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 格式:ppt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26
历史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通过课堂归纳总结,从隋朝的兴亡中得出作为统治者应该如何施政和做人;引导学生了解科举制的诞生、完善、废除的过程,体会科举制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体会科举制对古代、对今天的现实意义,对中国、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通过出示材料,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与讨论,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但对难点的处理有些简洁。
在教学中可以多补充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难点知识。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时间,明白隋朝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开凿运河所产生的影响。
3.知道科举制度是人才选拔的创新,明白科举制度创立产生的重大影响。
4.了解隋末暴政,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情感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2.科举制度的开创及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两首诗,引导学生解读两首诗所表述的历史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这两首诗评述了什么?你怎么看?教师明确:这两首诗都是评论隋朝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是什么时间建立的?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建树?为什么会灭亡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统一南北,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的唐朝,其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了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
而今天所学习的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繁荣与开放的盛世景象的开端,我们一起去了解隋朝那一段历史吧!新课讲述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大权,建立了隋朝,以长安为都,杨坚就是隋文帝。
(教师拓展中国历史朝代的发展概况)统一:589年,隋文帝灭亡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与北朝对峙的南朝最后个朝代),统一全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含解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含解析)一、选择题1.隋唐最显著的时代特点是A.繁荣与开放B.民族政权对立C.君主专制加强D.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隋朝大运河【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隋唐时期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在:①盛世局面的出现。
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②以“和”为贵的民族关系。
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等;③对外的友好交往关系。
如玄奘到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等;④辉煌的隋唐文化。
如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在时代。
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
2.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A.秦灭六国B.西晋C.隋朝D.元朝【答案】C【详解】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结束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全国的是隋朝。
589年,隋朝隋文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割据政权陈朝,统一全国。
所以C是正确的。
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是公元前221年,是在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局面出现之前;西晋是三国统一归晋后出现的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元朝在中原建立统治是在结束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之后。
所以A、B、D三个选项是错误的。
故选择C。
3.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A.隋朝1 / 17B.秦朝C.西汉D.东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制度,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成绩择优录用,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4.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81年建立隋朝B.589年实现国家南北统一C.605年开始开凿大运河D.统治时期国泰民安【答案】C【详解】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新人教版2017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第一篇:新人教版2017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
B、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隋朝经济繁荣的的原因及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与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台儿庄古城运河》教师:台儿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运河”,大运河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对南北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作用。
那么大运河是什么时期,由谁开凿的呢?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分久必合:南北重归统一展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南朝北朝东魏——北齐北方:十六国——北魏(北朝)西晋西魏——北周南方:东晋——宋——齐——梁——陈(南朝)教师:上学期咱们学习了从原始社会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俗话说: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在经历了魏晋南北朝300多年的分裂混战局面之后,是谁最终完成了南北的统一?学生:杨坚。
教师:杨坚是如何一步步统一南北的?学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军南下,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教师:隋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
他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学生: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学生: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
教师:通过这些措施,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展示:展示: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现代文翻译:隋朝仓库里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学生: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人口有大幅度增长教师:历史上就把隋文帝统治时期国家安定、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称为“开皇之治”。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说课流程: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开篇,承上启下。
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它上承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下启繁荣与开放统一的唐朝,隋唐时期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鼎盛时期,更是中华文明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辉煌时期,是一个对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时代,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这一时期无疑是重中之重。
2.内容标准内容要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隋朝的繁荣与短暂。
解读:隋朝建立于581年,灭亡于618年,前后仅存37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命但又极其重要的朝代。
它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
创立了科举取士制度、开凿了举纪闻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它虽然短暂,但为唐朝的强盛在各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课的内容包括四部分:1、隋的统一。
2、开通大运河。
3、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4、隋朝的灭亡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把教学内容总结为“一,二,一”作为教学主线:一个政权──隋朝的建立与繁荣两个创举──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一个局面──隋朝的灭亡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总结历史规律,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学情1、认知起点: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史实的能力2、学习兴趣: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
自我表现欲强、形象思维活跃,他们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感兴趣;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乐于接受;对活动有参与的热情。
3、学习障碍: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理性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4、学习难度:①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答题不规范。
人教版2017年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束缚了人们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也阻碍了我国科技的发展。
三、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时间:618年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