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子的变化之水的分解
- 格式:pptx
- 大小:489.95 KB
- 文档页数:34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实验原理: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生成氧气和氢气。
化学方程式:2H2O2H2↑+O2↑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电源的正负极产生气泡;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为1:2。
4.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
注意: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的是直流电,而非交流电。
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ON或稀硫酸。
水在通直流电的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不能错误的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二、水的合成1.实验原理:氢气在空气中点燃,生成水。
化学方程式:2.实验装置:3.实验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烧杯壁上凝结有水雾。
4.氢气的用途:氢气由于其制取原料丰富,热值高,无污染,所以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5.氢气如果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在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如果听到声音很小,说明氢气比较纯,如果听到尖锐的报警声,氢气不纯。
三、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1.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一变多”2.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多变一”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点、沸点、颜色、状态、位置等。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碱性等。
区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关键是看物质的性质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3.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联系和区别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的性质。
水分解原理
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它的分解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氧气和氢气的过程,化学方程式为2H2O -> 2H2 + O2。
这个过程需要外部能量,比如电能或热能。
在电解水时,电流通过含有水的电解质溶液,水分子将被氧化和还原。
水分子中的氧原子会被氧化成氧气分子,而氢原子会被还原成氢气分子。
这样就得到了分解后的氢气和氧气。
水分解是一种重要的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氢气和氧气,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实验室中。
氢气可以被用作燃料,而氧气可以被用于氧化反应或用于呼吸。
水分解也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生产方式。
通过利用太阳能、风能或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提供分解所需的能量,可以将水分解产生的氢气用作氢能源,达到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和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总之,水分解是将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反应,需要外部能量作为驱动力。
这个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产生燃料氢气和氧气,并且也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生产方式。
水分子的变化一、水的分解1、现象:电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正负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2、检验:正极上产生无色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具有助燃性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氢气 具有可燃性(正氧负氢氢二氧一)3、表达式: 文字表达式: 水 氢气 + 氧气符号表达式: H 2O H 2 + O 2 结论:水通直流电后,产生氢气和氧气,消耗电能,是一个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4、注意:(1)电解水使用的是直流电(2)电解水常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增强水导电性。
(3)氢气与氧气的实际体积比›2:1原因:①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②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③装置漏气5、微观实质:通电后,水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两个氢原子结合为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为一个氧分子。
大量的氢分子聚集为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为氧气。
小结:1、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5、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特点:一变多 初中阶段第一个基本反应类型二、水的合成1、现象: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色火焰,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用手触摸烧杯,烧杯发烫2、表达式: 氢气 + 氧气 水 H 2+O 2 H 2O3、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叫做化合反应特点:多变一 初中阶段第二个基本反应类型三: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活泼性、毒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性等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 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第1课时 水的分解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掌握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发生的变化。
3.掌握分解反应的类型。
水的分解阅读课本第31-32页的有关内容,看老师做演示实验,完成下列问题:1.电解水时,电极上出现气泡,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少,与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较多。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木条复燃;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把燃着的木条接近管口时,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2.水分解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氢原子和氧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此实验还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改变,原子在反应前后不变。
3.水通电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水――→通电氢气+氧气。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什么?答: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实验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的可能原因是什么?答: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比氢气大,部分氧气与电极发生反应。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很容易混淆,为了记准可告诉学生记住“负氢正氧”或“父亲正养”。
1.小兰已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B)A .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B .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C .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D .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了a L 氢气,那么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汇集的气体的体积大约是(B)A .a LB .a/2 LC .2a LD .无法判断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1)水能变成水蒸气,这属于水的物理(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能燃烧的是氢气。
水分解的微观解释水在我们的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维持生命的基本要素,并且在很多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农业、健康和环境保护。
然而,很少有人去深入了解它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水分解的机理。
这里,我们将探讨水分解关键的化学反应的微观解释,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水分解的机理。
先来看看水分解本身。
它涉及水分子被分解成氢氧核,即H+和OH-。
水分解可以用水分子H2O的化学方程式来表示:H2O,=,H+,+,OH-。
这表明,当水分子分解时,它会产生一个称为“自由基”的细胞,这些细胞对于维持我们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下一个要考虑的是水分解的机理。
实际上,水分解是由电子转移而发生的。
在这种电子转移中,水分子从一个称为“基团”的非常弱的氢键中分离出来,这种氢键由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电子共享形成。
这一步骤被称为“水分解过程”,因为它会使水分子分解成质子(H+)和氧根离子(OH-)。
水分解反应也与其他类型的反应有联系,如氧化还原反应,而这些反应又有助于催化水分解反应。
因此,要想继续深入研究水分解的机理,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水分解反应。
催化剂是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它们通过与其他特定物质结合,来加速某种反应,从而使它更容易发生。
在水分解中,常用的催化剂是碳酸酐,即羧酸或醛。
它们可以通过结合水分子中的质子来加速水分解,从而降低结合能,促进水分解反应。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细节需要考虑。
例如,在微量环境中,不同的物质可以影响水分解的反应速率。
这些物质包括氢离子浓度、氧分子浓度和pH值。
根据反应的条件,这些参数的变化会对水分解的反应有不同的影响。
最后,要记住的是,水分解是一种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因素,从电子转移到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再到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变化。
因此,要想进一步了解水分解的机理,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每一个细节。
总之,本文研究了水分解的机理,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