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有机葡萄种植是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我国葡萄种植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一、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现状葡萄是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几种水果之一,近年来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我国的葡萄生产正在朝着产业基础好、资源禀赋优、出口潜力大和比较效益高区域发展,区域优势逐步显现。
2010-2019年我国葡萄产量呈现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2019年实现产量1419.5万吨。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型超市、连锁水果店等高端葡萄消费市场的迅速发展,鲜食葡萄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众多消费者对鲜食葡萄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从葡萄产业发展趋势来看,葡萄生产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葡萄品种向大粒、无核、带香气、红色、黄色、酸甜适口方向发展;葡萄种植由露地向保护地和设施栽培发展;种植区域由北方优势产区向南方发展;酿酒葡萄由东部产区向西部优势产区发展的趋势。
二、葡萄主产区分布葡萄在世界各大洲均有分布,南北纬30度至50度被认为是世界葡萄栽培的优势区域。
其中欧洲葡萄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生产国有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罗马尼亚和德国,并且以酿酒葡萄为主。
我国是目前全球第二大葡萄生产国,是第一大鲜食葡萄生产国,葡萄种植面积占到全世界的12.3%,我国与欧洲产区的区别是葡萄主要以鲜食为主,鲜食葡萄基本占到国内葡萄消费的85%以上,其次是干制和加工。
分品种来看,在鲜食葡萄领域欧美种群品种以巨峰、夏黑、藤稔、京亚等为主;欧亚种群品种主要有红地球、无核白、玫瑰香、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美人指、泽香、火焰无核和克瑞森无核等;近年发展较快的品种有夏黑、87-1、瑞都香玉、瑞都翠霞、巨玫瑰、魏可、火焰无核、阳光玫瑰、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等。
我国葡萄的主产区包括环渤海湾地区、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吉林以长白山为核心的产区、西南地区。
其中新疆是国内葡萄产量最大的产区,而河北与山东是中东部省份中的主要产区,由于新疆距离较远导致运输成本高保鲜困难,因此内地各主要消费区的葡萄仍然依靠城市周边种植业。
102 I FOOD INDUSTRY I理论THEORY山东烟台葡萄酒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文 张璐 刁培松*山东理工大学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基地,聚集了以张裕、中粮长城等著名品牌为代表的100多家葡萄酒企业,葡萄酒产业年产值达200多亿元。
近年来,烟台葡萄酒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品牌建设、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等诸多方面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葡萄酒产业化发展现状如下:(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
随着烟台葡萄酒产业的持续增长,葡萄酒产业发展所需的葡萄原料种植规模也有所增加。
主要用于酿酒的葡萄品种有霞多丽、贵香、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佳丽酿等10多个品种。
烟台用于酿酒的葡萄产业种植的规模不断提高,不仅满足了烟台葡萄酒企业发展的原材料需求,同时对于提高烟台市葡萄种植户经济收入,提高烟台葡萄酒质量和稳固烟台葡萄酒产业发展都有长远意义。
随着葡萄酒生产及加工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集聚形成,通过集聚作用形成产业集群发展。
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是构成葡萄酒全产业链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
近几年以来,烟台市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稳步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烟台市葡萄酒加工能力的突飞猛进,目前烟台市葡萄酒加工能力超过了两万八千吨。
随着烟台市葡萄酒产业、企业的不断扩大,加快了烟台市葡萄酒产业化的进程,对烟台市的农业经济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酿酒葡萄种植基地稳步发展,原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据烟台市政府网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烟台市已启动龙蛇珠葡萄种植基地项目,在两个村庄建设了1500亩葡萄种植基地。
2年后,计划为两个村庄近280户农民增加1340烟台是享誉全球的重要葡萄酒出产地,除此之外也是中国非常重要的葡萄培植标准化产业基地和高品质酿酒葡萄种植区,葡萄种植及相关产业已成为烟台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但近年来,进口葡萄酒来势凶猛,在国际国内市场均占据相当份额,同时国内其他地区的葡萄酒产业异军突起,烟台市葡萄酒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践案例一、可持续发展战略葡萄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以确保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以下是一些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1. 生态友好: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使用生物防治、轮作和有机肥等方法,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2. 资源高效利用:采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
同时,鼓励葡萄种植者使用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环保包装:推广可降解、环保的包装材料,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鼓励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包装器具,降低环境污染。
4. 绿色物流:优化葡萄的运输和储存方式,减少浪费和污染。
采用绿色运输方式,如使用电动车、提高物流效率等,降低碳排放。
二、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实践案例,展示了葡萄产业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案例一:有机葡萄种植农场位于山东的某有机葡萄种植农场,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
他们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使用有机肥和轮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确保葡萄品质和环境安全。
此外,他们还积极推广有机农业知识,引导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和生态保护。
案例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某大型葡萄种植基地采用了节水灌溉技术,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减少了水的浪费。
同时,他们还采用精准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和葡萄生长的需求,合理分配肥料,既提高了肥效,又降低了水资源和化肥的浪费。
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助于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
案例三:环保包装和回收体系某知名葡萄酒品牌采用环保包装,如可降解塑料、纸质包装等。
同时,他们还建立了回收体系,鼓励消费者将废弃包装物回收,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
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有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
总结:葡萄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还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葡萄种植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葡萄是一种广泛栽培的果树,适宜生长于温暖的气候和石灰性土壤中。
其果实可食用,可制酒,还可提取葡萄籽油等多种用途。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食品的追求,葡萄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我国农业产业中的重要一支。
本文将从葡萄种植产业的现状入手,探讨其发展对策。
(一)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葡萄种植面积和产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截至2018年,葡萄种植面积已达到790.7万亩,同比增长3.2%;葡萄总产量为1541.3万吨,同比增长2.7%。
其中,红葡萄和白葡萄分别占总产量的57.5%和42.5%。
(二)品种结构日趋优化我国葡萄品种繁多,根据果实颜色可分为红葡萄、白葡萄和黑葡萄;根据用途可分为人食用葡萄、葡萄酒用葡萄和干葡萄用葡萄。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白葡萄和红葡萄的种植比例逐渐升高,而干葡萄用葡萄的种植比例则逐渐下降。
(三)产业集中度逐渐提高随着葡萄种植技术不断提高和企业规模逐渐扩大,我国葡萄产业的集中度逐渐提高。
目前,一些大型酒业公司和果汁加工企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葡萄产业链,从葡萄种植到加工都拥有一定程度的垂直一体化优势。
(一)提高葡萄种植技术水平葡萄是一种易受气候、环境和病虫害影响的作物,因此提高葡萄种植技术水平是发展产业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机肥料等新技术,提升栽培、防治和管理水平,保证葡萄的品质和产量。
(二)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品牌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应该加强葡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
企业可以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扩大销售渠道、开展广告宣传等方式来树立品牌影响力,建立品牌信誉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葡萄产业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劣、人力成本增加等问题,需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应优化品种结构,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葡萄品质;加强合作,建立完整的产业链,从而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精细化管理。
2023年葡萄行业市场发展现状(注:本文所讨论的葡萄行业市场为中国市场)葡萄是一种广泛种植的水果,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葡萄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维护健康和预防多种疾病。
因此,葡萄也广泛应用于葡萄酒、果汁、干果等领域。
本文将分析中国葡萄行业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现状1、葡萄种植面积逐年增长目前,中国葡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万亩左右,其中15万亩以上的葡萄种植面积位于我国最大的葡萄种植基地——新疆库尔勒地区。
此外,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区也有较大的葡萄种植面积。
2、葡萄酒市场增长迅速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因此,高品质葡萄酒的消费需求逐年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Euromonitor发布的报告,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
3、进口葡萄和葡萄酒增长迅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进口葡萄和葡萄酒的需求也迅速增长。
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18年我国进口葡萄量已经达到了57.27万吨,同比增长了17.3%。
同时,中国去年从法国、澳大利亚、智利、意大利、西班牙等国进口了大量的高品质进口葡萄酒。
4、葡萄干市场需求增加除了鲜葡萄和葡萄酒之外,葡萄干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葡萄干是葡萄经过加工干燥制成的一种干果,因其香甜美味,且易于保存,在市场上的需求日益增长。
二、面临问题1、葡萄种植基础不稳葡萄种植需要特定的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条件。
然而,我国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并不适宜葡萄生长。
因此,有些地区的葡萄产量甚至下降了。
2、内需市场较为单一目前,中国的葡萄行业内需市场以葡萄酒市场为主。
虽然进口葡萄、葡萄酒和葡萄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相较于葡萄酒市场来说,市场规模较小。
3、加工水平不高目前,中国的葡萄行业加工领域还存在一定的技术和生产领域的难题。
加工设备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也导致了加工品质不一,加工成品质量也不稳定。
三、发展趋势1、进一步推进国际化中国葡萄行业在推进国际化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葡萄酒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葡萄酒是指以葡萄为原料,经过发酵和陈放制成的酒类。
葡萄酒产业是一种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产业,具有农业生产和工业加工的双重属性。
葡萄酒不仅是一种美酒佳酿,也是一种高端消费品。
随着消费升级和国民收入的提高,葡萄酒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葡萄酒产业成为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了加快推动葡萄酒产业发展,制定一套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目标及任务目标1.到2025年,我国葡萄酒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5万亿元,成为世界葡萄酒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力量之一。
2.建立完善的葡萄酒产业现代农业基地和现代化酿酒厂,推进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
3.提高葡萄酒生产标准和质量,增强葡萄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促进葡萄酒文化传承和创新,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和生活品质。
任务1.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配合,促进企业合作共赢。
2.推动葡萄种植技术创新,实施优质葡萄基地建设,提高葡萄品质和产量。
3.建设一批现代化酿酒厂,完善酿酒工艺流程和质量监测体系,提高葡萄酒品质和竞争力。
4.制定和实施葡萄酒品牌培育计划,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5.推动葡萄酒文化传承和创新,举办葡萄酒文化节、葡萄酒展览会、葡萄酒艺术品展等活动,提高葡萄酒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三、政策支持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惠税收政策扶持,加强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
2.制定鼓励葡萄种植和酿酒业的相关政策,包括土地、税收、环保等优惠政策。
3.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行“放管服”改革,促进葡萄酒产业营商环境优化。
4.加强政策宣传和服务,推广葡萄酒产业政策,帮助葡萄酒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议措施1.加强政策落实,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政策宣传和执行力度,为葡萄酒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加强政企合作,深化产业链、创新链和资本链融合,形成全产业链合作的良性发展格局。
3.推动葡萄酒企业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的投入。
发展有机葡萄种植是我国葡萄酒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梁爱荣王利军
来源:《山西果树》2009年第04期
1我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迅速
葡萄酒富含白藜芦醇等多酚类抗心血管疾病的保健物质,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酒类,适量饮用,对于预防心血管等疾病具有较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产阶层的发展壮大,近些年来,我国葡萄酒市场发展迅速,葡萄酒的人均年消费量逐年提高,2006年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达到0.5L,预计到2010年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接近1.0L,到2015年将达到1.2~1.5L,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葡萄酒的消费量快速增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成为同期食品饮料行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子行业。
我国葡萄酒行业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葡萄酒年产量超过60万t(吨),葡萄酒行业年利润总额30亿元,已经成为食品行业的朝阳产业,前景十分诱人。
2我国葡萄酒业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不但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少,出口量少,国内的市场正在被其他国家的葡萄酒产品占领,且主要占领着我国高中档市场。
要稳固国内市场,目前面临着3个重要的任务:一是提高葡萄酒的风味品质;二是提高葡萄酒的安全品质;三是克服冬季埋土防寒而建立大规模化生产基地短期劳动力需求量大和生产成本高的难题。
目前,我国栽培的酿酒葡萄品种主要是国外品种,尤其是原产于法国的品种。
这些品种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和昼夜温差较大)条件下,采收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正好适宜制作干型葡萄酒。
但在我国除西北地区外,葡萄主产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葡萄生长与成熟前的一段时间里,加之昼夜温差小,大多数情况下成熟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不到21%~23%,通常需要加糖才能达到要求的酒精含量,缺少应有的香气,因此生产的葡萄酒品质差。
欧亚种酿酒品种在世界上的主要葡萄酒产区均不需要埋土防冻就可以安全越冬,但在我国的葡萄酒主产区,包括华北的大部及西北地区不能安全露地越冬,必须在冬天埋土防寒才能栽培。
而葡萄埋土出土机械化操作困难,葡萄埋土防寒栽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导致了埋土和出土期间进行规模化生产时短期劳动力极度短缺,也导致生产原料中劳动力成本增加,降低我国葡萄酒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我国主要葡萄酒产区雨热同季,而主栽的欧亚种的酿
酒品种的抗病能力鞍弱,因此,生产过程中的病害防治任务较重,使用的农药次数多、量大,产品的安全质虽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时,面临“绿色壁垒”的挑战。
冲破这个技术壁垒的最好方式是采用高抗病的品种,生产有机葡萄酒。
3发展有机葡萄种植是当前世界葡萄酒业重要的发展趋势
有机农业是指完全不使用合成化学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及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制度。
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业产品,统称为有机食品(Organic food),其中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的果品,被称为有机果品。
按照有机农产品加工要求将有机果品加工成的葡萄酒,即有机葡萄酒,是安全食品中的最高质量要求的产品。
由于按有机农业生产的有机食品是最安全的食品,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售价很高,其价格通常是同类普通食品的3~4倍。
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已有少量的有机葡萄酒生产。
在美国,有机葡萄的种植已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消费者对有机葡萄酒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美国有机行业协会估计,有机葡萄酒的销售正在以平均15%的速度增长。
2005年,在加州大约有150个葡萄种植者和酒庄获得了加州有机种植者认证协会CCOF的认证,CCOF代表了加州有机农业的80%。
许多德国和意大利的酒厂也拥有有机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如意大利皮埃蒙特地区的La Spinona和法国卢瓦尔谷地的Clos Roche Blanche、Domaine de la Sansonniere以及Paulat。
智利著名的安杜拉瓜葡萄园已经在培育有机葡萄,并着手生产有机葡萄酒。
近几年,为了适应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2001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有机食品技术规范》,制定了《OFDC有机认证标准》,这些都为生产有机果品、发展有机葡萄酒业创造了条件。
4培育适合有机种植的高抗病抗逆葡萄品种是我国发展有机葡萄酒的必然举措
到目前为止,我国真正的有机葡萄酒的生产还很少,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缺少有机葡萄种植。
我国目前酿酒葡萄原料生产的主要区域雨热同季,采用现行的欧亚酿酒品种进行栽培,其抗病性差,在完全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的情况下,病害发生特别严重。
我国目前要突破病害防治这个关键限制因子的障碍。
唯一的途径是在品种选育上获得重要的突破,采用高抗病害的新品种。
目前,全国一些葡萄育种单位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单位已经选育出了一些抗逆性和抗病性强、含糖量高的优良酿酒葡萄株系,将会为实现我国特色葡萄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不断提高国产葡萄酒品质的同时,可尽快消除同质化现象,表现我国葡萄酒典型、独特的风格,这对进一步完善葡萄酒产品结构,满足葡萄酒消费市场的个性需求意义重大。
因此探索一条适合我国立地条件的品种及其栽培模式,可
促进中国葡萄酒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酿酒葡萄主要在我国华北、东北和西北栽培,现在栽培的品种均需要在冬天进行埋土才能实现经济栽培。
由于埋土造成土壤表面在冬春季处于裸露的状态,成为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扬尘天气的重要尘源。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监测结果表明,北京地区的沙尘天气中,本地的贡献率达到20%~30%,农田地表裸露是其中的最主要的沙尘来源。
采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酿酒葡萄品种‘北红’与‘北玫’进行栽培,具有高抗寒、抗病性,在我国的华北地区、西北和东北的部分地区,葡萄园冬季不需埋土,可节省大量劳动用工;同时还可以减少扬沙天气,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大量农药的开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进行有机栽培生产有机葡萄酒,增加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可实现我国葡萄酒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5发展有机葡萄酒对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