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 )点和小洲。
(2)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
(3)在这种每年一度的qiān xǐ( )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4)单调kū zào( )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A.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B.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观赏日出的人们,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景观巧夺天工....。
3.下列画横线处填入的句子,与原文衔接紧密的一项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的是知与行的统一。
其实,大自然就是一本硕大无比的天书。
你在其中行走,就有所感悟。
从虫的哀鸣中,听到了生命的无奈;从鱼的畅游里,看到了生命的自在……月圆月缺,你读懂了悲欢离合;花开花落,你知道了宠辱不惊,那么,这就是行走赋予你的智慧。
A.你从山的峭峻中,感受到季节更替;从川的丰瘦中,了悟到人生状态B.你从川的峭峻中,了悟到人生状态;从山的丰瘦中,感受到季节更替C.你从山的峭峻中,了悟到人生状态;从川的丰瘦中,感受到季节更替D.你从川的峭峻中,感受到季节更替;从山的丰瘦中,了悟到人生状态二、综合性学习4.请你研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
部编版:八年历史上教材材料研读和课后活动解答(3单元)1、"为什么孙中山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P40页)答:孙中山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
并创办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斗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2、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P41页)3、答: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康有为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等,在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他们最后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P41页)答: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况。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4、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P43页)答: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武昌起义的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5、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P47页)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
由于特殊的国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所以“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6、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答:《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
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6、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P49页第3题)答: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生:邓小平。
师:正确。
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
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5.教师过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播放纪录片《伟大转折》的片断。
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活动材料研读标准答案(2020年春季最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课后活动材料研读标准答案(2020年春季最新部编版)第一部分:课本问题汇总P6课后活动: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2.结合《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片,谈谈你对“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P9材料研读: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P12课后活动:1.选择题:A2.请你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对彭德怀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
3.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P14材料研读: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P16课后活动1.1√ 2√ 4√2.想一想:土地改革给农民带来什么变化?想一想:我国是在怎样的起点上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的?P20问题思考: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P21材料研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
P22课后活动:1.列举至少3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
2.结合这些资料,谈谈你对“两会”的认识。
P26问题思考:你认为三大改造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课后活动:1.C2.结合这段话,谈谈三大改造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P32课后活动:1.结合课文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时期的理解和认识。
P36材料研读: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文化大革命”的史实,你能说说为什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吗?P37课后活动:1.列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或意义。
2.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材料中这一认识的重要历史意义。
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P41课后活动:1.选择题:3√ 6√ 7√2.分析上表,你能说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作用吗?P45课后活动结合邓小平这段话,谈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了哪些作用。
P47材料研读:结合材料,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笔记History lesson 7 in the eighth grade textbook is about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in ancient China. It is a fascinating period in Chinese history that saw significant developments in politics,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Qin Dynasty was known for its legalist polici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while the Han Dynasty ushered in a period of prosperity and cultural flourishing.历史第七课主要讲解的是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有趣的时期,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都有重大发展。
秦朝以其法家政策和修建长城闻名,而汉朝则开启了一个繁荣昌盛、文化繁荣的时期。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of the Qin Dynasty was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under the rule of Qin Shi Huang. He implemented a series of reforms to centralize power and standardize measurement units, writing systems, and currenc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also marked a monumental effort to defend the northern border from invasions by nomadic tribes.秦朝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4~37页。
1976年10月“四人帮”的粉碎从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但“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政治、思想、组织和经济上的混乱还极其严重。
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打开新局面,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历史性课题。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历史使命。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发展起来和逐步形成的。
所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一段历史不甚了解,且不再像七年级时有强烈的表现欲,逐渐把想法内敛起来,不愿在课堂上发言,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基础知识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比较分析完整领悟联系“文化大革命”史实,认识“两个凡是”的错误,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联系中共八大等历史,领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综合归纳准确评价归纳“左”倾错误在新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表现,评价其危害性,树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正确观念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经过了新时期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我们必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推动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在各方面取得更大成就唯物史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辉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法学法教法:1.讲解分析法。
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讲解分析必须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
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历史八年级下第7课教案1教学目标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镇南关起义;安庆绍兴起义;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是收回利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是武昌起义的前奏。
使学生认识到清朝政府的灭亡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一次次革命党人的起义冲击就是在敲响清朝政府的丧钟,从而使学生认识清朝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通过对清政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实施背景和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效果的分析,证明其是为了挽救清朝覆灭的一场骗局。
通过对革命党人领导的各地武装起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党人“为天下人谋永福”,甘愿牺牲的献身精神,和在法庭上、刑场上表现的崇高气节,体现了中华民族为-封建专制统治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的品质。
以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本节课上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下接武昌起义的发生,是承前启后的一节。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并制定了政治纲领决定以暴力革命-清朝统治,革命党人举行了一系列的反清起义。
1911年的收回利权和四川的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时机。
重点分析:黄花岗起义和保路运动是本节课的重点。
黄花岗起义是同盟会成立以后规模的武装起义。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四川保路运动的高涨和武昌起义的发动,都是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继续和发展。
由于清政府于1911年宣布的“铁路国有”政策不仅侵夺了绅商的利益,也直接危害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四川人民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后来发展成为武装起义,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的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后达标一、选择题1. (2019·四川凉山)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A.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B.五届人大五次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2.(2019·湖北襄阳)下列表述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符合的是()A.开天辟地B.生死攸关C.走向成熟 D.伟大转折3.(2019·四川乐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D.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彻底废除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哪里取得突破性进展?()A.城市B.农村C.深圳D.上海5. 下图是1978年5月《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的发表揭开了()A.“文化大革命”的序幕B.改革开放的序幕C.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序幕D.“一五”计划的序幕6.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这篇文章是“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C.“以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7.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次讨论得出的结论是()A.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要“以阶级斗争为纲”D.反对个人崇拜8.以下关于开国大典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前者结束了旧的历史阶段,后者结束了旧的错误路线②前者开启了新的纪元,后者开启了新的时期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的事业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9. 国外一位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对于中国来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课堂练习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浦东从一张普通的上海面孔跃升为闪亮的国家名片。
两者的发展变化都得益于()A.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C.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联系与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
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中国共产党的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②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④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重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八下历史第七课知识点English.1. The Causes of the Second Opium War.British aggression and expansionism: Britain sought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and trade in China, particularly in the opium trade.Chinese resistance to foreign encroachment: China resented British interference in its internal affairs and the opium trade, which was devastating Chinese society.Diplomatic failures: Attempts to resolve the opium issue through diplomacy failed due to mutual distrust and misunderstandings.2. The Course of the Second Opium War.Outbreak of war: British and French forces attackedGuangzhou in 1856, sparking the war.Allied advances: The Allied forces captured Tianjin and Beijing in 1860, burning the Summer Palace.Treaty of Tianjin and Beijing Conventions: These treaties forced China to legalize the opium trade, cede territory to Britain and France, and open more ports to foreign trade.3.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Second Opium War.Political and economic humiliation: China was weakened and humiliated, losing sovereignty and economic control.Increased foreign presence: The war led to an increase in foreign influence in China, with Western powers establishing spheres of influence and concessions.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 The war accelerated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alues and customs, and opened the door to Western ideas and technologies.Chinese.1.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
部编版八下历史第7课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答案
P36 材料研读因为会议全面纠正了“左”倾的错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
会议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必将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刻变革。
所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P37 课后活动2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
只有坚定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