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上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结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如图所示,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玻璃中,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径迹。
结论: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表明,光在空气、水、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可以作为光传播的介质。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light ray)。
光线是研究光现象的物理模型。
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是研究光学的工具,现实中不存在。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70图4.1-4,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生1:激光准直.生2: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生3:打靶瞄准.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3: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甲师生共同活动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师生共同观察讨论总结得:乙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日食.(如图乙所示)丙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月食情况与日食类似.(如图丙所示)说明:演示时,若无三球仪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3)小孔成像.演示5: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如教材P70“想想做做”)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丁师生共同观察讨论总结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像的特点是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三)光速打雷和闪电在远处是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精选6篇)《光的直线传播》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1)理解并把握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2)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在社会生活与生产中的一些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 次方)m/s。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与试验,培育同学初步的观看力量和设计试验的力量;(2)经受“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培育初步的科学探究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领会颜色斑斓的光之美,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2)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3)引导同学应用“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解释一些简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意识到光的世界既奇妙漂亮,又有规律可循,而且利用这些规律能关心人们更好地熟悉自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通过试验,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教学难点探究光在同种匀称介质中的传播。
【教学资源】(材料、工具)激光源、果冻一个、软橡皮管一根、带外形不同孔的纸板两张、蜡烛、大头针几枚、平面镜一面、白屏一张、水、玻璃杯等。
【教学过程】(过程、结构)一、新课引入①我们为什么可以观察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同学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二、新课教学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同学举例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例如:自然与人造光源,热与冷光源等2.探究光的传播①引导同学应用桌面上的器材,通过开放性试验探究得出:光在空气、水、以及果冻这些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但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要发生偏折。
[问题一]同学们刚才发现了很多光沿直线传播现象,但是光总是沿直线传播吗?(先开放性分组试验,然后小组间沟通试验结果)方法一:用激光笔发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用激光笔发出光直接照耀果冻,发觉光在果冻中沿直线传播。
人教版八上物理 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直线传播的概念;2.掌握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3.能够分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二、教学内容1.光的直线传播概念;2.同质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原理;3.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光的传播方式。
让学生思考,光是如何传播的。
2. 学习新知2.1 光的直线传播概念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这是由于光的特性所决定的。
2.2 同质透明介质中光的传播原理在同质透明介质中,光以直线传播的原理是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到另一种介质中时,由于介质的密度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导致光线发生折射现象。
光线在折射时遵循斯涅尔定律,即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的比值。
2.3 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规律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主要包括:•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到光密介质,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到光疏介质,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深入学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相同角度的光线在不同材料中存在折射现象。
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使用光线箱、凸透镜等实验器材,验证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4. 拓展应用让学生思考,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找出一些示例,如光的折射在眼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应用中。
5. 总结归纳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的特点和原理。
引导学生归纳光在同质透明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巩固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理解情况。
可以通过口头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的第一节,本节主要介绍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为后续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基本概念,对光的传播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光的传播规律和特点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认识光的传播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2.光的传播特点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现象。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射出光束,让学生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引发学生对光的传播现象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介绍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传播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光的传播特点。
5.拓展(10分钟)讨论: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和反射。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8.板书(5分钟)板书课题:光的直线传播板书内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光的传播特点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直观地理解了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和传播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一. 教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光的概念、光的传播规律等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2.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直线传播规律。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3.运用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实验器材,如激光笔、透明塑料尺、卡片等。
3.安排课堂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如声音的传播、物体的运动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然后,教师抛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光传播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介绍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同时,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让学生了解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实例分析光的传播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抢答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