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13.3等腰三角形课时同步检测(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13.50 KB
- 文档页数:4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3.1 轴对称1.在以下四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它们的对称轴B.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C.全等的三角形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D.若两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我们称两个图形成轴对称3.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且∠A=78°,∠C′=48°,则∠B的度数为( ).(第3题图)A.48°B.54°C.74°D.78°4.如图,AC=AD,BC=BD,则有()A.AB与CD互相垂直平分B.CD垂直平分ABC.AB垂直平分CD D.CD平分∠ACB(第4题图)5.如图所示,已知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DBC的度数为()A.40°B.70°C.30°D.50°(第5题图)6.如图,在△ABC中,AB的中垂线交AB于点E,交BC于点D,若△ADC的周长为16cm,AC=4cm,则BC的长为()A.22cm B.12cm C.10cm D.7cm(第6题图)7.我国的文字非常讲究对称美,分析如图四个图案,图案________有别于其余三个图案( ).8.如图所示,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然后在上面打3个洞,则纸片展开后的图是( ).(第8题图)9.(创新应用题)如图,把一个图形先沿着一条直线进行轴对称变换,再沿着与这条直线平行的方向平移,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变换叫做滑动对称变换.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存在这种图形变换(如图甲).结合轴对称变换和平移变换的有关性质,你认为在滑动对称变换过程中,两个对应三角形(如图乙)的对应点所具有的性质是( ).(第9题图)A.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垂直B.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平分C.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D.对应点连线互相平行10.从商场试衣镜中看到某件名牌服装标签上的后5位编码是,则该编码实际上是__________.11.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边BC于点D,交边AB于点E.若△EDC的周长为24,△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则线段DE的长为__________.(第11题图)12.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06°,EF,MN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点E,N在BC上,则∠EAN= .(第12题图)13.如图,点P为∠AOB内一点,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F,E,连接EF交OA于点N,交OB于点M,EF=15,求△PMN的周长.(第13题图)14.如图,将一张正六边形纸沿虚线对折3次,得到一个多层的60°角的三角形纸.用剪刀在折叠好的纸上随意剪出一条线.(第14题图)(1)猜一猜,将纸打开后,你会得到怎样的图形?(2)这个图形有几条对称轴?(3)如果想得到一个含有五条对称轴的图形,你应该取什么形状的纸?应该如何折叠?15.如图,在△ABC中,BC=7,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D,E,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C,BC于点F,G.求△AEG的周长.(第15题图)16.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点F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DF,交AC于点E,连接BE,∠A=∠ABE.(1)求证:D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当AB=AC,∠A=46°时,求∠EBC及∠F的度数.(第16题图)参考答案1.A 分析:只有A图沿中间竖直的一条直线折叠,左右两边能够重合,故选A.2.C 分析:虽然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三角形全等,但全等的两三角形不一定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因而选C.3.B 分析:因为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图形全等,所以∠A=∠A′=78°,∠C′=∠C=48°,所以∠B =54°,故选B.4.C5.C 分析:∵AB=AC,∠A=40°,∴∠ABC=∠C=70.∵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DBA=∠A=40°,∴∠DBC=30°.故选C.6.B 分析:∵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DA=DB.∵△ADC的周长为16cm,∴AD+AC+CD=BD+CD+AC=BC+AC=16cm.∵AC=4cm,∴BC=12cm.故选B.7.D 分析:都是轴对称图形,但图案D有两条对称轴,其余三个图案都只有一条对称轴.8.D 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根据“折叠后的图形再展开,则所得的整个图形应该是轴对称图形”,从所给的最后图形作轴对称,题目折叠几次,就作几次轴对称,沿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画对称轴,只有D适合,故选D.9.B 分析:因为对称且平移,所以原有的性质已有变化,A、C、D都已不成立,只有B选项正确,故选B.10.BA629 分析:假定最左侧或右侧有一条直线为对称轴,沿此直线折叠都会得到BA629,或将此图案从反面观察,也可得到BA629.11.6 分析:由△ABC与四边形AEDC的周长之差为12,可知BE+BD-DE=12①.由△EDC的周长为24可知CE+CD+DE=24.由DE是BC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可知BE=CE,BD=CD,所以BE+BD+DE=24②. ②-①,得2DE=12,所以DE=6.12.32°13.解:∵点P与点E关于OB轴对称,∴CE=CP,MC⊥PE.∴∠MCE=∠MCP=90°.在△MCE和△MCP中,∵,,,CE CPMCE MCP CM CM=⎧⎪∠=∠⎨⎪=⎩∴△MCE≌△MCP.∴MP=ME,同理NP=NF.∴MP+MN+NP=ME+MN+NF=EF=15,即△PMN的周长是15.14.解:(1)轴对称图形.(2)至少有3条对称轴.(3)取一张正十边形的纸,沿它的通过中心的五条对角线折叠5次,得到一个多层的36°角的图形,用剪刀在叠好的纸上任意剪出一条线,打开就可以得到一个至少含五条对称轴的图形.15.解:∵DE、GF分别是AB、AC的垂直平分线,∴BE=AE,CG=AG.∴△AEG的周长为AE+EG+AG=BE+EG+CG=BC=7.16.(1)证明:∵∠A=∠ABE,∴EA=EB.∵AD=DB,∴DF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2)解:∵∠A=46°,∴∠ABE=∠A=46°.∵AB=AC,∴∠ABC=∠ACB=67°,∴∠EBC=∠ABC-∠ABE=21°,∠F=90°-∠ABC=23°.13.2 画轴对称图形基础巩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等的两个图形可以由其中一个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B.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全等C.轴对称变换得到的图形可以由原图形经过一次平移得到D.轴对称变换中的两个图形,每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都被这两个图形之间的直线垂直平分2.下面是一位美术爱好者利用网格图设计的几个英文字母的图形,你认为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第2题图)A.1个B.2个C.3个D.4个3.点M(1,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1,-2) B.(-1,2)C.(1,-2) D.(2,-1)4.如图,将正方形纸片对折两次,并剪出一个菱形小洞后铺平,得到的图形是( ).(第4题图)5.已知点P(a+1,3)、Q(-2,2a+b)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若关于x对称,则a=__________,b=__________.6.如图,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为A(-5,1),B(-1,1),C(-1,6),D(-5,4),请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x轴及y轴的对称图形,并写出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第6题图)能力提升7.李芳同学球衣上的号码是253,当她把镜子放在号码的正左边时,镜子中的号码是( ).(第7题图)8.若|3a-2|+|b-3|=0,则P(-a,b)关于y轴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__________.9.点A(-2a,a-1)在x轴上,则A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A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____.10.小明上午在理发店理发时,从镜子内看到背后墙上普通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时间是________.(第10题图)11.作图题:在方格纸中,画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A1B1C1.(第11题图)参考答案1.B 分析:由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进行判断,知B 正确,D 错误,这两个图形之间的直线不一定是对称轴,又因为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不仅全等还与位置有关故A 、C 错误.2.B 分析:由图形的特征,结合轴对称的概念,可以判断只有第一个和第三个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故有2个,应选B.3.C 分析: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变化特点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故选C.4.C 分析:本题是将正方形两次翻折后剪裁,且剪裁位置在折叠后图形的正中间,因而将所给最后图形作两次轴对称展开,得到图形C.5.1 1 -3 3 分析:若点P(a +1,3)、Q(-2,2a +b)关于y 轴对称,则a +1=2,2a +b =3,解得a =1,b =1;同样若点P(a +1,3)、Q(-2,2a +b)关于x 轴对称,则a +1=-2,2a +b =-3,解得a =-3,b =3.6.解:(1)如图所示,四边形A ′B ′C ′D ′和四边形A ″B ″C ″D ″即为所求.(第6题答图)(2) 四边形ABCD 关于y 轴对称的四边形A ′B ′C ′D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5,1),B ′(1,1),C ′(1,6),D ′(5,4);四边形ABCD 关于x 轴对称的四边形A ″B ″C ″D ″各顶点的坐标分别是A ″(-5,-1),B ″(-1,-1),C ″(-1,-6),D ″(-5,-4).7.A 分析:把球衣上253的号码向左翻折180°,得到的图案即是镜子中的号码. 8.2(,3)39.(-2,0) (2,0) 分析:因为点A 在x 轴上,所以a -1=0,所以a =1,A 点的坐标就是(-2,0),关于y 轴的对称点的坐标是(2,0). 10.10时45分11.解:分别作出点A ,B ,C 关于直线MN 的对称点A ′,B ′,C ′,再依次连接即得到图形。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3等腰三角形13.3.1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练习1(新版)新人教版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选择题(共8小题)1.如图,在△ABC中,AB=AC,点D、E在BC上,连接AD、AE,如果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EAC,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A. BD=CE B. AD=AE C. DA=DE D. BE=CD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A.80° B.80°或20°C.80°或50°D.20°3.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 20或16 B. 20 C. 16 D.以上答案均不对4.如图,在△ABC中,AB=AC,∠A=40°,BD为∠ABC的平分线,则∠BDC的度数是()A.60°B.70°C.75°D.80°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A. 8 B. 9 C. 10或12 D. 11或136.如图,等腰△ABC中,AB=AC,∠A=20°.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交AC于E,连接BE,则∠CBE等于()A.80° B.70° C.60° D.50°7.在等腰△ABC中,AB=AC,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 7 B.11 C. 7或11 D. 7或10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顶角的度数为()A.60°B.120° C. 60°或150° D.60°或120°二.填空题(共10小题)9.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则另两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 .10.如图,已知AB∥CD,AB=AC,∠ABC=68°,则∠ACD=_________ .第10题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1.如图,在△ABC中,AB=AC,△ABC的外角∠DAC=130°,则∠B=_________ °.12.如图,AB∥CD,AE=AF,CE交AB于点F,∠C=110°,则∠A=________°.13.如图,在△ABC中,AB=AC,BC=6,AD⊥BC于D,则BD=_________ .14.如图,在△ABC中,AB=AD=DC,∠BAD=32°,则∠BAC=_________°.第14题第15题第16题第17题第18题15.如图,等腰△ABC中,AB=AC,AD平分∠BAC,点E是线段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E,点C在AE的垂直平分线上,若DE=10cm,则AB+BD= _________ cm.16.如图,在△ABC中,AB=AC,CD平分∠ACB,∠A=36°,则∠BDC的度数为_________.17.如图,在△ABC中,AB=AC,点D为BC边的中点,∠BAD=20°,则∠C=_________ .18.如图,在△ABC中,AB=AC,∠A=80°,E,F,P分别是AB,AC,BC边上一点,且BE=BP,CP=CF,则∠EPF=_________ 度.三.解答题(共5小题)19.已知: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O是底边BC上的中点,OD⊥AB于D,OE⊥AC于E.求证:AD=AE.20.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点E在AD上.求证:(1)△ABD≌△ACD;(2)BE=CE.21.如图所示,∠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22.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AC和AB上的点,BD与CE相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O=∠CDO;③BE=CD;④OB=OC.(1)上述四个条件中,由哪两个条件可以判定AB=AC?(用序号写出所有的情形)(2)选择(1)小题中的一种情形,说明AB=AC.23.(1)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F,过F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判断DE=DB+EC是否成立?为什么?(2)如图,若点F是∠ABC的平分线和外角∠ACG的平分线的交点,其他条件不变,请猜想线段DE、DB、E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猜想.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CBBCDCCD二、9、50°,50°或80°,20°;10、44;11、65;12、40;13、3;14、69;15、10;16、72;17、70;18、50三、19、证明:∵AB=AC,∴∠B=∠C.∵OD⊥AB,OE⊥AC,∴∠ODB=∠OEC=90°.∵O是底边BC上的中点,∴OB=OC,在△OBD与△OCE中,∴△OBD≌△OCE(AAS).∴BD=CE.∵AB=AC,∴AB﹣BD=AC﹣CE.即AD=AE.20、证明:(1)∵D是BC的中点,∴BD=CD,在△A BD和△ACD中,,∴△ABD≌△ACD(SSS);…(4分)(2)由(1)知△ABD≌△ACD,∴∠BAD=∠CAD,即∠BAE=∠CAE,在△ABE和△ACE中,∴△ABE≌△ACE (SAS),∴BE=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其他正确证法同样给分)…(4分)21、解:OE⊥AB.证明:在△B A C和△ABD中,,∴△BAC≌△ABD(SAS).∴∠OBA=∠OAB,∴OA=OB.又∵AE=BE,∴OE⊥AB.答:OE⊥AB.22、(1)答:有①③、①④、②③、②④共4种情形.(2)解:选择①④,证明如下:∵OB=OC,∴∠OBC=∠OCB,又∵∠EBO=∠DCO,∴∠EBO+∠OBC=∠DCO+∠OCB,即∠ABC=∠ACB,∴AC=AB.②④理由是:在△BEO和△CDO中∵,∴△BEO≌△CDO,∴∠EBO=∠DCO,∵OB=OC,∴∠OBC=∠OCB,∴∠ABC=∠ACB,∴AB=AC,23、解:(1)成立;∵△ABC中BF、CF平分∠ABC、∠ACB,∴∠1=∠2,∠5=∠4.∵DE∥BC,∴∠2=∠3,∠4=∠6.∴∠1=∠3,∠6=∠5.根据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知:BD=DF,EF=CE.∴DE=DF+EF=BD+CE.故成立.(2)∵BF分∠ABC,∴∠DBF=∠FBC.∵DF∥BC,∴∠DFB=∠FBC.∴∠ABF=∠DFB,∴BD=DF.∵CF平分∠AC G,∴∠ACF=∠FCG.∵DF∥BC,∴∠DFC=∠FCG.∴∠ACF=∠DFC,∴CE=EF.∵EF+DE=DF,即DE+EC=BD.。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同步练习题2019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轴对称 13.3 等腰三角形同步练习题1. 下列命题中:(1)等腰三角形的两角相等;(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必平分底边;(3)等腰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也是这边上的高线;(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平分顶角.其中正确的有( )A.(1)(3) B.(2)(4) C.(1)(2)(4) D.(2)(3)(4)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 )A.100° B.100°或40° C.40° D.80°3.一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3,其中一边长为3,则该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7 B.3 C.5 D.7或34. 如果一个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点到其它两边距离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等边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斜三角形5.如图,在△ABC中,AB=AC,∠B=36°,D、E是BC上的两点,且∠ADE=∠AED =2∠BAD,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A.3个 B.4个 C.5个 D.6个6.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7.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A.a=3,b=3,c=4 B.a∶b∶c=2∶3∶4C.∠B=50°,∠C=80° D.∠A∶∠B∶∠C=1∶1∶28. 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1)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两个角等于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0. 72°,72°或36°,36°11. △AB D,△CBD,△ABC_12. 50°13. 证明:过点A作AF⊥BC于点F,∵AD=AE,∴DF=EF,同理BF=CF.∵BD=BF-DF=CF-EF,∴BD=CE.14. ∠CBD=30°∠BOE=60°∠BOC=120°∠EOD=120°15. ∠BCD=30°,BC=2 cm,BD=1 cm,AD=3 cm16. 连接BD,AC=9 cm.17. (1)证明:∵CD=CE,∴∠E=∠CDE,∴∠ACB=2∠E,又∵AD=DE,∴∠E=∠DAC,∵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2∠DAC=2∠E,∴∠ACB=∠BAC,∴BA=BC,又∵AB=AC,∴AB=BC=AC,∴△ABC是等边三角形(2)解:当AD为△ABC的中线或高时,结论依然成立。
13.3.1 等腰三角形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课前预习】1.______________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______(简写成“______________”).3.等腰三角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重合(简写成“__________”).【当堂演练】1.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 cm和4 cm,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A.4 cm B.3 cm C.4 cm或3 cm D.无法确定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9,其中一边长为7,则它的底边长为( )A.15 B.11 C.7 D.15或73.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40° B.50° C.60° D.70°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A.过顶点的直线 B.底边上的高C.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5.如图,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中点,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BAD=∠CAD B.AD⊥BCC.∠B=∠C D.∠BAC=∠B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点D在AC上,AB=AC,AD=DB,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___个.7.如图,已知AB∥CD,AB=AC,∠ABC=68°,则∠ACD=______.8.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80°,则另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_______.9.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AED=∠AFD=90°,AE=AF.求证:∠1=∠2.【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2016·湘西州)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 cm,另一边长为5 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A.13 cm B.14 cmC.13 cm或14 cm D.以上都不对2.(2015·苏州)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35°,则∠C的度数为()A.35°B.45°C.55°D.60°第2题图第3题图3.(2015·丹东)如图,在△ABC中,AB=AC,∠A=30°,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的度数为()A.15°B.17.5°C.20°D.22.5°4.在等腰△ABC中,AB=AC,其周长为20 cm,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A.1 cm<AB<4 cm B.5 cm<AB<10 cmC.4 cm<AB<8 cm D.4 cm<AB<10 cm5.(2016·泰安)如图,在△PAB中,PA=PB,M,N,K分别是PA,PB,AB上的点,且AM=BK,BN=AK,若∠MKN=44°,则∠P的度数为()A.44°B.66°C.88°D.92°第5题图第6题图二、填空题6.如图,一张三角形纸片ABC,AB=AC=5.折叠该纸片使点A落在边BC的中点上,折痕交AC边于点E,则线段AE的长为______.7.等腰三角形中,一边与另一边之比为3∶4,该三角形周长为110,则腰长是________.8.如图,∠BOC=9°,点A在OB上,且OA=1,按下列要求画图:以A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1,得第1条线段AA1;再以A1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B 于点A2,得第2条线段A1A2;再以A2为圆心、1为半径向右画弧交OC于点A3,得第3条线段A2A3;……这样画下去,直到得第n条线段,之后就不能再画出符合要求的线段了,则n=______.三、解答题9.如图,△ABC中,AB=BC,BE⊥AC于点E,AD⊥BC于点D,AD=BD,AD与BE交于点F,连接CF.求证:BF=2AE.10.在△ABC中,AB=AC,BD⊥AC于点D.(1)如图①,若∠A=40°,则∠DBC=______;若∠A=50°,则∠DBC=______;若∠A =α,则∠DBC=______;(2)如图②,猜想:∠DBC与∠BA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①②第2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课前预习】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__________(简写成“____________”).【当堂演练】1.如图,OC平分∠AOB,CD∥OB.若OD=3 cm,则CD的长为()A.3 cm B.4 cm C.1.5 cm D.2 cm第1题图第3题图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恰好是对边上的高,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3.如图,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4.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AB上,BD与CE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①∠EBO=∠DCO;②BE=CD;③BO=OC;④OE=OD.从上述四个条件中,选取两个条件,不能判定△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5.在△ABC中:(1)若∠B=∠C,AB=5,则AC=______;(2)若∠B=50°,∠C=65°,则△ABC的形状是____________.6.如图,AD=AE,BD=CE,B,D,E,C在同一条直线上.试判断△ABC为__________三角形.第6题图第7题图7.在一次夏令营活动中,小欢同学从营地A出发,要到A地的北偏东60°方向的C处,他先沿正东方向走了200米到达B地,再沿北偏东30°方向走,恰能到达目的地C(如图),由此可知,B,C两地相距______米.8.如图,已知AE∥BC,AE平分∠DAC.求证:AB=AC.9.如图,已知锐角△ABC的两条高BD,CE相交于点O,且OB=OC.(1)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2)判断点O是否在∠BAC的平分线上,并说明理由.【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A.100°B.80°C.70°D.50°2.把两个都有一个锐角为30°且一样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两条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A.1 B.2 C.3 D.4二、填空题3.如图,在△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交于点E,过点E作MN∥BC交AB 于点M、交AC于点N.若BM+CN=9,则线段MN的长为________.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在第一象限,点P在x轴上,若以P,O,A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P有______个.三、解答题5.如图,∠BAC=∠ABD,AC=BD,点O是AD,BC的交点,点E是AB的中点.试判断OE和AB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a,顶角的平分线长为b,求作这个等腰三角形.7.已知点O到△ABC的两边AB,A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且OB=OC.(1)如图①,若点O在BC上,求证:AB=AC;(2)如图②,若点O在△ABC内部,求证:AB=AC;(3)若点O在△ABC外部,AB=AC成立吗?请画图并证明你的结论.①②13.3. 2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课前预习】1.______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是______对称图形,且有______条对称轴,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2)等边三角形是______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______,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______.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60°的________________是等边三角形;(3)三条边都______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堂演练】1.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A.1条 B.2条 C.3条 D.4条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C∥BD,则∠CBD的度数为( )A.30° B.60° C.120° D.180°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一个等边三角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后得到一个四边形,则图中∠α+∠β的度数是()A.180°B.220°C.240°D.300°4.如图,已知P,Q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P=PQ=QC=AP=AQ.则∠ABC的度数为______°.5.已知△ABC中,AB=AC.①若AB=BC,则△ABC是等边三角形;②若∠A=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③若∠B=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6.用6根相同长度的木棒在空间中最多可搭成______个等边三角形.7.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F分别是边AB,BC,CA上的点,且AD =BE=CF.求证:△DEF是等边三角形.【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F为各边中点,则图中共有等边三角形() A.2个B.3个C.4 个D.5个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l∥m,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B在直线m上,∠1=20°,∠2的度数为() A.60°B.45°C.40°D.30°3.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的平分线分别垂直对边,则这个三角形是()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二、填空题4.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B,C,D,E在同一直线上,且CG=CD,DF =DE,则∠E=______°.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在△ABC中,AB=BC=6,∠B=60°,将三角形ABC沿着射线BC的方向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三角形△A′B′C′,连接AA′,则四边形ABC′A′ 的周长为______.6.如图,△ABC,△ADE,△EFG都是等边三角形,点D和G分别是AC和AE的中点,若AB=4,则多边形ABCDEFG的周长为______.第6题图第7题图7.如图,在等边△ABC中,AB=6,点D是BC上一点,且BC=3BD,△ABD绕点A 旋转后得到△ACE,则CE的长度为______.三、解答题8.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且∠1=∠2=∠3.(1)求∠BEC的度数;(2)△DEF是等边三角形吗?请简要说明理由.9.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是AC的中点,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点M是BE的中点.第2课时 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课前预习】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______等于______的一半.【当堂演练】1.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上的高,∠B =30°,AD =2 cm ,则AB 的长为( )A .2 cmB .4 cmC .8 cmD .16 cm2.三角形中有一条边是另一条边的2倍,并且有一个内角为30°,这个三角形( )A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B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C .不可能是直角三角形D .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3.在Rt △ABC 中,∠C =90°,∠B =60°,CD 是斜边AB 上的高,则以下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CD =12ACB .BD =12CDC .BD =14AB D .BC =12AB 4.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3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 .6米B .9米C .12米D .15米5.△ABC 中,∠A ∶∠B ∶∠C =1∶2∶3,AB =10,则BC =______.6.如图,点D 为等边△ABC 的边BC 的中点,则AB ∶BD =______.第6题图 第7题图7.如图,△ABC 中,∠ACB =90°,∠A =30°,CD ⊥AB 于D ,AB =4 cm ,则∠BCD =______,BD =______cm.8.如图,在Rt △ABC 中,∠C =90°,D 为AB 的中点,DE ⊥AC 于点E ,∠A =30°,AB =8,则DE 的长度是______.第8题图第9题图9.如图,在△ABC中,∠C=90°,∠A=15°,∠DBC=60°,BC=4,则AD=______.10.如图,在△ABC中,若∠B=15°,∠C=9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点M、交AB于点N,BM=12 cm,求AC的长.【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如图,AB ∥CD ,点E 在BC 上,且DE ⊥BC ,DE =12CD ,则∠B 的度数为( ) A .60° B .30° C .20° D .10°第1题图 第3题图2.三角形三个内角之比为1∶2∶3,最长的一边边长为16 cm ,则最短的一边边长为( )A .8 cmB .4 cmC .6 cmD .10 cm3.在△ABC 中,∠C =90°,DE 垂直平分AB ,垂足为点D ,交BC 于点E ,BE =6 cm ,AC =3 cm ,则∠B 的度数为( )A .60°B .45°C .30°D .15°4.如图,已知∠ABC =60°,DA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BE 平分∠ABD 交AD 于点E ,连接CE.则下列结论:①BE =AE ;②BD =AE ;③AE =2DE ;④S △ABE =S △CB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二、填空题5.如图,∠AOE =∠BOE =15°,EF ∥OB ,EC ⊥OB ,若EC =1,则EF =______.第5题图 第6题图6.如图,在Rt △ABC 中,∠CAB =90°,∠C =30°,以顶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弧交BC 于点D ,过点D 作DE ⊥AC 于点E .若DE =a ,则BC 长为______(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7.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点D ,E 分别在边BC ,AC 上,DE ∥AB.过点E 作EF ⊥D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F.(1)求∠F 的度数;(2)若CD =2,求DF 的长.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P为等边三角形,A(0,1),点B为y轴上一动点,以BP为边作等边△PBC.(1)求证:OB=AC;(2)求∠BAC的度数;(3)当B点运动时,AE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
【人教】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轴对称练习题及答案13.3等腰三角形基础巩固1.若等腰三角形底角为72。
,则顶角为()A.108°B. 72°C. 54°D. 36°2.如图,在厶ABC中,AB=AC, AD=BD=BC,AA则ZC=()AcA. 72°B. 60°C. 75°D. 45°3.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 cm, 一边为11 cm,则腰长为()A. 11 cmB. 7.5 cmC. 11 cm或7.5 cm D・以上都不对4.下列三角形:①有两个角等于60。
的三角形;②有一个角等于60。
的等腰三角形;③ 三个外角(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④一腰上的屮线也是这条腰上的高的等腰三角形.其屮是等边三角形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5.如图所示,已知Z1 = Z2,要使BD=CD,还应增加的条件是()®AB=AC ② ZB=ZC ®AD丄BC ④ AB=BC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如图所示,在△ABC 中,ZACB=90。
,ZB=30°, CD丄A3 于点D,若AD=2,则AB= .能力提升7.如图,在厶ABC 中,AB=AC, 3D 和CD 分别是ZABC 和ZAC3的平分线,EF 过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是两格点,如果C也是图中的格点,月•使得△ABC 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 的个数是()如图,D 是ZUBC 中BC 边上一点,AB=AC=BD,则Z1和Z2的关系是()10.如图,中,AB=AC, ZC=30°,DA 丄34 于 A, BC=4・2 cm,则 AD=D 点,且 EF//BC. 图中等腰三角形共有() A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8 •如图所示的正方形网格中, A. B. 7 c.9.A- Z1=2Z2 C. 18O°-Z1=3Z2 B. Zl + Z2=90°D ・ 18O°+Z2 = 3Z111.如图,在厶ABC中,(1)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丄AB 的长为半径做弧,两弧相交于点P 和Q ; 2(2)作直线PQ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连接AE.若CE=4,则AE=13. 如图所示,在△力BC 中,点E 在C4的延长线上,且ZAEF= ZAFE.求 证:EF 丄BC.14. 如图,在厶ABC 中,ZACB=45°, ZA = 90°, BD 是ZABC 的角平分线,CH 丄BD, 交的延长线于H,求证:BD=2CH.15. 如图,MBC 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 是AC 边上一动点,由A 向C 运动(与 A, C 不重合),Q 是延长线上一点,与点P 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 向CB 延长线方向运 动(Q 不与B 重合),过P 作PE 丄A3于E,连接PQ 交AB 于D⑴当ZBQD=30°吋,求AP 的长;(2)当运动过程中线段ED 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 的长;如果变化 请说明理由.若PC=4,求PD 的长. 12.如图所示,参考答案1.D点拨: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所以顶角为36。
13.3 等腰三角形学校:姓名:班A.80° B. 80°或20°C. 80°或50°D。
20°2. 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A。
12 B。
15 C. 12或15 D. 183.ﻫ如图,在△ABC中,AB=AC,∠A=36°,BD,CE分别是△ABC,△BCD的角平分线,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A. 5个B。
4个 C. 3个D。
2个4。
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2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构成的三角形是()A. 直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5. 在△ABC中,∠ABC=∠ACB=75°,AB=2,则△ABC的面积是()A. 2B. 1 C. 1。
5 D。
0。
5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ﻬA。
20°或100°B.120° C.20°或120° D. 36°7. 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BC于点D,连接AD。
若△ADC的周长为10,AB=7,则△ABC的周长为()A.7 B。
14 C.17 D.208。
如图,在等腰△ABC中,∠BAC=120°,若EM和FN分别垂直平分AB和AC,垂足分别为E,F,M,N都在BC边上,且EM=FN=2,则BC的长度为()ﻫA. 6B.8C.10 D. 129。
如图所示,在△ABC中,点D在AC上,且AB=AD,∠ABC=∠C+30°,则∠CBD等于()A。
15°B.18°C。
20°D。
22.5°10。
如图所示,已知△ABC与△CDE均是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AE与BD交于点O,AE与CD交于点G,AC与BD交于点F,连接OC,FG,则下列结论:①AE=BD;②AG=BF;③FG∥BE;④∠BOC=∠EOC。
前言:该同步练习题由多位一线国家特级教师针对当前最新的热点、考点、重点、难点、知识点,精心编辑而成。
以高质量的同步练习题助力考生查漏补缺,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最新精品同步练习题)13.3等腰三角形基础巩固1.(知识点2)下列能判定△ABC为等腰三角形的是()A.∠A=30°,∠B=60°B.∠A=50°,∠B=80°C.AB=AC=2,BC=4D.AB=3,BC=7,周长为102.(题型一)如图13-3-1,O是△ABC的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AC=70°,则∠BOC=()图13-3-1A.120°B.125°C.130°D.140°3.(知识点1)如图13-3-2,D是Rt△ABC斜边BC上一点,AB=AD,记∠CAD=α,∠ABC=β.若α=10°,则β的度数是()图13-3-2A.40°B.50°C.60°D.不能确定4.(知识点3)已知∠AOB=30°,点P在∠AOB内部,P1与P关于OB对称,P与P关于OA对称,则P1,O,P2三点所组成的三角形是()2A.直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5.(知识点3)如图13-3-3,M,N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且BM=MN=NC=AM=AN,则∠BAN= .图13-3-3 图13-3-46.(知识点1)如图13-3-4,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且BA=BD,∠DAC=12∠B,∠C=50°,则∠BAC的度数为 .7.(题型一)如图13-3-5,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 °.图13-3-5 图13-3-68.(知识点2)如图13-3-6,在△ABC中,BC=5 cm,BP,CP分别是∠ABC 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 cm.9.(知识点1)如图13-3-7,在△ABC中,AB=AC,BE=EC.求证:∠ABE=∠ACE.图13-3-710.(知识点1)如图13-3-8,在△ABC中,AB=AC,AD是△ABC的中线,E 是AC的中点,连接DE,DF⊥AB于点F.求证:∠BDF=∠ADE.(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图13-3-8能力提升。
等腰三角形
二、填空题
1、如图,在△ABC中①∵AB=AC,∴∠ =∠
②∵AB=AC,∠1=∠2,∴BD= ,⊥ .
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一腰上的高是1cm,这条高与底的夹角是45°,则△ABC的面积为 .
3、如图,在△ABC中,D、E在BC上,且
BD=DE=AD=AE=EC,则∠BAC的度数是_________.
4、如图,已知:AB = AC,∠A= 40°,AB 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
则∠DBC = .
5、如图,在△ABC中,已知∠ABC=∠ACB=∠A,∠ABC的角
平分线与∠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过点O作MN∥BC,
交AB于M,交AC于N,那么图中共有个等腰
三角形,它们分别是;图中有个
等边三角形,它们是 .
6、如图,在Rt△ABC中,∠ACB=90°,AB的垂直平分线
DE交AC于E,交BC的延长线于F,若∠F=30°,DE=1,
则BE的长是.
7、如图,AB=AC,FD⊥BC于D,DE⊥AB于E,
若∠AFD=145°,则∠EDF= .
8、如图,AD是△ABC的中线,∠ADC=60°,BC=4,若将△ADC
沿直线AD折叠,则C点落在点E的位置上,则BE的长为 .
9、如图,△ABC中,AB=AC,∠BAC=54°,∠BAC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O,将∠C沿EF(E在BC上,F在AC上)折叠,点C与点O恰好重合,则∠OEC为度.
一、选择题
10、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0°,则它的顶角是( ).
A、30°
B、40°
C、75°
D、120°
1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30°,底边上的高为5cm,则它的腰长为 ( ).
A、2.5 cm
B、5 cm
C、10 cm
D、20 cm
1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A、过顶点的直线
B、底边上的高
C、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D、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
13、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6,一边等于4,则它的周长等于( ).
A、13
B、14
C、16
D、14或16
14、△ABC的三边c
c
-a
c
a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
b
b
)(
a,
b
,满足关系式,0
)
(=
)(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钝角三角开
D、等腰直角三角形
15、由下列条件,能判定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的是()
A、顶角相等
B、底角相等
C、腰相等
D、底边和顶角对应相等
16、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为BC的中点,E为AC边上的一点,且AE=AD,则∠EDC的度数为().
A、7.5°
B、15°
C、30°
D、45°
17、如图,BO平分∠ABC,OC平分∠ACB,OB=OC,
如果∠BOC=100°,那么∠BAC等于()
A、10°
B、20°
C、30°
D、40°
18、下列四种图形:(1)有一个角等于45°的直角三角形;(2)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3)所有的长方形;(4)有一个角
为72°,另一个角为36°的三角形.其中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9、如图,已知△ABC中,AB=AC,点D在AC上,
且BD=BC=AD,则∠A的度数为()
A、30°
B、45°
C、36°
D、72°
20、如图,在△ABC中,∠C=90°,∠B=30°,以A为圆心,任
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AC于点M和N,再分别以M、N为
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连结AP并延长
交BC于点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AD是∠BAC的平分线;②∠ADC=60°;③点D在AB的中垂线上;
④S△DAC:S△ABC=1:3.
A、1
B、2
C、3
D、4
三、解答题
21、如图是某房屋顶框架的示意图,其中,AB=AC=4m,AD⊥BC,∠BAC=120°,求∠B、∠C和∠BAD的度数及AD
的长度.
22、如图,已知AB=AE ,∠B=∠E,BC=ED ,F 是CD 中点,求证:AF⊥CD
23、如图,CE 、CF 分别平分∠ACB 和∠ACB 的外角,EF∥BC 交AC 于D ,
求证:DE=DF.
G F
E D C B A
24、如图,△ABC 中,∠CAB=90°,AD ⊥BC 于点D ,BF 平分∠CBA ,交AD 于点E ,交AC 于点F ,证明△AEF 是等腰
三角形
.
25、如图,已知△ABC 中,AB=AC ,E 在BA 延长线上,∠1=∠2,求证AD ∥
BC.
26、如图,已知等边△ABC 和等边△CDE. 求证:
BD=AE.
27、如图,△ABC 中,AB =AC ,∠BAC =120°,AD ⊥AC 交BC 于点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