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与山水诗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谢灵运山水诗五首《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沈。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狥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七里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登永嘉绿嶂山诗》裹粮杖轻策。
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
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
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
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
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
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
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
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
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
缮性自此出。
《入彭蠡湖口》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谢灵运的山水诗最有名的一句南北朝大诗人谢灵运自幼博闻强识,聪敏好学,是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其文章更是冠绝江南。
谢灵运性好游山玩水,每到一处必写诗抒情,因此也成其“山水诗派鼻祖”的美名。
谢灵运名公义,字灵运。
十八岁袭爵康乐公,后人也称其为谢康乐。
谢灵运可谓山水诗派的鼻祖,他非常著名的一首山水诗《登池上楼》,其中一联(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被后世诗人交口称赞。
全诗如下:《登池上楼》南北朝谢灵运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首句: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潜虬”即潜在水底的龙。
“媚幽姿”指姿态优美。
第二句“飞鸿响远音”,音是声音,响指回响。
本句写飞鸿的鸣叫声在天空中回荡,使人顿生空间旷远之感。
此两句中两个字需要重视,一个是“幽”一个是“远”,这两个字明写景物,实则传递了诗人的心境。
谢灵运创作本诗时身在偏远之地,他于422年被逐出京都,在永嘉郡任太守,于冬日病卧在床,到第二年春天才慢慢痊愈,本首诗就是他久病初癒后出门登楼的所见所感。
而彼时的谢灵运也是一个半隐半仕的状态。
“幽”既写了景物,也写了诗人自身。
苏东坡有诗句为“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卜算子》)“幽人”与本诗中的“幽”意思相同,只不过苏轼明写,谢灵运暗写。
接下来由起句中的景物转而写人,他借“潜虬”与“飞鸿”两种生物的状态来说明自己的内心感受。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愧”与“怍”(音作)都是惭愧、愧对的意思。
“薄霄愧云浮”继“飞鸿”来说:似鸿雁一般直上云霄,则心中有愧。
“栖川”即伏于水底,此句关合“潜虬”,如果像潜虬一样蛰伏在水底亦觉得惭愧、愧对深渊。
此两句明显是诗人当时处境的写照,诗人正处于进退皆难的境地。
谢灵运山水诗研究摘要谢灵运是我国第一位大规模创作山水诗的诗人,因此他被称为山水诗的鼻祖。
本文立足于谢灵运山水诗的创作,依史切入。
晋宋时期,社会环境转变、谢氏家族的山水情结和文化传统以及诗人的生活遭遇,迫使其走向山水,在与山水的亲密接触中将内心的苦闷倾泻于他的山水诗创作。
本论文在解读谢灵运山水诗的过程中,发现在诗人的山水诗作中多次描写了山水密林,在与山水密林交流的过程中诗人诉说着自己被贬谪的孤寂落寞之情,而且多借理语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出身名门望族的谢灵运,具有极高的才学,所以他的山水诗创作不管是语言还是结构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
通过对诗人山水诗歌的分析、统计,得知其在语言方面大量的使用拟人字词而且还刻意追求语句的对偶整齐。
在诗歌的结构上,本论文主要是通过举例对其山水诗作的题目及整体的结构模式做了分析。
谢灵运之后,历朝历代对他的山水诗作的模仿者甚众,可见他的山水诗对这一类诗作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谢灵运;山水诗;山水密林;拟人字词AbstractXie Lingyun was considered as the founder of Landscape Poetry School in China for his pioneering work.This thesis is based on his landscape poetry creation according to history facts. During the Jin and Song Dynasty,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as changed. The landscape knot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of his family and the experience of the poet himself forcing him to give vent to his feelings in his creation.In the process of dissecting Xie's masterpieces,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he described the nature a lot. 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e nature, the poet expressed his own lonely feelings after he banished from the court.Xie Lingyun, who has a great talent and sound scholar in both languages and structure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atistics of the poets' poems of landscape, it is known that they require a large number of words in the language, and deliberately pursue the neat nevertheless. In the structure of poetry, this paper mainly tells the overall structure model through the example of his landscape poem. Since Xie Lingyun, many people modeled after he. It shows that Xi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of this type of lecture.Key words: Xie Lingyun;Landscape poems;Landscape jungle;Anthropomorphic words目录TOC \o "1-3" \h \u 摘要IAbstract II前言 1一、谢灵运山水诗的思想内容 1(一)以山水密林为描写对象 2(二)诉说被贬后的孤寂 3(三)多阐发玄理 4二、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点 5(一)独具特色的语言 51.大量运用拟人字词 52.刻意使用对偶语句 6(二)别具一格的结构71.独特的题目 72.谋篇布局8结语9参考文献10谢辞11前言谢灵运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文学家,他是我国古代第一位大规模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的诗今日可见到的有九十多首,其中山水诗的比例最大。
笔揽山水----山水诗开山鼻祖谢灵运谢灵运(385~433)是晋宋之际著名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汉族,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
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
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因为性情狂傲,与朝廷发生矛盾,后被降至为康乐侯,任永嘉太守、侍中、临川内史等职,故又称“谢康乐”。
居官期间,因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常常放浪山水,探奇揽胜。
他的诗描写景物细致入微,语言精雕细琢,极大地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风,由他开始,山水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流派。
墓葬于今江西省万载县。
谢灵运的一生:少年时期:东晋时期,门阀之风盛行,高门士族垄断政治经济文化,谢灵运便出生于当时的一大家族—谢家。
他出生于会稽始宁,出生后被送于杜明师养,十五岁方还都,故名“客儿”。
谢灵运的父亲天性愚钝并且在他出生后十天左右就去世了,对他的幼年时期影响最大的是他的祖父谢玄。
387年谢玄归会稽,建始宁山居,和幼年的谢灵运朝夕相处。
会稽是个“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的地方,其秀丽的山水在谢灵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关于美的最生动、最自然、无可代替而又难以磨灭的记忆。
谢玄去世后,四岁的谢灵运被送至钱塘杜明师处学习。
道教崇尚自然的观念和钱塘美丽的景色一起熏陶着孩提时代的谢灵运,再加上寄居杜家10多年,受杜明师的启蒙教育,为他后来成为一个卓越的山水诗人奠定了基础。
青年时期:谢灵运15岁时从会稽来到京师建康,居朱雀桥旁乌衣巷内谢氏家族的旧宅中,从才开始与同室宗亲过大家庭的生活。
青年时代的谢灵运,性格旷达,才情四溢,好书画、好吟咏、好斗酒,经常与同宗同族吟诗作对,谈玄论道,便有了历史上的“乌衣之游”。
在他叔父谢混的指点下,他的天赋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得到了自由发展,使他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积淀和发挥。
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开山鼻祖,他擅长进行生动细腻的景物刻画,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山水诗佳作,例如《登池上楼》、《入彭蠡湖口》、《初去郡》、《登江中孤屿》等等。
1、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赏析:池塘长出了青青春草,园子里的柳树上已有刚刚迁徙来的鸟儿在鸣叫,这两句诗很好地表现了初春之特征及诗人当时的心情。
谢灵运久病初起,这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景色突然触动了他,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这种细微而不易察觉的变化,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
2、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
赏析:近处晚春秀野,碧绿无际,远处苍岩高峙,白云朵朵,似同屯聚在峰顶上一般,这两句诗从视觉上写出了近处的青青原野和远处的白云朵朵,写出作者视觉角度的变化。
在用词上,两句诗体现了作者喜欢用对偶句的特征,对仗工整。
描绘了一幅晚春青草白云图景。
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
赏析:野外空旷沙岸清净,天空高远秋月明净。
这两句是写景名句,景中其实有情,清旷无际的风景正与诗人心境相应,长期被束缚,一朝解脱,自感到无限的开朗、轻快,故触目皆成佳趣。
4、云日相晖映,空水共澄鲜。
——《登江中孤屿》
赏析:白云红日相互辉映,水天一色澄碧鲜妍。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登屿之后所见景色。
上句写云日同辉,下句写江天一色。
江中孤屿在白云、丽日、蓝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丽妩媚。
谢灵运是一位著名的山水诗诗人,他的诗作以其富丽、精工、鲜丽和清新而著称。
在他的诗歌中,有许多让人感叹不已的诗句,对于探讨他的诗歌风格和意境,我们应该从简单的表达开始,逐渐深入到更深层次的探讨。
1. 丰富的意象谢灵运的诗句中,常常出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的山水意象。
他写到:“羽扇纶巾下,半坡青梅半焙新。
”这句诗表现了青梅翠绿的山水画面,给人以一种鲜明清新的感受;再“千竿风雨荼靡霁,一溪云水暗冥同。
”这句诗描绘了风雨中的荼靡景象,暗示了一种深邃的意境。
这些丰富的意象构成了谢灵运诗歌的丰富内涵。
2. 精工的笔触进一步,谢灵运的诗句中展现出了精工的笔触。
他的诗句工整精巧,表现出诗人对于语言的运用得心应手。
“千山竞出画图来,一水风流皆入诗。
”这句诗展示了谢灵运对于山水的描绘功力,展现了诗人精工细雕的笔触。
在他的每一句诗句中,都能感受到他对于文字的精雕细琢,以达到精美绝伦的效果。
3. 鲜丽的意境谢灵运的诗作中常常出现了鲜丽绚烂的意境。
“山巅翠影波涌绿,水面红霞夕照明。
”这句诗描绘了山水交融的鲜艳景色,给人以美好的愉悦之感。
再“桥前水倒千层鹭,烟里山藏万点梅。
”这句诗则表现出了江南水乡的鲜明气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4. 清新的情感谢灵运的诗句中蕴含着清新的情感。
他的诗歌在描绘绚丽山水的常常透露出一种清新纯洁的情感。
“蓝衣蒙蒙青水上,白鹭翩翩丽影同。
”这句诗句中透露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清新的感受,和谐愉悦。
谢灵运用清新的情感来诠释山水之美,使得他的诗歌更加动人心弦。
谢灵运的山水诗以其富丽、精工、鲜丽和清新而著称。
他的诗句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山水意象,精工细雕的笔触,鲜丽绚烂的意境,以及清新纯洁的情感。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谢灵运诗歌的独特魅力。
以谢灵运山水诗富丽精工鲜丽清新的诗句为主题,我们可以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谢灵运的诗歌艺术。
通过对其诗句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所营造的山水世界的独特魅力,以及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谢灵运与山水诗专业:对外汉语学号:20100710050119学生姓名:李薇指导老师:丁佐湘摘要谢灵运作为大量创作山水诗的文人,在中国诗歌史上堪称第一人。
在此之前,天地山水一直都只是以背景的作用出现于诗歌之中。
谢灵运运用精致工整和极富生命力的语言刻画出了山川的秀美,他不仅让山水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新题材,也自此揭开了新一代的诗歌风貌。
本文将通过对山水诗兴起的原因、谢灵运的生平性格、其诗的内容、艺术特色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目前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就谢灵运及其山水诗做一个较为整体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山水诗;谢灵运;内容;艺术特色;影响Xie Lingyun and Landscape Poetry ReviewAbstractXie Lingyun, as a large number of creative landscape poetry poet, the first pers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number of Chinese poetry. Before him, the background landscape vegetation has been based on the attitude embellishment in which poetry. Xie Lingyun neat and full of vitality with exquisite language depicts the mountains and the beautiful, he not only became an independent landscape aesthetic object, the achiev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poetry a new theme, but has since created a new generation of poetry style.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creation and the impact on the landscape Lingyun poetry, combined with social 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Xie Lingyun and his landscape poetry in which to try these two hav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understanding.Keywords: Xie Lingyun; landscape poetry;content;artistic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第一章山水诗兴起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1.1山水诗的概念 (2)1.2兴起的原因 (2)1.3兴起的意义 (3)第二章谢灵运的性格、思想及对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4)2.1 谢灵运的性格 (4)2.2谢灵运的思想体系 (5)2.3 对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6)第三章谢灵运山水诗的主要内容 (8)3.1题材内容 (8)3.2抒情内容 (8)第四章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10)4.1极貌写物,穷力追新,曲尽山姿水态 (10)4.2 情、景、理相融 (11)4.3对比鲜明,色彩艳丽,境界恢宏 (13)4.4 谢灵运山水诗的不足之处 (14)第四章谢灵运山水诗对后世的影响 (15)4.1 对晋宋诗风转变的贡献 (15)4.2 对初盛唐诗坛的影响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8)致谢 (19)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引言谢灵运,出身于东晋士族大家,为名将谢玄的孙子,袭封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因此世人都称他为“谢康乐”。
谢灵运在永嘉铸就山水“诗魂”,李白、杜甫都是他的“粉丝”谢灵运作为大量创作山水诗的第一人,是山水诗的鼻祖。
世界上没有一个诗人能像谢灵运那样,把自己的诗和灵魂静静地放在山川里,在文学史上留下一抹闪亮的光。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恃才傲物、特立独行的大诗人谢灵运这样向世人宣示。
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他鲜衣怒马,以偶像派的形象隆重登场,而且家世显赫,文采出众,在门阀世族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他追求功名,却不懂得封建社会官场上蝇营狗苟之事,被贬到永嘉担任太守。
然而,谢灵运宦途的不畅却是永嘉山水的幸事。
在永嘉太守的任上,谢灵运创作了大量的山水诗,并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堪称“洛阳纸贵”。
据《南史》谢灵运本传记载:“每有一诗至都下,贵贱莫不竞写,宿昔间士庶皆遍,名动都下。
”不知是谢灵运的山水诗使永嘉山水增光添色,还是永嘉山水使谢灵运的诗歌别具神采,又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谢灵运第一次让永嘉山水走向了全世界。
以至于在盛唐,地球上最负盛名的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也成为谢灵运的“粉丝”。
他们出于对谢灵运的尊崇和对永嘉山水的慕名向往,分别写下了《与周生》《送裴二虬尉永嘉》等诗篇,留下了赞美永嘉山水的的丽句,“康乐上官去,永嘉游石门。
江亭有孤屿,千载迹犹存。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
”孟浩然读了他的“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登江中孤屿》),故而写下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的名句。
白居易对谢灵运也是赞赏有加,“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岂惟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因而在唐代,似乎还有着“谁不读谢灵运的诗,谁就不配称作成功诗人”的风尚。
谢灵运何许人?他是南朝刘宋最著名的诗人,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
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谢灵运政治失意,从朝廷外放,贬任永嘉太守。
此时的他,是郁郁寡欢,情绪低落的。
世袭的公爵封号也被朝廷降级为侯爵,换成任何一个人,心情哪里会好得起来呢?谢灵运到永嘉,路上一走就是数月。
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及名句
谢灵运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其代表作品有《登幽州台歌》、《渔家傲·秋思》、《谢山石笛》等。
以下是他的几句脍炙人口的名句: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 ——《登幽州台歌》
解析:这句诗借登高之景来写壮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类的微小和天地之间的广阔。
同时,大江流淌不止,不留痕迹,暗示了人生短暂,要珍惜时间。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浪淘沙·北戴河》
解析:这句诗描述了美丽的江山和众多仰慕者,意在强调江山的美丽和吸引力,同时也表现了人们的向往和追求。
"万壑千岩只独秀,霜峰古石绝崖峭。
" ——《谢山石笛》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山石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不可侵犯性。
同时,诗人将自然景观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显示出诗人的个性化情感。
"落日渐黄昏,单照离人影。
" ——《渔家傲·秋思》
解析:这句诗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表现出孤独、凄凉的感觉。
同时,独影悠然的形象也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脆弱。
总的来说,谢灵运的山水诗作品丰富多彩,以自然山水为素材,融入了人生哲理和诗人的个性化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和思考。
谢灵运的山水诗代表作是《登池上楼》。
此诗抒写诗人久病初起登楼临眺时的所见所感,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官场失意的颓丧心情和进退失据的无奈情绪,最终表示了归隐的愿望。
《登池上楼》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少帝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初春。
谢灵运在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被逐出京都,这一年的七八月至次年(景平元年)七八月间担任偏僻的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太守。
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
来永嘉后的第一个冬天,他长久卧病,至次年初春始愈,于是登楼观景,托物起兴,写下《登池上楼》这一名篇。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
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
原文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译注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沉潜的龙,姿态是多么的幽闲多么的美妙啊!高飞的鸿鸟,声音是多么的响亮多么的传远啊!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惭愧不能像飞鸿那样飞上云霄以避祸,也无法像深潜水中的虬龙,隐退沉潜于川谷。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我仕进修德,却智慧拙劣;我退隐耕田,却又力量无法胜任。
徇禄反穷海,卧疴对空林。
为了追求俸禄,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做官,兼又卧病在床,面对着光秃秃的树木。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每天)蒙著被子,睡著枕头,浑不知季节气候的变化。
偶然间揭开窗帷,暂且登楼眺望。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山水诗中的谢灵运山水诗中的谢灵运山水映射了谢灵运的内心世界,在他的诗歌中翻江倒海。
到了谢灵运,山水成为了中国诗人抒情写意最好的载体,也是寄放情思最好的处所。
温州瓯江(又名永嘉江)中有一孤屿,当地人称作江心屿,曾经是晋宋之际山水诗鼻祖谢灵运不羁的诗魂常常沉溺与耽游之地。
也就是这样一个激流中的孤独岛屿,见证了1500多年前一位在历史深处留下诗歌绝响的诗人,曾经怎样将自己的心灵放纵于山水,放纵于世道,而岛屿不沉,人却一去之后杳然难寻。
诗歌,无疑暗含了诗人与世界纠缠中最为隐秘也最为激烈的秘密。
所以诗歌语义上的雄浑与晦涩,皆是诗人命运轨迹的呈现。
决定一个人命途方向的,到底又是什么?一杜甫在《送裴二虬作尉永嘉》中曾写道:“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与谁同?隐吏逢梅福,看山忆谢公。
扁舟吾已具,把钓待秋风。
”诗中“故人”与“谢公”,都是指谢灵运;“绝境”一词是杜甫对谢灵运一生传奇命运的写照。
杜甫这首诗歌沉郁厚重、善于用典,与他诗歌的总体风格一以贯之,我认为“绝境”一词正是杜甫由谢灵运写该岛的著名诗歌《登江中孤屿》中“乱流趋正绝”一句所化。
谢灵运“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两句诗,将该诗的写景推向了一个高峰,同时也将诗人自己的境况和心境和盘托出,当然也将整首诗歌推至奇妙的境界,为中国山水诗歌完成了一次悲壮的铺垫,最终使这首诗成为中国山水诗歌崛起的标志。
而杜甫将谢灵运的命运以“绝境”一词来象征和概括,不能不说是诗圣眼光的独到以及察史、阅世俱深的体现。
人生的绝境,除了环境险恶外,可能真正是人自己心灵中的绝境。
这也是佛教心学的大义,可惜参佛已至妙境、聪慧非凡的谢灵运不是不懂得,而是不愿懂得。
他的《佛影铭》《维摩诘经赞》等文章,在当时影响颇大,尤其是他支持竺道生“顿悟”说的《辨宗论》一文,对后来禅宗理论的形成都有较大影响。
他研究佛学,却没能让自己的心身超然物外,这可能是谢灵运内心最大的秘密。
过去许多人认为,谢灵运的命运与当时晋宋交替有关,这种判断不免失于简单。
谢灵运的十首山水诗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非谢灵运莫属。
他的山水诗富丽精工,接近自然,景物描摹细致入微,直接影响齐梁文学,也促进永明体出现。
更长远的影响,他对初唐、盛唐时期山水诗的繁荣产生推动作用,也因为他诗坛出现山水田园诗派。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谢灵运十首诗,体会其文字妙处,感受诗中深刻内涵,相信你会有所触动。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谢灵运〔南北朝〕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岁暮谢灵运〔南北朝〕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燕歌行谢灵运〔南北朝〕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
秋蝉噪柳燕辞楹,念君行役怨边城。
君何崎岖久徂征,岂无膏沐感鹳鸣。
对君不乐泪沾缨,辟窗开幌弄秦筝。
调弦促柱多哀声,遥夜明月鉴帷屏。
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谢灵运〔南北朝〕山行非有期,弥远不能辍。
但欲掩昏旦,遂复经圆缺。
扪壁窥龙池,攀枝瞰乳穴。
积峡忽复启,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
邻里相送至方山谢灵运〔南北朝〕祗役出皇邑,相期憩瓯越。
解缆及流潮,怀旧不能发。
析析就衰林,皎皎明秋月。
含情易为盈,遇物难可歇。
积疴谢生虑,寡欲罕所阙。
资此永幽栖,岂伊年岁别。
各勉日新志,音尘慰寂蔑。
谢道韫〔魏晋〕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夜发石关亭诗谢灵运〔南北朝〕随山逾千里,浮溪将十夕。
鸟归息舟楫,星阑命行役。
亭亭晓月映,泠泠朝露滴。
谢灵运〔南北朝〕悬圃树瑶。
昆山挺玉。
流采神皋。
列秀华岳。
休哉美宝。
擢颖昌族。
灼灼风徽。
采采文牍。
陇西行谢灵运〔南北朝〕昔在老子。
柱小倾大。
绠短绝泉。
鸟之栖游。
林檀是闲。
韶乐牢膳。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谢灵运出生于士族大家,当时正处于晋宋易代、政治混乱时期。
仕途失意的谢灵运将目光投向山水,在游览中写下许多山水之作,被人们称为山水诗鼻祖。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同样出生于官宦世家,因参加永贞革新受牵连而被贬永州,继而又被贬柳州。
在外地亲人、朋友难见,只能借山水来抒发心中的不悦,写出了许多不朽的山水名诗。
二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却因有着性质相似的生活经历,因此二人在山水诗中表现出诸多的相同,当然也有不同。
本文通过分析诗歌来探究二人在山水诗歌思想内容方面的异同。
谢灵运开创了中国古代的山水诗派,后世的山水诗人都以他为榜样,或多或少地学习他的山水诗作,唐朝的柳宗元也不例外。
关于柳宗元学谢灵运及其评价,如苏轼曰:“刘子厚诗云:‘鹤鸣楚山静。
’又云:‘隐忧倦永夜’。
东坡曰:子厚此诗,远出灵运上。
”这是篇具体的作品说明柳宗元学习谢灵运,并且有所发展。
二人山水诗在思想内容方面有诸多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仕途失意,诗中诉孤寂1/ 9金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说:“谢客风容映古今,发源谁似柳州深。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这首诗说明了谢诗与柳诗在思想内容上都反映出“寂寞心”。
二人用山水诗诉说心中的孤寂。
谢灵运于永初三年秋赴任途中作诗《七里濑》表明诗人的孤寂。
此诗前四句表明诗人是在“羁心”中旅行,心中充满不悦。
五到八句用“哀禽”、“荒林”,形象地刻画出了景色的萧条。
而后面的诗句从写景转入抒情,同时兼有议论,诉说自己的孤寂。
诗的前八句是为作者诉说孤寂作铺叙。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两句中,诗人称自己为“孤客”,且一人独自在湍急的江流中行进,又用“伤”、“苦”二字表明此时诗人的心情,他正为一去不复的江水和崩落的江岸黯然伤神。
在诗末诗人写到“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即使时代不同的两个人也可以志趣相投。
其言外之意是,诗人无知音相伴,当世的人对自己并不了解。
论谢灵运,谢脁对李白山水诗的影响谢灵运是唐代文学家、书法家,他对李白山水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谢灵运是李白的好友,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艺术上的交流。
谢灵运的山水诗与李白的山水诗在风格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又各自独特,互相借鉴,互相影响。
首先,谢灵运的山水诗受到了李白的影响。
李白的山水诗以豪放、奔放著称,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豪迈的情感和对人生的热爱。
谢灵运在创作山水诗时,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的山水诗常常描绘壮丽的山水景色,以及自己在其中所感受到的喜悦和自由。
这种风格与李白的山水诗有着相似之处,可以说是受到了李白的启发和影响。
其次,谢灵运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与李白相似的个性特点。
李白是一个豪放、激情四溢的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自由的精神。
而谢灵运也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谢灵运在与李白的交往中,受到了李白个性的影响,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赞美,这些特点与李白的山水诗有着相似之处,可以说是在李白的影响下,谢灵运的诗歌风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最后,谢灵运与李白的交往对他的书法创作也产生了影响。
李白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作品以气韵生动、豪放自如而闻名。
谢灵运在与李白的交往中,不仅受到了他的诗词影响,还从李白的书法作品中汲取了灵感。
谢灵运的书法作品在笔法上追求自由奔放、气势磅礴,与李白的书法风格有着相似之处。
这种相互影响使得谢灵运的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谢灵运对李白山水诗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在山水诗的创作中受到了李白的启发和影响,创作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个性特点上,他与李白有着相似之处,也受到了李白的影响;而且在书法创作方面,谢灵运从李白的书法作品中得到了启示,使自己的书法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谢灵运与李白之间的交流与影响,不仅丰富了双方的艺术创作,也对后世的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谢灵运对山水诗的贡献
谢灵运,对山水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谢灵运以山水入诗,自他之后,山水诗在南朝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并日渐兴盛,发展到后世,山水诗也逐渐成中国为诗歌的一个题材种类。
二、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位大诗人。
自他以后,涌现出众多诗人大家,如南朝的谢眺、何逊,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
谢灵运的诗作风格直接影响了这些人,模仿的人越来越多,当时被称为谢灵运体。
直到唐代,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著名诗人都还曾受他影响。
三、谢灵运以山水景物来体悟玄理,对玄言诗进行改造,把玄言诗中概念化的自然山水景物具体化、生活化,丰富了对诗歌的表现技巧,使诗歌表现更加清新自然。
谢灵运在山水诗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他对后世山水诗发展上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第七讲谢灵运与山水诗
一、唐代前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历史
1. 发轫期:先秦时期
《诗经》、《楚辞》中出现的山水景物,往往只是作为人物生活的衬景或比兴的媒介,而非作为一种独立的表现对象。
2. 形成期:汉代末期
曹操《观沧海》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3. 发展期:两晋时期
(1)左思《招隐诗》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亦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2)郭璞的游仙诗
琼林笼藻映,碧树疏英翘。
丹泉溧朱沫,黑水鼓玄涛。
(3)东晋的玄言诗
由于老庄“自然”学说的盛行,借山水体玄悟道,成为当时一种普遍的风气。
玄言诗,流行于东晋时期阐述玄佛哲理的诗歌。
玄言诗常寓玄理于山水之中,或借山水以抒情,可以说玄言诗本身就孕育了山水诗。
4. 高峰期:南朝时期
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俪采百句之偶,争价一字之奇。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
谢灵运改变了山水在诗中依附于玄理的地位,使山水不再是玄思的载体而成为审美的对象。
二、谢灵运其人
谢灵运,名公义。
祖父为东晋名将谢玄。
因从小寄养在外,故小名客儿,世称“谢客”。
谢灵运18岁袭封康乐公,后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
曾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
晋宋之际的著名诗人。
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兼负才华(“江左第一”,“名动京师”,晋宋之际诗名最高),养成我行我素、傲慢自负、任性尖刻的习性。
谢灵运生活于晋宋易代、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
刘宋政权采取压抑士族的政策。
谢灵运自恃高才,不肯小就,因而屡被征用,却屡不尽责。
然而又不甘于寂寞。
在他身上时时表现出士族大家的骄横和名利、权力的贪欲。
他一生实际上一直处于热衷于竟进和失志的愤慨中。
由于进退失据,内心矛盾,谢灵运转而纵情山水,肆意遨游,一方面以此举对抗当政,发泄不满,同时也在山水清音之中得到心灵的慰藉。
他也因此成为一代诗歌巨匠。
《资治通鉴》:谢灵运“好为山泽之游,穷幽极险,从者数百人,伐木开径,百姓惊扰,以为山贼”。
三、谢灵运的山水诗
1.《登池上楼》
永初三年(422)秋,谢灵运被逐出京都,迁为偏僻的永嘉郡太守。
这是谢灵运首次在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
《登池上楼》写久病初起时登楼所见,同时也表现了不得志的郁闷情绪。
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
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禄及穷海,卧痾对空林。
开头四句,第三句紧接第二句,第四句远承第一句,诗意连贯而有变化(“丫叉句法”)。
“潜虬”、“栖川”、“退耕”象征归隐田园,怡然自乐的心愿,“飞鸿”、“薄霄”、“进德”则象征人生的远大抱负。
诗的前六句以三组形成对比的对偶句,突出强调了诗人写出自己官场失意和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情。
“徇禄”两句交待了此诗写作的背景,与后文抒情作铺垫。
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
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中间八句诗用对仗工整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早春的景象;
诗人的视线由里及外,由远及近,由高及低;写出了景物动与静、声与色,明与暗,冷与暖的各种对比。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表现了诗人敏锐的感觉,以及忧郁的心情在春的节律中发生的振荡。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自然浑成,清新可爱,传神地写出了春天的特征。
有别于谢灵运其他反复雕琢、精于刻画的诗句。
祁祁伤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离群难处心。
持操岂独古,无闷征在今。
最后六句为第三层,由景生情,因情入理。
“祁祁”、“萋萋”两句由登楼观春联想到古代描写春景的诗,借用典故表示自己的感慨,情绪又转向感伤。
“索居”、“离群”两句,写隐居生活令人难以接受的一面。
最后两句出自《周易》,诗的情绪从进退维谷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以高亢的声调收结全篇。
《登池上楼》抒发了种种复杂的情绪。
这里有孤芳自赏的情调,政治失意的牢骚,进退不得的苦闷,对政敌含而不露的怨愤,归隐林泉的志趣,虽然语言隐晦,却真实地表现了内心活动的过程。
2.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
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
开头六句为第一层叙事:总写一天游石壁的观感,又是虚写、略写。
开头两句对偶精工而又极为凝练,从大处、虚处勾勒山光水色之秀美。
“昏旦”、“气候”,从时间纵向概括了一天的观览;“山水”、“清晖”,则从空间横向包举了天地自然的立体全景;而“变”和“含”,则隐写了气候景象之变态出奇,山光水色之孕大含深。
“清晖”二句,用顶真手法,由《楚辞•九歌•东君》中“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兮忘归”句化出,十分自然妥帖,完全是诗人“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
“出谷”二句承上启下,既点明游览是一整天,与首句“昏旦”呼应;又暗中为下文写傍晚湖景作好过渡。
林壑敛瞑色,云霞收夕霏。
芰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
披拂趋南径,愉悦偃东扉。
“林壑”以下中间六句第二层写景:实写、详写湖中的晚景。
前四句描绘出一幅天光湖色映辉的湖上晚归图,进一步渲染出清晖娱人、游子憺然的意兴。
虑澹物自轻,意惬理无违。
寄言摄生客,试用此道推。
末尾四句总上两层,写游后悟出的玄理:一个人只要思虑淡泊,那么对于名利得失,穷达荣辱这类身外之物自然就看得轻了;只要自己心里常常感到惬意满足,就觉得自己的心性不会违背宇宙万物的至理常道,一切皆可顺情适性,随遇而安。
四、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
1.善于营造画境
谢灵运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逼真细致地刻画出自然景物之美,给人以清新开朗的感觉。
写景能变化多端。
如“林壑”、“云霞”是广角镜头,“芰荷”、“蒲稗”是特写镜头,所以画面的布置有宽广的背景,也有近景的细致描绘。
写景皆能寓情于景,景中含情,表现出景物的情思韵味,使诗歌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
2.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叙事——写景——说理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紧扣题中“还”字,写一天的行踪,从石壁—湖中—家中,次第井然。
但重点工笔描绘的是傍晚湖景,因而前面几句只从总体上虚写感受。
尽管时空跨度很大,但虚实详略得宜。
3.诗歌语言工巧精美
“谢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
“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一转关也。
总之,谢灵运以大量的山水诗,打破了东晋玄言诗的统治,扩大了诗歌题材的领域,丰富了诗歌创作的技巧,对后代诗人有很大的影响。
五、陶、谢诗歌差异
陶渊明“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在田园生活中获得了心灵的宁静;谢灵运“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在山水美景中始终无法获得心灵的安息。
陶诗主要表现田园隐逸之乐,诗歌写意;谢诗主要刻画山水景色之美,诗歌摹象。
陶诗语言是启示性,纯朴任真、不假雕饰(写诗);谢诗的语言是写实性,非常注重人工的安排和雕饰(作诗)。
陶诗是魏晋诗风的集大成者——质朴平淡;谢诗开南朝一代新风——追求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