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诗歌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9
明清诗歌优秀4篇明清朝代经典诗词篇一1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纳兰性德〔清代〕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不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是一种呢喃自语的絮语,是内心卑微低沉的声音。
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
2所见袁枚〔清代〕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
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
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
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
”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3舟夜书所见查慎行〔清代〕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明清朝代经典诗词篇二1观书于谦〔明代〕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2把酒对月歌唐寅〔明代〕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梅花一作:桃花)3言志唐寅〔明代〕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
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明清朝代经典诗词篇三1核舟记魏学洢〔明代〕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及代表作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
这些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1. 诗歌流派明清时期的诗歌流派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晚明的“江左派”和清代的“浙西派”最为著名。
晚明的“江左派”是以杨慎、杨基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组成的文学团体。
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注重意境的营造,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
代表作有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
清代的“浙西派”则是以袁枚、纳兰性德等人为代表的一批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以清新自然、婉约细腻为特点,注重抒发个人情感。
代表作有袁枚的《世说新语·破幽梦》等。
2. 戏曲流派明清时期的戏曲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京剧”和清代的“评剧”最为著名。
明代的“京剧”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牡丹亭》、《长生殿》等。
清代的“评剧”则是以李时中、李时中、李时中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戏曲演员组成的艺术团体。
他们的演唱技巧高超,形成了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
代表作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3. 小说流派明清时期的小说流派也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以明代的“四大奇书”和清代的“红楼梦”最为著名。
明代的“四大奇书”是指《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和《金瓶梅》这四部小说。
这些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其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备受赞赏。
二、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的影响明清时期的文学流派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些文学流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创作范式。
无论是诗歌、戏曲还是小说,都吸收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明清诗歌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品评】此曲首两句,分别点出春与晚。
芳草萋萋,春云撩乱,夕阳笼罩,暮霭凄迷。
暗淡的景色表现心情的惆怅,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 短亭” 三句,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
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 一声啼鸟” 三句,既是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
啼鸟声打断了诗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结尾三句,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化用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的诗意,抒发离愁别恨。
“ 佳人不见”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
此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显得典雅工丽,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词征》评此曲“ 丰约中度,旋复回环” ,此论颇是。
它在表达情感时注意分寸,描写景色时又注意前后映照,应属散曲中的精品。
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然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品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有味而佳” 。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
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
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
这里长着芦、蘋、蓼柳,色分黄、白、绿、红。
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
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 虽无刎颈交”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却有忘机友”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
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
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不识字” 三字,掷地有声。
明清诗歌专题知识点总结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诗歌在这一时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明清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个性风貌,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均不可小觑。
本文将就明清诗歌的特点、代表诗人、流派风格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特点1. 明清诗歌的时代背景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诗歌承载着时代的变革和社会风貌。
明朝后期社会动荡,诗人们多对时代风貌、社会疾苦作出反应;清朝时期国家政治稳定,诗人们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感情、生活情趣。
2. 明清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明清诗歌在形式上延续了唐诗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宋诗及元曲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内容方面,明清诗歌多以山水田园、家国情怀、个人感慨等为题材,充满着诗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悟。
3. 明清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明清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律诗、绝句、词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明清诗歌追求准确表达情感和意境,善于运用比兴、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深厚的意蕴和美学价值。
二、代表诗人1. 明代代表诗人——辛弃疾辛弃疾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和豪迈,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他的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夜行黄沙道中》等,其中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2. 清代代表诗人——袁枚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清新、婉约之美,题材广泛,情感真挚。
他的代表作品有《鹧鸪天·晓日冥冥口上歌》、《清平乐·游西湖》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和人生命运的洞察和表达。
三、流派风格1. 明代诗歌流派风格明代诗歌以宫廷诗、山川诗、儒家诗、江南诗等为代表。
其中宫廷诗以描写宫廷生活和帝王风采为主题,如徐渭的《上林赋》;山川诗则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为主题,如李廷忠的《杭州湖山》;儒家诗多表现对传统道德和文化的思考,如方孝孺的《满江红·登岳阳楼》;江南诗则以描绘江南风光和女子情怀为主题,如杨慎的《小池》。
《料无富贵逼人来》明清诗歌100首1.咏钱/袁枚《23》《25》《146》《210》《353》人生薪水寻常事,动辄烦君我亦愁。
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
空劳姹女千回数,屡见铜山一夕休。
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
【主题】对金钱的辩证观点。
【注释】薪水:借代柴米油盐之事。
俊物:好东西。
姹女:少女,汉灵帝母亲永乐太后曾专用河间女工数钱。
解用句:懂得用钱何尝不是好人才。
铜山:邓通曾自铸钱币,景帝时被抄家穷饿而死。
婆心:是仁慈之心。
九州句:希望天子能设像汉武帝封车千秋为“富民侯”,让百姓走上富裕。
2.伤心/袁枚《158》《374》伤心六十三除夕,都在慈亲膝下过。
今日慈亲成永诀,又逢除夕恨如何?素琴将鼓光阴速,椒酒虚供涕泪多。
只觉当初欢侍日,千金一刻总蹉跎!【主题】除夕祭母,十分痛苦。
【注释】慈亲:慈爱的父母,此指母亲。
3.绝命词/袁枚赋性生来本野流,手提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踢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如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不休。
【主题】除夕祭母,十分痛苦。
【注释】一说作者为乞丐。
4.醉吟/一侍女《28》一杯一杯又一杯,主人醉倒玉山颓。
主人大醉卷帘起,招入青山把客陪。
【主题】在于她描绘出主人(成容若)那豪爽待客的形象【注释】袁枚《随园诗话》记载纳兰侍女口占的。
5.九江舟中/王鸣胜《25》渺渺浔阳烟树齐,萧萧湓浦雁行低。
长江九派东流去,何事孤舟独向西?【作者简介】王鸣盛(1724-1808),上海嘉定人,官至礼部侍郎。
【主题】写江水东流我独向西,叹忙碌奔波。
【注释】湓浦:湓江。
6.西湖葛岭有嘲/王鸣胜《191》忙里能闲号半闲,相公胸次本来宽。
襄樊失守成何事,不抵秋虫胜负看。
【主题】讽刺贾似道胸中无国事。
【注释】葛岭有贾似道的别墅。
秋虫:指斗蛐蛐。
7.卢沟桥/王鸣胜《25》卧虹终古枕桑乾,泱漭浑河走急湍。
马邑风烟通一线,太行紫翠压千盘。
唤人喔喔荒鸡早,照影苍苍晓色寒。
明清乐府诗《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二、衍生注释1. “长干”:古代金陵城(今南京)里的一个地名,是吏民杂居的地方,故址在今南京城南。
2. “九江”:这里的九江并非现在专指江西九江,而是泛指长江下游一带众多的江河。
三、赏析1. 主题与情感- 主题是描写长干人同乡相遇的情景。
情感上充满着一种略带遗憾又有些惊喜的感觉。
男女二人同是长干人,但是小时候却并不相识,这种不相识中又有一种他乡遇同乡的亲近感。
- 反映出长干地区的人们之间那种剪不断的地域联系和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感慨。
2. 表现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直叙其事的手法,简洁明快。
开篇就点明了女方居住在靠近九江水的地方,就在九江边来来去去。
然后直接说出双方都是长干人,可是小时候却不认识。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语言质朴如同白话,以一种非常直白、朴素的方式来讲述这个相遇的故事,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一种质朴的情感。
四、作者介绍此诗为唐代诗人崔颢所作。
崔颢,汴州(今河南开封)人。
他的一生,既有不得志的坎坷境遇,又有诗作受推崇的辉煌。
他的诗以描写汴州、洛阳等地的宫女愁怨之作和描写边塞军事生活的边塞诗著称,《长干行·家临九江水》则是他描写民间生活的经典之作,从崔颢多样的诗作题材可以看出他描绘生活多样性的能力很强,能把各种人物和情景恰当地用诗歌展现出来。
五、运用片段1. 在一场老同学聚会上,多年来大家各自辗转,其中有两位同学,小时候虽在相邻的街区,却从未有过交集。
老班长笑着说:“你们这可真是‘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啊,不过现在还不算晚。
”2. 小李和小张都是来自同一个小县城的打工者,他们在大城市的一家工厂里相遇了。
小李打趣道:“咱两也算是‘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的情况啦,现在遇上了可得好好关照下。
”3. 在一个大规模的同乡会上,有两个人发现彼此老家房子虽然隔得不远,但以前都没见过面。
部编版九年级上必背古诗词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的必背古诗词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包括了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时期的诗歌。
以下是部分必背古诗词的内容:1. 《观刈麦》 - 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7. 《声声慢·寻寻觅觅》 -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 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9.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0.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通过背诵这些诗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清词选》西风⽆赖过江来,历尽千⼭万⽔⼏时回2021-09-06 07:03·颜渊⼭庄词,作为⼀种⽂化遗产,⾃然有它的历史局限。
词起源于民间,反映⽣活本来⽐较⼴阔。
可是⾃从转⼊⽂⼈⼿中以后,逐渐被打上了有闲阶层的烙印,成了他们⽤以絺章绘句和表现舞阵歌围享乐⽣活的习⽤的艺术形式。
渐渐远离了现实⽣活,甚⾄掺进不少低级趣味的成分。
不少杰出之⼠坚持古典⽂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是,不可否认,风花雪⽉、滴粉搓酥的作品以及形式主义的倾向,却相当⼴泛地存在着。
这就需要我们⽤历史唯物的观点进⾏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明代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总的来说是相当繁荣的,⽆论诗⼈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
但是明代诗歌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
清诗既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限制于的⽂字狱的政治迫害,限制了清诗获得更⾼成就。
总的看来,清诗流派迭出,风格多样,上承唐宋,下启近代中国古典诗歌。
本编取材以思想健康、艺术性强者为主。
思想⽆害⽽⼜艺术性较⾼、影响较⼤者,也酌予收录,以存各派风貌。
隋唐时代兴起的词,在宋代进⼊了全盛时期。
其后,历元、明、清三代六百三⼗余年,虽有兴替起落,但始终呈现多姿多态。
《明清词选》精选明清两代著名词⼈所作词之佳作,供⽹友鉴赏。
明清词选⽬录明代刘 基(1311-1375) ⽔龙吟(鸡鸣风⾬潇潇) 如梦令(⼀抹斜阳沙觜)杨 基(1326-1378) 菩萨蛮(⽔晶帘外娟娟⽉) 浣溪沙(软翠冠⼉簇海棠) 清平乐(欺烟困⾬)徐有贞 中秋⽉(中秋⽉)⽂征明(1470-1559) 满江红(拂拭残碑) 青⽟案(庭下⽯榴花乱吐)杨 慎(1488-1539)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 转应曲(银烛) 少年游(红稠绿暗遍天涯)王世贞(1526-1590) 忆江南(歌起处)陈⼦龙(1608-1647) 点绛唇·春⽇风⾬有感 念奴娇·春雪咏兰 画堂春·⾬中杏花 诉衷情·春游 谒⾦门·五⽉⾬叶⼩鸾(1616-1632) 浣溪沙(⾹到酴醾送晚凉)夏完淳(1631-1647) ⼘算⼦(秋⾊到空闺) 婆罗门引·春尽夜清代吴伟业(1609-1671) ⽣查⼦·旅思(⼀尺过江⼭) 如梦令(镇⽇莺愁燕懒)宋 琬(1614-1673) 蝶恋花·旅⽉怀⼈(⽉去疏帘才⼏尺)王夫之(1619-1692) 摸鱼⼉·东洲桃浪,潇湘⼩⼋景词之三 更漏⼦·本意 清平乐·咏⾬ ⽟楼春·⽩莲⽑奇龄(1623-1713) 荷叶杯(五⽉南塘⽔满) 相见欢(花前顾影粼粼)陈维崧(1625-1682) 醉落魄·咏鹰 醉太平·江⼝醉后作 夜游宫(⼀派明云荐爽) 夜游宫(耿耿秋情欲动)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 ⼘算⼦·租风⽠步 好事近(分⼿柳花天) 清平乐(帘前⾬罢) 南乡⼦·邢州道上作 虞美⼈(⽆聊笑捻花枝说) 沁园春·咏菜花 临江仙·寒柳 夏初临(中酒⼼情)屈⼤均(1629-1696) 潇湘神·零陵作 梦江南(红茉莉)朱彝尊(1629-1709) ⾼阳台(桥影流虹) 桂殿秋(思往事) 卖花声·⾬花台(衰柳⽩门湾) 南楼令(疏⾬过轻尘) 解佩令·⾃题词集(⼗年磨剑) 霜天晓⾓·晚次东阿(鞭影匆匆) 梅花引·苏⼩⼩墓(⼩溪澄) 尉迟杯·七⼣怀静怜(吴绫⽩) ⽊兰花慢 ·上元(今年风⽉好) ⾦缕曲·初夏(谁在纱窗语) 忆少年(飞花时节) ⼀叶落(泪眼注) 长亭怨慢·雁(结多少悲秋俦侣)彭孙遹(1631-1700) ⽣查⼦·旅夜(薄醉不成乡)王⼠祯(1634-1711) 浣溪沙(北郭清溪⼀带流) 浣溪沙(⽩鸟朱荷引画桡) 蝶恋花·和漱⽟词顾贞观(1637-1714) ⾦缕曲(季⼦平安否) ⾦缕曲(我亦飘零久) 步蟾宫(⽟纤暗数佳期近) 菩萨蛮(⼭城夜半催⾦柝)纳兰性德(1654-1685) 蝶恋花(⾟苦最怜天上⽉) 长相思(⼭⼀程)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凉) ⽊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 鹧鸪天(背⽴盈盈故作羞) 浪淘沙(夜⾬做成秋) 蝶恋花(⼜到绿杨曾折处) 南乡⼦·为亡妇题照(泪咽更⽆声) 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 菩萨蛮(催花未歇花奴⿎)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菩萨蛮(晶帘⼀⽚伤⼼⽩) 清平乐(风鬟⾬鬓) 河 传(春浅,红怨) 如梦令(正是辘轳⾦井) 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 沁园春(瞬息浮⽣) ⾦缕曲·赠梁汾侯⽂曜 虞美⼈影(有时云与⾼峰匹)厉 鹗(1692-1752) 谒⾦门(凭画槛) 眼⼉媚(⼀⼨横波惹春留) 齐天乐(簟凄灯暗眠还起) 齐天乐(瘦筇如唤登临去) 百字令(秋光今夜)郑 燮(1693-1765) 满江红·思家(我梦扬州)吴锡麒 长相思(说相思) 临江仙(⽉⿊星移灯屡闪) 少年游(江南三⽉听莺天) 菩萨蛮(春波软荡红楼⽔)黄景仁(1749-1783) 卖花声·⽴春(独饮对⾟盘) 丑奴⼉慢(⽇⽇登楼) 贺新郎(何事催⼈⽼)左 辅(1751-1833) 浪淘沙(⽔软橹声柔)张惠⾔(1761-1802) ⽔调歌头(东风⽆⼀事) ⽔调歌头(疏帘卷春晓) ⽔调歌头(今⽇⾮昨⽇) 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风流⼦·出关见桃花(海风吹瘦⾻)董⼠锡 虞美⼈(韶华争肯偎⼈住) ⽊兰花慢(看斜阳⼀缕)周 济(1781-1839) 蝶恋花(柳絮年年三⽉暮) 渡江云·杨花(春风真解事)龚⾃珍(1792-1841) 点绛唇·⼗⽉⼆⽇马上作 湘 ⽉(天风吹我)项鸿祚(1798-1835) 减字⽊兰花(阑珊⼼绪) 清平乐·池上纳凉(⽔天清话) 太常引(杏花开了燕飞忙) 阮郎归(杏花开了燕飞忙) ⽔龙吟(杏花开了燕飞忙)陈 澧(1810-1882) 齐天乐(倦游谙尽江湖味)蒋春霖(1818-1868) ⼘算⼦(燕⼦不曾来) 浪淘沙(云⽓压虚栏) 鹧鸪天(杨柳东塘细⽔流)庄 棫(1830-1878) 相见欢(深林⼏处啼鹃) 定风波(为有书来与我期) 蝶恋花(城上斜阳依碧树) 蝶恋花(百丈游丝牵别院) 蝶恋花(绿树阴阴晴昼午) 蝶恋花(残梦初回新睡⾜)谭 献(1832-1901) 蝶恋花(庭院深深⼈悄悄) 蝶恋花(⽟颊妆台⼈道瘦) 鹧鸪天(绿酒红灯漏点迟) 临江仙·和⼦珍(芭蕉不展丁⾹结)王鹏运(1849-1904) 点绛唇·饯春(抛尽榆钱) 浣溪沙(苜蓿阑⼲满上林) 南乡⼦(斜⽉半胧明)冯 煦 南乡⼦(⼀叶碧云轻)⽂廷式(1856-1904) 蝶恋花(九⼗韶光如梦⾥) ⽔龙吟(落花飞絮茫茫) 好事近·湘⾈有作 祝英台近(剪鲛绡) 天仙⼦(草绿裙腰⼭染黛)郑⽂焯(1856-1918) ⽟楼春(梅花过了仍风⾬) 浣溪沙(⼀半黄梅杂⾬晴)朱孝臧(1857-1931) 乌夜啼·同瞻园登戒坛千佛阁 清平乐·夜发⾹港 浣溪沙(独鸟冲波去意闲) 浣溪沙(翠⾩红匪夹岸迎) 南乡⼦(病枕不成眠)康有为(1858-1927) 蝶恋花(记得珠帘初卷处)况周颐(1859-1926) 苏武慢·寒夜闻⾓ 定风波(未问兰因已惘然) 浣溪沙(风⾬⾼楼悄四围) 浣溪沙(⼀向温存爱落晖)陈 洵(1871-1942) 南乡⼦(不⽤问⽥园)梁启超(1873-1927) ⾦缕曲(瀚海飘流燕)秋 瑾(1875-1907) 满江红(⼩住京华)麦孟华 解连环(旅怀千结)王国维(1877-1927)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道) 点绛唇(屏却相思) 点绛唇(厚地⾼天) 蝶恋花(窗外绿阴添⼏许) 虞美⼈(碧苔深锁长门路)明代刘基(1311-1375)⽔龙吟鸡鸣风⾬潇潇,侧⾝天地⽆刘表。
写花的明清诗歌1. 《早梅》 - 道源(明代)- 全诗: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
香闻流水处,影落野人家。
2.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龚自珍(清代)- 全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蝶恋花》 - 康有为(清代)- 部分诗句:记得珠帘初卷处。
人倚阑干,被酒刚微醉。
翠叶飘零秋自语,晓风吹堕横塘路。
词客看花心意苦。
坠粉零香,果是谁相误?三十六陂飞细雨,明朝颜色难如故。
4. 《桃花》 - 唐寅(明代)- 全诗: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5. 《题画兰》 - 郑燮(清代)- 全诗: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6. 《咏菊》 - 曹雪芹(清代)- 部分诗句: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7. 《栀子花诗》 - 沈周(明代)- 全诗: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8. 《水仙花》 - 李渔(清代)- 全诗:翠帔缃冠白玉珈,清姿终不污泥沙。
骚人空自吟芳芷,未识凌波第一花。
9. 《荷花》 - 石涛(清代)- 全诗: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10. 《白海棠》- 曹雪芹(清代)- 部分诗句: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明清时期的女性诗人与作品欣赏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女性诗人。
她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创作出了一批精美绝伦的诗歌作品。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几位著名的明清女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并对其风格、主题和艺术成就进行欣赏。
首先要提到的是明代女性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生于浙江宁波一个书香门第之家,自幼酷爱文学。
她深得唐代诗人王之涣、陆游等影响,在表达个人情感方面追求简洁而富有力量感。
“临江仙·满地残红”的这首抒怀之作中,“满堂芳草思归路”直接道出了作者胸中所想。
“萧条夜月愁何极”,则展示了她内心深处孤寂寥落之情。
陶渊明也是一位备受推崇的明代女性诗人。
陶渊明(1301年-1374年)生活在南宋初期,被誉为“九子山房”。
他以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见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情趣与哲理思考。
其中,《桃花源记》被誉为其代表作之一。
“径行数十步……渔父闻之,大悦”这一段描写展现出作者对乐土幸福生活向往的愿望。
明代女性诗人杜牧也是备受称赞的文学家。
她以婉约派词章成名,创造了许多优美动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秋夜将晚时》中,“重门不可掩”的描述给读者带来深沉而恢宏的氛围;“云卷云舒处”则通过天地间变化莫测的自然景象传达出对岁月流转无常的感触。
此外,还应该提及明清女性诗人邵雍、王石友等,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较高成就,并留下了一批令人赞叹不已的佳作。
总结起来,明清时期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女性诗人们。
她们通过精心构思和细腻表达捕捉到了生活的细节与情感,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而真实的世界。
她们的作品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享受和深思。
通过欣赏这些明清女性诗人及其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味那个时代女性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心灵表达方式。
她们以自己独特的感悟和才华创造出许多动人心弦、触动灵魂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无尽光彩。
正是由于这些杰出女性诗人们在明清时期所做出卓越贡献,我们才能够拥有今天如此优秀丰富多样化、反映着历史背景与社会风貌之变迁、同时脱离时间限制而具有普适意义与永恒价值之佳构。
明清时期人吃人的诗
明清时期的诗歌中有关人吃人的主题并不常见,但也有大量诗歌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其中有些描写了人民苦难和饥荒的境况,有时也会提及到一些极端的行为。
以下是几篇相关的诗歌:
1.《拜水湾惊毙骷髅》(明朝陈抟)
“地下堆积血衣迹,树头吊着人头骨。
士介公门折妻死,丐帮毒气毙少年。
”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地区的惨状,居民们被迫采取了残忍的手段来求生存,甚至使用毒气杀害别人。
2.《游大梁》(明朝王守仁)
“郊野乱煮草,长城留冻腥。
屠者食莎舍,众逐至欲饱。
”
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个饥饿的社会,居民们在野外采集草并煮成食物,一些人甚至使用肉类中的脂肪来增加口感。
3.《秋风忆江南》(清朝李清照)
“玉露凋伤枫树林,橙红时节动京城。
黯然销魂泪,对此如何不泪崩?”
这首诗描绘了明清时期饥荒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在文学作品中表达悲哀和无奈的情感。
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人吃人的主题,但这种严重的饥荒和人的无奈境地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总之,明清时期的诗歌作品不少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
生活,其中也包括极端的行为和社会现象,这些也反映了历史上的苦难和挣扎。
明清诗词大全明清诗歌(一):《寻胡隐者》(明)高启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明清诗歌(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明清诗歌(三):《咏石灰》(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明清诗歌(四):《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明清诗歌(五):《明日歌》文嘉(明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清诗歌(六):入直西苑清代:纳兰性德望里蓬瀛近,行来阆苑齐。
晴霞开碧沼,落月隐金堤。
叶密莺先觉,花繁径不迷。
笙歌回辇处,长在凤城西。
明清诗歌(七):《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慎(明代)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明清诗歌(八):南乡子·泪咽却无声清代:纳兰性德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悲哀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明清诗歌(九):浣溪沙清代:纳兰性德风髻抛残秋草生。
高梧湿月冷无声。
当时七夕记深盟。
信得羽衣传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
人间空唱雨淋铃。
明清诗歌(十):《玉楼春》白莲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心窥晓镜。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明清诗歌(十一):托龙君超为觅仙源隐居诗以寄之明代:袁宏道云石村中且卜庐,凭君为买一峰余。
全栽芝菊为疆界,尽写云岚入券书。
门对仙童浇药地,巷通毛女浣花渠。
闲中每爱天台去,好与刘晨间屋居。
明清诗歌(十二):《清平乐》咏雨归禽响暝。
明清诗歌流派《公安派与竟陵派:明清诗歌流派中的独特双璧》一、原文:《江行俳体(选一)》袁宏道江面微风泻浪开,船头处处逐花回。
呼童上岸买村酒,牧竖牵牛入草莱。
芦叶有声疑露雨,浪花无际似浮埃。
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二、衍生注释:1. 俳体:这里指一种诗体格式。
2. 牧竖:牧童。
3. 草莱:野草,这里指草地等野外的地方。
三、赏析:-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以江行所见为主题。
诗人在描绘江行中的美好画面,如微风、逐花的船头、上岸买酒的童子、牵牛的牧童等,充满灵动自然的感觉。
然而末尾两句却笔锋一转,批判画家不了解渔家的辛苦,只会作寒江钓雪这样优雅闲适但不符合渔家真实生活的画,表达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表现手法:诗的前六句主要是写景叙事,生动描述出江行途中各种景象,画面感强烈。
而最后两句通过议论的方式,直抒胸臆,点明主题,对比鲜明。
先扬后抑,通过前面优哉游哉的江行画面的铺垫,更加凸显最后对画家的批判力度。
四、作者介绍:袁宏道是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
他为公安派的代表人物。
其性灵说主张文学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打破了复古派的垄断,主张写自己的真情实感,重视民间的通俗文学。
他的作品多是文风清新自然,表现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独特的感悟。
五、运用片段:- 例子一:在一场关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讨论会上,甲说很多画家总是理想化地描绘渔家生活,乙为了增加说服力回应道:“就像袁宏道在《江行俳体(选一)》中说的‘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啊,很多艺术作品确实没有反映出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
”- 例子二:李老师在给同学们上绘画艺术欣赏课时,展示了一些古代关于渔家主题的绘画。
他说到:“某些画家的作品往往只表现出寒江独钓的美,但是真正的渔家生活不是这样的。
正如袁宏道诗中所说‘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艺术作品有时候会脱离实际的生活。
”- 例子三:老王和老张在江边漫步,看到江上有小船在飘着,渔夫正在辛苦地捕鱼。
明清诗歌的特点
嘿,咱今儿就来讲讲明清诗歌的特点。
明清诗歌啊,那可真是丰富多彩得像个大宝藏!
先来说说明代诗歌,那风格多变的哟,就像天气一样,时晴时雨。
像高
启的诗,多有啥感觉?大气啊!“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瞧瞧这意境,美不美?这不就跟咱去了趟特别美的地方,心里那叫一个舒畅。
再看看清代诗歌,精致得跟艺术品似的。
就拿龚自珍来说吧,他的诗有
时候就像一把小锤子,猛地敲你一下,让你醒神儿!“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哇,这多带劲啊!这感觉就像你正迷迷糊糊呢,突然有人喊了你一嗓子,让你精神一振。
明朝诗歌里还有好多特别有意思的呢,比如说那些写生活小事的,哎呀,就跟咱平时过日子似的,亲切得很。
而清代诗歌呢,则常常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像一封封写给时代的信。
明清诗歌不像小说那么长篇大论,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虽然小,但光芒四射啊!这不就跟咱生活中的小惊喜似的,虽小却能让咱开心好一会儿。
咱想想看,要是没了这明清诗歌,那咱们的文化宝库得多暗淡无光啊!
它们是历史的镜子,照出了那个时代的样子;它们也是情感的寄托,让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喜怒哀乐。
所以啊,咱得多去欣赏欣赏明清诗歌,好好感受它们的魅力呀!。
明清诗歌词曲《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衍生注释:-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经过无数次的敲打。
- “等闲”:平常、轻松的意思,在这里表示面对烈火焚烧时的从容态度。
- “清白”:表面是指石灰洁白的颜色,实际象征着高尚的节操。
赏析:这首诗的主题鲜明,借石灰来表达作者洁白的志向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从情感上来说,充满了一种无畏无惧、慷慨激昂之情。
表现手法上,诗人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句句写石灰,实则句句在写人。
前两句写石灰的开采和煅烧过程,开采需要千锤万凿,煅烧是烈火焚烧,然而石灰都等闲视之。
后两句表明石灰就算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而这清白与清白的名声和高洁的节操紧密相连,表达出诗人为了自己的操守不惜牺牲一切的坚定决心。
作者介绍:《石灰吟》的作者于谦,是明朝伟大的民族英雄和诗人。
于谦为官清廉正直,曾经在面临国家危机的时候挺身而出,保卫北京城。
他一生光明磊落,不阿谀奉承,所以他写出这样一首表明自己操守高洁如同石灰一样的诗歌也就不足为奇了。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学校的廉政教育课堂上,老师为了向同学们解释清正廉洁的含义,就引用了于谦的《石灰吟》:“于谦曾经作诗云‘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如果一个官员在面对各种利益诱惑的时候,就像石灰面对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一样不动摇,一心只想把清白之身和清正之名留在人间,那就是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洁。
”例子二:小李在单位工作时,发现一些同事为了升职不择手段,他觉得这种行为违背了自己的原则。
在和好友私下吐槽的时候说:“我想起于谦的《石灰吟》,人家石灰宁可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也坚守清白,咱们虽然没有石灰那么壮烈,但是在这单位里也得秉持点基本的操守啊,最起码要有点‘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决心啊。
”例子三:在一个国学诗词分享会上,小王向大家推荐于谦的《石灰吟》:“你们看,咱们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考验,就像石灰的‘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但是我们要像石灰一样,淡然处之,心中还要坚守自己的原则,怀揣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信念,这样我们才能活得堂堂正正。
明清诗歌人月圆·春晚次韵张可久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品评】此曲首两句,分别点出春与晚。
芳草萋萋,春云撩乱,夕阳笼罩,暮霭凄迷。
暗淡的景色表现心情的惆怅,是情景交融的写法。
“ 短亭” 三句,是对过去送别情景的回忆。
那时举杯送行,依依惜别,水陆分途,各奔前程。
曲中逐一指出湖、船、柳、马,历历在目,以此表明思念之深。
“ 一声啼鸟” 三句,既是春晚实景,又使意境深化。
啼鸟声打断了诗人的沉思,使他从迷惘中回到现实,而春晚的风雨,也是分别以后所经历的人生波折的写照。
结尾三句,顺着风吹雨打的描写,化用唐代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的诗意,抒发离愁别恨。
“ 佳人不见” ,正是作者在春晚时分愁思起伏的原因。
此曲以写景见长,景语又是情语,而所写的眼前景物,多与故实相关显得典雅工丽,倍能体现缠绵委婉的情味。
《词征》评此曲“ 丰约中度,旋复回环” ,此论颇是。
它在表达情感时注意分寸,描写景色时又注意前后映照,应属散曲中的精品。
沉醉东风·渔父白朴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然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品评】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云:此曲“ 有味而佳” 。
确实,它值得认真咀嚼。
首两句,先描绘江边景色。
岸、渡、堤、滩,表明写的是水边。
这里长着芦、蘋、蓼柳,色分黄、白、绿、红。
枝叶疏爽的植物,点缀着缤纷的色彩,掩映着澄澈的江水,真是一幅淡荡明丽的秋江水墨图。
中间三句,渐露题旨。
“ 虽无刎颈交” 是先退一步,逼出下文“ 却有忘机友” ,再申明忘机友便是白鹭沙鸥。
鸥鹭点水而飞,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写渔父在澄明的秋江上,和鸥鹭相与忘机,便烘托出他性格的高洁,也从侧面表明他对尘浊的厌弃。
末两句,格调转为峭拔,特别是“ 不识字” 三字,掷地有声。
强调渔父不识字,可以无忧无虑,可以傲视王侯,正是要表现识字的知识份子对现实生活的反感。
在词曲创作中,以渔父为题材的作品不在少数,一般也只着眼于描绘他们生活的逍遥惬意,象刘秉忠的《清平乐· 渔舟横渡》说:“ 自任飞来飞去,伴他鸥鹭忘机。
” 白朴此曲情味则显然有所不同。
由于白朴虽然优游山水,实则块垒未消,这一来,命辞遣意,就不是一味潇洒脱略。
水仙子·寻梅乔吉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
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
淡月昏黄。
【品评】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古人踏雪寻梅,意味着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此曲入三句,即从“ 寻” 字落笔。
“ 冬前冬后” ,写寻找时间之长,“ 几村庄” 写寻找地域之广。
“ 溪南溪北” 与“ 树头树底” 两句则写从山下找到山上。
作者极写寻梅之艰,正表明爱梅之心切。
“ 冷风来何处香” 两句,是意外地发现了梅。
先写嗅到梅的香气,后写看到梅的姿容,配合着“ 何处” 、“ 忽相逢” 的点染,层次分明地表现出寻梅时从犹豫到惊喜的神态。
最后三句,化用三个典故曲折表达寻见梅后的心情。
“ 酒醒寒惊梦” ,是写所见梅花的美。
据《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过罗浮山,遇一白衣女子,对饮甚欢。
酒醒后发觉自已躺在白梅树下。
承上文“ 缟袂绡裳” ,诗人在美丽的白梅面前,觉得自已也象赵师雄那样醉心惬意。
不过中间着一“ 寒” 字,便透露去一丝怅惘。
“ 笛凄声断肠” ,则承“ 寒” 字落墨。
李白曾有诗“ 黄鹤楼前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诗人也想到春景不能常驻,梅花不能常开,理想不能常在,美好的事物终将失去,因而在获梅时既是欣喜,又有伤悲。
“ 淡月昏黄” ,用林逋“ 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意,既交待寻梅的时间,又传出寻梅者寂寞的心绪。
此曲环绕着寻梅写情绪的变化,从寻梅的殷切,遇梅的喜悦,到赏梅时的忽感失落,细致入微,含蓄有味。
折桂令·梦是作郑光祖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赋罢高唐。
风动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
缥渺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
唤起思量,待不思量,怎不思量。
【品评】《太和正音谱》云:“ 郑德辉之词如九天珠玉。
” 又云:“ 其词出语不凡,若咳唾落乎九天,临风而生珠玉,诚杰作也” 。
他的作品构思之奇,用词之美,确实不同凡响。
这支小令,以梦后的感觉,表现相思之苦,手法也奇巧新颖。
首句显示一种仿佛迷离的意蕴,窗户半开,若明若暗。
幽幽的梦境,似乎越来越缥缈朦胧了。
“ 歌罢” 、“ 赋罢” 两句,用两个曲故含蓄地表现梦中的欢会,连用两个“ 罢” 字,是对风流云散的强调,并带出下文梦醒的描写。
“ 风动” 、“ 爽入” 、“ 月照” 三句,写醒后所见。
凉风、明月,吹醒了人,照破了梦。
但梦中一切,还历历在目,梦醒了似乎还在梦中。
“ 依稀” 句,即写如见其人,如闻其香。
梦是幻觉,而幻觉之外,又有幻觉,这奇特的描写,恰好表现思恋的缠绵悱恻。
末三句,点明曲意。
“ 思量” 一语,三次反复出现,一唱三叹,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往情深无法割舍的相思之苦。
醉东风关汉卿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手执着饯行杯,眼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 保重将息” ,痛煞煞教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品评】此曲写送别,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动人。
它入手即总摄离别时的感受,首两句对偶句,很能表现离别者内心的痛苦,情绪的凝重。
跟着写送行的场面,饯行的女子,手上端着酒杯,眼里盈盈珠泪。
“ 搁着” 两字,刻画出强忍眼泪的神态。
后几句着重写临别赠言的场面:她刚刚对离人说了声保重将息,便心如刀割,再也说不下去了。
毕竟,她控制住自已的情绪,也不愿意让所爱的人在离别的时刻增加痛苦,于是,她显得很爽朗,很自然,用一句美好的祝愿代替千言万语。
而写她强颜欢笑,很能深一步揭示她内心的痛苦。
我国写恋人送别的诗词,如韦庄的《女冠子》“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
柳永的《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
此曲刻画入微处,与上面两词相埒,而真率透彻过之。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渡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品评】马致远是元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此曲写天坛流子在秋天的感受。
首三句叠用九个名词,名词与名词衔接,无须动词作中介,却又能够使人理解作者所见所想。
这就象电影的蒙太奇镜头那样,通过画面的组接,启发观众联想画面以外的涵义。
秋天的黄昏,乌鸦返巢,藤缠老树,失去依托的游子,面对这样的景色,不能不触动愁思。
远处,小桥流水,村舍人家,显得宁谧面温馨,反衬游子离家心情的失落。
而放眼望去,古道蜿蜒,瘦马踯躅,周遭一片寂寞苍凉。
这三组景色,情味不同,在夕阳的照映下,统一构成富有韵味的意境。
最后一句,“ 断肠人在天涯” 。
这句贯穿全曲,却又戛然而止。
至于游子的情感,已不必多写。
游子是谁?是作者还是别人,也不必说明。
因为,它概括了羁旅天涯的人最典型的感受。
周德清《中原音韵》誉此曲为“ 秋思之祖” 。
王国维说它“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人,均不能辩此” 。
确实,此曲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别人难以企及。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踟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品评】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
这是最有名的一首。
起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气势飞动。
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
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 山河表里潼关路”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
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
从潼关向西,“ 望西都,意踟蹰” 。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悠然而起。
“ 伤心秦汉经行处”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
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
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震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
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豪雄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品评】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
于写物中巧妙结合着咏怀。
第一句咏煤炭点题。
第二句便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
“ 意最深” ,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
“ 春浩浩”承“ 阳和” 来,“ 照破夜沉沉” ,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
古人称庙堂宰相为鼎鼐,这里说宰相的作为,有赖于其人具有生成万物的能力,仍从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 铁石” 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
“ 但愿苍生俱饱暖” ,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
末句绾结到自已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是说人,也切定煤炭。
通篇寄托深远,而语言质朴明畅,无疑是于谦的力作。
绝句刘基人生无百岁,百岁复如何?古来英雄士,各已归山河。
【品评】此诗写志士的愤慨。
沈德潜评曰:“ 悲咽。
” 第一句从《古诗十九首》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化出。
接着说“ 百岁复如何” ,用诘问名式,深入一层,增强了人生感慨的表达力量。
后半首申足前意。
著名的苏轼《前赤壁赋》有一段绝妙好辞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此非曹孟德(操)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音诗)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诗后半,形象地概括了苏轼的赋意。
特别是刘基本人,就是辅佐朱元璋扫荡群雄成就统一大业的英雄士,在这里抒发的悲概,便不是一般文人的无病而呻了。
泰山李梦阳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品评】泰山诗,自从杜甫写了五古一首以后,后人几乎难于着笔。
李梦阳这首五律居然力能扛鼎。
一起便写出“ 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俯视一切气概,说海水如杯之小,正是衬托出泰山之高。
斗然一峰,指的泰山绝顶天柱峰。
“ 日抱扶桑跃” ,写观峰观日的壮观,“ 抱” 字“ 跃” 字,写日出动态逼真,“ 天横碣石来” ,则横向拓开。
末二句对秦皇、汉武的封禅迷信不悟,加以嘲讽,然而意在言外,不是议论。
通篇大气磅礴,与题相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