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明在古代有以下释义:
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
天明。
灯火通明。
2.明白;清楚:问明。
讲明。
分明。
去向不明。
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
明令。
明沟。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
英明。
精明强干。
耳聪目明。
眼明手快。
5.光明:弃暗投明。
明人不做暗事。
6.视觉:双目失明。
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
不明利害。
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
赋诗明志。
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
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
明晨。
明年。
明春。
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
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2.姓。
①<形>明亮。
《石钟山记》:“至莫夜月~,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②<动>照亮。
《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
”
③<形>明白;清楚。
《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明白地;公开地。
《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谓左右。
”
④<动>证明;说明。
《五人墓碑记》:“亦以~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⑤<动>明确。
《史记•李斯列传》:“~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⑥<形>英明;高明;明智。
《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哲乎。
”
⑦<名>智慧。
《劝学》:“积善成德,而神~自得,圣心备焉。
”
⑧<名>视力。
《齐桓晋文之事》:“~足以察秋毫之末。
”【又】视力好。
《管子•制分》:“聪耳~目”
⑨<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
《为学》:“~年,贫僧自南海还。
”
⑩<名>明朝。
明是什么结构(一)明字形结构:左右结构(二)拼音:[ míng ](三)组词:声明、照明、明明白白、光明、聪明、天明、明年。
(四)基本解释1.明亮(跟“暗”相对)~月。
天~。
灯火通~。
2.明白;清楚问~。
讲~。
分~。
去向不~。
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说。
~令。
~沟。
~枪易躲,暗箭难防。
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
英~。
精~强干。
耳聪目~。
眼~手快。
5.光明弃暗投~。
~人不做暗事。
6.视觉双目失~。
7.懂得;了解深~大义。
不~利害。
8.表明;显示开宗~义。
赋诗~志。
9.明明你~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天。
~晨。
~年。
~春。
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
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2.姓。
(五)详细解释〈形〉1.(会意。
甲骨文以“日、月”发光表示明亮。
小篆从月囧(jiǒng),从月,取月之光;从囧,取窗牖之明亮。
本义:明亮,清晰明亮)2.同本义。
与“昏暗”相对朙,照也。
——《说文》照临四方曰明。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东方明矣。
——《诗·齐风·鸡鸣》明,精白也。
——《国语·周语》视曰明。
——《书·洪范》明则著。
——《礼记·中庸》明星谓之启明。
——《尔雅》东有启明。
——《诗·小雅·大东》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荀子·天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唐· 李白《秋浦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苏轼《赤壁赋》禁卒居中央,牖其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方苞《狱中杂记》明月斜挂。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江船火独明。
——唐· 杜甫《春夜喜雨》明暗之掩映。
——蔡元培《图画》又如:明星(明亮的星。
泛指众星);明珠(明亮的宝珠。
多指珍珠);明明(明亮);明丢丢(明朗朗,明光光,明灼灼,明亮亮;明亮貌);明晃晃(明幌幌,光亮闪烁);明晦(晴阴);明彩(光彩)3.明白,清楚明谓左右。
用“明”字组词明义、明珠、明决、明耀、明细、明法、明主、明旦、明一、明堂、明杖、明后、明州、明远、明早、明处、明见、明将、明快、明鉴、明辨、明昏、明时、明智、明成、明晰、明基、明灯、明滩、明君、明胶、明切、明火、明静、明哲、明个、明辅、明前、明磊、明解、明昌、明示、明渠、明备、明犀、明线、明琼、明慧、明信、明惠、明断、明抢、明光、明昧、明石、明政、明查、明争、明矾、明晨、明捷、明秀、明情、明礼、明知、明视、明的、明儿、明人、明畅、明志、明达、明代、明宪、明霞、明朗、明辉、明白、明了、明文、明仁、明酌、明净、明澈、明洽、明码、明教、明晚、明莹、明年、明明、明恕、明睿、明锐、明摆、明令、明艳、明殛、明天、明月、明灭、明洁、明兜、明王、明察、明贤、明末、明朝、明夜、明片、明世、明证、明饬、明暗、明史、明春、明星、明眼、明誓、明盛、明声、明亮、明心、明水、明晓、明妃、明轩、明征、明言、明面、明度、明举、明子、明经、明沟、明黄、明丽、明说、明里、明虾、明讲、明珰、明器、明眸、明日、明本、明良、明爽、明清、明镜明罚敕法、明扬仄陋、明目达聪、明法审令、明月芦花、明镜高悬、明月清风、明光锃亮、明珠按剑、明辨是非、明耻教战、明目张胆、明火持杖、明珠弹雀、明赏不费、明白易晓、明扬侧陋、明公正义、明效大验、明争暗斗、明鉴未远、明察秋毫、明刑弼教、明光烁亮、明察暗访、明枪暗箭、明发不寐、明齐日月、明珠暗投、明公正道、明如指掌、明见万里、明明赫赫、明若观火、明推暗就、明月入怀、明堂正道、明知故犯、明哲保身、明德惟馨、明升暗降、明验大效、明日黄花、明明白白、明参日月、明窗净几、明火执杖、明公正气、明昭昏蒙、明修栈道、明心见性、明鉴万里、明珠生蚌、明火执械、明刑不戮、明弃暗取、明珠投暗、明媒正娶、明白晓畅、明抢暗偷、大放光明、不明事理、公正廉明、月明千里、若明若昧、无明业火、弃明投暗、深明大义、身分不明、花明柳媚、外宽内明、音吐明畅、不言自明、黜陟幽明、廉明公正、复子明辟、弃暗投明、内疚神明、正明公道、洞明世事、炳烛之明、开宗明义、远见明察、慈明无双、开佛光明、高抬明镜、听聪视明、正大光明、明敲明打、彰明较著、霞明玉映、去暗投明、净几明窗、连明彻夜、仙露明珠、鬼瞰高明、不明不暗、先见之明、外简内明、奖罚分明、忧盛危明、旗帜鲜明、月明星稀、长夜难明、深切着明、暗箭明枪、公道大明、昏镜重明、憎爱分明、一了千明、精明强干、清风明月、不明真相、壁垒分明、聪明智能、春光明媚、褒贬分明、自知之明、聪明智慧、一晦一明。
“明”在中文中代表什么意思?
一、“明”的概念解释
“明”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汉字,有着丰富的含义和用法。
在不同的语
境下,它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和意义。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明”的含义。
二、“明”的基础含义
1. 具有光亮、清晰的特征:指物体本身具有鲜明的光亮特征,如“明亮”、“明黄”等。
2. 指时间的顺序、先后关系:表示白天、夜晚或者一段时间的开端和
结束,如“明天”、“明年”等。
三、“明”的抽象意义
1. 表示知觉的清晰:指人的智慧和洞察力,如“聪明”、“明理”等。
2. 表示事物的明了、清楚:指人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如“明白”、“明了”等。
四、“明”的文化内涵
1. 儒家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儒家思想中强调的“明德”,即追求德行高尚、品质良好的思想。
2. 中华文化中的道德理念:在中华文明中,人们追求的“明理”、“明心”,是指要明白事理、心智清明。
五、“明”的成语和词语
1. “明知故犯”:指明明知道是错的,却故意再次犯错。
2. “明智”:表示智慧明确、决策正确。
3. “明争暗斗”:指明面上和暗地里进行的斗争、较量。
4. “明火执仗”:指公开、光明正大地进行某种活动。
六、总结
通过对“明”的多重含义和用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字所代表的
丰富文化内涵和词语的运用。
它不仅承载了中华文明的智慧,还体现
了人们对光明、清晰的追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注重对“明”的理解和运用,以充实自身的智慧和修养。
"明"是一个汉字,它的基本含义是明亮,如“明月”、“天明”。
此外,它还可以表示清楚、明白、公开、显露等意思,如“明白”、“光明正大”。
在《新华字典》中,“明”字有多个读音和用法。
当它读作“míng”时,可以有以下几种用法和解释:
1. 形容词,表示明亮、清楚。
例如:“天已经大亮,屋里很明亮。
”
2. 名词,表示光明、月光。
例如:“明月挂在天空。
”
3. 动词,表示公开、显露。
例如:“这件事做得太明了吧。
”
此外,“明”字还可以写作“昡”、“逇”,它们的意思与“明”相同。
当“明”字读作“mèng”时,它通常用于人名,如“王明”。
在字形上,“明”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比较简单,主要是由日和月组成。
日代表太阳,月代表月亮,象征明亮。
后来随着汉字的发展,“明”字在字形上也有所变化,增加了其他元素,但基本含义和用法仍然保持不变。
总之,“明”字是一个常用的汉字,它的基本含义是明亮、清楚,还可以表示公开、显露等意思。
在《新华字典》中,“明”字有多种读音和用法,可以用于形容词、名词、动词等多种场合。
同时,“明”字也是人名中常见的字。
明的古代汉语意思
1. “明”有光明、明亮的意思呀!就像太阳出来照亮大地一样,那叫一个敞亮!比如说“灯火通明”,夜晚的街道被灯光照得跟白天似的,多亮堂啊!
2. “明”还可以表示清楚、明白呢!哎呀,这就好像你心里的那团迷雾一下子被吹散了,啥都清楚了!像“明白事理”,就是说对事情理解得透透的啦!
3. 嘿,“明”能表示公开、显露哦!这就好比把藏起来的宝贝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点都不藏着掖着!比如“明火执仗”,多嚣张的公然行为呀!
4. 哇哦,“明”也有贤明、睿智的含义呢!这不就是那种特别聪明、有智慧的人嘛!像“明君”,那就是很厉害、能把国家治理得好好的君主呀!
5. “明”还有眼力好、视力佳的意思哟!就跟老鹰的眼睛似的,啥都看得清清楚楚!比如说“明眸善睐”,那眼睛多有神呀!
6. 哈哈,“明”能表示下一个的意思呢!就好像排队排在你后面的那个人,紧接着的呀!“明日”不就是今天后面的那一天嘛!
7. 哟呵,“明”可以表示表明、声明呢!这就像你站在大家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一样!比如“明志”,就是清楚地表明自己的志向呀!
8. 嘿呀,“明”有时也表示朝代呢!大名鼎鼎的明朝呀!那可是有很多故事的呢,不是吗?
9. 哎呀呀,“明”还有分辨、区分的意思呢!就好像你能清楚地把红苹果和青苹果分开一样!比如“明辨是非”,能分清对错呢!
10. 哇塞,“明”还可以表示神明哦!那可是很神秘、很厉害的存在呢!像“敬若神明”,多敬畏呀!
我觉得“明”这个字的古代汉语意思真的很丰富很有趣呀,能表达好多不同的含义呢!。
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1.【问题】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
【答案】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及例句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1)<形>明亮。
《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2)<动>照亮。
《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
(3)<形>明白;清楚。
《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明白地;公开地。
《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明谓左右。
”
(4)<动>证明;说明。
《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5)<动>明确。
《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
(6)<形>英明;高明;明智。
《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
(7)<名>智慧。
《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8)<名>视力。
《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又】视力好。
《管子·制分》:“聪耳明目”
(9)<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
《为学》:“明
年,贫僧自南海还。
”
(10)<名>明朝。
明在新华词典的意思明(míng)【形容词】1. 光亮,不暗;不黑暗:明亮。
明光。
明星。
2. 清楚明白;不模糊;不含糊:明了。
明白。
明晰。
明快。
3. 显著;明显:明显。
明显地。
明目张胆。
4. 精通;熟悉:明白。
明了。
明达。
5. 明朗;开朗:明媚。
明快。
明丽。
6. 指清朗的天空:明天。
晴明。
7. 指明智的;聪明的:明智。
明理。
明达。
明哲。
8. 指有名望的;有声望的:明星。
名明。
明主。
9. 指明显的事物;特指太阳:君明。
太阳明。
明日。
10. 指明确无疑的事实;确凿:明证。
明白。
【副词】1. 表示强调或加强语气:明说。
明说白道。
明作。
2. 表示事实或情况已经发生或为人所知:明知。
明明。
3. 表示清楚明白;明确:明明。
明明白白。
【名词】1. 指明亮的光线:明亮。
明光。
明光儿。
2. 指大会堂;明堂:明堂。
【动词】1. 使明亮:明亮。
明亮起来。
2. 使显著;使清晰:明显。
明白。
【量词】1. 用于表示时间:一明。
五明。
六明。
【另见】mǐng(名)、míng(鸣)、mǐng(铭)、mǐng(名)。
明的古文意思
明的古文意思如下:
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
天明。
灯火通明。
2、明白;清楚:问明。
讲明。
分明。
去向不明。
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
明令。
明沟。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
英明。
精明强干。
耳聪目明。
眼明手快。
5、光明:弃暗投明。
明人不做暗事。
6、视觉:双目失明。
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
不明利害。
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
赋诗明志。
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
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
明晨。
明年。
明春。
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
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12、姓。
- 1 -。
明 沈周《溪山行吟图》
沈周《溪山行吟图》" title="明沈周《溪山行吟图》" action-data="http%3A%2F%%2Fmw690%2F0 0645LlLty71Z1jM8Ktb1%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x-width: 650px;">明沈周溪山行吟图保利2013
秋拍
成交价253万元作品鉴赏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自称白石翁。
江苏苏州人。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书法黄庭坚,遒劲奇崛,山水少成家法,凡宋元名手,皆能变化出入。
尤精董源、巨然、李成。
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
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沈周《溪山行吟图》赏析
文/任星沈周在明代绘画史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才,博采众长,融会一体,是位集大成的画家,在沈周的传世作品中以山水最负盛名,而此幅山水作品则是沈周从早期“细沈”到晚期“粗沈”转变的一幅中年成熟期之作。
此作纸本绘就,高二尺四寸八分,宽九寸,作于1470年,时年沈周43岁。
从1470前后到1502年,这30年中,是沈
周心情最为开朗舒适的阶段,也是其艺术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长子云鸿已能管理家中事务,使他专心于诗画,不受俗事羁束,严守家训,隐居读书作画,不出仕为官。
沈周在40岁以后,师承画风都有很大的变化,从“素善诸家”逐渐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貌,及苍润雄厚的独特风格。
画法也逐渐由细变粗,景致由繁变简,尺幅由小变大,疏密相间,刚柔相济,中锋侧笔并用,长勾短斫兼施,此幅作品得大痴之意,兼云林之神,又得仲圭之韵,圆浑的山石中夹以黄子久中锋侧笔的披麻皴,并将斧披、雨点、等皴法相互结合,线条于细密中见劲力,浓墨苔点则取王蒙之法。
整体风格已在精细中现粗劲趋向。
同时期作品(1470年作)如《魏园雅集图》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画风、技法与构图都极为相近。
画面右上角题识:枫林斜日树依微,山下人开白版扉。
若个行吟游衍地,溪山空翠扑人衣。
细细寻思缓缓行,鬓毛撩乱见秋清。
空山莫道无人伴,黄叶随风作送迎。
成化庚寅(1470年)九月长洲沈周画。
钤印:启南、石田
此诗中透露着文人恬淡幽闲的情怀,反应出沈周清淡平和,静恬安逸的归隐情怀。
画面右下角钤收藏印“裴景福收入壮陶阁秘籍
”、“德畭审定”、“子韶审定”与左下角的“伯谦所见书画铭心绝品”。
经查,此作先经“粤省四大收藏家”之一的潘仕成收藏,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
他在海山仙馆内收藏了大量古玩文物,其所藏金石、古帖、古籍、古画,有“粤东第一”之称。
与伍崇曜、康有为、孔广陶为“粤省四家”。
后经晚清民国著名收藏家裴景福(1854-1924)收藏,裴景福(1854-1926),字伯谦,鉴赏家,安徽霍丘人。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
收藏金石、书、画、碑帖极富,藏有王翚画黄河图、运河图。
工诗,著有《河海昆仑录》。
并著录其编纂的民国时期最重要的书画著录《壮陶阁书画录》,“伯谦所见书画铭心绝品”一印,乃裴景福宝如拱璧的作品则钤有此印。
由此可见,此作的珍贵性便不言而喻了。
裴景福(1854-1924),字伯谦,又字安浦,号臆闇,安徽霍邱县新店人。
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
民国初年,任安徽省政务长。
晚年辞职回乡安居,以收藏书画、古董自娱。
潘仕成(1804-1873),字德畲、德舆,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
他主持修建的私人别墅——海山仙馆,成为岭南文化史上璀璨的明珠。
题识:枫林斜日树依微,山下人开白版扉。
若个行吟游衍地,溪山空翠朴人衣。
细细寻思缓缓行,鬓毛缭乱见秋清。
空山莫道无人伴,黄叶随风作送迎。
成化庚寅九月,长洲沈周画。
作品资料作者沈周
尺寸87×32cm
创作年代1470年作
估价RMB
50,000-100,000
成交价RMB 2,530,000
专场古代书画日场
拍卖时间2013-12-04
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著录:
1.《壮陶阁书画录》(上)(民国)裴景福著,第305页,学院出版社。
2.《吴门画派沈周》紫都耿静编著,第152页,中央编辑出版,2004年版。
钤印:启南、石田
鉴藏印:裴景福收入壮陶阁秘籍、德畬秘藏、子韶审定、伯谦所见书画铭心绝品━━━━━━━━━━━━━━━━━━━━━━━━━━━━━阴山箴言阅画千卷,不如读透一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