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粉尘名词解释
- 格式:doc
- 大小:12.14 KB
- 文档页数:1
生产性粉尘及其控制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
它们可以是金属、矿石、化学物质、木材、塑料、煤炭等材料的粉尘。
生产性粉尘不仅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因此,控制生产性粉尘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要控制生产性粉尘,首先需要了解粉尘的生成机制。
粉尘通常是由物料的处理或粉碎过程产生的。
机械研磨、破碎、切割、挤压、喷雾干燥等操作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此外,高温作业、电弧焊接和火焰切割等工序也会产生火花和烟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生产性粉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设备改进:通过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减少粉尘的产生。
例如,可以采用封闭式设备,限制粉尘的散落。
对于需要粉碎或磨削的材料,可以采用湿法处理,防止粉尘扬散。
2. 排风系统:安装有效的排风系统,将粉尘和有害气体排出室外。
排风系统应根据生产场所的大小和粉尘浓度来设计,确保能够有效地抽走粉尘。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排风系统的正常运行也很重要。
3. 粉尘收集: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设置粉尘收集器,将空气中的粉尘捕获并集中处理。
常见的粉尘收集设备包括布袋式收尘器、旋风分离器和静电除尘器等。
粉尘收集器的选择应根据粉尘性质、产生量和处理效果来决定。
4. 个人防护措施:对于无法完全避免粉尘的工作环境,应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以保护工人的健康。
此外,应定期检查和清洁生产环境,及时清理积尘,以减少火灾和爆炸的风险。
在进行有害物质处理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工人的安全。
总之,控制生产性粉尘是保护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备改进、排风系统、粉尘收集和个人防护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性粉尘对工人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范本一、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及影响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粉尘颗粒物,其来源包括矿石破碎、矿石磨矿、原料破碎、粉磨、研磨以及物料的搬运等过程。
这些粉尘由于粒径小、飘散性大,容易悬浮在空气中,并且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长期暴露于生产性粉尘环境中的工人容易发生尘肺等职业病,严重影响着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的微细颗粒物能够进入人体呼吸道,并在肺部沉积下来,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尘肺、慢性支气管炎等。
另一方面,生产性粉尘中常常混杂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例如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直接接触或吸入这些化学物质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如肝肾损害、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尘肺的表现及影响尘肺是一种由于长期吸入大量粉尘颗粒物而引起的肺部疾病。
尘肺的主要表现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局部气道阻塞和肺功能下降。
尘肺分为矽肺、煤肺和石棉肺等不同类型,它们的病理生理过程有一些共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尘肺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尘肺会导致肺功能下降,患者呼吸困难,严重者甚至需要依靠呼吸机来维持呼吸。
其次,尘肺还会引起慢性咳嗽、胸闷等呼吸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
另外,尘肺还会增加患者患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总之,尘肺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体痛苦,还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三、尘肺的防治及现状分析尘肺虽然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但是它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
首先,生产企业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
通过合理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降低生产性粉尘的产生量,有效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同时,加强通风设备的使用,确保生产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其次,工人应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减少吸入粉尘颗粒物的机会。
此外,还应定期对工人进行体检和职业健康监护,早期发现和治疗尘肺病变。
生产性粉尘及预防知识范文生产性粉尘是指工业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对人体健康和工作环境造成危害。
预防生产性粉尘的积累和散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长期暴露于粉尘环境下会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如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炎症以及可能的癌症。
首先,要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和类型。
生产性粉尘可以来自许多不同的行业,如建筑、木材加工、金属加工和化工等。
在这些行业中,产生的粉尘可能是冶金废料、砂石、木屑、金属粉末等。
了解粉尘的来源和类型,有助于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要采取措施控制粉尘的产生。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封闭式设备和系统来减少粉尘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使用湿式清洁和真空清洁等方法,将粉尘及时清除。
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和过滤器也是防止粉尘产生过量的重要措施。
另外,员工应该按照规定佩戴防护装备。
呼吸器是防护员工呼吸系统免受粉尘侵害的重要装备。
不同类型的粉尘需要使用不同等级的呼吸器进行防护。
此外,员工还应佩戴护目镜、防护服和手套等装备,以保护眼睛、面部和皮肤免受粉尘的伤害。
此外,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也是防止粉尘积累的关键。
通风系统可以将空气中的粉尘排除,使工作环境保持清洁。
如果需要在特定区域进行操作,可以考虑使用局部通风系统,以将粉尘排除到室外。
同时,要确保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以提高其效果。
再者,工作环境的清洁也是预防生产性粉尘积累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清洁工作区域、设备和表面,可以减少粉尘的积累。
此外,还要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和组织,避免杂乱和堆放过多的材料和废弃物,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最后,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也是预防生产性粉尘的重要举措。
员工应该了解粉尘的危害和防护措施,掌握正确使用防护装备的方法,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作业规程。
定期进行培训和检查,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减少事故和疾病的发生。
总而言之,预防生产性粉尘的积累和散布是保护员工健康和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防治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较细小的颗粒物质,包括粉末、颗粒、细粒、烟尘等,其直径一般小于100微米。
这些粉尘在生产现场中会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因此正确的防治生产性粉尘非常重要。
首先,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呼吸系统疾病:生产性粉尘中的细小颗粒物质容易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并在肺部沉积。
长期吸入大量粉尘会导致呼吸道炎症、支气管扩张、肺气肿等疾病,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尘肺病,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皮肤病:某些生产性粉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导致皮肤发炎、瘙痒、疹子等不适反应。
长期接触有害粉尘还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
3. 消化系统疾病:粉尘被吸入人体后会进入消化系统,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作用,引起胃炎、肠炎等胃肠道疾病。
4. 眼睛疾病:生产性粉尘如果进入眼睛,会引发眼部不适、眼结膜炎、结膜下血肿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角膜溃疡、白内障等眼病。
在防治生产性粉尘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加强通风换气:使用强力排风设备,将生产场所内积聚的粉尘及时排出。
要保证空气流通畅通,减少粉尘悬浮在空气中的时间。
2. 调整工艺流程和设备:采取封闭式生产工艺,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使用密封性能较好的设备和管路,减少粉尘泄漏。
3. 监测粉尘浓度:定期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确保在合理范围内。
针对粉尘浓度过高的情况,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个体防护措施:对于直接接触粉尘的工人,应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用品,例如呼吸器、防护面具、防尘眼镜等,防止粉尘进入呼吸道和眼睛。
5. 定期清理和维护: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清洁,清除积尘,保持环境整洁。
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设备产生过量粉尘。
总的来说,对于生产性粉尘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控制、工艺改进、通风换气、个体防护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切实保护工人的健康。
同时,也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提高企业对生产性粉尘危害的认识,从而减少粉尘危害产生的可能性。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肺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二、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的来源非常广泛。
矿山开采、凿岩、爆破、运输、隧道开凿、筑路等;冶金工业中的原材料准备、矿石粉碎、筛分、配料等;机械制造工业中原料破碎、配料、清砂等;耐火材料、玻璃、水泥、陶瓷等工业的原料加工;皮毛、纺织工业的原料处理;化学工业中固体原料加工处理,包装物品等生产过程,甚至宝石首饰加工均可能产生生产性粉尘。
三、生产性粉尘的分类生产性粉尘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粉尘的性质可概括为两大类:1、无机粉尘包括矿物性粉尘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金属性粉尘如铅、锰、铁、锌等及其化合物;人工无机粉尘如水泥、玻璃纤维等。
2、有机粉尘包括动物性粉尘如皮毛、丝、骨粉尘;植物性粉尘如棉、麻、谷物、亚麻等;人工有机粉尘如有机染料、合成树脂、人造有机纤维粉尘等。
在生产环境中,以单纯一种存在的较少见,大多数情况下以两种以上粉尘混合存在,一般称为混合粉尘。
四、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
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受粉尘吸入量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一般只有几微米以下的细小粉尘能进入肺泡导致慢性肺脏疾病。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异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当有大量肺泡失去换气功能时,最终导致尘肺病,患者感觉胸闷、呼吸困难。
长时间发展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如:肺气肿、感染、肺结核等,病人最终因呼吸困难合并并发症而死亡。
一般认为,尘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从作业人员所接触粉尘的时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劳动者个体条件等因素有关。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和特性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机体长期吸入能引起以肺部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尘肺。
粉尘的理化特性、浓度及机体的暴露时间是影响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1.粉尘的组成
粉尘的化学成分决定着粉尘对机体损害的性质,如吸入含高浓度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石棉尘,可引起石棉肺及间皮瘤,吸入含铅、锰尘,又可引起相应的铅中毒及锰中毒。
2.粉尘的分散度
分散度是指物质分散的程度。
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
粒径小的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反之,则分散度低。
粉尘的分散度与其在呼吸道中的阻留有关。
粒径在1~2μm左右的粉尘,可较长时间的悬浮在空气中,被机体吸入机会也更大,危害性相对大。
粒径小于15μm的粉尘颗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直径小于5μm的粉尘颗粒称为呼吸性粉尘,多可达呼吸道深部和肺泡区。
3.粉尘的浓度
粉尘浓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的粉尘量,单位用(mg/m3)表示。
尘肺的发展、发病率和病死率与粉尘浓度有密切关系。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来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及其重要性。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生产性粉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研磨、切削、挤压、搅拌等工艺操作。
这些粉尘可以包括金属粉尘、木材粉尘、化工原料粉尘等,它们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易被呼吸道吸入,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暴露在生产性粉尘环境中,工人可能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肺部感染等健康问题,甚至导致职业性肺病和职业性皮肤病。
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为了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卫生标准来控制生产性粉尘的危害。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放标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排放进行限制,确保排放浓度在安全范围内。
2. 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限值,确保工人在工作环境中的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
3. 个体防护标准:规定工人在接触生产性粉尘时应佩戴的个体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眼镜、防护服等,以减少粉尘对工人的直接接触。
4. 生产工艺控制标准:规定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如封闭式操作、局部排风、湿式作业等,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重要性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工人的健康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减少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降低工人患职业性疾病的风险。
其次,它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最后,它可以降低企业因职业病引起的法律责任和经济损失。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粉尘排放的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必要的个体防护用具,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检测和评估,培训工人关于粉尘危害和防护知识,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总之,生产性粉尘的控制职业卫生标准是保障工人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企业和社会应高度重视,并加强相关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共同营造良好的职业卫生环境。
生产性粉尘与职业卫生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物质的机械作用或化学反应产生的颗粒状物质,其颗粒直径通常在0.1至100微米之间。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包括矿石加工、木材加工、金属加工、建筑材料生产等行业。
虽然生产性粉尘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长期的暴露和吸入生产性粉尘可能对工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因此,职业卫生控制生产性粉尘的风险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常见的职业病和预防控制方法。
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健康产生的主要影响有三种: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和生物学刺激。
机械性刺激是指由于尘埃的研磨和磨损产生的机械作用,导致呼吸道和肺脏受损。
长期暴露于机械性刺激的粉尘中,会引发肺部疾病,如肺泡炎、纤维化和肺气肿等病变。
化学性刺激是指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对呼吸道和肺脏产生的刺激。
化学性刺激的粉尘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盐等,长期暴露会导致肺癌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生产性粉尘还可能带来生物学刺激,其中最常见的是真菌孢子和细菌。
暴露于生物学刺激的粉尘中,工人可能会感染肺部疾病,如支原体肺炎和石棉烟肺等。
职业病是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生产性粉尘作为一种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与多种职业病的发生有关。
根据实践经验,与生产性粉尘暴露相关的职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首先,尘肺是与长期暴露于机械性刺激的粉尘中有关的职业病。
尘肺分为两种类型:矽肺和石棉肺。
矽肺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含有二氧化硅的粉尘中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纤维化和结节形成。
石棉肺则是由于长期暴露于含有石棉的粉尘中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纤维化和间皮瘤。
其次,职业性鼻咽癌是与长期暴露于化学性刺激的粉尘中有关的职业病。
化学性刺激的粉尘可能含有一些致癌物质,如镉、镍和苯并芘等。
长期吸入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引发鼻咽癌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另外,职业性支气管哮喘也与生产性粉尘的暴露有关。
某些粉尘中的化学物质,如过敏原和致敏原,可能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呼吸道过敏反应,导致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什么是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中形成的,能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粒径多在0.1~10微米,它是污染环境,影响劳动者健康的重要因素。
(3)物质的燃烧,如煤燃烧时产生的烟尘量占燃煤量的10%以上。
(4)物质被加工时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氧化和凝结,如矿石烧结、金属冶炼等过程中产生的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却时,会凝结、氧化成
氧化锌固体微粒。
当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固体时,称为“粉尘”;当分散在气体中的微粒为液体时,称为“雾”。
生产性粉尘产生及特性1. 引言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各类生产过程中,由于研磨、剪切、挤压、喷涂、烧烤等行为产生的微小颗粒物。
这些粉尘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因此了解生产性粉尘的产生机理及其特性对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特性以及相关的控制措施。
2. 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通常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质、加工工艺以及操作环境等。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对生产性粉尘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
2.1 材料的性质材料的性质是影响粉尘产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易磨损、易碎裂的材料更容易产生粉尘。
此外,纤维状材料和颗粒状材料也更容易形成粉尘。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材料对于控制生产性粉尘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2.2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生产性粉尘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粉尘主要是通过机械作用产生的,因此加工过程中的摩擦、磨损、切削等操作都会导致粉尘的产生。
此外,一些特殊的加工工艺,如喷涂、焊接等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因此,在加工工艺的选择和优化上也要考虑粉尘产生的问题。
2.3 操作环境操作环境对于粉尘的产生和扩散起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操作环境中的风速过大,容易将粉尘吹散到周围环境。
此外,操作环境中的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粉尘的产生和扩散。
因此,合理控制操作环境对于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生产性粉尘的特性生产性粉尘具有一定的特性,了解这些特性对于制定有效的粉尘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生产性粉尘的主要特性。
3.1 粒径分布粒径分布是描述粉尘颗粒大小的重要参数。
生产性粉尘的粒径分布通常是多峰分布的,即存在多个峰值。
这是因为不同的加工过程和操作环境导致的粉尘粒径不同。
了解粉尘的粒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过滤装置和控制措施。
3.2 密度生产性粉尘的密度可以影响它的运动和沉降速度。
一般来说,密度较大的粉尘颗粒会比较容易沉降到地面,而密度较小的粉尘颗粒则更容易悬浮在空气中。
生产性粉尘的定义、形成和分类一、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生产性粉尘专指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粉尘。
人类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中可产生大量的粉尘,自然界的分化腐蚀随着气体的流动也会产生粉尘。
生产性粉尘专指在人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丁生产环境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生产环境、危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职业危害因素。
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会导致尘肺。
生产性粉尘的治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其一是由丁许多生产性粉尘具有生物蠹性作用,吸入后给接触者健康造成有害的影响。
其二是由丁粉尘的广泛存在,受危害的人数相当庞大。
其三是由丁粉尘从呼吸道侵入人体,较其他侵入途径更难控制。
而且生产性粉尘的弥散还是造成公共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粉尘的形成在各种不同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
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粉尘;焊接、金届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届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生产性粉尘产生源甚广,几乎所有矿山和厂矿在生产过程中均可产生粉尘。
如采矿和隧道的打钻、爆破、搬运等,矿石的破碎、磨粉、包装等;机械工业的铸造、翻砂、活砂等;以及玻璃、耐火材料等工业,均可接触大量粉尘、煤尘;而从事皮志、棉毛、烟茶等加工行业和塑料制品行业的人,可接触相应的有机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的主要来源有:(1)固体物料经机械性撞击、研磨、碾轧而形成,经气流扬散而悬:浮丁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2)物质加热时生产的蒸气在空气中凝结或被氧化形成的烟尘。
(3)有机物质的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烟。
三、粉尘的分类(一)按粉尘的成分分类1.无机粉尘(1)硅尘:是指含有相当量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如金届矿开采、岩石开采、隧道挖掘、煤矿掘井中产生的粉尘。
硅尘是生物活性最强、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尘。
生产性粉尘名词解释
生产性粉尘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它们通常是由原材料破碎、磨细或加工等过程中产生的。
生产性粉尘可以影响工人的健康和生产效率,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与生产性粉尘相关的术语解释:
1. 粉尘爆炸:指粉尘与氧气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强烈爆炸。
2. 粉尘聚集:指粉尘在空气中聚集形成的沉积物。
如果粉尘聚集过多,有可能引发爆炸。
3. 粉尘控制:指通过吸尘、湿拖等方法,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含量,保护工人的健康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4. 粉尘监测:指通过测量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产生的问题。
5. 粉尘过滤:指通过过滤器过滤空气中的粉尘,保持空气清洁。
6. 粉尘爆炸防护:指通过研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避免粉尘爆炸的发生。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