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AO分型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8
脊柱骨折的ao分型篇一:脊柱骨折的Ao分型是一种用于分类脊柱骨折的类型的方法,也称为Ao型分类法(Ao Classification of脊柱骨折)。
该分类法基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位置,将脊柱骨折分为AoI、AoII、AoIII和AoIV型。
AoI型:又称为非粉碎性骨折,即骨折处的骨片没有断裂成粉碎性骨折,而是仅形成一些较小的骨块。
AoI型骨折通常不会对脊髓或马尾神经造成严重损伤,但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和康复。
AoII型:又称为粉碎性骨折,即骨折处的骨片断裂成许多较大的碎片。
AoII 型骨折通常会导致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
AoIII型:又称为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骨片断裂成许多较大的碎片,需要通过手术进行修复。
开放性骨折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并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康复和物理治疗。
AoIV型:又称为豆类骨折,即骨折处骨片断裂成许多较小的碎片,但形状类似于豆类。
AoIV型骨折通常不会对脊髓或马尾神经造成严重损伤,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Ao型分类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分类方法,例如AoV型(又称为脊椎侧弯型)和AoW型(又称为椎体融合型)。
这些分类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脊柱骨折,可以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选择。
在预防脊柱骨折方面,保持正确的姿势和运动习惯,避免剧烈的运动和暴力,以及定期进行体检和影像学检查,都是非常重要的。
篇二:脊柱骨折的Ao分型是一种描述脊柱骨折类型和位置的分级系统,通常用于评估骨折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Ao分型是基于Ao骏和Odoid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分类系统,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工具,以便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脊柱骨折。
Ao分型系统中,脊柱骨折被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由一个或多个字母组成。
下面是每个等级的简要描述:1. A级:骨折对脊柱的整体结构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常常导致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
2. B级:骨折对脊柱的主要结构(如颈椎或腰椎)造成了较大的破坏,但并未导致神经损伤。
脊柱骨折的ao分型
脊柱骨折的AO分型是根据伤损类型和骨折等级来划分的。
目前,常见的AO分型包括以下几种:
1. A型骨折:包括A1、A2和A3三类。
A1型骨折是横向骨折,骨折片仍然对齐。
A2型骨折是横向骨折,骨折片有轻微错位。
A3型骨折是横向骨折,骨折片严重错位。
2. B型骨折:包括B1、B2和B3三类。
B1型骨折是转移性骨折,即椎体受力骨折,但后部连续。
B2型骨折是转移性骨折,椎体连续断裂,并形成后凸。
B3型骨折是转移性骨折,连续性完全失去。
3. C型骨折:包括C1、C2和C3三类。
C1型骨折是破裂骨折,有或没有神经脊髓损伤。
C2型骨折是被压骨折,椎体被直接挤压。
C3型骨折是分离骨折,椎体下缘与骨盆分离。
这是对脊柱骨折的常见AO分型的简要介绍,医生在评估伤势时将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法。
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足,91.1髌骨,91.2锁骨,91.3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骨折治疗的AO原则:①解剖复位;②坚强固定;③无创操作;④早期无痛活动。
AO原则追求骨折无骨痂性一期愈合,一直是骨折治疗的经典法则,但是,为了达到坚强固定和解剖复位的目的,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供为代价,无创操作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并且随着AO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弊端也愈发突出,常发生术后骨不连、感染、固定段骨质疏松和去固定后再骨折等并发症。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AO学者Gerber[3]、Palmar[4]等提出生物学内固定(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原则,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的血运固定坚强而无加压,骨折愈合为典型的二期愈合,即骨愈合历经血肿机化、骨痂形成和骨痂塑形等阶段。
BO原则:1.远离骨折部位进行复位,以保护骨折局部软组织的附着;2.不以牺牲骨折部的血运来强求粉碎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如必需复位的较大的骨折块,也应尽力保存其供血的软组织蒂部3.使用低弹性模量,生物相容性好的内固定器材4.减少内固定物与所固定骨之间的接触面(皮质外及髓内)。
5.尽可能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目前新的内固定器材有1.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 LC- DCP),可减小接骨板和骨的接触面积,2.锁定螺丝钉( LHS)、3点接触固定器( PC Fix)4.微创固定系统( LISS)等.。
骨折经常用到AO分型,AO分型是一种临床常用的骨折分型方法,下面介绍一下具体划分方法:骨折AO分类由5位诊断数码组成,前两位表示部位,后三位表示形态特点部位编码:1肱骨,2尺桡骨,3股骨,4胫腓骨,5脊柱,6骨盆,7手,8足,91.1髌骨,91.2锁骨,91.3肩胛骨,92下颌骨,93颅面骨骨干骨折分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骨端骨折分型: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从上至下分为三个节段(骨干骨折分型是指的图中各骨的2的部分)第三位数表示形态特点:骨干骨折分为3型,A简单骨折,B楔形骨折,C复杂骨折各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3组,成为第四位数,以1、2、3表示对于C组骨折,根据严重程度又可分为3个亚组,成为第五位数,用1、2、3表示以上是骨干骨折的分型下面是干骺端的骨折的分型(同样的前两位数分别表示骨折的部位以及节段):A关节外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C完全关节内骨折而干骺端骨折又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在各型又分为3组,以1、2、3表示根据损伤的程度,AO分类系统将肱骨近端骨折分为A、B、C三种类型。
A型骨折是关节外的一处骨折。
肱骨头血循环正常,因此不会发生头缺血坏死。
A1型骨折是肱骨结节骨折。
再根据结节移位情况分为三个类型。
A1-1:结节骨折,无移位。
A1-2:结节骨折,伴有移位。
A1-3:结节骨折,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2型骨折是干骺端的嵌插骨折(外科颈骨折)。
根据有无成角及成角方向也分为三个类型。
A2-1型:冠状面没有成角畸形。
侧位前方或后方有嵌插。
A2-2型:冠状面有内翻成角畸。
A2-3型:冠状面有外翻成角畸形。
A3型是干骺端移位骨折,骨端间无嵌插。
可分为三个类型。
A3-1型:简单骨折,伴有骨折块间的成角畸形。
A3-2型:简单骨折,伴有远骨折块向内或向外侧的移位,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A3-3型:多块骨折,可有楔形骨折块或伴有盂肱关节脱位。
胫腓骨近端骨折AO分型(包括胫骨平台骨折分型)(注:A型属于关节外,只有B、C属于胫骨平台骨折AO分型)A——关节外骨折A1——撕脱性骨折1、腓骨头撕脱骨折2、胫骨结节撕脱骨折3、前方或后方交叉韧带附着点撕脱骨A2——干骺端简单骨折1、矢状面斜形骨折2、额状面斜形骨折3、横断骨折A3——干骺端粉碎骨折1、外侧或内侧完整楔形骨折块2、外侧或内侧粉碎楔形骨折块3、轻度或明显移位的复杂骨折B——部分关节内骨折B1——单纯劈裂骨折1.外侧关节面骨折涉及边缘部、或矢状面骨折、或额状面前方或后方的骨折2.内侧关节面骨折涉及边缘部、或矢状面骨折、或额状面前方或后方的骨折3.斜行骨折累及胫骨嵴及内侧或外侧关节面B2——单纯压缩性骨折1、外侧关节面完全压缩骨折(单块压缩或马赛克型压缩)2、外侧关节面局限性压缩骨折3、内侧关节面压缩累及中央部、或前方或后方或全关节面压缩B3——劈裂压缩骨折1、外侧关节面前外侧或后外侧或前内侧后内侧骨折2、内侧关节面前外侧或后外侧或前内侧后内侧骨折3、斜行骨折累及胫骨嵴及内侧或外侧关节面C——完全关节内骨折C1——关节面简单、干骺端简单骨折,胫骨结节和髁间隆突完整或累及胫骨结节或累及髁间隆突1、轻度移位骨折2、单髁发生移位3、双髁发生移位C2——关节面简单、干骺端粉碎骨折1、内侧或外侧完整楔形骨折块2、内侧或外侧粉碎楔形骨折块3、复杂骨折C3——关节面粉碎伴干骺端简单骨折或干骺端外侧或内侧楔形骨折或干骺端复杂骨折或干骺端-骨干复杂骨折1、外侧2、内侧3、外侧和内侧。
骨折的AO分型对骨折及伴发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为医师对骨折的治疗、研究和交流提供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追踪治疗结果并做对比分析,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模式提供可评价的基础。
为了这一目的,就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同时为了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最好简单实用。
从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就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等特征。
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在Marc Swiontkowski教授领导下的骨折编码和分类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采用了Muller 教授的长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AO/OTA骨折分类系统。
这个字母数字编码分类系统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能够像它这样将全身骨骼包括进来,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实用,被创伤骨科专家广泛接受、应用,并被不断修正。
一、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1-1 ),将每一骨骼分为3个部位或节段(近端、骨干、远端),再将每一部位的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分为3型(A、B、C),每型下面又分3组(1、2、3),这样一个部位或节段的骨折可以有27个亚组(如A11,A12...C32,C33)。
图1-1 骨骼定位编码1.骨骼编码骨折该系统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颅面骨和胸骨不在本范围描述),包括有肱骨(1)、尺桡骨(2)、腕骨(24)、掌骨(25)、指骨(26)、股骨(3)、胫腓骨(4)、髌骨(45)、距骨(72)、跟骨(73)、足舟骨(74)、楔骨(75)、骰骨(76)、跖骨(81)、趾骨(82)、脊柱(5)、骨盆(6)、锁骨(06)、肩胛骨(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