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早期官僚资本主义
- 格式:pdf
- 大小:266.22 KB
- 文档页数:3
官僚资本主义又称裙带资本主义、朋党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密友资本主义、关系资本主义,描述一个经济体中,商业上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商界人士和政府官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密切。
这种偏袒可能是表现在法律许可的分配、政府补助或特殊的税收优惠等等。
裙带资本主义被认为经常出现在政治上的任人唯亲,并渗透到商业世界,存在利己关系的友谊和亲情的商人和政府官员,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破坏公共服务型的经济和政治理想。
多数国家或多或少都有裙带资本主义。
民主国家若有严重的裙带资本主义,其民主制度只是空壳子;无论左派和右派的经济观念,在裙带资本主义下也都成为柠檬社会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国家权力和财产私人所有制的结合,其基础是国家权力的寻租和财产的私人所有制度,其目的是追求超过自身(财产私人所有制)创造能力之外的财富。
官僚资本主义广泛存在于各种政治形态的国家之中。
私人财产所有制政府和国家保护私人财产,实行完全的或者部分的私人财产所有制。
如果没有私人财产所有制度,就没有权力寻租的动机和基础;不存在没有私有制的官僚资本;高度集权政府官僚能够比较容易地通过权力寻租来配置资源;政府或者立法机构能够相对容易的通过法律法规用优于一般条件来支持特定资本的发展;政治落后国家无民主政体来限制政府或立法机构的的权力;社会无新闻舆论自由。
或者虽然存在民主政体和新闻自由,但因为经济发展落后,公民意识不成熟,公民缺乏对民主的理解,所以致使分权监督机制缺位;寻租故意存在有闲置资本,存在有寻租能力的自然人,且这些自然人有寻租来发展的故意。
寻租资本因为寻租的最终目的是获得超额暴利。
所以寻租行为目标是获得稀缺资源,如贷款,土地,不可再生资源,限制性行业或垄断性行业的准入许可,因此市场竞争是官僚资本的天然敌人。
以上5条,是任何官僚资本主义生存的必要且充分条件;只要存在这种社会环境,则必然存在官僚资本主义;只要是官僚资本主义,则必然符合这5个条件。
在以上基础上,形成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定义: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力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形态。
重论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改革将面临三重困扰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我们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这些成就取得的同时,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盟,千方百计同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博奕,竞争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间尚且十分激烈,更何况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在我们国内,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有发展的趋势,从内部危害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在“十一五”时期,中国要严密防范这三重困扰,坚决同各种危害人民、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斗争到底。
关键词: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引论回顾历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武装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华民族身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随后,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基本确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风云变换,一些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因素增多起来,并逐渐形成一股动摇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危害最广泛人民利益和阻碍中华民族崛起的反动力量,本文拟把这些不利因素归纳为三点——即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和封建主义,与建国前不同,新世纪中国面临的这三重困扰更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和内生性。
“十一五”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键时期,更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受实践检验的关键时期,中国改革将不可回避上述三个问题,如何解决国内外的经济矛盾,本文认为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以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抵制危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一切不利因素,必然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帝国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是一个由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体系统领的政治经济网络,其中美国是社会主义超级大国苏联解体以来世界上唯一一个仅存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举足轻重。
在中国,官僚资本存在的时间是哪个时间段?在中国,官僚资本存在的时间是哪个时间段?19世纪后期清 ... 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
以后北洋 ... 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中国 ... 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工商企业。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
... ... 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
南宋在中国古代存在的时间段南宋(1127-1279年)是北宋靖康之耻后宋室在江南建立的政权,与北宋合称宋朝,共传五世九帝,享国一百五十三年。
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继承大宋皇位,为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1138年,迁都临安府(浙江杭州)。
金国几度南征都未能消灭南宋,而南宋也数次北伐皆无功而返,南宋和金国形成对峙局面。
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淮河为界。
南宋中后期奸相频出,朝政糜烂 ... ,而处于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开始崛起,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征服金国后开始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直到1276年行在临安被攻占,1279年崖山海战宋军战败,宋末帝赵昺随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灭亡。
南宋的疆域由于北方蛮族南侵,北界大大南移到了秦岭淮河一线,而南部和西南边界并没有什么变化。
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新中国建国初期腐败现象分析【摘要】从历史角度看去,中国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根深蒂固,很多人还有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包括我党内人员,这种意识必然导致剥削的恶劣统治作风,从而产生腐败;从阶级斗争角度看去,我国是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同阶级的为着不同的利益必然进行斗争,在建国初期由于革命胜利,一些干部党员思想松懈,就容易被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从而产生腐败;从党内自身建设看去,在建国初期党中央主要忙着战后国家的建设,而无暇顾及党的自身建设,这就使得在这一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从而容易产生腐败。
【关键词】封建思想、腐败、资产阶级、党内建设【引言】新中国建国初期国内腐败现象突出,使得部分地区民不聊生,对共产党的领导失去了信任,严重危害了党的利益,危害了人民的利益,违背了党的根本宗旨。
为了清楚地认识这段惨痛的教训,并且防微杜渐,使得党在以后的发展不因类似原因出错或者少犯错误,我们必须对腐败现象进行研究。
同时通过对腐败现象的分析,也有助于我们对腐败的本质的掌握。
江泽民同志曾今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对不能自己毁掉自己。
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
”,对腐败的现象分析究出本质的意义可见一斑。
本文将从三个角度去分析新中国建国初期所出现的腐败。
【正文】一.旧有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封建王朝里,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所有的一切财产都归皇帝所有,皇帝有多一切的任意支配权。
国民党政府就是一个承袭着这种官僚腐败文化的统治集团。
在国民党反动政府里近乎无官不贪,他们认为“升官发财,享受荣华富贵,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而从来没有真正治理过腐败的作风。
国民党官员的腐败思想对我党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比较严重。
在建国初期,由于我党内大多数干部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没有受过较高文化的教育,只懂得带兵打仗,管理军营,却不懂得如何管理国家处理民事,国家急缺管理干部,因此留用了一批旧机关里的工作人员,参加新中国的工作,于是那种腐败的作风就被带到新中国的政权里。
讨论话题:官僚资本主义(毛概)1.搜索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相关资料,思考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
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工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主义的雏形。
1936年以后官僚资本主义主要是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他们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治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到1949年,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主义的一般特征外,有具有买办的封建特征。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一方面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
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区别:官僚资本主义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结合,往往兼有超经济掠夺方式。
除剥削产业工人外,还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
官僚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
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形态。
民族资本主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土生土长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从对革命的态度来讲,民族资本在政治上具有两面性,在经济上具有二重性.而官僚资本是官僚的买办的封建的又是垄断的资本。
2.结合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思考为什么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通过权利寻租,以获取超额暴利为目的的资本。
“官僚资本”概念及没收过程中的界定问题(一)没收官僚资本归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经济纲领之一,也是新中国顺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经济因素。
长期以来,对国民党官僚资本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探讨的重要课题,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本文现就中国共产党的“官僚资本”概念和界定标准以及没收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有助于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
一、中国共产党的“官僚资本”概念早在大革命时期,就有人使用过“官僚资本”这个名词,用以指清末民初由政府官僚兴办或把持的企业。
后来在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又有人使用过这个名词,但是由于当时国民党的国家垄断资本刚形成,尚未充分暴露其腐败性和危害性,因此这个名词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深入研究,自然也就没有成为中国革命对象之一的代名词。
抗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实行政治独裁和经济统制的政策,国家资本迅速膨胀,垄断地位明显加强,以及因政治腐败而导致的政府官员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化公为私现象,不仅严重威胁了大后方民族资本的生存,而且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1937年发表在《新经济》的《国营事业与民营事业的关系》一文,就揭露一些官僚假公济私或化公为私,形成了一种名义上是国营,实质上是私营的企业。
1941年3月,陈伯达写了一本名为《中国工业与中国资产阶级》的小册子(该文于1942年2月在《解放日报》上连载),其中指出官僚与买办二位一体,从金融垄断向工业垄断发展,这类官办的企业,“官营就是‘国营’,‘国营’就是官营”【注:1942年2月8日,《解放日报》第3版。
】。
同时期重庆《大公报》也刊登了题为《官僚资本与中国政治》的文章,谈到了历史上官僚资本积聚的几种途径,并认为今日官僚资本与之相同。
1944年,王亚南在《中国经济论丛》一书中指出:“我们有些国营企业,在外形上似乎是国家资本,但骨子里,它何尝具有国家资本的属性?充其量也不过是私人资本的变相形态罢了”【注:王亚南:《中国工业建设论》第188页,】。
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批判及消灭作者:李思聪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5年第06期[摘要]中国共产党系统批判官僚资本主义始于内战爆发后。
正是由于抗战中国民党在确立官僚资本主义体系过程中的倒行逆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又一有力批判武器。
中国人民以武力的批判为基础,在抗战胜利后即迅速实现了民族解放与民主解放的双重胜利。
[关键词]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主义;批判;政治动员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主义的态度是明确的。
从中共成立初期开始,提出“官僚资本”的概念并加以批判。
但简单地对官僚资本主义持否定态度,只是粗浅的政治表态;承认它的产生与近代现代化转型之间的联系才是成熟革命型政党对历史负责的表现。
在民主革命的实践中,中共对官僚资本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步将其与一般的资本主义相区分。
从抗战胜利后期一直延续到解放战争时期,“消灭官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中有力的政治动员口号。
一、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的理论批判中国共产党对近代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对是从理论批判“官僚资本”开始的。
因为,“官僚资本主义”是一种以官僚资本为政治、经济主导力量的社会形态,其与“官僚资本”是两个完全不同范畴的概念。
虽然中共和毛泽东并未在“革命话语”环境下严格加以区分,但从表述的内涵上还是有分别的。
1923年瞿秋白在担任中共早期机关刊物《前锋》杂志主编时首次使用了“官僚资本”这一概念,所指为近代国家投资或控制的国有企业和官商合办企业。
其后李达在1929年《中国产业革命概况》中使用的“官僚资本”,则是洋务官僚在“损公自肥”中积累的私人资本。
这个时期,中国的官僚资本其实处于晚清之后的衰落期。
甚至到抗战爆发前,中国社会普通民众和一般知识分子还未认清南京政府“经济统制”可能导致的社会变型。
“官僚资本”主要是学者批判战时官僚个人腐败的理论武器。
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权控制下的国家资本和官僚私人资本,在高度融合中,迅速扩张,其社会危害性也日益彰显。
从1930年毛泽东首提“官僚主义”说起作者:***来源:《新阅读》2021年第11期自1930年毛泽东首次使用“官僚主义”一词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反对官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在作风建设上不断进步并取得了扎实成效。
驰而不息地反对“官僚主义”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正是陂头会议之后、汀州会议之前,毛泽东对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分析,这是当时毛泽东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
在《寻乌调查》的第四章“旧有土地关系”中,他提到“潘明典……本是个中等地主,运动省议员用掉四千多元,还是落选。
去年做南昌高等法院管狱所长,今年在九江做高等法院书记官,是个官僚主义者。
说话很漂亮,字也写得好,样子也好看,又很规矩,像个孔夫子。
”在这篇文章里,毛泽东首次使用了“官僚主义”一词。
自此以后,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官僚主义现象,都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
1933年8月,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提道:“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因为没有一个同志喜欢它。
官僚主义的表现,一种是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的怠工现象。
我们要同这种现象作严厉的斗争。
另一种是命令主义。
我们一定不能要命令主义,我们要的是努力宣传,说服群众。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内很多同志都注意到了执政以后可能发生的某些官僚主义现象。
1953年1月,毛泽东批改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反对命令主义、反对违法乱纪的指示》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
其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
”改革开放以后,官僚主义现象仍然存在。
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试述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官僚主义问题的认识
周竞风
【期刊名称】《党史博采(理论版)》
【年(卷),期】2015(000)004
【摘要】建国初期,随着中国共产党所处历史地位和工作环境巨大变化,一部分党员、干部表现出明显的官僚主义倾向,引起党的高度重视,由此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官僚主义的专门斗争。
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开始对官僚主义问题进行最为集中、广泛而深入的思考,获得了许多重要认识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这一时期全党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并且对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对官僚主义的认识,始终不渝地坚持反对官僚主义奠定重要的思想认识基础。
【总页数】4页(P7-9,13)
【作者】周竞风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问题探析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研究——以贵州农村为例
3.试述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4.试述中国共产党对相持阶段到来的认识——兼与隆武华商榷
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社会分化问题的认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共产党惩治官僚主义的阶段性特点与启示作者:李成林来源:《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李成林(中共大连市委党校、大连行政学院、大连市社会主义学院校刊编辑部,辽宁大连116013)摘要:只要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官僚主义的存在。
在中国,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大敌,损害着党的形象,动摇党的根基,破坏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阻碍着社会的健康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同官僚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回顾中国共产党同官僚主义斗争的历程,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惩治官僚主义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从以思想教育为主,到深化体制改革,教育、制度、监督、问责并重,对官僚主义的惩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官僚主义;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0)01-0069-07官僚主义是党和政府机体上的毒瘤,是中国共产党的大敌,人民群众对之深恶痛绝。
中国共产党与官僚主义势同水火,从成立之日起,便与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反对官僚主义的宝贵经验,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胜利。
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的历史现象”,仍然“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回顾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惩治官僚主义的探索与实践历程,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教训,对于有效克服“四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回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惩治官僚主义的特点(一)加强思想教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充分认识到,官僚主义既是寄生在党和政府机体上的政治顽症,也是部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种反动落后的思想观念,党和政府中出现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薄弱,因此,根治官僚主义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强思想教育,这也是早期中国共产党惩治官僚主义的主要措施之一。
早在红色根据地初创时期,官僚主义的某些倾向性苗头已经在部分党员干部身上有所抬头,为此,毛泽东对高高在上、独断专行,饱食终日、无所作为,遇事推诿、不负责任的官老爷作风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注重从思想意识方面认识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
关于官僚资产阶级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研究一、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已经有了不少论著。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有了新的进展,研究成果喜人。
过去对官僚资产阶级这一概念有不同称谓,如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等,这些说法均见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
到1947年,毛泽东在分析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官僚资本主义时,首次提出“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并且认为“官僚资产阶级”就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毛泽东同志不同时期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论述,黄如桐将官僚资产阶级的含义概括为:官僚资产阶级乃是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依附于帝国主义的、与封建势力密切联系的大资产阶级;他们代表着反动的生产关系,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残酷地剥削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压迫民族资产阶级,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个反动的阶级。
(黄如桐:《关于官僚资产阶级的一些看法》,《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也有学者认为清末的洋务派转变为官僚资产阶级,“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官僚与资产阶级结合,就是一种进步现象”,“早期资产阶级也不能说是反动的”。
(徐泰来:《也评洋务运动》,《历史研究》1980年第2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就认为中国的资产阶级从清末出现起分为官僚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不同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出现一些争议。
如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中国人中国人自己办的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具有明显的抵制作用,因此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 。
否定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也就等于否定了官僚资产阶级的存在。
(《全国洋务运动史学术讨论会简况》,《历史研究》1983年第1期)黄如桐不但认为早期官僚资产阶级在19世纪末已经出现,还将其基本特征概括为五点:第一,他们掌握着一批颇具规模的近代企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二,他们掌握着洋务派企业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以占有权为主,并通过占有权的运用,来扩大他们个人的所有权;第三,他们在企业里对工人实行带有浓厚封建性的监督管理制度,在劳动组织中起着十分残酷的阶级压迫作用;第四,他们以近代企业为基地,凭借官权与资本的权力,一方面为清廷牟利,一方面搞假公济私、贪污盗窃等,扩大自身社会财富;第五、他们的经济思想是买办的、封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