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僚资本主义出现的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380.00 KB
- 文档页数:9
官僚资本主义是什么意思引言官僚资本主义是一个在二十世纪兴起的概念,被用来描述某些国家或组织中出现的一种经济和政治体制。
它的出现往往与大规模的政府官僚机构和强大的私营企业相结合。
本文将探讨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特征和一些相关的例子。
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官僚资本主义指的是一个由政府官僚机构和私营资本家共同组成的体制。
在这种制度下,政府官僚机构与私营企业存在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它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而是一种独特的混合形式。
特征1. 政府官僚机构的权力在官僚资本主义中,政府官僚机构通常具有强大的权力和影响力。
他们往往能够制定法律和政策,并通过监管私营企业的活动来干预经济。
2. 私营企业的特权私营企业在官僚资本主义中也具有特权。
他们能够利用政府机构的资源和权力,以求得更多的利益和竞争优势。
这通常导致了市场的扭曲和不公平竞争。
3. 垄断和寡头统治官僚资本主义常常导致市场的集中化和垄断的形成。
由于政府官僚机构对市场的影响以及私营企业的特权,少数大企业往往能够垄断市场,形成寡头统治。
4. 社会不平等由于特权的存在和经济的集中化,官僚资本主义经常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加剧。
少数人掌握着大部分财富和资源,而大多数人则陷入贫困和社会边缘。
5. 延续和保护官僚资本主义的存在往往是自我延续和保护的。
政府官僚机构和私营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它们通常会努力保持现状,并抵制任何可能威胁到它们的改革。
相关例子1. 中国的国有企业中国是一个被广泛认为存在官僚资本主义的国家。
在中国,政府拥有和控制着许多重要行业的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通常享有特权地位,并且由于政府官僚机构的干预,它们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2. 印度的许可制度印度也被认为是一个官僚资本主义的例子。
在印度,政府官僚机构对经济活动有着广泛的干预和控制。
许多行业存在着复杂的许可制度和官僚审批程序,这给私营企业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和障碍。
3.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美国,官僚资本主义的一个例子是军工复合体。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过程一、产生阶段(一)产生原因(条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二)、产生概况: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张裕葡萄酒公司。
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产生于民族半独立状态之下——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产生于旧经济形态的母体中——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二、初步发展(一)、发展条件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②同时,清除有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二)、发展概况:①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②著名企业: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
③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短暂的春天”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进一步发展的“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2、地点:东南沿海3、产生原因:(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4)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4、代表企业:(1)上海发昌机器厂;(2)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3)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5、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产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6、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比较集中;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展比较艰难。
(“先天不足”)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时间:甲午战后,19世纪末2、原因:(1)外国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
3、表现:(1)民族资本总额增加;(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3)兴办企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4、影响:随着民族在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展开斗争。
如: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1、时间:1912—19192、原因:(1)外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内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封建障碍;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③群众性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表现:(1)新建扩建厂矿企业增多,新增资本增多;(2)轻工业发展较快,其中面粉业、纺织业发展最快;(3)涌现出一批实业家,如:张謇,荣氏兄弟等。
4、特点:(1)工业结构不平衡:偏重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2)地区分布不平衡: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3)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官僚资本
官僚资本的含义: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依靠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凭借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
官僚资本的特征:机器化生产和市场化生产,使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依靠封建经济势力使其具有封建性;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依附性使其具有买办性;由政治而经济的发展模式使其具有垄断性。
官僚资本的兴衰:1927--1937 年是官僚资本的形成时期;抗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的政策,官僚资本急剧膨胀;解放战争时期前期因接受日本在华企业和对国统区的野蛮掠夺而极度膨胀;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把它转化为国营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
典型代表:在旧中国,四大家族掌握的资本是典型的官僚资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经济基础.。
图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发表时间:2011-08-19T18:18:13.950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1年第35期供稿作者:李爱珍[导读] 原因: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民族企业遭受空前的洗劫和破坏。
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中学李爱珍下图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③代表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19世纪70年代前后兴起,到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而逐渐消失,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
有人作了五幅图比喻民族工业的历程:那么,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到底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坎坷?又是什么因素导致?让我们来具体解读它的发展历程吧!1、兴起:19世纪70年代前后兴起的原因: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兴起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②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客观上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③外商在中国投资办企业,其丰厚的利润,也在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1895-1913)初步发展的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竞相在中国开矿山,修铁路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谕令各省“多设织布、丝绸等局,广为制造;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张謇等爱国商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从甲午战争后到一战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
3、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2-1919)(即图2的春)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民族资产阶级提高了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企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③“二十一条”签订后,国人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带你深入理解“中国工业化”
●西安市曲江第二中学 连菂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是其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
工业化的显著表现为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与工业化起步早、范围广、程度深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之路走得
“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发展:民国时期
1. 辛亥革命促进工业化。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制度上的障碍。
一时间,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民族工业带来了“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减少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良机,出现“短暂的春。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一、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已经有了不少论著。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研究成果喜人。
过去对官僚资产阶级这一概念有不同称谓,如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等,这些说法均见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到1947年,毛泽东在分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官僚资本主义时,首次提出“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并且认为“官僚资产阶级”就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论述,黄如桐将官僚资产阶级的含义概括为:官僚资产阶级乃是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与封建势力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他们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残酷地剥削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压迫民族资产阶级,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个反动的阶级。
(黄如桐:《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一些看法》,《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也有学者认为清末的洋务派转变为官僚资产阶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官僚与资产阶级结合,就是一种进步现象”,“早期资产阶级也不能说是反动的”。
(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就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从清末出现起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出现一些争议。
如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自己办的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明显的抵制作用,因此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 。
否定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也就等于否定了官僚资产阶级的存在。
(《全国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简况》,《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黄如桐不但认为早期官僚资产阶级在19世纪末已经出现,还将其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点:第一,他们掌握着一批颇具规模的近代企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二,他们掌握着洋务派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以占有权为主,并通过占有权的运用,来扩大他们个人的所有权;第三,他们在企业里对工人实行带有浓厚封建性的监督管理制度,在劳动组织中起着十分残酷的阶级压迫作用;第四,他们以近代企业为基地,凭借官权与资本的权力,一方面为清廷牟利,一方面搞假公济私、贪污盗窃等,扩大自身社会财富;第五、他们的经济思想是买办的、封建的。
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特征、起源与影响引言官僚资本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种经济制度和政治现象,主要在社会科学领域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官僚资本主义的特征、起源以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一、官僚资本主义的特征1.1 官僚体系的扩张官僚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官僚体系的扩张和巨大的政府参与经济活动。
官僚机构扮演着经济决策和资源分配的重要角色,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招投标和市场管制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
1.2 积极与消极的政治互动官僚资本主义中政治与经济之间存在紧密的相互关系。
政治力量对经济活动的影响通常是以权力为基础的,官员通过利用职权和资源进行权力交换,从而牵制和控制经济利益。
这种政治互动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腐败和不公正的经济环境。
1.3 利益集团的形成在官僚资本主义中,强大的利益集团往往通过政府的支持获得特权,并控制着重要的经济资源。
这些利益集团的形成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资源分配不均和市场失灵。
二、官僚资本主义的起源2.1 泛指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发展官僚资本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社会制度的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一些国家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起初是为了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但随后逐渐演变为官僚资本主义的模式。
2.2 政治力量和私营企业的结合官僚资本主义还与政治力量和私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共谋有关。
政府机构与私人企业之间形成的紧密关系使得政府干预更加深入和广泛,导致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兴起。
2.3 社会和文化因素的作用除了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也对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特定社会和文化传统促成了官僚机构的形成和存在,进而为官僚资本主义提供了土壤。
三、官僚资本主义的影响3.1 经济发展的障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出现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许多障碍。
由于政府干预过度和利益集团的存在,资源配置过于倾向于特定利益集团,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被破坏,阻碍了经济活动的创新和发展。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同步训练1.下图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的刺激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C.清政府为了增加税收,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2.据《一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表》显示,中国境内,战前(1914年8月前)注册的本土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本土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
这一变化()A.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的局面B.加剧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膨胀C.得益于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因为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的限制3.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日本倾销东北的洋布锐减,而大生纱厂的棉纱已占东北用纱量的一半,因而获利丰厚。
1917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大生纱厂因此全年获利银两76万。
这表明大生纱厂阶段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实业救国开始兴起B.中国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最终解体C.辛亥革命推翻帝制D.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4.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A.民主平等普遍实现B.顽固保守抗拒潮流C.崇洋媚外追求新潮D.新旧并行多元发展5.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之前50年的投资总额。
这可以用来说明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B.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C.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加大对华侵略D.国民党官僚资本出现后急剧扩张6.如图是上海小校场年画《上海新造铁路火轮车开往昊淞》,描绘了1876年昊淞铁路开通时的情景,此年画反映了A.中西方文明在碰撞中相互渗透B.中国民众生活方式已完全西方化C.西方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飞速发展7.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给该厂带来了“黄金时代”。
买办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我国近代先后产生且一度长期并存的两种经济形式。
它们均产生于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特殊历史时期,都是带有剥削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
一、两者之间的区别1、从产生时间及历史条件看,鸦片战争后,行商制度被取消,外国商人,自己物色并雇佣“买办”,而“买办”资产阶级和外国资产阶级,结成直接的人身雇佣关系,或者直接的资本合作关系,成为外国资产阶级入侵的“帮凶”,同时也为自己积累资本。
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以蒋、宋、孔、陈为代表的“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英美帝国主义,采取强制掠夺的方法,逐渐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从发展道路及社会地位看:“买办”阶层,同外商利益上的共同点,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独特色彩的集团,他们成了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侵略和控制中国的工具。
买办”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双重身份,在洋主子面前是奴才,而在国人面前又是老板;二是其经济利益是依附于外商的,与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没有任何联系。
而官僚资本主义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一起步就以垄断形式出现,因此发展迅猛。
抗战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抗战结束后官僚资本达到顶峰。
正因为如此,官僚资本主义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利益,极大地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从结果看,虽买办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都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但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斗争这一形式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赎买了买办资产,将它们转化为社会主义国营财产,至此,两阶级基本上消灭。
二、两者的联系1、在近代的联系在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形成过程中,一部分“买办”逐渐“官僚”化,与此同时,一部分“封建官僚”主要是洋务派“官僚”也日益“买办”化。
这有力地促进了“买办”势力的发展,并使得中国“买办”阶级,一开始便同“官僚”结合起来,成为了早期的“官僚买办”阶级。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一)产生阶段1、产生原因(条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这样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也诞生了。
2、产生概况:①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②创办者:A、一些官僚、商人、中小地主、买办、华侨;B、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C、一些洋务派的官办企业也可归于此属。
③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④主要特点:民族工业受外资和本国封势力压迫――民族资产阶级有反抗、革命性;民族工业对它们有依赖――民族资产阶级有软弱、妥协性。
(二)初步发展1、发展条件①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竞相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②同时,清除有政府为了扩大税务局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发展概况:①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②著名企业:张謇――大生纱厂(江苏南通);荣宗敬、荣德生――保兴面粉厂(江苏无锡);周学熙――启新洋灰公司(河北唐山);刘懋赏、冯济川――保晋矿务公司(山西)③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重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三)“短暂的春天”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
它的存在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
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
周良書
2011年09月28日09:43 來源: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南京市軍事管制委員會關於清查沒收官僚資本及敵偽戰犯財
產物資的布告
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官僚資本是指國民黨統治時期憑借國家政權的力量,通過權力獲取暴利而積累起巨大財富的資本主義經濟。
毛澤東曾指出:“蔣宋孔陳四大家庭,在他們當權的二十年中,已經集中了價值達一百萬萬至二百萬萬美元的巨大財產,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
這個壟斷資本,和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這個壟斷資本主義,同外國帝國主義、本國地主階級和舊式富農密切地結合著,成為買辦的封建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這就是蔣介石反動政權的經濟基礎。
”
1927年,國民黨南京政權建立。
從此,以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果夫陳立夫兩兄弟為代表的四大家族開始瘋狂的聚斂錢財。
他們依靠帝國主義的扶助,憑借其得天獨厚的政治、軍事權力,通過販賣軍火、發行公債、征收苛捐雜稅、濫發紙幣、壟斷物資、囤貨居奇哄抬物價等各種非法手段,迅速集中了大量錢財,並牢牢控制住國家的經濟命脈。
四大家族之所以能如此猖狂,能緊抓國家經濟命脈,一方面是因為他們掌握了主要的政治、軍事資源﹔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從一開始就壟斷了中國的金融業。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人民政府接管原國民黨政府的中央銀
行
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原是北洋軍閥的兩大金融支柱,國民黨政府通過加入“官股”、改組有關機構,將其股權、人事權等控制了起來。
隨后,又成立了“國家的”中央銀行和中國農民銀行(開始時稱“鄂豫皖贛四省農民銀行”)。
國民黨政府還將原先附設在郵政局中的儲蓄匯業局改組為郵政儲金匯業局,並由中央銀行撥款成立了中央信托局。
以“四行二局”為中心的金融壟斷體系,迅速發展成為四大家族操控國家經濟、聚斂錢財的一大利器。
據統計,全國解放前夕,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擁有銀行1971家,佔全國的77%,佔有全國工礦和交通運輸業80%的固定資產,壟斷了鋼產量的90%,電力的67%,有色金屬和石油的100%,煤炭的33%,水泥的45%,硫酸的80%,織布機的60%,糖的90%,其資產達到令人吃驚的100億到200億美元。
那麼,該如何處理官僚資本?1947年10月10日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宣言》,正式宣布“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和其他首要戰犯的財產,沒收官僚資本”,是“本軍的基本政策”之一。
同年12月25日,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之一。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沒收官僚資本的工作也逐漸展開,中國共產黨關於沒收官僚資本的思想也越來越成熟。
上海解放后,原官僚資本工廠的工人清點物資,協助人民政府
接管
從1948年4月開始,中共中央先后發表了《再克洛陽后給洛陽
前線指揮部的電報》《關於沒收官僚資本企業的指示》《關於接收平津企業經驗介紹》《企業中公股公產清理辦法》《關於沒收戰犯、漢奸、官僚資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財產的指示》等一系列文件,規定了詳細的沒收官僚資本的方針政策。
其中,沒收對象為“國民黨中央政府、省政府、縣市政府經營的,即完全官辦的工商業”以及“著名的國民黨大官僚所經營的企業”。
而小官僚和地主所辦的工商業則不在沒收之列。
那些官營的屬沒收范圍的企業,是指“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依仗政治特權及豪門勢力而獲得或侵佔的官僚資本企業及財產”。
“凡官僚資本屬於南京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以前及屬於南京國民政府統治
時期而危害不大的企業,且與國計民生無害者,不予沒收。
”沒收官僚資本的范圍:“凡屬國民黨反動政府和大官僚分子所經營的工廠、商店、銀行、倉庫、船舶、碼頭、鐵路、郵政、電報、電燈、電話、自來水和農場牧場等,均由人民政府接管。
”
《關於沒收戰犯、漢奸、官僚資本家及反革命分子財產的指示
由於官僚資本企業屬於經濟組織,與國民黨反動政治統治機器不同,黨總結東北和華北接管城市的經驗,確定對官僚資本企業保持“原職、原薪、原制度”不變,先完整地接收下來,實行監督生產,然后逐步地進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
這樣,既避免發生損失和混亂,又保証企業接收后盡快恢復生產。
根據黨的部署,沒收官僚資本的工作到1951年勝利完成。
被沒收的官僚資本企業、金融機構有:四大家族控制的“四行二局”系統和國民黨省市地方銀行系統的銀行2400多家,以及在其他銀行中的官僚資本股份。
工礦企業有:國民黨資源委員會、中國紡織建設公司、國民黨兵工后勤系統等部門所辦企業,
各省系統企業以及其他官僚資本系統所屬企業共計2858個。
其中發電廠138個,採煤採油企業120個、鐵錳礦15個、有色金屬礦83個、煉鋼廠19個、金屬加工廠505個、化學加工廠107個、造紙廠48個、紡織廠241個、食品企業844個。
另外還有鐵路2萬多公裡和大量各式交通運輸工具。
官僚資本主義企業被沒收以后,即歸人民的國家所有,以此為主要基礎建立起新中國的國營經濟,完成了所有制的根本轉變。
通過沒收官僚資本企業,凡屬有關國家經濟命脈和足以操縱國計民生的經濟事業,已經基本掌握在國家手中,包括大部分鋼鐵、煤炭、電力、石油等基礎工業,全國的鐵路和其他大部分近代化交通運輸事業,以及大部分銀行業務和對外貿易。
這樣,就使國營經濟獲得領導整個國民經濟的物質力量,成為人民民主國家的主要經濟基礎。
它為國家調節各種非公有制經濟成分,組織恢復生產事業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手段,並決定著社會經濟的性質和發展前途。
沒收官僚資本為新中國克服經濟困難、恢復國民經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又如毛澤東所說:“使我們有可能對佔百分之二十的民族資本,採取和平的方式,逐步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並且利用他們的經濟、文化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1]
注:
[1] 《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