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砼路面纵横缩缝胀缝纵横施工缝的定义
- 格式:docx
- 大小:193.34 KB
- 文档页数:15
道路胀缝和缩缝设置要求道路胀缝和缩缝设置是指在道路工程中,为了适应地面温度变化引起的道路伸缩变化,设置一定的胀缝和缩缝,以减小道路变形和开裂,确保道路的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
道路胀缝和缩缝的设置要求涉及材料、尺寸、布置方式等多方面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道路胀缝和缩缝设置的要求。
一、胀缝和缩缝的定义:1.胀缝:道路由于温度升高而伸展时,为了缓冲和释放应力,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条形缝。
2.缩缝:道路由于温度降低而收缩时,为了减小收缩产生的内力,设置的钢筋混凝土条形缝。
二、胀缝和缩缝的设置要求:1.材料要求:(1)缝材:胀缝和缩缝应填充耐久、抗裂、不溶于沥青和水泥等材料的缝材。
(2)背填料:胀缝和缩缝应在填充后立即铺设背填料,背填料应具有良好的弹性、抗老化和耐久性能。
(3)灌缝材料:胀缝和缩缝应采用可固化弹性灌缝材料进行灌缝。
2.尺寸要求:(1)胀缝和缩缝的宽度:胀缝和缩缝的宽度应根据道路类型、设计速度等综合考虑确定,通常为20-40mm。
(2)胀缝和缩缝的深度:胀缝和缩缝的深度一般为路面结构中钢筋混凝土层的厚度或不小于35mm,以保证缝材的深埋。
3.布置方式要求:(1)胀缝和缩缝的布置应满足以下要求:①遵循温度变化规律,按道路纵向布置;②在道路中心线垂直于纵坡方向设置;③在两个相邻的断面内平行布置。
(2)胀缝和缩缝的间距应根据道路类型、设计速度等综合考虑确定,一般为25-40米。
三、胀缝和缩缝的施工要求:1.施工方法:(1)胀缝和缩缝的施工应在道路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以保证施工质量。
(2)胀缝和缩缝的施工要避免破坏其他道路结构,如涵洞、桥梁等。
(3)胀缝和缩缝的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确保缝材和灌缝材料的顺利施工。
2.施工质量要求:(1)胀缝和缩缝的尺寸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2)缝材应填充均匀、牢固,无孔洞、渣滓等缺陷。
(3)背填料应与缝材紧密结合,填充严密,无空洞。
(4)灌缝材料应充满缝隙,固化后应无收缩、脱离现象。
伸缩缝其实是胀缝和缩缝的统称。
一般涨缝每 150 米~200 米设置一道,缝宽一般2 公分,内用柔性材料进行填充。
缩缝一般6 米设置一道,用道路切割机切出就行。
胀缝和缩缝都是考虑道路的热胀冷缩性质而设置的缝隙。
胀缝就是为了防止夏天由于路面的膨胀将道路胀坏而设置的缝;缩缝就是为了防止冬天道路收缩而将道路拉裂而设置的缝。
假缝指的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做成不贯通整个板厚的缝。
真缝就是缝贯穿,平缝可以认为就是真缝。
企口缝指的是相邻两块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一侧板的中间榫头与邻板板边的榫槽吻接以传递荷载的接缝。
请您看下图:施工缝一般是指混凝土路面浇筑的时候不能一次浇筑完成,而停歇的时候留下的缝是施工缝,又因为混凝土路面的缝太多,所以一般情况下,把施工缝在胀缝的位置设置。
施工缝跟其他缝没有什么联系,只是满足施工的停歇需要而设置的缝。
水平施工缝就是混凝土浇注方法是按照分层法进行的,对较高的结构物,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高度时使用;垂直施工缝,一般用在混凝土结构物较长时,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的长度时,按照垂直分段浇注的施工接缝,也有根据工程结构的需要,按 45 度接缝施工的。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总体上分为横缝和纵缝两种。
横缝包括缩缝、胀缝和施工缝;纵缝包括施工缝和缩缝。
纵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设置纵向施工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 4.5 米时设置纵向缩缝。
纵缝是延道路长方向的缝。
横缝:缩缝,无论是横向缩缝,或是纵向缩缝都采用假缝形式。
一般来说,施工中切割机割出来的缝就是缩缝。
胀缝是在邻近桥梁或其它构筑物或其它道路相交处设置的,是延道路宽设置的缝。
平头缝是指两块混凝土板的接头是平的,也就是仅仅对上;加肋板平头缝也是平面相对,但沿缝混凝土板边厚度加大,就象加了一条肋边,所以叫做加肋板平头缝。
企口缝指的是相邻两块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一侧板的中间榫头与邻板板边的榫槽吻接以传递荷载的接缝。
假缝指的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做成不贯通整个板厚的缝。
混凝土路面里的纵缝、横缝是设计规划的路面分割缝,其功能是隔断混凝土内部应力,增加路面竖向变形量,防止变形过大造成断裂破坏。
胀缝、缩缝一般设置在横缝里,是防止混凝土随温度变化胀缩量较大时,混凝土纵向内应力将混凝土挤碎或者拉裂面设置的,胀缩缝的宽度较一般的纵缝大些。
施工缝一般应该留置在横缝位置处,但施工有时因为种种不可预测的原因中断,从而需要临时留置横向分割缝。
传力杆的作用,是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的,是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
评论(1)|0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缝主要有:纵缝、横向缩缝、胀缝、施工缝。
各种缝的设置根据施工季节合理安排,尽量不减少为宜。
下面就各种缝的设置进行分析,供大家探讨。
1纵缝施工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由于纵向相邻的两次混凝土的浇筑日期不同,两次混凝土强度差异较大,在第一次施工时应在纵缝处设置拉杆,施工另一幅时应先对第一幅纵向逢重新按设计轴线放样,沿放好的线用切缝机将多余的混凝土切掉,在混凝土板的侧壁上涂刷沥青,另一幅施工完成后纵向施工缝应自然顺适、圆滑。
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
通村公路路面宽度3.5m不设置纵缝,但弯道加宽大于4.5米时和错车道的位置应进行纵向施工缝的设置并加传拉杆。
2横向缩缝施工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
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米;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在中、轻交通的混凝土路面上,横向缩缝为不设传力杆假缝型,因此通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的横向缩缝设置为假缝型。
横向缩缝的切割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切早了易造成混凝土“飞边”或“肯边”,影响美观,切晚了会使混凝土收缩而拉裂,产生不规则的横向裂缝,经施工现场经验,横缝的切割时间与混凝土的龄期及温度有关,当养护时间(h)与养护温度(C°)的乘积约为290~310之间时进行切割较理想。
施工缝、伸缝(胀缝)、缩缝的概念区分
伸缝和缩缝是根据混凝土热胀冷缩的原理去划分的。
施工缝是根据我们实际施工中方便施工的二次预留缝。
1、伸缝(胀缝):一般取值在100-200米设置一道,设置一道胀缝需设置传力杆钢筋,中间通常填缝,为真缝;
2、缩缝:一般3-5米设置一道,无需设置传力杆钢筋,缩缝在混凝土浇筑时不显现出来,一般需切割机切割断面,形成一道缩缝。
在混凝土收缩时在该切缝时拉裂。
3、施工缝:是指我们在施工过程中方便混凝土衔接浇筑,设置的衔接缝。
需设置拉结钢筋,其实施工缝在浇筑结束后,浇筑情况较好的,外观上不会出现裂缝,只有二次浇筑的痕迹,为一道假缝。
施工缝浇筑接口需要凿毛,清洗干净,保证浇筑后衔接密实。
通常在大面积广场施工中,我们一般设置胀缝缩缝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取值,施工缝如果留在缩缝的位置,则刚好起到缩缝的效果。
这时我们通常预留的施工缝不需要设置拉结钢筋。
道路工程中有胀缝和缩缝两个概念,如何区分?1、路面伸缝是施工时予留的空间缝隙,当混凝土受热膨胀时占领空余位置而不在内部产生压应力。
施工时在伸缝位置混凝土板顶部放置压缝板条。
混凝土凝固后,伸缝的压缝板及时拔出,然后灌入填缝料。
路面缩缝是在整体路面切割一条缝,当混凝土受冷收缩时拉开切割的缝隙而不在内部产生拉应力。
施工时采用切缝法。
即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70%时,用切缝机切割成缝,缝宽3~5mm。
用路面锯缝机所锯的缝当然是缩缝了.混凝土场地由于气候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使板体产生膨胀和收缩,因此需要在场地砼面上沿纵向和横向隔适当距离设伸缝与缩缝.a.伸缝:伸缝又称胀缝,其作用能使板体在温度变化时,较自由的伸张。
横向、纵向伸缝每隔10m设置一道,缝宽15~25mm,伸缝板选用沥青预制板制成,其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不小于砼面厚度的2/3(从底面算起),并在上部填入沥青玛帝脂。
B 缩缝:缩缝又称假缝,每隔4m设置一道,缝宽5~8mm,缩缝中嵌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不小于砼面厚度的1/3(从顶面算起)。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左右用混凝土切缝机切割缩缝。
2、1胀缝,是垂直于路面长度方向(沿路面横向)设置的防止路面在温度作用向发生伸长而对路面产生破坏作用的构造逢,它把整个路面从上至下断开,宽度也有要求,一般不小于2CM,里面要用软填料灌实.2缩缝,是平行于路面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设置的防止路面在温度作用向发生收缩而对路面产生破坏作用的构造逢,它只在表面断开整个路面高度的1/3,是用锯缝机锯的,宽度在6MM,里面要用软填料灌缝。
3补充:胀缝的间距一般不超过60米,缩缝间距则一般在4至6米。
在交叉路口时胀缝的设置有时不单考虑间距。
3、伸缝和缩缝的区别伸缝是在水泥路面上设置的膨胀缝,宽度 1.5-2.5厘米,作用在路面温度高时路面板能自由伸展。
伸缝是真缝,贯穿水泥路面板的厚度.缩缝是在水泥路面上设置的收缩缝,作用使路面收缩时不产生裂缝。
路面的接缝主要有:
纵缝和横缝。
纵缝分为纵向缩缝和纵向施工缝,板的纵缝与道路中线平行。
纵向缩缝间距即板的宽度,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采用假缝形式,并且在板厚中央设置拉杆。
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纵向施工缝。
纵向施工缝可分为平缝和企口缝。
纵缝内宜加设拉杆。
横缝可分为胀缝、横向缩缝和横向施工缝。
横缝应与纵缝垂直布置,且相邻板块的横缝应对齐,不得错缝。
设置胀缝的目的是为混凝土面层的膨胀提供伸长的余地,从而避免产生过大的热压应力。
在膨胀处混凝土板完全断开,故称为真缝。
从施工和使用上考虑,胀缝宜尽量少设或不设。
膨胀处设置滑动传力杆,传力杆平行于板面及路中心线。
在临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设置胀缝。
横向缩缝间距即板的长度,板长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板厚、路基稳定状况和经验确定。
一般认为,板长应是板厚的25倍左右,故板长一般为4~5m,最大不得超过6m.而且板的宽长比以1:1.3为宜。
缩缝采用假缝形式,缝宽3~8mm,缝深1/5~1/4板厚,板下部混凝土仍连在一起。
横向缩缝处一般不设传力杆。
每日施工终了或遇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因故中断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
所以,平缝是针对企口缝讲的。
真缝是针对假缝讲的,。
精品文档一、接缝设置的原因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
而在一昼夜户,白天气温升高,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高,这种湿度坡差会造成面板的中部突起。
夜间气温降低,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低,会使板的周围和角隅翘起;(如图2-8-6a)。
这些变形会受到面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
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图2-8-6b)或拱胀破坏(图2-8-6c)。
由图2-8-6可见,由于翘曲而引起的裂缝,则在在裂缝发生后被分割的两块板体尚不致完全分离,还具有传递荷载的能力,倘若板体温度均匀下降引起收缩,则将使两块板拉开(图2-8-6c),从而失去传递荷载的能力。
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为许多板块。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可分为纵缝和横缝两大类。
与路线中线平行的接缝称为纵缝,与路线垂直的接缝称为横缝。
接缝设计应能:①控制收缩应力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和翘曲应力所引起的裂缝出现的位置;②通过接缝提供足够的荷载传递;③防止坚硬的杂物落入接缝缝隙内。
二、纵缝及其构造1.纵向缩缝当一次铺筑的宽度大于4.5m时,应增设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可采用假缝加拉杆型,其构造如图2-8-7所示。
设置拉杆,可以防止板块横向位移使缝隙扩大,拉杆应设置在板厚的1/2处;在缩缝上部设置的槽口,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并达到一定的抗压强度(碎石混凝土为6.0~12.0MPa.砾石混凝土为9.0~12.0MPa)时,用切缝机进行切割,或在混凝土浇筑时振人木条。
槽门深度要适中,过浅,则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从而不能保证以后的开裂发生在接缝位置上;过深,则不规则断裂面面积过少,接缝传荷能力降低。
根据经验,槽深—般为板厚的1/4—1/5,槽口宽度根据施工条件,宜尽可能窄些,通常为3~8mm。
水泥砼路面的接缝构造与布置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向接缝(1)横向接缝①缩缝: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②胀缝: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缝也能起到缩缝的作用。
③施工缝:因施工不连续,暂时停止施工时要设置施工缝。
常设置在缩缝、胀缝位置处,必须添加传力钢筋,保证纵向整体性.(2)横缝的构造与设置①胀缝的构造胀缝是贯通接缝、缝宽达到20mm左右、虽然设置传力杆,但是由于不断的伸长与收缩,再加上荷载的作用,是水泥混凝土最薄弱的环节。
目前只在结构物位置设置胀逢,设置胀逢的数量与水泥混凝土路面长度没有关系。
②缩缝的构造(a)假缝型(b)假缝+传力杆(c)企口缝+传力杆缩缝间距一般4~6m,同板长,根据气温状况、地质水文情况选择。
如:5m×4m的板块,按5m固定间距设置缩缝.③施工缝的构造施工缝一般尽量选择在胀缝、缩缝处设置,构造与重交通的缩缝构造(b)相似,或者选用企口缝。
(3)横向接缝的间距按面层类型和厚度选定①普通混凝土面层一般4—6m,面板的长宽比不宜超过1.30,平面尺寸不宜大于25平方米;②碾压混凝土或钢纤维混凝土面层一般6-10m ;③钢筋混凝土面层一般6-15m.3、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纵向接缝(1)纵缝的构造与设置纵缝:平行于行车方向的接缝,用来控制路面板因翘曲应力与荷载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不规则的纵向裂缝。
原因:①混凝土摊铺机仅能摊铺一个车道宽度,纵缝做成真缝形式(平头缝)②混凝土摊铺机全路幅摊铺,摊铺宽度两侧做成真缝;摊铺宽度范围内按照车道宽度设置纵缝,做成假缝或者企口缝;(2)纵缝的位置①根据路面设计宽度,按3~4.5m设置,一般等间距.②一般选择在车道标线处;靠近中央分隔带的内侧车道,路缘带与车道间不另设纵缝;外侧车道,纵缝外移路缘带宽度;(3)拉杆的设置①拉杆:指用于纵缝,以保证板块间沿道路横向的联系为主要目的设置的钢筋。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一、缩缝
横向施工缝:
①施工不连续,暂停时设置的缝
②多设在胀缝、缩缝处
③无法设在胀缝、缩缝处的,设拉杆企口缝
④必须添加传力杆
⑤真缝
横向缩缝:
①收缩时防止在该处断裂而每隔4—5米设置的缝
②横向施工缝+横向缩缝=施工缝
③快速路、主干路应加设传力杆
④切缝,假缝
横向胀缝:
①温度升高时,防止折断、拱断而每隔100-200米设置的缝
②横向施工缝+横向胀缝=胀缝
③夏季施工的且板厚大于等于20cm的可不设胀缝
④也起到缩缝作用,设置滑动传力杆、补强钢筋支架和胀缝板
⑤真缝
二、纵缝
纵向施工缝:
①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设置的缝
②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
③真缝
纵向缩缝:
①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米宽度设置的缝
②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
①。
混凝土路面各种缝详述
1.施工缝:连接两次或者多次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缝,将多次混
凝土路面连接成整体,影响混凝土路面整体质量。
所以它必须用拉杆连接在一起。
它是在两次施工中自然形成的,还要在其顶端开大口,给它灌缝这样可以增加强度和免受雨水的侵袭。
它分为:
(1)纵向施工缝:纵向施工缝必须加拉杆,且位置必须避开轮迹。
(2)横向施工缝:横向施工缝必须加拉杆,且最好与胀缝或者缩缝重合。
2.缩缝: 消灭冬天混凝土路面受冷收缩产生的开裂的缝。
它是切
开的。
缩缝施工完成要用填料填缝可以增加强度和免受雨水的侵袭。
(1)纵向缩缝: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采用假缝(假缝即是不贯通的缝)拉杆拉杆型,必须加拉杆,即缝是混凝土硬后切的,不是预留的。
(2)横向缩缝: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可用假缝加拉杆,也可假缝不加拉杆。
在重交通处采用假缝加拉杆。
缝也是混凝土硬后切的,不是预留的。
缩缝的切缝分:硬切缝,软硬切缝,软切缝。
其中软切缝深度
大于软硬切缝,软硬切缝深度大于硬切缝深度。
硬切缝是在施工温差小的环境下用切的,而软切缝是在施工温差大的情况下切的。
3.胀缝:它是为了满足在较高温度下,混凝土路面不至由膨胀而
损坏路面的情况下设置的,在较高温度下可不设胀缝。
它是贯通缝,胀缝通常是预留的一个缝,(也称真缝)并在其中设置钢筋支架和传力杆,在缝中放木条等软的东西,缝的上端要灌缝可以增加强度和免受雨水的侵袭。
水泥砼路面缩缝、胀缝、施工缝的定义及设置规则分析1. 引言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机场跑道等基础建设中,水泥砼路面是常见的路面结构形式。
缩缝、胀缝和施工缝是水泥砼路面的组成部分,其设置规则也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因此,对于水泥砼路面缩缝、胀缝、施工缝等方面的定义及设置规则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2. 水泥砼路面缩缝的定义及设置规则分析2.1 水泥砼路面缩缝的定义水泥砼路面缩缝是沿着道路宽度方向设置、用于补偿水泥砼路面变形的缝隙。
水泥砼路面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由于水泥砼材料的收缩率,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收缩变形。
通过在道路宽度方向设置缩缝,可以适当地放宽路面收缩的限制,达到减小路面收缩开裂的目的。
2.2 水泥砼路面缩缝的设置规则水泥砼路面缩缝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则:•缩缝应与路面宽度垂直设置,间距应在3.5-4.5米之间•缩缝的深度通常为路面厚度的1/4-1/3•缩缝的宽度应为路面厚度的1/4-1/3,宽度过大会影响路面的承载能力•缩缝顶部应设置圆弧或平角,以利于传递荷载•在路面切割缩缝时,需避免损伤立柱的纵向连续性,以及在道路横向方向上摆动;同时,也应避免损伤路面的整体性和平顺性。
3. 水泥砼路面胀缝的定义及设置规则分析3.1 水泥砼路面胀缝的定义水泥砼路面胀缝是沿路面宽度方向设置的、用于调整路面膨胀的缝隙。
路面在高温环境下会因为热胀冷缩而发生轻微的体积膨胀或收缩,设立胀缝有助于缓解路面变形引起的裂痕和其他损伤。
3.2 水泥砼路面胀缝的设置规则水泥砼路面胀缝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则:•胀缝与路面宽度垂直设置,间距应在24-36米之间•胀缝的深度通常为路面厚度的1/3-1/2•胀缝的宽度应为路面厚度的1/4-1/34. 水泥砼路面施工缝的定义及设置规则分析4.1 水泥砼路面施工缝的定义水泥砼路面施工缝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消除由路面收缩引起的收缩缝。
路面收缩缝容易影响驾驶的平顺性以及对路面的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采取施工缝的设置措施是必要的。
一、施工缝的定义及作用施工缝是指在混凝土道路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进度、天气等原因,不能连续浇筑混凝土而预留的缝隙。
施工缝的作用是防止混凝土因收缩、温度变化等原因产生裂缝,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二、施工缝的类型1. 胀缝:用于消除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一般设置在道路的伸缩缝处。
2. 缩缝:用于消除因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应力,一般设置在道路的横向缩缝处。
3. 施工缝:用于分隔施工阶段,确保混凝土质量,一般设置在道路的纵向施工缝处。
三、施工缝设置要求1. 胀缝设置:(1)胀缝应设置在道路的伸缩缝处,其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
(3)胀缝内不得有硬物或水泥混凝土浆,填缝料最好选用合格厂家生产的聚氯乙稀胶泥或按要求自行配制。
2. 缩缝设置:(1)缩缝应设置在道路的横向缩缝处,其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缩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
(3)缩缝内不得有硬物或水泥混凝土浆,填缝料最好选用合格厂家生产的聚氯乙稀胶泥或按要求自行配制。
3. 施工缝设置:(1)施工缝应设置在道路的纵向施工缝处,其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施工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
(3)施工缝内不得有硬物或水泥混凝土浆,填缝料最好选用合格厂家生产的聚氯乙稀胶泥或按要求自行配制。
四、施工缝处理要求1. 施工缝处理前,应清除缝内杂物、油污等,确保缝内清洁。
2. 施工缝处理时,应采用合适的填缝材料,如聚氯乙稀胶泥、沥青等。
3. 填缝材料应均匀填充缝内,确保缝宽一致。
4. 填缝完成后,应及时清理表面,确保路面平整、美观。
五、施工缝质量控制1. 施工缝的设置应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
2. 施工缝的处理应符合施工规范,确保填缝材料的均匀性和缝内清洁。
3. 施工缝的质量应进行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4. 施工缝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处理,防止对混凝土结构造成影响。
一、接缝设置的原因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
而在一昼夜户,白天气温升高,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高,这种湿度坡差会造成面板的中部突起。
夜间气温降低,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低,会使板的周围和角隅翘起;(如图2-8-6a)。
这些变形会受到面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
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图2-8-6b)或拱胀破坏(图2-8-6c)。
由图2-8-6可见,由于翘曲而引起的裂缝,则在在裂缝发生后被分割的两块板体尚不致完全分离,还具有传递荷载的能力,倘若板体温度均匀下降引起收缩,则将使两块板拉开(图2-8-6c),从而失去传递荷载的能力。
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为许多板块。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可分为纵缝和横缝两大类。
与路线中线平行的接缝称为纵缝,与路线垂直的接缝称为横缝。
接缝设计应能:①控制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所引起的裂缝出现的位置;②通过接缝提供足够的荷载传递;③防止坚硬的杂物落入接缝缝隙内。
二、纵缝及其构造1.纵向缩缝当一次铺筑的宽度大于4.5m时,应增设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可采用假缝加拉杆型,其构造如图2-8-7所示。
设置拉杆,可以防止板块横向位移使缝隙扩大,拉杆应设置在板厚的1/2处;在缩缝上部设置的槽口,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并达到一定的抗压强度(碎石混凝土为6.0~12.0MPa.砾石混凝土为9.0~12.0MPa)时,用切缝机进行切割,或在混凝土浇筑时振人木条。
槽门深度要适中,过浅,则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从而不能保证以后的开裂发生在接缝位置上;过深,则不规则断裂面面积过少,接缝传荷能力降低。
根据经验,槽深—般为板厚的1/4—1/5,槽口宽度根据施工条件,宜尽可能窄些,通常为3~8mm。
2.纵向施工缝由于施工条件等原因,当—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需分两次以上浇筑时,则应设置纵向施工缝。
道路橫缝、纵缝。
缩缝、胀缝、施工缝等 路面伸缝是施工时予留的空间缝隙,当混凝土受热膨胀时占领空余位置而不在内部产生压应力。
施工时在伸缝位置混凝土板顶部放置压缝板条。
混凝土凝固后,伸缝的压缝板及时拔出,然后灌入填缝料。
路面缩缝是在整体路面切割一条缝,当混凝土受冷收缩时拉开切割的缝隙而不在内部产生拉应力。
施工时采用切缝法。
即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70%时,用切缝机切割成缝,缝宽3~5mm。
用路面锯缝机所锯的缝当然是缩缝了。
混凝土场地由于气候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使板体产生膨胀和收缩,因此需要在场地砼面上沿纵向和横向隔适当距离设伸缝与缩缝。
a.伸缝:伸缝又称胀缝,采用平缝形式,平缝也叫真缝。
其作用能使板体在温度变化时,较自由的伸张。
横向、纵向伸缝每隔10m设置一道,缝宽15~25mm,伸缝板选用沥青预制板制成,其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不小于砼面厚度的2/3(从底面算起),并在上部填入沥青玛帝脂。
B 缩缝:缩缝又称假缝,每隔4m设置一道,缝宽5~8mm,缩缝中嵌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不小于砼面厚度的1/3(从顶面算起)。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左右用混凝土切缝机切割缩缝。
===================、在道路工程里面,解决路面变形有两种方法,疏导和约束。
疏导的方法主要是设路面接缝,约束的方法主要是板面配筋。
路面接缝有这样几种:纵缝和横缝。
纵缝是平行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一般设在道路横向变坡点的纵向通缝,也称纵向缩缝,通常设传力杆;横缝是垂直于道路长度方向的缝,分为缩缝和胀缝,胀缝又叫伸缝,缩缝是为满足道路收缩变形而设的,间距一般仅为3~5米,为假缝,不设拉杆(与施工缝重合时设拉杆),用道路切割机切成,深度为路面厚度的1/3左右(路面收缩仅作用于表面),胀缝是为满足道路砼温度膨胀变形而设的,间距较大,一般在100米~300米之间,设在道路交接处、交汇处及中间部位,缝宽约 10~20左右,为预留缝,通常设滑动传力杆,加套管。
公路混凝土路面中的各种缝的学习总结。
一次弄懂纵缝、横缝、胀缝、缩缝、施工缝、真缝、假缝。
一、缝的分类1、按位置划分:纵缝、横缝2、按作用划分:胀缝(克服外界温度升高的影响、应力不均影响)、缩缝(克服混凝土凝结硬化时干缩(干缩是必然发生的,所以横纵都有缩缝)、后续使用过程中的温缩)3、按施工组织:施工缝是一种平缝(表面相对较平整)。
是施工组织的一个界面。
施工缝一般是指混凝土路面浇筑的时候不能一次浇筑完成,而停歇的时候留下的缝是施工缝,只是满足施工的停歇需要而设置的缝。
水平施工缝就是混凝土浇注方法是按照分层法进行的,对较高的结构物,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高度时使用;垂直施工缝,一般用在混凝土结构物较长时,因一次不能浇注到设计的长度时,按照垂直分段浇注的施工接缝,也有根据工程结构的需要,按45度接缝施工的。
4、按缝是否贯通分:假缝指的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上做成不贯通整个板厚的缝。
真缝就是缝贯穿,平缝可以认为就是真缝。
企口缝指的是相邻两块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一侧板的中间榫头与邻板板边的榫槽吻接以传递荷载的接缝。
纵缝:有缩缝、施工缝横缝:有胀缝、缩缝、施工缝为何纵向无胀缝:因为路面宽度方向引起的膨胀作用很少,不会将路面胀裂。
另车辆纵向行驶,不横向行驶,也没有应力不均发生,所以不需设置纵向胀缝。
二、纵缝1、单独设置缩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增设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单独设置时,采用假缝,并应设置拉杆。
具体构造如下图:2、缩缝与施工缝重合缩缝与施工缝合并设置时,具体构造如下图:要做成真缝。
三、横缝1、缩缝1.1单独缩缝(按需设置传力杆)横向缩缝一般采用假缝(不设传力杆)。
极重、特重和重交通荷载公路的横向缩缝,中等和轻交通荷载公路邻近胀缝或自由端部的3条横向缩缝,收费广场的横向缩缝,应采用设传力杆假缝形式。
一般假缝(不设传力杆)特设假缝(设传力杆)1.2缩缝跟施工缝合并设置。
缩缝跟施工缝合并设置(平缝+传力杆)2.胀缝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板厚改变处、隧道口、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纵坡变换处,均应设置胀缝。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的布设摘要:由于气温的变化,使混凝土板内产生温度伸缩应力和翘曲应力,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
为避免这些破坏,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
关键词:混凝土板;接缝;板块Abstract: because the temperature change, make the concrete board inside produce temperature telescopic stress and warp stress, causing the board or arch bilge damaged fracture. To avoid the destruction, concrete pavement in two directions and had to set up many juncture, divided into many plates off the road.keywords:concrete plate,joint, plate混凝土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板所组成,它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
而在一昼夜中,白天气温升高,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高,这种温度坡差会使板的中部形成隆起的趋势。
夜间气温较低,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低,会使板的周边和角隅发生翘起的趋势。
这些变形会受到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的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或拱胀等破坏。
由于翘曲引起的裂缝,将板体分割为两块,但是板体尚不致完全分离,倘若板体温度均匀下降引起收缩,则将两块板体拉开,从而失去荷载传递作用。
为避免这些缺陷,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路面分割成许多板块。
无论哪种形式的接缝处,板体都不可能是完全连续的,其传递荷载的能力均无法达到连续板体的要求。
市政道路中,缩缝、胀缝怎么区别
路面伸缝是施工时予留的空间缝隙,当混凝土受热膨胀时占领空余位置而不在内部产生压应力。
施工时在伸缝位置混凝土板顶部放置压缝板条。
混凝土凝固后,伸缝的压缝板及时拔出,然后灌入填缝料。
路面缩缝是在整体路面切割一条缝,当混凝土受冷收缩时拉开切割的缝隙而不在内部产生拉应力。
施工时采用切缝法。
即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70%时,用切缝机切割成缝,缝宽3~5mm。
用路面锯缝机所锯的缝当然是缩缝了。
混凝土场地由于气候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会使板体产生膨胀和收缩,因此需要在场地砼面上沿纵向和横向隔适当距离设伸缝与缩缝。
a.伸缝:伸缝又称胀缝,其作用能使板体在温度变化时,较自由的伸张。
横向、纵向伸缝每隔10m设置一道,缝宽15~25mm,伸缝板选用沥青预制板制成,其埋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不小于砼面厚度的2/3(从底面算起),并在上部填入沥青玛帝脂。
b. 缩缝:缩缝又称假缝,每隔4m设置一道,缝宽5~8mm,缩缝中嵌入混凝土面的深度不小于砼面厚度的1/3(从顶面算起)。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左右用混凝土切缝机切割缩缝。
一、接缝设置的原因混凝上面层是由一定厚度的混凝土面板组成的,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
而在一昼夜户,白天气温升高,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高,这种湿度坡差会造成面板的中部突起。
夜间气温降低,混凝土板顶面温度较底面为低,会使板的周围和角隅翘起;(如图2-8-6a)。
这些变形会受到面板与基础之间的摩阻力和粘结力,以及板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
致使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造成板的断裂(图2-8-6b)或拱胀破坏(图2-8-6c)。
由图2-8-6可见,由于翘曲而引起的裂缝,则在在裂缝发生后被分割的两块板体尚不致完全分离,还具有传递荷载的能力,倘若板体温度均匀下降引起收缩,则将使两块板拉开(图2-8-6c),从而失去传递荷载的能力。
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纵横两个方向设置许多接缝.把整个路面分割成为许多板块。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可分为纵缝和横缝两大类。
与路线中线平行的接缝称为纵缝,与路线垂直的接缝称为横缝。
接缝设计应能:①控制收缩应力和翘曲应力所引起的裂缝出现的位置;②通过接缝提供足够的荷载传递;③防止坚硬的杂物落入接缝缝隙内。
二、纵缝及其构造1.纵向缩缝当一次铺筑的宽度大于4.5m时,应增设纵向缩缝。
纵向缩缝可采用假缝加拉杆型,其构造如图2-8-7所示。
设置拉杆,可以防止板块横向位移使缝隙扩大,拉杆应设置在板厚的1/2处;在缩缝上部设置的槽口,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后,并达到一定的抗压强度(碎石混凝土为6.0~12.0MPa.砾石混凝土为9.0~12.0MPa)时,用切缝机进行切割,或在混凝土浇筑时振人木条。
槽门深度要适中,过浅,则混凝土截面的强度削弱得不够,从而不能保证以后的开裂发生在接缝位置上;过深,则不规则断裂面面积过少,接缝传荷能力降低。
根据经验,槽深—般为板厚的1/4—1/5,槽口宽度根据施工条件,宜尽可能窄些,通常为3~8mm。
2.纵向施工缝由于施工条件等原因,当—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需分两次以上浇筑时,则应设置纵向施工缝。
纵向施工缝按其构造的不同,可分为平缝和企口缝两种形式:一般采用平缝,并应在板厚中央设置拉杆,以防止接缝张开和板的上下错动。
其构造如图2-8-8所示。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企口缝易产生破坏,其原因有:①榫舌尺寸过大,降低了接缝处的强度,并可能导致榫舌破坏;②大而深的企口,在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榫舌和棱角变形,拆模困难、振动大,常给企口造成早期损伤,有时甚至振坏企口,需重新修补。
这些损伤以细微纹潜于阴企口,在重复荷载作用下.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裂缝发展直至破坏。
此外,施工比较麻烦。
三、横缝及其构造横缝一般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1.胀缝在胀缝处混凝土面板完全断开,因而也称之为真缝。
胀缝的设置目的是为混凝土板的膨胀提供伸长的余地,从而避免产生过大的热压应力。
胀缝的构造如图2-8-9所示。
胀缝必须贯穿到底,缝壁垂直:缝宽为2.0~2.5cm,在板厚的中央设置传力杆。
传力杆的一半以上应涂沥青或加塑料套,并加长10cm的小套子,套底和传力杆头之间留3cm的空隙(用纱头填)。
其下部设接缝板(木板涂以沥青),上部3~4m范围内灌填缝料进行封层。
同结构物相接处或与其他公路交叉处的胀缝,无法设置传力杆时,可采用边缘钢筋型或厚边型:其构造如图2-8-9a)、b)所示。
设置胀缝,给施工带来不便。
同时,由于施工时传力杆设置不当(未能正确定位)或封缝不好等原因.使胀缝处的混凝土板常出现碎裂等病害。
使用经验和观测资料表明,胀缝间距较短的路段(100m以下),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胀缝缝隙增大,使依靠集料嵌锁作用的接缝传荷能力大大降低;且因填缝料难于保持其效能,砂石等杂物便易于落入缝内,造成接缝区的混凝土在膨胀受阻时产生碎裂破坏,或者拱起。
少设(加大胀缝间距)或不设(仅在同结构物交接处设)胀缝,一方面便利了施工,另一方面约束了板的位移.减少了接缝缝隙,使传荷能力增加,错台、碎裂和拱起等病害减少。
因此,胀缝只设置在以下场合: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与柔性路面相接处;板厚改变处;隧道口;小半径平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纵坡变换处。
在邻近构造物处的胀缝,应根据施工温度至少设置两条。
除上述位置以外的胀缝宜尽量不设或少设,其间距可根据施工温度、混凝土集料的膨胀性并结合当地经验具体确定。
2.1.拉杆拉杆是为了防止板块横向位移而设置在纵缝上的异形钢筋。
拉杆应采用螺纹钢,设在板厚中央,并应对拉杆中部10cm范围内进行防锈处理。
拉杆的尺寸和间距可按表2-8-12选用。
其最外边的拉杆距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25~35cm。
值得注意的是:表2-8-12中的数据系按钢筋的屈服强度取286MPa,钢筋同混凝土的容许粘结力取1.8MPa计算的,当实际中采用的数值与上述数值不同时,拉杆的长度和面积可根据下式计算:式中:Aa——每延米纵缝长所需拉杆的截面积,cm2;B——设拉杆纵缝到相邻纵缝或自由边之间的距离,m;h——混凝土板厚,cm;fsy——钢筋的屈服强度;MPa;L0一—拉杆长度,cm;d——拉杆直径,cm;Za——钢筋同混凝土的容许粘结应力,Mpa。
2.传力秆传力杆的设置目的是为了保证接缝的传荷能力和路面的平整度,防止错台等病害的产生。
传力杆主要用于横向的接缝,采用光圆钢筋。
由于其在胀缝和缩缝所起的作用不同,尺寸上应有所不同,前者要大些。
对设在缩缝处的传力扦,其长度的一半再加5cm,应涂以沥青或加塑料套,涂沥青端宜在相邻板中交错布置;对设在胀缝处的传力杆,尚应在涂沥青一端加一套子,内留3cm的空隙,填以纱头或泡沫塑料。
套子端宜在相邻板中交错布量。
传力杆尺寸及间距可按表2-8-13选用。
其最外边的传力杆距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一般为15~25cm。
五、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构筑物的衔接与混凝土路面连接部位有沥青路面、桥梁、涵洞和通道等,相接部位与—般路段有所不同。
这些部位的混凝土路面往往会发生跳车现象,严重影响行车速度和舒适性以及路面的使用寿命。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则是由于这些部位的差异沉降所致。
防治的原则,一是减少这些部位的基础竣工后的沉降量;二是加强和提高路面整体的耐久性。
1.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而相接在混凝土路面和沥青路面相接处,由于沥青路面难以顶住混凝土面板末端的水平推力,因而首先在沥青路面的一端,然后在混凝土路面的一端发生损坏。
此外,出于沥青路面与混凝土路面之间的沉降不同,使得接头处变得不平整,引起跳车。
因此,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时,应在沥青路面面层下埋设长度为3m的混凝土板,此板在混凝土路面相接的一端的厚度与混凝土面板相同,另一端不小于15cm,如图2-8-12所示。
埋设在混凝土板与混凝土路面相接处的拉杆,应采用螺纹钢,直径一般为25cm,长70cm,间距40cm。
对于其他各等级公路.由于汽车行驶速度较低,交通量不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接,可采用混凝土预制块过渡或径相连接。
2.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混凝土路面与桥梁相接,可根据公路等级,使用要求和当地经验选用以下或其他适当的措施。
在各等级的公路上,特别是在高等级的公路上,应设置桥头搭板。
搭板与混凝上路面之间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过渡,其长度不小于5m。
搭板与钢筋混凝土面板之间的接缝应设置传力杆。
钢筋混凝土面板与混凝土面板之间应设置胀缝,如图2-8-13所示。
当与桥梁为斜交时,钢筋混凝土面板的锐角部分应采用钢筋网补强,如图2-8-16所示。
钢筋混凝土面板按钢筋混凝土路面的有关规定执行。
搭板与钢筋混凝土面板相接处设拉杆,其尺寸、间距和混凝土路面与沥青路面相交时设置的拉杆相同。
对于等级较低的公路,或作为高等级公路的过渡措施,桥头可铺筑一段混凝土预制块或沥青路面,待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混凝土路面。
当桥头设有搭板时,其长度不小于5m;当桥头末设搭板时,其长度不小于8m。
3.构造物横穿公路为了防止过路构造物如涵洞等上方的路面出现横向裂缝、错台和跳车等现象,应将构造物顶部及两侧适当范围内的混凝土面板采用钢筋网补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面板。
对于箱状构造物,当项面至板底的距离d小于80cm时,其顶面及两侧各6m 范围内的混凝土板采用钢筋网补强。
当d小于30cm或嵌入基层时,应采用双层钢筋网补强。
钢筋网分别布设在距板底和板顶1/3~1/4板厚处。
钢筋采用直径为10~12mm的光面钢筋,纵筋间距10cm,横筋间距20~30cm。
如构造物顶面上的基层厚度小于10cm,基层改为混凝土找平;当J当d为30~80cm时,可采用单层钢筋网补强,钢筋网布设在距板顶1/3~1/4板厚处、钢筋采用直径为8~10mm的光圆钢筋,纵筋间距10~15cm,横筋间距20~30cm。
板厚处,钢筋采用直径为10~20mm的光面圆钢筋,纵筋间距10cm,横筋间距20~30cm。
4.补强钢筋混凝土面板纵横自由边边缘下的基础,当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变形时,宜在板边缘加设补强钢筋,角隅加设发针形钢筋或钢筋网。
(1)板边补强混凝土面板边缘部分的补强,一般选用2根12~16mm的螺纹钢筋,布置在板的下部,距板底为板厚的1/4,并不应小于5cm,间距一般为10cm,钢筋两端应向上弯起,如图2-8-15所示。
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5cm。
r(2)角隅补强角隅补强部分的补强,可选用2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布置在板的上部,距板顶不应小于5cm,距板边为10cm,如图2-8-16所示。
板角小于90°时,亦可采用双层补强钢筋网补强,钢筋可选用直径6mm,布置在板的上下部,距板顶和板底以5~10c为宜,如图2-8-17所示。
钢筋保护层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5cm。
横向缩缝横向缩缝是为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和温度翘曲应力而设冒的。
一般采用假缝形式,不设传力杆。
但在特重交通的公路上,由于荷载的重复作用次数多和轴载大,使接缝的传荷能力迅速降低,出现错台现象,故宜加传力杆:在其他各级交通的公路上,邻近胀缝或自由端的缩缝,其缝隙会随着相邻胀缝或路面自由凝土面板的反复伸缩而逐渐张开,为保证这些接缝的传荷能力,在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三条缩缝内,均宜加设传力杆。
横向缩缝的构造如图2-8-10所示。
缩缝上部设置的槽口,在浇筑混凝土后.用切缝机进行切割,其宽度为3~8mm,深度为板厚的1/4~1/5,槽口内填填缝料,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分的渗入和杂质的嵌入。
当设置传力杆时,传力杆长度的1/2以上要涂以沥青,以便接缝两侧的混凝土面板能自由收缩。
路面伸缝是施工时予留的空间缝隙,当混凝土受热膨胀时占领空余位置而不在内部产生压应力。
施工时在伸缝位置混凝土板顶部放置压缝板条。
混凝土凝固后,伸缝的压缝板及时拔出,然后灌入填缝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