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跟踪研究20070917:将进入新一轮行业景气周期
- 格式:pdf
- 大小:204.90 KB
- 文档页数:6
经济周期与景气循环的分析经济周期与景气循环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概念,用以描述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特征。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长期内呈现周期性变动的规律,主要由扩张期、峰值期、收缩期和谷底期组成。
而景气循环则是指经济活动在短期内的波动变化。
本文将对经济周期与景气循环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经济周期的特征与阶段分析1. 扩张期扩张期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阶段,也称为繁荣期。
这一阶段经济活动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生产量、就业率和收入水平呈现上升趋势。
扩张期一般伴随着投资增加、消费增长以及信贷膨胀等。
2. 峰值期峰值期是经济周期中的高点,标志着经济增长达到最高水平。
此时,经济活动处于高位运行,但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也开始累积。
经济衰退的征兆可能会在峰值期出现。
3. 收缩期收缩期是经济活动逐渐趋于下降的阶段,也称为衰退期。
在此阶段,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投资和消费需求减少。
经济衰退的风险逐渐显现,并可能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
4. 谷底期谷底期是经济周期中的低点,也称为萧条期。
在这一阶段,经济活动达到最低水平,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低迷。
然而,经济谷底也是一个历经困难后重振的机会。
二、景气循环及其指标分析景气循环是经济活动在短期内的波动变化,通常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率作为衡量标准。
根据这一指标,景气循环可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高位期、收缩期和低位期。
1. 扩张期扩张期也是景气循环的起点,表明经济正在迅速增长。
在这一阶段,GDP增长率超过正常增长水平,企业利润增加,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活跃。
此时,国内生产总值呈现正增长趋势。
2. 高位期高位期是景气循环中的顶点,经济活动达到高峰。
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逐渐放缓,GDP增长率开始下降。
企业利润可能达到最高水平,但也可能出现下降的趋势。
3. 收缩期收缩期意味着经济活动开始下降。
GDP增长率持续低于正常增长水平,企业利润下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出现调整。
国泰君安–电力设备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概述电力设备行业是指生产和销售与电力生产、传输和分配相关的设备和器材的企业。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力设备行业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
电力设备的需求主要来自于电力行业的产业链,包括发电、输电和配电三个环节。
发电环节主要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等不同类型的发电方式;输电环节主要指高压输电线路和相关设备;配电环节主要包括变电站、开关设备、配电盘等设备。
二、行业发展趋势1. 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能源发电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使得新能源发电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新能源发电领域,电力设备行业将面临更大的市场需求,例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等设备的需求将大幅增加。
2. 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推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电力设备行业的发展方向。
电力设备需要具备远程监控、智能控制和数据分析等功能,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
因此,制造商将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引入先进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能源网络的升级改造电力设备行业在能源网络的升级改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能源网络的升级改造将涉及到输电线路、变电站、智能电网等设备的更新和优化。
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电网建设的推进,电力设备行业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三、竞争格局分析1. 市场集中度高电力设备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龙头企业占据着大部分市场份额。
国内知名的电力设备企业包括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集团等。
这些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和技术实力,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电力设备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的企业将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电力设备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2007年中国电力投资与发展分析《2007年中国电力投资与发展分析》2006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进一步缓解,电力发展出现新的转折,主要标志是,发电量增速回落。
上半年,全国发电量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2006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13111.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9%。
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381.70亿干瓦时,同比增长9.31%;第二产业用电量9954.84亿干瓦时,同比增长13.28%;第三产业用电量1295.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79.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3%。
上半年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为 1.18,虽然仍然大于1,但是比2005年的1.36降低了很多。
上半年,工业用电量为9831.11亿千瓦时,增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然是拉动电力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上半年,化工、建材、黑色、有色四个重点用电行业用电增长率分别为12.27%、14.48%、15.65%和23。
“十一五”前两年,投产机组规模仍然很大,预计2006年电源投产规模在7500万千瓦左右,2007年为7000万千瓦左右;火电在总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还将上升。
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将迎来电网建设的新高潮。
“十一五”期间电源新增装机容量2.5亿千瓦,总规模达7.5亿千瓦左右,安排关停凝汽式火电小机组1400万千瓦左右。
中央直属的华能、大唐、国电、中电投、华电5大发电集团的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3~3.5亿千瓦。
到2010年,国家电网在跨区域电网建设方面,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规模将达到4200千米,变电容量达到3900万千伏安,跨区送电能力达到7000万千瓦;在城乡电网建设方面,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要超过34万千米,交流变电容量超过13亿千伏安。
国家电网公司的“十一五”电网规划,国家电网公司的总投资额达到8500亿,南方电网规划“十一五”中电网建设的总投资规模为2500亿元左右,二者合计为11000亿,两家企业“十一五”期间规划电网投资为“十五”期间的1.2倍。
2007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设备市场分析与发展预测《2007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设备市场分析与发展预测》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太阳能电池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以争一席之地。
2004年世界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总产能达到1000MW 以上,同比增长35%。
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总产量1656MW,其中日本仍居首位,762MW,占世界总产量的46%,欧洲为464MW,占总产量的28%,美国156MW,占总产量的9%,其他274MW,占总产量的17%。
与国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中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后于印度。
但是,中国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5年中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总量达到139MW,较2004年猛增了179%,2006年达到400MW,从而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生产国,产能则达到惊人的1180MW。
以3年产量增长45倍,产能增加125倍而成为全球发展最快的国家。
在今后的十几年中,太阳能电池的市场走向将发生很大的改变,到2010年以前中国太阳能电池多数是用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的市场主流将会由独立发电系统转向并网发电系统,包括沙漠电站和城市屋顶发电系统。
在国家各部委立项支持下,目前中国实验室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已达21%,可商业化的光伏组件效率达14-15%,一般商业化电池效率10-13%。
目前中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已大幅下降,太阳能电池的价格逐渐从2000年的40元/瓦降到2003年的33元/瓦,2004年已经降到27元/瓦。
这对国内太阳能市场走向壮大与成熟起到了决定作用,对实现与国际光伏市场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太阳能产业是新兴的朝阳行业,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得太阳能发电设备产业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
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发展报告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力市场,中国电力行业在未来几年将继续迎来强劲的增长。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2023年中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并探讨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对之策。
一、产业现状与背景中国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目前,中国电力行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发电、输配、销售、利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
随着电力行业全面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推进,全国范围内的电力网络逐渐实现了互联互通,电力供应可靠、安全。
二、市场趋势预测1. 电力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能源产业的迅猛崛起,2023年中国电力需求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
2. 新能源发电势头强劲:政府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伴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能源发电将保持高速增长,并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3. 智能电网深度融合: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智能电网将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交叉融合,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安全、环保运行。
三、挑战分析1. 能源供给结构调整:中国电力行业正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在推进清洁能源发电的同时,需要合理规划煤电等传统能源的利用。
2. 能源安全隐患: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面临着压力。
解决能源供应安全问题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
3. 环境保护压力: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电力行业也要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是当前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四、发展策略与展望1. 推动能源革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创新技术与模式:着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加大对智能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高电力系统的科技含量和智能水平。
3.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电力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与经验,推动中国电力行业走向世界。
07年电力行业运行分析08年形势预测一、2022年我国电力行业运行状况(一)供需紧急形势明显缓解2022年,全国电力呈现供需两旺的局面。
从电力供应力量来看,发电量增速较前两年明显加快。
2022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0860.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较2022、2022年同期分别加快2.9和3.5个百分点。
从电力供应结构来看,火电始终在我国电力供应中居主导地位,1~8月份,火电发电量17638.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水电27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核电发电量扭转了2022年以来的负增长状况,1~8月累计发电量390.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9.6个百分点。
在发电增速屡创近年新高的状况下,由于装机集中投产,全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消失回落态势。
1~8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358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36小时。
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比上年同期降低173小时,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比上年同期降低47小时。
从电力需求状况看,受工业增长加快尤其是重工业增速加快的影响,全社会用电需求增长较快。
2022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7.5%,比上年同期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8.8%,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由于工业、特殊是耗电量比较大的重工业增速回升,电力需求增速有所加快。
2022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累计增幅始终维持在15%~16%左右,为近三年来最高。
由于上年用电增长呈逐月加快之势,2022年1~8月累计增幅达到15.2%,较上年又高出1.5个百分点,表明电力需求特别旺盛。
其中,全国工业用电量为15997.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5.5%,工业用电仍旧是全社会用电的主要部分;在工业用电中,重工业用电增幅为18.2%,高于轻工业7.8个百分点,用电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
行业跟踪研究将进入新一轮行业景气周期2007/09/17电力增 持参考报告1、《中期策略070723:剔除不确定因素,寻找更高安全边际》2、《行业跟踪070824:行业复苏苗头初现》3、《穗恒运(000531)070806:超越宏观调控的估值洼地》4、《穗恒运(000531)深度报告070820:内外合力推进必然的成长》 电力供需矛盾可能再次发生。
今年以来,用电需求超预期增长,用电高峰月份即将过去,预计全年将保持15-16%的发电量增速。
供给方面,则越来越显示出相对需求的滞后。
按照规划,2008-2010年装机增速将低于发电量增速;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近期再次明确表示:小火电不关停新建电源项目不批,导致了今年以来关停的加快和项目审批的放缓;电网建设的滞后也减少了近两年的电力供应。
在此形势下08年开始可能再次出现电力供给不足的情况。
2008年供需矛盾的再次发生将使电力行业再次进入一个景气周期,由于政府对电力供给调控执行力的增强,景气周期将缩短,预计将持续到2010年。
虽然在当前CPI形势下,第三次煤电联动近期实施可能性不大,但今年煤价涨幅过大,未来仍有上涨动力,电力集团要求实施联动的呼声也很高,我们认为,发改委终会按照先前制定的市场规则行事,这也是煤炭行业市场化的驱动力所在,因此,第三次煤电联动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第三次煤电联动能够在08年初实施,那么,已开始进入景气周期的电力行业将获得更大收益。
根据往年的情况,我们认为,2008年在“煤价上涨8%,利用小时反弹50-100小时,煤电联动08年初执行”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利润增速可达30%以上。
建议增持电力行业,建议增持品种仍为我们7月23日中期策略报告中的推荐品种:长江电力、国投电力、粤电力、华能国际;及我们8月份一直重点推荐的安全品种:被严重低估的穗恒运52分析师 王爽(0755) 8249 3570 wangshuang@供需矛盾可能再次发生1-7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6.5%,比1-6月的16%又提高了;利用小时数1-7月累计只下降了3.7%,低于年初预测的5-6%(图表1)。
今年以来,用电需求增长居高不下,用电高峰月份即将过去,预计全年将保持15-16%的发电量增速。
工业的快速增长是用电需求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其用电量占比76.8%。
用电需求增长是出人意料的,今年年初时,发改委、电力企业联合会等预测今年发电量增长12.5%。
图表1:20071-4月1-5月1-6月 1-7月指标分类 绝对值 增长率绝对值增长率绝对值 增长率 绝对值增长率发电量(亿千瓦时)总计 9507.3 15.6%12082.4415.8%14850.31 16.0% 17849.4516.5% 火电 8330.9 17.6%10542.0818.4%12777.3 18.3% 15230.4718.6%水电 957.8 4.2%1293.270.7%1751.68 1.7% 2240.48 3.9%用电量(亿千瓦时) 第一产业 223.2 2.3%303.59 2.8%393.1 2.7% 486.51 6.2% 第二产业 7462.5 17.1%9545.617.6%11663.86 17.2% 13959.5417.1% 第三产业 971.0 12.0%1202.1412.3%1451.25 12.2% 1755.4512.9%城乡居民 1371.349.5%1641.33 11.0% 1965.8710.9%利用小时 全国平均1619.0 -2.9%2011-4.1%2437 -3.9% 2858-3.7% 火电 1746.0 -5.6%2206-3.6%2638 -3.8% 3054-3.7%水电 808.0 -8.4%1103-10.9%1487 -9.6% 1904-3.8%新增装机(万千瓦) 总计 2103.2 2800.28未披露4730.42 火电 1972.7 2446.89 3993.49水电83.7 199.135683.35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注:增长率为同比增长率)供给方面,则越来越显示出相对需求的滞后。
国家发改委近期再次明确表示:小火电不关停新建电源项目不批。
在此政策下,一方面各电力集团加快了小火电关停的步伐,1-7月我国已关停小火电机组695万千瓦,占全年1000万千瓦关停任务的近70%;另一方面,新项目的核准放慢了,由于新项目投产的周期大致在2年,因此这将影响2008-2009年的电力供应。
另外,电网建设的滞后也减少了近两年的电力供应。
这一点在广东、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已很明显。
按照规划,2008-2010年会出现装机增长速度低于发电量增长速度的情况。
就当前的工业发展态势,我国的重工业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相应地,电力需求也处于同一时期内,预计在“十一五”期间内这一形势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考虑到可能的宏观紧缩,发电量增速将保持在12-14%的水平。
电力供给方面,按照发改委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关停加快,项目审批放缓按照规划,2008-2010年装机增速将低于发电量增速的规划,“十一五”末期总装机达到8.4亿千瓦,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预测这一数据在9亿千瓦,那么减去到今年底的约7.17万千瓦,2008-2010年将投产1.83亿千瓦,预计每年的增速在6-10%。
从而会发生电力装机增速低于发电量增速的情况。
我们认为,电力供需矛盾可能会从2008年开始再次发生。
图表2来源: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行业有望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电力行业的景气周期随着供需状况的改变而成,图表1显示了90年代初以来电力行业的周期变化,最近的一次是2000-2004年,电力供给紧张导致利用小时数上升,从而带动行业盈利增加。
随着装机供给的大规模增加,2005年开始行业进入不景气,利用小时大幅下降(图表3、图表4)。
如上所述,2008年供需矛盾的再次发生将使电力行业再次进入一个景气周期,由于政府对电力供给的调控执行力的增强,景气周期将缩短,预计到2010年(图表3)。
行业经历的周期变化新的景气周期可能在2008-2010年图表3来源:国家电力信息网、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证券研究所图表4:2001-2007年电力上市公司收入与利润变动来源:Wind 资讯(07年按照不实施煤电联动预测)煤电联动实施只是时间问题煤电联动在电力行业不景气的周期内起到了保持行业利润增长的巨大作用(图表2),如果第三次煤电联动能够在07年底或08年初实施,那么,已开始进入景气周期的电力行业将获得更大收益。
根据往年的情况,我们认为,2008年在“煤价上涨8%,利用小时反弹50-100小时,煤电联动08年初执行”的情况下,电力行业的利润增速可达30%以上。
煤电联动是潜在利好,行业08年利润增速可达30%以上虽然在当前CPI 形势下,第三次煤电联动近期实施可能性较小,但今年煤价涨幅过大,未来仍有上涨动力,电力集团要求实施联动的呼声很高,我们认为,十七大过后,发改委会按照先前制定的规则行事。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煤电联动也是国家调高资源价格,以及煤炭行业走向市场化的驱动力所在,在年底的一年一度煤电双方谈判之前,如果不能确定煤电联动,将会直接限制煤炭价格的上涨(目前电力集团的谈判能力仍大大高于煤炭集团),从而影响煤炭行业的市场化进程,也影响了国家提高资源价格的能源战略实施。
综合判断,第三次煤电联动只是时间问题,这一点我们也在与电力集团的接触当中得到一致的意见。
投资策略在当前市场普遍高估的情况下,我们延续我们中期的策略:“剔除不确定因素,寻找更高的安全边际”。
在不考虑实施煤电联动的情况下,按照如下标准进行筛选:1. 先选择估值低的,最好价格中不含资产注入预期的2. 再选择在现有资产状况下能够实现稳定增长的3. 最后选择有真实资产注入预期的公司 符合上述策略的公司有:穗恒运:安全边际最高,价值尚未被市场挖掘,股价处于严重低估状态。
华能国际:行业复苏的领先者,其大机组优势在新调度规则下获益。
持续稳定增长可靠性非常强。
多年来一直在实现集团资产的不断注入,未来仍在持续。
长江电力、国投电力、粤电力:业绩稳定增长,未来资产注入确定,且预期实施时间较早。
我们对煤电联动的看法联合证券股票评级标准增持未来6个月内股价超越大盘10%以上中性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波动在-10% 至10%间减持未来6个月内股价相对大盘下跌10%以上联合证券行业评级标准增持行业股票指数超越大盘中性行业股票指数基本与大盘持平减持行业股票指数明显弱于大盘深 圳深圳深南东路5047号深圳发展银行大厦10层邮政编码:518001TEL: (86-755) 8249 2080 FAX: (86-755) 8249 3318E-MAIL: LHZQRD@上 海上海浦东陆家嘴东路161 号招商局大厦34 层邮政编码:200121TEL: (86-21) 5840 6452 FAX: (86-21) 5840 6254E-MAIL: LHZQRD@重要申明 —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
本报告为联合证券研究所对研究对象一定时期的分析研究,其中观点或陈述可能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与事实不完全一致,如欲了解对该对象最新情况的评述,谨请参阅本公司最近期相关报告。
本报告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所述证券的买卖建议。
© 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2004。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发或公开传播。
如欲引用或转载本文内容,务必联络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