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F 1306 薄膜慢速戳穿试验 中文
- 格式:pdf
- 大小:249.99 KB
- 文档页数:6
土工膜astm测试方法土工膜在很多工程里可都是个超级重要的角色呢,就像一个默默守护的小卫士。
那ASTM对土工膜的测试方法就像是给这个小卫士做全面体检的一套标准流程。
ASTM对土工膜的厚度测试就挺有趣的。
它可不是随随便便拿个尺子量量就行啦。
通常会用到专门的测量工具,要很精确地去测量土工膜不同位置的厚度。
这就像是在检查小卫士的铠甲厚度是不是均匀,有没有薄的地方会容易被“敌人”攻破呢。
拉伸性能的测试也是个大项目。
想象一下把土工膜当成一根橡皮筋,不过这根橡皮筋可重要多了。
要在特定的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用专业的设备慢慢地拉土工膜,看它能承受多大的拉力才会变形或者断裂。
这就好比是在考验小卫士的力气,要是在工程里遇到了外力拉扯,得知道它到底能不能扛得住呀。
还有土工膜的抗穿刺性能测试。
这就像是在测试小卫士的防御能力,会不会被尖锐的东西一下子就扎破。
会用一些特制的尖刺工具,以一定的速度和力量去刺土工膜,看看它是不是能顽强抵抗。
如果土工膜抗穿刺性能不好,那在实际工程中,比如说有石头之类的尖锐物压在上面,那不就容易出问题啦。
渗透性测试也不能少。
土工膜很多时候就是为了防止水或者其他液体渗透过去的。
把土工膜放在专门的测试装置里,让液体在一定压力下试图穿过土工膜,看看它能把液体挡得多好。
这就像是看小卫士能不能把那些不该进来的东西都挡在外面。
ASTM的这些测试方法都是为了确保土工膜在工程中的质量和可靠性。
只有经过这些严格测试的土工膜,才能在各种工程里放心大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就像我们选运动员要选身体倍儿棒的一样,工程选土工膜也得选经过这些严格“体检”的,这样整个工程才能稳稳当当的,不会因为土工膜的问题而出现各种小麻烦或者大灾难呢。
薄膜和试验标准
薄膜和试验标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薄膜的物理指标、化学性质、机械性能、卫生性能以及老化性能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薄膜和试验标准:
1. 物理指标:薄膜的厚度、湿张力、镜面光泽度、摩擦阻力、线性尺寸变化率、热收缩性能、透光率、雾度、水蒸气渗透性等。
2. 化学性质:薄膜的接触腐蚀、耐化学性、耐油性、气相缓蚀能力等。
3. 机械性能:薄膜的抗拉强度、撕裂性能、冲击性能、穿刺性能等。
4. 卫生性能:薄膜的褪色试验、干燥失重、燃烧残渣、高锰酸钾消耗、溶剂残留、重金属含量等。
5. 老化性能:薄膜的高温试验、低温试验、紫外线老化、盐雾老化、氙灯老化等。
此外,还有一些针对特定类型的薄膜和试验标准,例如塑料薄膜的抗拉性试验方法(ASTMD1004-2009)、耐磨-裂纹膨胀试验方法(ASTMD2582-2009)、静态和动态摩擦系数试验方法(ASTMD1894-2014)等。
这些标准和试验方法可以帮助评估薄膜的质量和性能,确保其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标准和试验方法可能因不同的行业和地区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压力试验方法试验原理:压力试验用以评定运输包装件受到压力时的耐压强度及包装对内装物的保护能力。
其原理是将试验样品置于压力试验机两平行压板之间,压板以一定的速度均匀施加压力,直到试验样品发生变形、破裂或直到载荷或压板位移达到预定值为止。
然后检查包装件是否损坏,并作出评价。
试验设备及控制记录装置:压力试验机主要由传动部分、压板及控制记录装置等部分组成。
压力机由电动机驱动,传动部分有的为机械式,有的为液压传动式。
该设备的压板应平整,当压板水平放置时,板面的最低点与最高点的高度差不超过lmm,压板的尺寸应大于与其接触的试验样品的尺寸:两压板之间的最大行程应大于试验样品高度。
下压板须始终保持水平,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其水平倾斜度要保持在千分之二以内。
试验方法:(1)将试验样品按正常运输时的状态置于压板中心部位,使上压板和试验样品接触;先加上220N 的初始载荷,以使试样与上下压板接触良好。
调整记录装置二以此作为记录的起点。
(2)以10±3mm/min 的速度均匀移动压板,载荷应加到下列情况之一:①压缩载荷达到极限值,试验,样品出现破裂。
②试验样品尺寸变形或压缩载荷达到预定值。
(3)对角或对棱的压力试验。
如果需要对运输包装件的对角和对棱的耐压能力进行测定,须采用上压板不能自由倾斜的压力试验机。
对角压力试验,需备有120°圆锥孔的金属附件一对,该附件孔的深度不超过30mm。
对棱压力试验,需备有直角沟槽的金属附件一对,其沟槽的深度与角度应不影响试验样品的耐压强度。
将金属附件装置在上下压板中心相对称的位置上,以保持试验样品试验时角或棱的位置。
吊摆试验(冲击)(1)试验设备:吊摆试验机,主要由悬吊装置、台板和挡板组成。
(2)试验方法:①将试样放在台板上,在台板处于自由悬吊、静止状态下,试验样品的冲击面或棱恰好触及挡板冲击面。
②按照预定的冲击速度,把台板拉到一定位置,然后释放,试样以一个近似的水平速度撞击挡板,形成冲击。
薄膜检测标准与方法简介塑料薄膜抗冲击性能试验冲击强度是材料重要的机械力学性能之一。
冲击性能试验是在冲击负荷作用下测定材料的冲击强度,以用来衡量高分子材料在经受高速冲击状态下的韧性或对断裂的抵抗能力,也称冲击韧性。
不同材料或不同用途可选择不同的冲击试验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摆锤式冲击试验、落镖冲击试验、落球冲击试验等。
自由落镖法冲击试验落镖和落球法冲击试验是把落体(包括落镖、砝码和锁紧环)或钢球由已知高度自由落下对试样进行冲击,测定试样冲击性能的方法。
落体或钢球的下落高度、质量直接影响试验结果,而且落体冲头的形状尺寸也会对结果影响很大。
在软包装行业中通常使用落镖冲击法,相关标准有GB/T 9639,ISO 7765-1,ASTM D 1709-01等。
采用具有半球状冲击头的落镖,尾部提供了一个较长的细杆用来固定砝码,适用于厚度小于1mm的塑料薄膜或薄片在给定高度的自由落镖冲击下,测定50%塑料薄膜或薄片试样破损时的冲击质量和能量。
抗摆锤法冲击试验使摆锤式薄膜冲击试验机的半球形冲头在一定的速度下冲击并穿过塑料薄膜,测量冲头所消耗的能量。
以此能量评价塑料薄膜的抗摆锤冲击能量。
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塑料薄膜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试验拉伸强度(纵/横向)是塑料薄膜在一定方向上、通过拉伸夹具以一定的试验速度拉伸直至断裂所表现出的承载能力。
可用拉断力(N)或拉伸强度(Mpa)表示。
断裂伸长率是塑料薄膜在一定方向上(纵/横向),一定拉伸力下,断裂时伸长量占原长试样形状和尺寸有四种类型可选,Ⅰ、Ⅱ、Ⅲ型为哑铃形试样。
Ⅳ型为长条型试样,宽度10~25mm,总长度不小于150mm,标距至少为50mm。
试样可根据不同的产品或按已有的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选择。
一般情况下,伸长率较大的试样不宜采用太宽的试样。
任何可做拉伸试验并能满足相应要求的试验机和厚度测量仪都可以作为试验仪器和设备。
按规定速度,开动试验机进行试验,如果没有规定速度,则硬质材料选用较低的速度,软质材料选用较高的速度。
包装材料塑料薄膜性能的测试方法资讯来源:《软包装》发布日期:2009-9-14 浏览次数:243在塑料包装材料中,各种塑料薄膜、复合塑料薄膜具有不同的物理、机械、耐热以及卫生性能。
人们根据包装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使用。
如何评价包装材料的性能呢?国内外测试方法有很多。
我们应优先选择那些科学、简便、测量误差小的方法。
优先选择ISO国际标准、国际先进组织标准,如ASTM、TAPPI等和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如BB/T标准、QB/T标准、HB/T标准等等。
笔者在从事检验工作中,使用过一些检测方法,下面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规格、外观塑料薄膜作为包装材料,它的尺寸规格要满足内装物的需要。
有些薄膜的外观与货架效果紧密相连,外观有问题直接影响商品销售。
而厚度又是影响机械性能、阻隔性的因素之一,需要在质量和成本上找到最优化的指标。
因此这些指标就会在每个产品标准的要求中作出规定,相应的要求检测方法一般有:1.厚度测定GB/T6672-2001《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该非等效采用ISO4593:1993《塑料-薄膜和薄片-厚度测定-机械测量法》。
适用于薄膜和薄片的厚度的测定,是采用机械法测量即接触法,测量结果是指材料在两个测量平面间测得的结果。
测量面对试样施加的负荷应在0.5N~1.0N之间。
该方法不适用于压花材料的测试。
2.长度、宽度GB/T 6673-2001《塑料薄膜与片材长度和宽度的测定》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4592:1992《塑料-薄膜和薄片-长度和宽度的测定》。
该标准规定了卷材和片材的长度和宽度的基准测量方法。
塑料材料的尺寸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解卷时的操作拉力也会造成材料的尺寸变化。
测量器具的精度不同,也会造成测量结果的差异。
因此在测量中必须注意每个细节,以求测量的结果接近真值。
标准中规定了卷材在测量前应先将卷材以最小的拉力打开,以不超过5m的长度层层相叠不超过20层作为被测试样,并在这种状态下保持一定的时间,待尺寸稳定后在进行测量。
薄膜检测标准与方法简介薄膜在我们的生活里可太常见啦,从食品包装到电子设备,都有它的身影。
那这么重要的东西,肯定得有检测标准和方法呀。
咱先说检测标准吧。
不同用途的薄膜,标准那可不一样。
就像食品包装的薄膜,那得特别安全,不能有有害物质释放出来。
它的厚度啊,得刚刚好,太薄了容易破,太厚呢又浪费材料。
这个厚度标准就像是给薄膜定了个身材标准,太胖太瘦都不行。
而且它的透明度也要达标,你想啊,如果包装食品的薄膜雾蒙蒙的,你都看不清楚里面的东西,多影响食欲呀。
对于电子设备里的薄膜,那要求就更严格啦。
比如说手机屏幕上的薄膜,它得特别平整光滑,不能有小疙瘩或者划痕。
要是屏幕上的薄膜坑坑洼洼的,就像脸上长满了痘痘一样,看着多难受呀。
它的导电性能也得符合标准,如果导电不好,那手机触屏就不灵敏,你玩游戏或者打字的时候,那不得急死呀。
再说说检测方法。
检测薄膜的厚度有专门的仪器呢,就像给薄膜量身高一样准确。
把薄膜放进去,仪器就能告诉你它有多厚。
还有检测透明度的方法也很有趣。
就像是用眼睛给薄膜打分,不过这个眼睛是特制的仪器啦。
通过光线透过薄膜的情况,就能知道它的透明度合不合格。
要是检测薄膜的强度,就像是给薄膜来一场小小的挑战。
拉扯一下薄膜,看看它能承受多大的力量。
如果一拉就破,那肯定是不行的啦。
就像一个人身体太弱,稍微一运动就累倒了一样。
对于电子薄膜的检测,检测导电性能就更复杂一些啦。
要通过一些电路连接,看看电流在薄膜里跑得顺不顺。
如果电流在薄膜里就像在迷宫里乱转,那这薄膜的导电性能肯定是有问题的。
薄膜的检测标准和方法虽然听起来有点复杂,但都是为了让我们能用上更好的薄膜产品呀。
不管是保护我们食物的薄膜,还是让我们手机屏幕更耐用的薄膜,每一个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就像每个孩子都要经过成长的考验一样。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因为这些小小的薄膜变得更方便、更美好呢。
塑料薄膜抗撞击性能测试你知多少在包装和料子工业中,塑料薄膜的抗撞击性能是一个至关紧要的料子特性。
了解料子在撞击下的表现有助于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用的塑料薄膜抗撞击性能测试方法:自由落镖法和抗摆锤撞击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评估料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抗撞击本领。
自由落镖法自由落镖法是一种测试料子抗撞击性能的方法,它通过自由落镖的撞击来测定塑料薄膜或薄片试样的破损能量。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厚度小于1mm的薄片试样。
【试验原理】试验的原理是当自由落镖从确定高度自由下落时,它具有确定的动能,当撞击试样时,会将一部分动能传递给试样。
试样的抗撞击本领取决于其能够经受的动能大小。
假如试样破损,动能将被部分吸取,从而使试样受到撞击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抗撞击本领越高。
【试验设备】自由落镖法所需的测试设备包含撞击试验机、试样夹具、电磁铁、定位装置、缓冲和防护装置、锁紧环等。
试验中使用的落镖通常由铝、酚醛塑料或其他硬度相像的低密度料子制成,具有半球形的头部和一根圆柄,圆柄用于安装和卸载砝码。
【测试方法】实在的测试步骤包含将试样夹紧在环形夹具之间,加上适当的砝码,提升自由落镖到规定的高度,然后释放自由落镖,使其自由下落撞击试样。
假如试样未破损,可以重新测试。
试验结束后,依据试样的破损率计算抗撞击强度。
抗摆锤撞击法抗摆锤撞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测试塑料薄膜抗撞击性能的方法,它通过使用摇摆的锤头来撞击试样来评估其抗撞击本领。
这种方法适用于撞击破损质量大于50g的料子。
【试验原理】在抗摆锤撞击法中,试样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而摇摆的锤头被释放,击中试样。
试样的抗撞击性能取决于它能够经受的撞击力。
【试验设备】抗摆锤撞击法所需的测试设备包含摆锤撞击试验机、试样夹具、摆锤系统和撞击锤头。
试验机的设计允许锤头以确定速度摇摆,并撞击试样。
【测试方法】测试方法涉及将试样夹紧在夹具中,然后释放摇摆的锤头,使其摇摆并撞击试样。
标签:非金属材料,暴露试验,粘性,PP,塑料非金属材料暴露试验,以确定PP-塑料的粘性1适用范围这项试验标准说明了测试和评估,以确定PP粘性通过滤过的氙弧灯仅涉及样品的曝光测试仪。
2标题PV1306后粘性3测试为了确定样品(PP-塑料)通过5个暴露循环粘着性。
一个循环有14 MJ的负荷量,并采取96h。
将样品在实验条件下“同步”和“干式曝光”照射。
当考虑“同步”的样本在整个光源的测试周期中的应用在该试验中,“干式曝光”样本没有水喷射。
空气湿度非常低。
3.1测试设备必须使用以下曝光装置:Xenotest Beta/LM,Suntest XXL(得自Atlas公司),Q-Sun XE-3-H (Fa. Q-Lab)和CI4000为保证可比性的测试结果,一定要选用户的具体情况在完成与大众汽车集团主管的测试实验室咨询使用的设备类型。
3.1.1参数和试验条件Xenotest Beta/LM3.1.2参数和试验条件Xenotest Suntest XXL见表23.1.3参数和试验条件Xenotest Q-Sun XE-3-H见表33.1.4参数和试验条件老化测试CI40003.2样品的制备3.2.1测定粘性粘性测定发生在不粒表面。
在晶样品,样品开始曝光。
样品没有达到最大样本量将被安装在白色纸板上。
3.2.2样品尺寸样本大小尺寸必须被最大测试表面可以在原始样品载体被夹紧优选解决。
3.2.3试样厚度将样品暴露在产品厚度根据所安装的状态下,最好是在复合材料的原始厚度。
因为所述样品载体的结构设计的,最大厚度以15mm确定所有设备3.2.4样品载体所有样品的载体是在整个表面上,在尺寸不锈钢载片从0.7mm至装备为1mm。
未使用的样品载体将被安装有白色纸板3.3评测用于确定所述粘性3.3.1测量的碱样品立即从试验装置取出后,同时还进行保暖评估。
为了评估样品,评估者手中必须清洁,干燥。
这是一个棘手的样品接触,双手必须再次清洗和干燥来确保客观的评价。
塑料薄膜物理性能测试流程Plastic film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for packaging, protection, and other purposes. It is essential to test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plastic film to ensure its quality and performance.塑料薄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用于包装、保护等用途。
测试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对于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One of the key physical properties that are tested in plastic film is tensile strength. Tensile strength measures the maximum stress that a material can withstand while being stretched or pulled before breaking.测试塑料薄膜的一个关键物理特性是拉伸强度。
拉伸强度指材料在被拉伸或拉动时在破裂之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Another important physical property to test in plastic film is tear resistance. Tear resistance measures the ability of the film to resist tearing or puncturing under stress or pressure.测试塑料薄膜的另一个重要物理性能是撕裂强度。
撕裂强度测量了薄膜在受力或受压时抵抗撕裂或穿刺的能力。
Moreover, it is crucial to test the puncture resistance of plastic film. Puncture resistance measures the ability of the film to withstand punctures or penetrations without tearing or breaking.此外,测试塑料薄膜的抗穿刺性能至关重要。
ASTM F 1306软性屏障膜和复合膜抗慢速戳穿性试验方法1范围1.1本试验方法可以测定软性屏障膜和复合膜抗驱动测头的戳穿性。
本试验在室温下以恒定的试验速率对材料施加双轴应力,直到戳穿发生。
测定穿孔前的力、能量和伸长。
1.2本标准不涉及其使用本标准所有有关安全方面的问题。
本标准的使用者有责任建立安全和卫生规范,并在使用前确定有关法规限制的适用性。
2规范性引用文件ASTM D 374 固体电气绝缘厚度的试验方法ASTM D 618 塑料试验状态调节规程ASTM D 638 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ASTM E 691 确定试验方法精密度的实验室间研究3术语本标准使用以下术语:3.1.1伸长elongation驱动测头时使软性膜材料戳穿时的弹性/塑性位移3.1.2抗戳穿性 penetration resistance驱动测头时软性膜材承受伸长和/或穿透的能力3.1.3穿破 perforation戳穿过程中越过屏障膜的可见裂纹的形成过程3.1.4测头戳穿深度 probe penetration在万能试验机记录器上观察到的测头从与膜接触至承载呈瞬间下降时的移动距离3.1.5穿透 puncture软性膜被驱动测头戳穿后呈现出短暂的弹性破坏4 意义和应用4.1薄膜的抗戳穿性是其重要的最终使用性能,有锐角的产品会破坏屏障包装的完整性。
这会使气体、气味和不希望的污染进出,从而导致产品受损或降低货架寿命。
材料的抗戳穿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膜的厚度、弹性模量、戳穿速率、温度、测头的的形状和型式等。
因此,采用本方法可以观察到材料穿透对伸展的响应并被量化。
尽管多个实验因素的组合可以被设计出来并用以模拟特定的最终应用,但本方法推荐的条件宜得到遵守,以使具有材料标准可比性。
5 仪器5.1通用试验机,有记录装置5.2 压力传感器5.3 戳穿试验测头,符合图1。
5.3.1一般应用推荐用直径为3.2mm的半球测头(双轴应力),以使材料间和实验室间结果具有标准可比性。
5.4试样夹具,符合图2或等效装置。
5.4.1为使实验室间结果具有可比性,要求样片的试验直径为34.9mm(如果使用其他测头,夹具直径与测头直径之比至少为10:1)。
5.5 样品切制器6 试样6.1试样应厚度均匀(±2%或±0.0025),取其较大者。
6.2 试样尺寸应为76mm×76mm。
图1 戳穿试验测头7 仪器准备7.1按仪器操作手册设置和操作仪器。
7.2 安装测头。
7.3使测头在夹具上方对中。
8.1 对每个样品至少试验五个试样。
9 状态调节9.1 试验前按D 618中的程序A 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条件下对试样进行状态调节至少40h 。
9.2 除非本试验方法中另有规定,试验在温度为23℃±2℃、相对湿度为50%±5%的标准实验室条件下进行。
10 程序10.1 按仪器制造商的说明书对试验仪器进行校准。
10.2 选择发生穿刺时测力器受力在其20%至80%量程范围内。
10.3 用样品切制器对每种样品至少切制五个76mm ×76mm 的试样。
10.4 测量膜试样中央的厚度(3个计数的均值)。
10.5 将试验机的移动速度调为25mm/min ,(记录仪走纸速度设为500mm/min,如适宜),选择数据获取率至少为0.1mm/戳穿点。
10.6将膜试样夹于夹具中,将夹具置于测头下方,使测头对准膜试样的中央,并尽可能下移,但不与之相接触。
10.7 对试验机设置适宜的停止和返回位,将数据采集装置清零,如适宜。
10.8 启动试验机。
在膜被穿破的瞬间返回到启始位。
(穿破是膜试样上肉眼见可见的任一大小的孔,或承载瞬间降至零附近的点),见图3。
注1:对于复合膜材,承载可能会观察到有多个降落点,这些表明分层受到破坏。
这种情况下最后一次的瞬间下降被认为是破坏。
10.9 从机器试验软件输出中记录试样标识、破裂力(峰值)、破裂前能量(功)和测头戳穿深度(第一个破裂点),(见图3)。
如果使用纸记录仪,在记录纸上与读数一起记录试样标识。
图3 慢速戳穿试验图示输出11 计算11.1 计算测头戳穿至破裂的峰值力和能量。
11.1.1 软件计算值也是有效值。
11.2 根据纸记录仪的记录,用下式计算所需值。
11.2.1 破裂力 — 达到破裂时的峰值力(牛顿):N=R ×L 或L WD×N — 破裂力(牛顿);R — 记录纸读数,用小数表示; L — 满刻度负载(牛顿);D — 从开始到结束记录纸垂直轴上记录的实际的毫米数; W — 记录纸的总宽度,mm 。
11.2.2 测头戳穿深度 — 戳穿膜试样过程中侧头(与膜接触的起始位到戳穿至破裂)的移动深度:CSD P ×=式中:P — 测头移动至第一次穿破的距离,毫米;D — 记录纸从试验开始到结束纵轴移动的实际毫米数; S — 穿刺速度,每分钟毫米(mm/min ); C — 走纸速度,每分钟毫米(mm/min ); 11.2.3 能量 — 破裂前穿做功(焦耳):ZS L I J ××=式中:J — 能量,焦耳;L — 满刻度负载(牛顿);S — 穿刺速度,每分钟毫米(mm/min ); I — 积分器读数(计数), Z — 积分器,(计数/min ) 12 报告12.1 报告以下信息: 12.1.1 样品识别;12.1.2 以下诸项五个值的均值和标准差: 12.1.2.1 破裂力(N); 12.1.2.2 破裂前能量(J);12.1.2.3 测头戳穿深度(mm );12.1.2.4 每个样品膜试样的厚度(三个值)(mm )。
13 精密度和偏倚 13.1 精密度13.1.1表1 和表2是在1988年到1989年6个实验室按E691对6种材料进行试验究结果。
每种材料的所有样品都是同一个来源确定的,但试样都是在各参加试验的实验室中制备的。
每个试验结果都是独立测量的试验值。
每个实验室对每种材料都得到五个试验结果。
各实验室对每种材料平行进行两个平行试验,分别按独立的材料对待。
13.1.1.1表3和表4是基于以上的研究,但数据分别来自三个实验室和四个实验室。
使用时宜注意其数据数量较小。
注2:以下(13.1.2至13.1.2.3)对r 和R 的解释只是打算给出考虑本试验方法的大约精密度的概念。
表1和表3不宜严格用于材料的接受或拒绝,因为这些数据只是针对参与验证的材料,不代表其他的批、条件、材料或实验室。
本试验方法的使用者宜采用E 691给出的原则针对具体的实验室和材料或特定的实验室间来得到数据。
131.2和13.1.2.3的原理对这些数据是有效的。
13.1.2 r 和R 的概念如果S r 和S R 是从足够多的数据得来的,则对一个独立样品的试验结果:13.1.2.1 重复性限(用于比较同一材料由同一操作者、采用同一设备、在同一天得到的两个试验结果),如果两个试验结果的差值超过了材料的r 值, 宜判定其两个试验结果不等同。
13.1.2.2 再现性限(用于比较同一材料由不同的操作者、采用不的同设备、在不同的实验室得到的两个试验结果),如果两个试验结果的差值超过了材料的R 值, 宜判定其两个试验结果不等同。
13.1.2.3 按13.1.2.1和13.1.2.2 进行的判定,其正确概率约为95%(0.95)。
13.2 偏倚没有公认的标准用以估计本试验方法的偏傞。
表1 穿破力(6个实验室)单位为牛顿材料 材料 方向均值S rS RrRBW 010 内侧 6.63 0.187 0.676 0.525 1.891 BW 010 外侧 6.72 0.360 0.903 1.015 2.528 BW 82 内侧 9.47 1.94 2.034 5.429 5.696 BW 82 外侧 9.08 2.23 2.416 6.226 6.773 BW 117 内侧 12.10 1.615 2.238 4.521 6.608 BW 117 外侧 12.37 1.798 2.852 5.029 7.983 BW 295 内侧 42.54 1.776 2.078 4.966 5.816 BW 295 外侧 36.49 0.983 3.066 2.756 8.580 BW 341 内侧 41.83 2.697 3.502 7.547 9.803 BW 341 外侧 42.94 3.400 4.971 9.514 13.920 BW 234 内侧 72.31 11.080 14.285 31.061 39.961 BW 234外侧 65.64 16.421 17.266 45.969 48.372表2 戳穿深度(6个实验室)单位为牛顿材料 材料 方向均值S rS RrRBW 010 内侧 0.0107 0.0095 0.0031 0.0027 0.0088 BW 010 外侧 0.0111 0.0006 0.0031 0.0017 0.0086 BW 82 内侧 0.0060 0.0011 0.0023 0.0031 0.0063 BW 82 外侧 0.0058 0.0018 0.0024 0.0050 0.0068 BW 117 内侧 0.0097 0.0013 0.0028 0.0035 0.0080 BW 117 外侧 0.0010 0.0012 0.0029 0.0032 0.0081 BW 295 内侧 0.0071 0.0004 0.0019 0.0061 0.0052 BW 295 外侧 0.0071 0.0002 0.0010 0.0007 0.0028 BW 341 内侧 0.0062 0.0003 0.0018 0.0008 0.0050 BW 341 外侧 0.0065 0.0042 0.0019 0.0012 0.0052 BW 234 内侧 0.0061 0.0004 0.0018 0.0012 0.0051 BW 234外侧 0.0058 0.0012 0.0018 0.0033 0.0050表3 材料厚度(3个实验室)单位为牛顿材料 材料 方向均值S rS RrRBW 010 内侧 0.050 0.0011 0.0012 0.0030 0.0034 BW 010 外侧 0.049 0.0019 0.0026 0.0052 0.0074 BW 82 内侧 0.020 0.0006 0.0008 0.0018 0.0023 BW 82 外侧 0.020 0.0009 0.0015 0.0025 0.0043 BW 117 内侧 0.013 0.0009 0.0010 0.0025 0.0028 BW 117 外侧 0.012 0.0012 0.0012 0.0032 0.0034 BW 295 内侧 0.113 0.0024 0.0029 0.0069 0.0080 BW 295 外侧 0.113 0.0018 0.0024 0.0050 0.0034 BW 341 内侧 0.031 0.0015 0.0015 0.0042 0.0042 BW 341 外侧 0.031 0.0019 0.0024 0.0053 0.0068 BW 234 内侧 0.210 0.0168 0.0168 0.0470 0.0470 BW 234外侧 0.211 0.0160 0.0207 0.0047 0.0579表4 穿透能量(4个实验室)单位为牛顿材料 材料 方向均值S rS RrRBW 010 内侧 0.0490 0.0042 0.0101 0.0118 0.0292 BW 010 外侧 0.0502 0.0039 0.0071 0.0109 0.0197 BW 82 内侧 0.0270 0.0104 0.0115 0.0290 0.0323 BW 82 外侧 0.0268 0.0091 0.0123 0.0254 0.0343 BW 117 内侧 0.0599 0.0143 0.0166 0.0379 0.0464 BW 117 外侧 0.0597 0.0176 0.0242 0.0494 0.0679 BW 295 内侧 0.1374 0.0111 0.0111 0.0311 0.0311 BW 295 外侧 0.0926 0.0172 0.0258 0.0481 0.0722 BW 341 内侧 0.1077 0.0113 0.0178 0.0317 0.0500 BW 341 外侧 0.1177 0.0125 0.0232 0.0348 0.0649 BW 234 内侧 0.1839 0.0384 0.0503 0.1074 0.1158 BW 234外侧 0.1459 0.0465 0.0586 0.1302 0.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