“纽约五”),建筑师:[日]安藤忠雄,建筑作品:[大阪]住吉的长屋5)新理性主义——“提契诺学派”,建筑师:[瑞士]马里奥·博塔,建筑作品:[提契诺]圣·维塔莱河滨住宅4.其他大师作品,自行设定。
“对于建筑艺术家来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将被推翻。
如果要与过去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了,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的新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一位伟大的划时代的建筑大师,这次之所以选择他的Villa Savory,是因为一直以来被他的建筑理念和思想所深深折服。
通过对他的经典中的经典作品的资料收集和研读,我只能说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大师思想的深邃,但我学识尚浅,不敢对大师高谈阔论,只是说出我懂的皮毛。
一、首先介绍一下大师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建筑理念1. 生平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名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格·斯·凡·德罗以及弗兰克·洛依德·赖特并称为四大现代建筑大师。
2. 惟有思想,可以延续。
勒·柯布西耶是新建筑的救世主,是引领建筑革新的摩西,他为那个动荡而又混乱的世界制宪,为普通的人民提供一个幸福的乌托邦。
1923年,勒·柯布西耶出版了我们现今都熟知的那本书,也许是自维特鲁威《建筑十书》以来对建筑世界影响最大的著作—《走向新建筑》,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歌颂现代工业的成就,提出“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称颂工程师的工作方法,“工程师受经济法则推动,受数学公式所指导,使我们与自然法则一致,达到了和谐。
”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机器”,鼓吹以工业的方法大规模地建造房屋“建筑的首要任务是促进降低造价,减少房屋的组成构件。
”对建筑设计强调“原始的形体是美的形体”,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
景观设计作业——大师作品分析美国风景园林大师乔治·哈格里夫斯的简介Georg Hargeaves,美国风景园林大师,哈格里夫斯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风景园林系主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
哈格里夫斯有着近程式的自然观。
通过对史密森作品的学习而开创了一种开放式景观设计新语言,在这种语言中“各种元素诸如水,风和重力都可以进入并且中影响到景观,”展现出他对自然因素独到的感受。
烛台角文化公园“风之门”,麦斯比公园“大地之门”。
作品充满诗意。
哈格里夫斯的作品被誉为“诗意的景观”,他的作品总给人意象不到的感受,这与他独特的设计理念分不开的。
作品分析简介广场公园(Plaza Park)位于圣·何塞市市中心,占地3.5英亩(约1.4hm2)。
建于1986-1989年。
投资额190万美元。
这里既是人们日常休闲的场所,也是节日举行庆祝集会和演出活动的舞台,公园的周边为艺术博物馆、旅馆、会议中心和商务办公楼。
设计通过叠加的手法,将一个新公园覆盖在原来的老公园上。
设计保留了场地上所有成熟的树木,运用各种隐喻的手法,使用地域性的,具有文化历史内涵的语言,使这个公园以一种地域性的风格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圣·何塞市拥有3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的历史还要久远。
最早是由印第安人在此挖出了自流井,从而发展农业,最终形成了城市。
道路分析场地是一个狭长的长方形,不仅是一个大的交通岛,而且是周围艺术博物馆会议中心旅馆等一些重要建筑的环绕中心。
道路的布置看似随意,以斜交的直线道路系统为框架,实际上是周围主要建筑物的人流线路。
道路是沿着人们在公园两侧的公共建筑间穿越的路线来设置一条宽阔的园路构成公园东西方向的长轴,沿路边设置了许多维多利亚风格的灯柱和木质座椅,这些旧式的灯具和座椅隐喻着城市300年的历史。
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条从端点开始就斜交的直线道路,从公园的一端延伸到公园的另一端,为了避免直线单调,在道路中部使用道路高差和铺装加以变化。
一、俞孔坚教授简介俞孔坚,教授,获哈佛大学设计学博士并主持创办了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
是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首席设计师,是中国最大、最早创立的设计公司之一,他的设计实践遍布世界多个主要城市。
俞孔坚教授获得多项国际重要奖项,曾9度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颁发的年度设计奖,其中2次获得年度杰出奖;3次蝉联世界建筑节全球最佳景观奖;3个设计获国际建筑奖;还曾获得ULI全球杰出奖,2011美国建筑奖和中国第十届美展金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
二、代表作品最著名的有广东中山岐江公园、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秦皇岛汤河公园、沈阳建筑大学稻田校园、台州“反规划”、中关村生命科学园、都江堰水文化广场、西藏昌都中路步行街。
作品分析一:中山岐江公园此图可以看出,公园保留了原有的铁轨,因为铁轨是工业革命的体现,让人们记住历史,不要忘记历史。
俞孔坚先生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铁轨上换上了白色鹅卵石,小朋友们可以在这里玩耍,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的景观。
由此图可以看出,在红色钢板围成的空间中,有两条笔直的道路穿过,还有个水池,给人一种静态美。
此外,红色的钢板起到了框景的作用,可以阻挡一部分视线,此外,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形成了良好的色彩景观。
在江的边上有亲水栈桥,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欣赏水之美景,在曲曲折的亲水栈道中间辅以野草植物,体现了俞孔坚先生提出的“野草之美”的主张。
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在这张图片中,最主要的特色是大榕树,再设计之初决定将其铲除后因考虑自然和生态就保留下来了,也因此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晨练空间。
同时由于周围的植物都是就地取材,还将郊外山上的野草大量植入园区,体现出野草之美。
这是公园植物设计中的另一个引用原产地植物--芦苇。
在大量运用树篱方格芦苇植物下,给年轻的恋人提供了一片谈情说爱的空间。
此图是江边设计的渐入式阶案,再搭配上错落的野草,随着水位的变化展现出不同的风景,同时解决了随着水位随季节变化离栈道的距离远近的问题,在多雨季节水位不会显得太高,在少雨季节也不会觉得人与水之间的距离不协调。
实用文案大师作品分析——20世纪80 年代到90 年代的安藤忠雄,从日本群星璀璨的建筑界脱颖而出。
今天,无论是他的名字在国际建筑学出版物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其作品本身的影响力,安藤已经当之无愧地达到了当今日本建筑大师的地位。
安藤的经历:安藤1941 年9月13日出生于日本大阪,18岁时,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
60 年代起,他又开始游历欧美,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伟大建筑,绘制了大量的旅行速写草图并一直保存至今。
事实上,安藤完全是通过考察真是的建筑并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来学习建筑学的。
勒﹒柯布西耶对安藤的建筑生涯曾起过决定性的影响。
安藤求学初期,曾在大阪一家旧书店里找到一本柯布西耶的书。
当他翻开这本书时,顿时就对柯布西耶那些早期的方案草图着迷了。
当安藤后来访问马赛公寓时,他开始对柯布西耶真实作品中混凝土材料的娴熟运用和特殊质感产生了浓厚兴趣。
除了勒﹒柯布西耶,安藤后来也曾谈起过F﹒L﹒赖特、密斯、阿尔托和路易斯﹒康对他建筑生涯的影响。
安藤20 多年的建筑生涯,除了使用的建筑材料,安藤的作品从早期的民宅直到最近还在施工的巴黎费朗西斯﹒皮诺当代美术馆,无论其工程规模大小,性质如何,其设计哲学自始至终一脉相承,表现出安藤对自己设计理念和价值理想的强烈自信和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今天的安藤,已经成为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日本建筑师,安藤的作品亦已经远远超越了他的祖国而走向了世界。
安藤的设计思想:安藤忠雄是一位善于运用建筑语言进行巧妙言说的建筑师,他的建筑由于充分挖掘和体现日本人独特的环境心理及日本建筑的内在精神而使人倍感亲切,又因其对待环境所作出的匠心创意和对建筑要素的独到运用而新意迭出。
安藤的建筑不是那种仅靠镜面玻璃来体现“现代化”或单凭琉璃瓦来体现传统的粗浅之作,也不是凭空臆造,追求新奇的怪诞之作。
安藤的建筑观和美学观都是以鲜明的人文价值取向作为基础的。
安藤的设计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与自然的不可分性●素混凝土材料作为建筑文化的表达和对纯粹空间的要求水之教堂安藤的建筑立足于三个基本原则:●纯净的几何体●可信赖的混凝土材料●自然芝加哥住宅光之教堂风格特点:安藤忠雄在光之教堂中,以操控自然光线在素面空间结构的灵性表现,呈现异样的神秘感,结果大受好评,同时展露出他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而非只是冰冷的清水混凝土,因此,安藤忠雄处理神圣空间的能力享誉国际。
《建筑名作介绍》考核方式
任选课
总成绩=两个作业80%+考勤20%
内容:
1、选择某一喜欢、欣赏的建筑师的两种以上建筑类型的建筑进行简介
作业形式:P owerpoint
要求:页数不能少于15页
内容要求有建筑环境、建筑单体各个角度照片、平面、立面、剖面图 2、小论文
论文内容:对ppt中的建筑作品评析
要求:
●建筑师简介、建筑设计背景、概况、作品分析
●配以照片(每个作品不少于4张)、手绘分析简图(不少于3个)
●A4复印纸,统一版面;
●封面按规定格式做;
●页面设置:纵向
页边距:上-2.8cm,下—2cm,左—2.5cm,右—2cm
首行缩进—2字符
多倍行距—1.5
速写或分析图:手绘,黑色绘图笔绘制,至少两种线型
小论文14周上课交
Ppt做完自己发到老师邮箱:56742190@
学生:xx
班级:xxx
学号:xxx
指导教师:赵钧
课程名称:建筑名作介绍
二0一一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