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建筑构造房屋建筑学结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697.50 KB
- 文档页数:7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房屋建筑构造是指房屋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方式。
它是房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影响着房屋的安全性、使用性和美观性。
本文将从房屋基础、结构、外墙、屋顶等方面一一进行详细解析。
一、房屋基础房屋基础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分散房屋的荷载,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房屋基础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1. 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基础底部距地面较浅,常见的有带梁基础、连续基础、扩展基础等。
这些基础形式适用于土质较好而且荷载较轻的情况,施工相对简单,常用于住宅等建筑。
2. 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基础底部距地面较深,常见的有桩基、墙基等。
这些深基础形式适用于土质较差或荷载较大的情况,其承载能力较强,常用于高层建筑等特殊场合。
二、房屋结构房屋结构是指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的组合方式,包括框架结构、筒体结构、拱形结构等多种类型。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其由纵向和横向的梁柱组合而成。
常见的框架结构包括钢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等。
这些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强、适应性好的特点,广泛用于各类建筑。
2. 筒体结构筒体结构是指圆筒形或近似圆筒形的结构形式,如水塔、储油罐等。
这种结构通常由混凝土或钢材构成,具有体积大、稳定性好的特点,适用于需要大容量贮存的场合。
3. 拱形结构拱形结构是一种以曲线为基础的结构形式,其能够将荷载通过弧形的受力方式传递到固定支点上。
这种结构常用于大跨度建筑、桥梁等,能够有效地减少支点间的荷载传递,提高房屋的稳定性。
三、房屋外墙房屋外墙是房屋与外界环境的隔离屏障,承担着隔热、保温、装饰等功能。
根据材料的不同,外墙分为多种类型。
1. 砖混结构砖混结构是常见的外墙形式,它由砖块和混凝土构成,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拉性能。
这种结构施工简单,使用寿命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外墙形式。
2. 钢结构钢结构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外墙形式,主要由钢材构成。
它具有重量轻、施工速度快的优点,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房屋建筑学》课程构造设计之二——某住宅楼平行双跑楼梯构造设计一、设计题目及其条件已知某住宅为5层砖混结构,层高2.8m,室内外高差600mm。
楼梯间开间2.7m,进深5.4m,墙体均为240mm厚砖墙,轴线居中,底层中间平台下设有住宅出入口。
结构形式及楼地面做法由学生自定。
楼梯间平面见下图。
二、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用一张2#图纸,以铅笔手绘,完成以下内容:1.楼梯间底层、标准层和顶层三个平面图,比例1:50(1)绘出楼梯间墙、门窗、踏步、平台及栏杆扶手等。
底层平面图还应绘出室外台阶、坡道(无障碍坡道)、的投影等。
(2)标注两道尺寸线。
开间方向: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宽、梯井宽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注意:1)梯井宽指平行两梯段结构之间的净距,而非楼梯扶手之间的净距;2)不标注门窗洞口及墙段尺寸,但应在图上画出。
进深方向: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步宽×踏面数=梯段长度、平台深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若两梯段长度相同,可只在一边标注,若不同,则应在另一边加注第一道尺寸。
(3)内部标注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标注楼梯上下行指示线,并注明该层楼梯的踏步数。
(4)注写图名、比例,底层平面图还应标注剖切符号及编号。
注意:剖切线的剖视方向应朝向有梯段一方看,并应剖到楼梯间端墙上所开的门窗洞口。
2.楼梯间剖面图,比例1:50楼梯间剖面详图应画出底层、二层、顶层之梯段,顶层画到顶层栏杆扶手高度以上用折断线切断。
剖面图应按楼梯平面图上剖切线剖视方向绘制。
具体要求如下:(1)绘出梯段、平台、栏杆扶手,室内外地面、室外台阶或坡道、雨篷以及剖切到投影所见的门窗、楼梯间墙等,剖切到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2)标注两道尺寸线。
水平方向: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踏步宽×踏面数=梯段长度、平台宽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房屋建筑构造全面详解房屋建筑是人类用来居住和工作的重要场所,其稳定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因此,对于房屋建筑的构造设计和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全面详细的解析。
本文将从基础、结构和屋顶三个方面,对房屋建筑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一、基础构造基础是房屋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作用是将房屋的重力和各类荷载传递到地基,保证房屋的稳定。
基础构造根据地基的不同情况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通常采用筏式基础或承台基础,而深基础则通过桩基来实现对地基的支撑。
另外,基础还需要考虑地下水位、土质情况以及地震等因素,采用相应的防水、防震设计和措施,确保房屋的稳定和安全。
二、结构构造结构构造是指房屋建筑的承重结构形式和构件的组合方式。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钢结构、砖混结构等。
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柱、梁和墙体的组合来承担房屋的荷载。
钢结构相比于框架结构更加轻量化和灵活,适用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
砖混结构则通过砖墙和混凝土构件的组合实现房屋的稳定。
在结构构造中,需要考虑房屋的抗震性能、承载能力以及防火性能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工艺确保房屋的整体稳定和安全。
三、屋顶构造屋顶构造是房屋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房屋免受风雨侵蚀和外界环境的影响。
屋顶构造包括屋面结构和防水层。
常见的屋面结构包括平屋顶和坡屋顶两种形式。
平屋顶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板进行构造,而坡屋顶则由屋架和瓦片等构成。
屋面结构需要考虑房屋的负荷、坡度和排水等要求,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确保屋面的承载能力和防水性能。
同时,防水层的施工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房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需要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和施工工艺,确保房屋的抗水性能。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构造涉及基础、结构和屋顶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工艺,确保房屋的稳定和安全。
在房屋建筑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基情况、荷载要求、防震设计、防火要求和防水措施等多个因素,保证房屋的整体性能达到标准要求。
房屋建筑构造概述房屋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的整体结构、材料以及各个构造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房屋的结构设计直接关系到其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基础、墙体、楼板以及屋顶等方面对房屋建筑构造进行概述,以便读者对房屋的结构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I. 基础房屋建筑的基础是房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
常见的房屋基础形式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
浅基础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重力均匀传递到地基上来支撑房屋的一种基础形式。
常见的浅基础包括条形基础、板形基础和带形基础等。
在选择基础类型时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重量、土壤的承载能力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
深基础是指将建筑物的重量通过地面以下的深层土壤层传递到更加稳定的地层。
常见的深基础形式包括桩基、筏基和井筒基等。
深基础适用于土壤承载能力较低、地下水位较高或者需要传递较大水平力的情况。
II. 墙体墙体是房屋建筑的承重结构,起着支撑和抗侧倾的作用。
墙体的材料一般包括砖、混凝土和钢筋等。
砖墙是常见的墙体类型之一,可分为砖砌墙和砌块墙。
砖砌墙使用砖块进行垒砌,而砌块墙则使用砌块进行砌筑。
砖墙适用于小型住宅和轻负荷的建筑物。
混凝土墙是由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优良的抗压性能和稳定性。
混凝土墙通常用于高层建筑和承重墙的设计。
钢筋混凝土墙结合了钢筋和混凝土的优点,同时具有较高的抗拉和抗压能力,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和抗震要求较高的地区。
III. 楼板楼板是房屋建筑中起平衡和承重作用的水平结构,分为悬空楼板和受支撑楼板。
悬空楼板是通过悬挑或悬臂的方式将楼板外伸出来,起到节约空间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受支撑楼板是通过支撑结构将楼板固定在墙体或柱子上,起到承重和平衡作用。
常见的受支撑楼板形式包括实心楼板、空心楼板和预制楼板等。
IV. 屋顶屋顶是房屋建筑的最上部分,起到遮阳、防水和保护建筑物内部结构的作用。
常见的屋顶形式包括平顶、斜顶和拱券屋顶。
平顶常用于商业建筑和现代风格住宅,其设计可根据需要添加防水层和保温层。
楼设计contents •课程设计背景与目的•教学楼建筑规划与设计•结构选型与构造设计•建筑材料选择与运用•设备配置与智能化技术应用•节能减排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实践•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课程设计背景与目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意义培养设计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设计能够锻炼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包括建筑方案构思、空间组合、立面造型、结构选型等方面的能力。
提升综合素质教学楼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任务设计要求培养目标与技能提升培养目标技能提升学生将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熟悉建筑法规和规范,了解绿色建筑理念和节能技术,提升建筑设计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教学楼建筑规划与设计场地现状分析选址策略场地利用030201场地分析与选址策略功能布局与空间组合功能需求分析空间布局空间组合风格定位根据学校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确定教学楼的建筑风格,如现代简约、古典庄重、地域特色等。
立面设计结合教学楼的功能和建筑风格,设计立面的造型、色彩、材质等,使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细节处理注重建筑细部的刻画和处理,如门窗、檐口、装饰构件等,提升建筑的整体品质和艺术感。
立面造型及风格定位结构选型与构造设计结构体系选择及优缺点分析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等优点,但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剪力墙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侧向刚度,但空间分隔不够灵活。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和剪力墙的优点,既具有灵活的空间分隔,又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和侧向刚度。
荷载传递路径优化策略优化柱网布置01强化楼板刚度02设置变形缝03关键部位构造措施探讨节点设计01基础设计02抗震设计03建筑材料选择与运用常用建筑材料性能比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适用于大跨度结构和高层建筑。
具有优异的抗拉、抗压和抗弯性能,适用于大跨度、重载和高层建筑。
具有质轻、强度高、易于加工和装饰等优点,适用于室内装修和家具制作。
具有质轻、耐腐蚀、隔热隔音等优点,适用于管道、门窗等建筑部件。
第一章构造概论- -①建筑构造的内容:建筑构造是一门研究建筑物各组成局部的构造道理和构造方法的学科。
涉及到建筑材料、建筑物理、建筑力学、建筑布局、建筑施工以及建筑经济等有关方面的常识,主要任务在于按照建筑物的功能要求,提供符适宜用、安然经济、美不雅的构造方案。
②底子概念:建筑六大部件:根底、墙、楼地面、楼梯、屋顶、门窗布局体系:单层、多层建筑:墙承重布局、框架承重布局、排架承重布局大跨建筑:拱布局、桁架、网架、薄壳、折板、悬索※按材料分:混合布局、钢筋砼布局、钢布局钢筋混凝土布局底子常识:多层常用框架、框架——剪力墙和剪力墙体系,高层、超高层多用剪力墙和筒体体系。
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①框架:现浇≤60m,装配整体≤50m②框架——剪力墙:现浇≤130m,装配整体≤100m③剪力墙:无框支墙≤140m,局部框支墙≤120m④筒中筒:≤180m房屋最大高宽比:框架≤5,框架——剪力墙≤5,剪力墙≤6,筒中筒≤6钢布局底子常识:选用钢材通常为普通碳素钢和普通低合金钢,主要用Q235〔屈服强度N/mm〕。
钢材规格:钢板、型钢〔角钢、槽钢、工字钢〕、薄壁型钢钢布局特点:①强度高②材质均匀③塑性、韧性好④工业化程度高⑤可焊性⑥耐腐蚀性差⑦耐火性差超高层钢布局:纯钢:钢框架+支撑、钢框架+钢板剪力墙钢+砼:钢框架+砼剪力墙、砼筒+钢框架、〔外〕钢框筒+〔内〕砼筒③影响构造的因素:静载、动载、程度荷载、垂直荷载气候条件人与设备灾害——防火、防震、水灾第二章根底与地下室(1)底子概念:建筑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局部称为根底,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称为地基。
第一节土壤的底子常识土是岩石在持久风化作用下发生大小不同的松散颗粒,颠末各种地质作用而形成的沉积物,分为残积土、堆积土、洪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
①土的组成土一般由矿物颗粒〔固相〕、水〔液相〕、空气〔气相〕组成。
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为饱和土,孔隙完全被气体充满时为干土。
《房屋建筑学》课程构造设计之一——刚性基础、楼板及砌体外墙构造设计一、设计题目及其条件1.某市一中学宿舍楼,三层、砖混结构,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如图1.1~1.3所示。
根据此图进行本次设计。
2.采用刚性基础,材料自定,基础尺寸应符合刚性角的要求。
3.砖块尺寸为240mm×115mm×53mm。
内墙厚度可取240mm,外墙厚度可根据所处地区采取240mm、370mm、490mm等。
4.采用现浇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过梁,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5.门、窗材料自定。
窗面积应该符合采光要求。
墙面装修、楼地面做法、散水、踢脚线等可以自定。
图1.1宿舍楼标准层平面图图1.2宿舍楼正立面图图1.3宿舍楼剖面图二、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用3号图纸一张,铅笔、绘图纸绘制,要求根据顺序将三个节点详图自下而上布置在同一垂直轴线上。
图纸内容如下:1、刚性基础构造(1)比例为1:10~1:20。
(2)画出地基持力层上方所设垫层构造,以及垫层上所设刚性基础,正确绘制刚性基础材料、基础高度、底面宽度、放脚尺寸等。
2、勒脚和地坪层构造(1)比例为1:10~1:20。
(2)首先画出定位轴线及编号圆圈,并注写相应的编号(根据平面图中的剖切位置而定)。
左边画出散水和一部分室外地坪;右边画出一部分底层室内地层。
上、下、右三方要用折断线折断。
(3)墙面抹灰部分:画出墙身、勒脚墙、内外抹灰厚度,并用材料符号表示出来。
在定位轴线两边分别标注砖墙厚度。
(4)水平防潮层部分:画水平防潮层,注明其材料和做法,标注水平防潮层与底层室内地面间的距离,以及水平防潮层标高。
(5)散水和室外地面部分:画出室外地面,标注室外地面标高。
按照构造层次画出散水构造,根据制图规范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散水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散水的宽度、流水方向和坡度大小,散水与勒脚墙之间的变形缝构造处理要交待清楚。
(6)室内地层以及踢脚板部分:按照构造层次画出室内地面构造,用层次构造引出线标注室内地层材料、做法以及各层次的厚度尺寸;标注室内地面标高。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础设计方案1.建筑选址和地质调查:在开始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之前,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探和选址分析。
这是为了了解土地的地质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土质、地下水位等。
通过了解地质情况,可以合理选择建筑物的类型和结构,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中的抵抗力。
2.结构类型选择:根据建筑项目的具体需求,结合地质信息和预算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结构类型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
每种结构类型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结构布局设计:结构布局设计是指在建筑的平面布置上,合理设置结构支撑位置和梁柱布置等。
结构布局的合理性关系到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和受力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分区、户型布局等因素,确保结构布局与功能需求相适应。
4.结构受力分析:结构受力分析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力学计算,对建筑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情况进行评估。
常见的荷载有自重、活载、风载、地震等。
通过受力分析,可以确定结构中各个构件的尺寸、材料和连接形式。
5.材料选择:根据受力分析和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等。
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其力学性能、施工工艺和经济性等因素。
同时,还要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6.构件设计:根据受力分析和材料选择,进行各个构件的细化设计。
这包括梁、柱、墙等构件的截面尺寸、布置方式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构件的纵、横向承载力和稳定性等性能要求。
7.连接设计:连接设计是指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和形式,包括刚性连接和非刚性连接。
连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连接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连接件的材料、尺寸和连接方式等因素。
8.施工工艺和施工节点设计: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节点的可行性。
设计出合理的施工节点和施工工序,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
9.通风、排水和消防设计:在进行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时,还需要考虑通风、排水和消防等方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