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护理查房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荨麻疹护理查房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荨麻疹护理查房一、病史汇报患者,杨琼,女,53岁。
2015年11月14日因全身麻疹1天就诊,拟“急性荨麻疹”入院,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治疗后,皮损减少,但感四肢酸痛。
查体:WBC:10.49*10^9/L 参考值:(3.50~9.50)*10^9/L嗜中性粒细胞:7.76*10^9/L 参考值:(1.80~6.30)*10^9/L二、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产生的局部水肿,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后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
2.病因:①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等。
②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羽毛、灰尘等。
③药物:能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疫苗等。
另一些为组胺释放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等。
④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⑤昆虫叮咬:如虱子、跳骚、叮咬皮肤等。
⑥物理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和机械刺激,按摩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
⑦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⑧全身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风湿,类风湿等可诱发慢性荨麻疹。
⑨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冷荨麻,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发病与遗传有关。
3.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其抗体通常是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当再次接触抗原后,便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Ⅱ型:为IgG或IgM与抗原在红细胞上起反应,激活补体,产生过敏休克性毒素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
Ⅲ型:其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水肿产生荨麻疹型血管炎。
2)非变态反应型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 及C5a等过敏毒素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所引起。
护理诊断及措施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荨麻疹引起皮肤、粘膜损伤、毛细血管炎症有关。
1评估患者皮肤受损的程度,红斑风团情况,有无新的风团发生。
2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病室通风。
3.局部皮肤护理(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肥皂水和酒精擦洗。
(2)衣被保持清洁、平整、干燥、柔软、勤换洗。
(3)修剪指甲,翻身动作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
(4)遵医嘱用药。
体温过高与肺部感染有关1指导患儿卧床休息。
2保持病室通风,温湿度适宜。
3监测体温的变化并记录。
4给予清谈易消化饮食。
5给予温水擦浴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用药。
疼痛与荨麻疹引起腹痛有关1评估疼痛的部位,程度,发作规律,加重及减轻因素。
2嘱其进食清淡,洁净饮食,勿进食生冷硬刺激性饮食。
3安慰患者,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4采取舒适体位,必要时给予保暖。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解痉药物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舒适度的改变与荨麻疹引起皮肤瘙痒及腹痛、呕吐有关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评估瘙痒及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
3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4衣服以宽松,舒适、柔软为宜。
5必要时遵医嘱用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焦虑与家属不了解病情变化有关1向病员及家属讲解疾病有关内容,让患者了解病情,了解治疗方案,减少思想顾虑。
2耐心倾听患儿及家属的感受,并做出有针对性的疏导。
3指导患者家属共同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
自我形象紊乱与皮肤出疹及面部和下肢水肿有关1.指导患儿及其家属正确认识荨麻疹可能出现的体征2.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给予心理支持。
知识缺乏与缺乏荨麻疹相关疾病知识有关1评估患儿家属的文化水平及相关专业知识水平。
2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各种检查及注意事项。
3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预防患儿抓挠痒处。
4给予患儿家属饮食指导、洗澡等注意事项,避免风吹日晒,感冒受凉。
5避免再次接触相同过敏源。
潜在并发症感染、喉头水肿及脑炎1、做好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2、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
荨麻疹护理查房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荨麻疹护理查房一、病史汇报患者,杨琼,女,53岁。
2015年11月14日因全身麻疹1天就诊,拟“急性荨麻疹”入院,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治疗后,皮损减少,但感四肢酸痛。
查体:WBC:*10^9/L 参考值:~*10^9/L嗜中性粒细胞:*10^9/L 参考值: ~*10^9/L二、疾病相关知识1.定义: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产生的局部水肿,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后苍白色的瘙痒性皮损——风团。
2.病因:①食物:如鱼、虾、蟹、蛋类等。
②吸入物:如花粉、动物皮屑、真菌孢子、羽毛、灰尘等。
③药物:能引起变态反应的药物,常见的有青霉素、血清制剂、疫苗等。
另一些为组胺释放药物,如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等。
④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⑤昆虫叮咬:如虱子、跳骚、叮咬皮肤等。
⑥物理化学因素:如冷热、日光和机械刺激,按摩压迫和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
⑦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可引起乙酰胆碱释放。
⑧全身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肿瘤,结缔组织疾病,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风湿,类风湿等可诱发慢性荨麻疹。
⑨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冷荨麻,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发病与遗传有关。
3.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型:主要是第Ⅰ型:其抗体通常是IgE,吸附于肥大细胞,当再次接触抗原后,便在这些细胞表面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Ⅱ型:为IgG或IgM与抗原在红细胞上起反应,激活补体,产生过敏休克性毒素及各种炎症介质,引起细胞破碎及过敏性休克和荨麻疹。
Ⅲ型:其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激活补体,使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水肿产生荨麻疹型血管炎。
2)非变态反应型某些物质进入体内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及C5a等过敏毒素或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激肽等所引起。
荨麻疹护理查房患者刘钰,女,20岁,因全身风团伴瘙痒5天入院,皮肤情况:皮损泛发全身,对称分布,主要分布于面颈,躯干,四肢,境界不清楚,主要表现为大小形状不规则的红色风团,背部皮损融合成片,压之褪色,无丘疹,水疱,无糜烂,渗液,瘀斑瘀点,人工划痕征阳性,入院时T36.8度,脉搏98次每分,呼吸22次每分,血压142/78MMHg,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为12.59*10^9,中性粒细胞数8.79*10^9,生化及大小便常规无明显异常。
诊断为急性荨麻疹。
入院时病员自觉呼吸费力,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静脉输液治疗给予葡萄糖酸钙抗过敏,甲强龙抗炎,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氯雷他定片抗过敏,给予炉甘石外擦,经过治疗,病员病情得到改善,皮损无新发,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瘙痒已不明显,于8月15日出院。
下面请张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荨麻疹的定义概念:急性荨麻疹(AU)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瘙痒、风团或伴有血管性水肿为特征的变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病因: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约3/4的患者找不到原因,特别是慢性荨麻疹。
常见原因主要有:食物及食物添加剂;吸入物;感染;药物;物理因素如机械刺激、冷热、日光等;昆虫叮咬;精神因素和内分泌改变;遗传因素等下面请龙老师给我们讲一下荨麻疹的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基本损害为皮肤出现风团。
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
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
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
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皮疹反复成批发生,以傍晚发作者多见。
风团常泛发,亦可局限。
有时合并血管性水肿,偶尔风团表面形成大疱。
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荨麻疹的护理查房
主持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们科室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荨麻疹,首先请主管护士汇报病史。
一、病史汇报
姓名:某某某,女,27岁,住院号1123676,病人因“全身风团伴瘙痒2天”于2016年7月14号入院,入院症见:全身风团伴瘙痒,恶心,胸闷,无呕吐、气紧等症状,睡眠差,饮食大小便正常,无既往病史及过敏史,入院时测得生命体征为:体温36.5摄氏度,脉搏67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9/63mmhg,查体显示:全身泛发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红色风团,部分融合成片,境界清,压之褪色触之皮温高,间有较多水肿性红斑及少量抓痕。
咽部充血明显,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未扪及肿大,双肺听诊未听及干湿罗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
辅助检查:血生化、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10.19×10^9个/L,淋巴细胞8.06×10^9个/L,临床诊断为急性荨麻疹,上呼吸道感染。
遵医嘱起二级护理,普食,静脉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激素抗炎,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降低血管通透性,头孢呋辛消炎,肌注苯海拉明抗过敏止痒,口服依巴斯丁、氯雷他定抗过敏,雷尼替丁保胃,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目前病人全身瘙痒较入院时减轻,全身原有风团减少,未见新发风团,无恶心胸闷,睡眠改善。
二、定义: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三、病因:多数病人不能找到确切的原因。
尤其是慢性荨麻疹,常见的病因如下:
1、食物:可作为变应原引起机体变态反应,有的可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如:动物性蛋白(鱼虾、蟹贝、肉类、鸡蛋、牛奶等)植物性食品(番茄、大蒜、可可);
2、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等;
3、感染
4、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及压力等;
5、动物植物移速:如动物的皮毛、昆虫毒素、蛇毒、海蜇毒素及花粉等;
6、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可通过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而致病;
7、内脏和全身疾病: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恶性肿瘤、代谢障碍及内分泌紊乱等疾病。
四、发病机制:1、变态反应性:多数为IgE介导的Ι型变态反应,少数为Ⅱ(多见于输血反应)或Ⅲ型(多见于血清病);
2、费变态反应性:某些食物、药物、各种动物毒素以及物理、机械性刺激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导致荨麻疹。
五、临床表现:1、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常自觉皮肤瘙痒,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色风团,孤立或散在,也可融合成片。
重者伴心慌,烦躁,二心,呕吐甚至是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
胃肠道受累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累及喉头,支气管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
感染者引起寒战,高热,脉速等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偶可急性发病。
3、特殊类型:①皮肤划痕征:又叫人工荨麻疹,表现为右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索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②寒冷性荨麻疹:为家族性或获得性,表现为接触冷物后,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状水肿。
③胆碱性荨麻疹:主要由于运动、受热、情绪紧张、进食热饮或乙醇饮料而发病。
此外还有日光性荨麻疹和压力性荨麻疹等。
六、处理原则:抗过敏,对症,争取对因治疗。
1、全身治疗:急性荨麻疹选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及钙剂降低血管通透性,与抗组胺药协同作用,病情严重,伴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立即就地抢救。
慢性荨麻疹以抗组胺药为主,风团控制后继续用药病逐渐减量。
特殊类型荨麻疹:在抗组胺药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荨麻疹联合使用不同药物。
如皮肤划痕征可用酮替芬;寒冷性荨麻疹用酮替芬,赛庚啶等;胆碱性荨麻疹用酮替芬,、阿托品、丙胺太林;日光性选用氯喹;压力性用羟嗪。
2、局部治疗:夏季选止痒液,炉甘石洗剂,锌氧洗剂,冬季选用有止痒作用的乳剂(如苯海拉明霜)。
七、常见护理诊断:
1、舒适受损与疾病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瘙痒病人搔抓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的相关疾病知识。
4、潜在并发症:喉头水肿
八、护理措施
1、减轻皮肤瘙痒,增加皮肤舒适度:避免日光爆嗮,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空气清新。
避免用力搔抓使皮肤破溃造成感染。
保持皮肤完整、清洁、干燥。
通过看电视、聊天、看书、讲趣闻等分散注意力。
避免用肥皂。
热水洗澡;避免穿粗、硬、厚及纤维化衣裤。
避免冷热环境刺激及剧烈运动等;
2、饮食指导: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宜消化,忌高蛋白饮食及辛辣食物,如:鱼虾蟹,鸡蛋,牛奶,鸡肉,羊肉,牛肉等,忌暴饮暴食及饮酒;
3、病情观察: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反复多次发生皮疹、腹部疼痛和腹泻提示病情反复。
随时了解病人的呼吸情况,如主咽部有异物感,提示病人有轻微喉头水肿;如出现严重憋气,呼吸困难等症状,则提示有喉头水肿的危急状况。
对于有消化道、呼吸道症状的病人,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急救准备。
若繁盛喉头水肿,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准备气管切开包或气管插管等,积极配合医师进行急救;
4、用药护理:用药期间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劝阻服用抗组胺药的病人驾车、高空作业等。
静脉注射钙剂时,动作缓慢并防止外渗。
如有外渗及时处理,防止组织坏死。
如输液中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滴数不宜过快,否则易引起心慌、头昏等症状;
5、健康教育:去除诱因,对花粉、尘螨过敏者,室内禁止鲜花草,避免接触不知名的植物及宠物;灭蚊虫,蚤、虱等;注意个人卫生,修剪指甲,避免搔抓,宜选用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勿用肥皂水及热水烫洗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