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
- 格式:docx
- 大小:13.56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夏璐,Ph.D.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历史的规律性和随机性、历史的纵深感和广阔感、历史的复杂性和线条性●英雄史观vs群众史观●革命史观vs现代化史观Week 1: 导论——1840年以前的世界与中国(不考!)一、1840年以前的世界趋势●1764年,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并使之开始应用于纺织业。
工业革命肇始,对经济、社会、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启蒙思想家诞生,人类思想成为促进政治社会产生变化的推动力之一。
法国人孟德斯鸠、卢梭,英国人亚当斯密,在政治思想与经济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
西欧社会开始变化,并将在后来推及全世界。
●随着新航路的发现,殖民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掠夺遍及东西两半球。
西班牙vs英国,法国vs英国,最终英国奠定了殖民霸主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对外战争需要对内征重税来维持,英法两国的殖民地争夺战的激烈程度,也预示着其内部将酝酿更大的风暴。
于是,在北美,十三州开始因税收问题反抗英国国王,在欧陆,法国工商业阶层也因同样原因反抗波旁王朝。
●随着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和法兰西大革命的成功,共和、民权、自由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以君主专制制度和社会等级分化为特征的欧洲旧秩序开始瓦解,同时随着工商业资产阶层开始进入政治舞台,新秩序亦开始确立。
●经济、政治、社会、思想等各方面,近代化浪潮开始由欧洲波及全世界。
二、1840年以前中国内部情形●18世纪是清政府文治武功极盛时期,乾隆皇帝即位于1736年,60年后禅位于其子嘉庆皇帝。
前述西欧社会的各项变迁,均出现在乾隆皇帝任内。
以当时东西方交流的频次和深度,上述新奇事物不一定能波及到社会每个层次,但至少皇帝这一层是可以接触的,然而由于乾隆皇帝极其自负的心理、所见不远,不知启发民智,中国之落后便开始了。
(马嘎尔尼使团访京)●君主专制政体在组织机构上日臻完善,也意味着对其的改变亦将愈发艰难。
●内阁和军机处、中央六部、都察院、各省督抚●乾嘉时期的学术和思想,汉学繁盛,不讲思考,只讲考据和训诂,埋首故纸堆,缺乏创新,缺乏与社会实践紧密之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课件一、课程介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爱国情怀。
本课程将通过讲述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
二、课程大纲1.课程概述2.近代中国的开端: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3.太平天国运动与清朝统治的危机4.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5.甲午战争与中国民族危机6.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7.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8.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9.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国革命11.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2.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1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14.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1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展望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历史事件。
2.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认识。
4.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作业与考试:布置适量的作业和组织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四、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理解和认识。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和成果,包括对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整体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清朝灭亡与辛亥革命(1840-1911年)
1.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鸦片贸易对中国的冲击
•外国侵略与中国的抵抗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年)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
•外国势力对太平天国的干扰
•太平天国的覆灭与北洋政府的崛起3. 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1898年)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运动
•康梁变法的失败原因
•百日维新的实施与失败
4. 辛亥革命(1911年)
•各地起义与革命军队的形成
•临时政府的成立与清朝灭亡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二、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19-1921年)
1. 刘海粟事件(1919年)
•凡尔赛和约与中国的失地
•学生运动与刘海粟事件
•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影响
2.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发展
•中国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早期发展
•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扩大
3. 北京学生运动与五卅运动(1920-1930年)
•北京学生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北京学生运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五卅运动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4. 中共一大与红军的创建(1921年)
•中共一大的召开与宣告成立
•红军的创建与武装斗争
•中共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与作用
三、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1931-1949年)
1. 九一八事变与全面抗战(1931-1937年)
•日本侵略并占领东北地区
•中国对日抗战的发起与全面爆发
•中共与国民党的合作与矛盾
2. 卢沟桥事变与“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化”(1937-1945年)
•中国对日抗战的进展与挫折
•八路军、新四军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贡献
•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与人民群众的支持
3.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胜利与解放区的建立(1945-1949年)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解放区的建立与人民政权的实施
•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内战中的胜利
4. 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宣告与成立
•中共在新中国的执政与改革开放
•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与展望
以上是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简要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详细了解,可以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或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