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帮忙类节目如何“帮”
- 格式:pdf
- 大小:168.98 KB
- 文档页数:2
20208News Dissemination新闻传播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可能通过更加便捷的途径获得信息,这种方式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电视媒体发展异常艰难,尤其是市级电视台的发展。
市级电视台没有省级电视台的传播优势、资金优势,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举步为艰。
但作为市级的主流媒体,在当地还是具有一定影响力、权威性。
为此,各市级电视台依据各自所处区域的特点,推出与市情相关的自办电视节目。
以“帮忙”为宗旨的电视节目,也成为一些市级电视台推出自办节目的首选。
立足本地,围绕为民解困和为民服务,缩短与受众的距离,打造民生服务平台,这样既能引起受众的关注,又能扩大电视台的影响,可谓一举两得。
设立“帮忙”类电视节目的初衷是好的,但真正推出这档栏目后,它的传播效果却不一定理想。
这与当前的信息传递的特点有直接关系:随着智能手机的逐步升级,网络机顶盒的抢滩,越来越多的家庭收看不到所在城市的电视节目,市级电视台的受众在快速萎缩,不管节目制作得多精彩,记者如何辛苦,受众接收不到节目信息,就达不到传播效果。
只有与移动媒体无缝融合,记者转变身份及写稿方式,积极利用新媒体,增强节目的可视性、影响力,才能把“帮忙”类栏目办好、办出特色。
一、“帮忙”类栏目的现状近些年,“帮忙”类电视节目成为各大小电视台推出自办节目的一个方向。
最早的有南京卫视的《南京零距离》,河南卫视的《小莉帮忙》,福建卫视的《帮忙团》,黑龙江卫视公共频道也推出了《帮忙》,每一档栏目在本省乃至全国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与声誉。
看到这类节目如此受百姓欢迎,市级电视台在推出自办节目时,“帮忙”类专题节目也成为一个方向。
2018年鹤岗广播电视台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中,公共频道就推出了《鹤岗生活帮》的栏目,这档栏目的定位是:为民解困、为民分忧、为民服务。
节目正式运行后,作为栏目的执行制片人,参与了每一期节目的策划、采访及后期的沟通、总结。
一年多的时间,节目形式基本成熟,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浅谈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艺术这几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生活质量的各种新事物和新资讯有了较为强烈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成了全国各地老百姓的关注的焦点。
那么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定位,选题,以及主持人的语言特点,个性发挥,素质要求都有着哪些变化呢?1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特点1.1 身份感把握正确、恰当合适想要做一个好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就要给自己的身份角色定好位,崔永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做节目主持人有两个前提一是心态,二是技巧。
这心态就是平民心态,想要观众接受你,就必须让他们觉得你和他们一样,活生生的生活在他们周围,有时候可能会和他们有一样的困惑。
董浩在主持《天天饮食》的时候,有一次,教大家做蓑衣黄瓜,把黄瓜两头切掉以后,他说了一句:咱们都是老百姓啊,这东西做菜不好看,扔了又可惜了,干脆……于是,他拿着两截黄瓜头就塞进了嘴里。
他的这种邻居大叔的做法,不仅活跃了气氛,还拉近了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
但如,某地方台有位主持人在做一档老年健康节目的时候,她的语言表达是装老练,教育的语气,而不是交流,探讨式的,正是因为这位主持人没有摆正自己的身份位置,没有把握恰当的身份感,所以导致语气交流错误。
1.2 语言通俗易懂、生动简练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要传播对象是老百姓,并且这一类节目受众在收听收看节目时往往是伴随性的,所以采用的语言常常选取的都是容易让老百姓听得懂的词汇来传达节目的信息。
1.3 风格亲切自然、轻松幽默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都应该常常抱有这样的心态来主持节目:你的受众是你的一个朋友或者一个邻居,他(她)现在遇到了一个生活中的小问题,你恰恰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所以你们聊了起来。
有些人普通话不标准,但是非常轻松幽默,很具有感染力。
1.4 非语言符号设置巧妙、运用得体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主持人要被受众接纳,并进一步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一切手段、运用多种信息符号,试图攻破受众的心理防线。
“帮忙”类电视节目:两个元素调整的创新(2008-11-26 17:48:25)标签:分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越来越难了。
究其原因,至少有三方面:其一,随着电视节目制作水平的提高,观众欣赏口味也越来越高,对新节目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新节目问世后,往往很快就引起观赏疲劳,从而在收视率上坠入低谷;其二,目前国内电视观众能够收看的频道众多,如果加上网络视频节目,能够看到的电视节目就更多,这就造成一种近乎开放的公众观看比对环境,任何节目制作上的新变化,立刻在第一时间进入公众视野,并成为新的通行评判标准,后起的创新,必须首先实现对既有的超越,这就大大提高了创新的门槛;其三,电视发展到今天,几乎所有的节目构成要素都业已存在,所有表现手段都被广泛应用,任何本体创新——例如象早期电视节目制作中没有主持人而设立主持人、没有娱乐节目而创制娱乐节目之类的创新——,都几乎成为不可能。
所以,不少业内人士在节目创新上持悲观态度,纷纷感慨创新难。
一方面是竞争带来的必须不断实施节目创新的现实压力,一方面是创新难于进行的当前困境,电视人面临尴尬的两难局面。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曾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提出过“结构调整创新”的观点。
这个观点的要点在于,根据结构主义“结构即本质”的观点,通过对节目结构中的既有元素进行关系、数量、类型、比例等方面的调整,从而形成新“质”,催生新的节目,以此实现节目创新。
从进入二十一世纪电视后节目形态变化的实际情况来看,新诞生的几乎所有节目形态,都符合这种创新思路的描述。
例如,“民生新闻”节目形态的创制,包括如下元素的调整:由传统的新闻题材元素,向市井化、市民化的题材范围转变,向“血水”(案件、灾祸)、“泪水”(悲情、苦难)、“口水”(纠纷、冲突)、“汗水”(好人好事、草根英雄)的题材性质转变;由传统的新闻报道视角,如“全知”、“俯视”等,向“介入”、“平视”视角转变;单条节目容量,由高度凝练的“平均45秒”向松散琐屑的“平均3分钟”转变;整合栏目的长度,由平均10分钟至30分钟向平均40分钟至70分钟、甚至分段占据一个频道转变;报道者由纯粹专业人员,向专业人员与业余DV拍摄者结合转变,等等。
做好帮忙类广播节目的几点思考作者:暂无来源:《声屏世界》 2016年第1期刘丽莎民生新闻作为一个大的样式形态,注重关注百姓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形态。
帮忙类节目作为民生新闻的一种,更加注重解决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问题,体现帮忙的及时性,让受众感受到“民生无小事”,从而显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
大眼睛897电台《男人帮女人帮》节目(原名:《快乐帮帮帮》)作为南昌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率一档帮忙类热线服务节目,始终将“生活当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来问都可以来帮”这一宗旨贯穿节目的运作过程当中,号召听众互帮互助,长期受到听众的关注,在同城媒体当中有较高的收听率。
通过《男人帮女人帮》帮忙实践,笔者认为做好帮忙类广播节目应该以下几方面着手。
打造节目品牌一、切实解决听众问题。
品牌就是听众对于节目的口碑。
帮忙类节目主要包含官方信息发布、监督维权以及公益爱心等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运作当中,生活投诉维权占了比较大的比重。
比如房屋质量不合格,买车遭遇消费陷阱,劳动纠纷,孩子入学等各类问题,当然也有如咨询如何办理准生证,怎么迁移户口等相对容易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问题的难易程度千差万别,只有一个个帮助听众解决好问题,才能更好的打造节目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口碑。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此类节目一次性解决,在这个时候,无论是直播间里的主持人,还是后期的帮忙记者,需要学会转化、化解问题双方的负面情绪。
二、培养主持人黄金搭档。
热线节目主持人首先必须具有亲和力,能和听众打成一片,让求助的听众在电话听筒里能够感受出主持人的声音是饱含感情的。
当然这里的“饱含情感”不一定语调缓慢,装扮成知心姐姐的模样,在声音的呈现中除了适当的情感外,还可以幽默、调侃,通过主持人的表达让求助的听众得到慰藉和放松。
另外,主持人要精通一些生活常见问题的解答,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时思路要清晰。
三、打造专业帮忙团队。
组建好的帮忙记者团队是帮忙节目生存和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
节目策划案(优秀8篇)节目策划方案篇一一.节目名称:《生活帮你忙》二.节目类别:直播互动谈话节目按播出的性质:服务性节目。
按节目的表现方式:广播信息服务类节目。
三.节目播出时段:周一至周五晚20:00—20:30四.片花:有烦恼来这里,生活帮你忙。
欢迎收听《生活帮你忙》栏目。
标志主题音乐:````````````````五.节目构想:《生活帮你忙》栏目,顾名思义,就是给大家介绍一些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的方法。
以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帮助广大的受众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以及帮助解决听众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广大听众共同要出谋划策。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碰到许多的琐事,而这其中的许多琐事又往往让我们犯困,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比如:在什么样的场合该扎什么的样式和搭配什么样的领带比较合适?刚出生的孩子,该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才比较好听又有内涵?等等,从而,这就是我们栏目创建的初衷。
希望我们给的讯息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家带来方便。
我们节目的口号是:用共同的智慧帮您更好的生活。
六。
节目的受众定位:不限年龄。
有生活上的烦恼且需要帮助的人和想多知道些生活常识的人都是我们的受众。
七.节目特色:节目采取两位主播轮流主持的形式,可以互相督促不会犯错。
节目中播出的内容都与我们日常生活生活息息相关,对大家都很熟悉,尽量避免让受众们产生“播音内容与我们无关”的想法,就是不会让节目单调无聊。
因此,我们每期的内容都会结合时事热点、趣闻等推出大家比较关心且受众喜闻乐见并有一定意义的生活常识来为受众提供帮助,增长见识。
每一期节目我们都会向受众介绍新的生活常识,以让受众不断增长见识,学会本领,更好更和谐地生活。
节目的后半部分,是主持人和听众的直播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的内容有两方面:1.由听众提出他们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然后两位主持人来帮忙。
当中要是有窗外的其他听众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也是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帮忙解决。
2.由听众自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下的`解决一些问题的技巧。
“帮忙”类电视节目的价值与创意作者:刘磊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07期【关键词】“帮忙”类节目民生新闻“美丽帮女郎,天天帮你忙。
2008年10月18日,安徽电视台第一档直播热线帮忙节目《帮女郎帮你忙》正式开播。
《帮女郎帮你忙》专注“热线帮忙”,在内容定位上和《第一时间》《夜线60分》既错位发展,又形成互补。
这档以“帮忙”为独特定位,以热线直播为播报方式,以7位靓丽的“帮女郎”为节目主持人的帮忙服务类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收视率上有不俗的表现,市民对其也颇有好评。
目前国内一些电视台也创办了像这样关注民生、服务大众的帮忙类节目,如四川电视台文化旅游频道的《帮忙》、河北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楠楠帮你办》、石家庄电视台都市生活频道的《小吴帮忙》等,并在当地取得不俗的成绩。
这类节目通过记者参与民生急事、难事、烦心事,引导社会各界志愿者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新闻贴近生活,贴近百姓,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体现了媒体的人文关怀,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一、“帮忙”类电视节目兴起之因“帮忙”类电视节目是民生新闻节目的延伸与创新,是媒体贴近群众,展现人文关怀,体现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
四川电视台的《帮忙》节目是省台创办“帮忙”类电视节目的先驱之一。
这个节目原来是文化旅游频道于2007年1月29日在《非常新闻》中推出的一个版块,取名为“胖姐帮忙”。
对节目将主持人与提供“帮忙”这两个元素进行调整,催生了新的节目形态——“帮忙”类新闻节目。
“胖姐”钟燕平,巴蜀著名笑星,如今变为新闻节目主持人。
“帮忙”,概括了节目的特征:节目提供“帮忙”,而不仅仅只提供信息。
安徽经视的《帮女郎帮你忙》则在形式上又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加入了直播热线,以及节目主持人的形象更新等元素。
直播热线整合到“帮忙”类节目中来,一方面增加了节目新闻信息来源,另一方面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体现了“帮忙”类电视节目立足为群众办实事的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