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进酒课时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3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学案一、何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气”指情感、气势,“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
我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古代私塾的教学方法特简单,就三个字——念,背,打。
念,是读书,读给自己听;背,是读书(不看着书读),读给老师听;打,是打手板,背不过课文的打手板,打完了还要念,念完了还要背,背不过还要打。
虽然方法简单,但是私塾在培养人们学习古文方面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
翻开《唐才子传》,王勃“六岁善辞章”,骆宾王“七岁能赋诗”,李白“七岁能文”,刘慎虚“八岁属文上书”;再翻开《现代中国文学史》,康有为“七岁赋诗”,梁启超“六岁毕业《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日缀千言”。
可见,“读熟背出”乃学好古文的关键。
因声求气造就了众多的文人学士,是我国学古文的优秀传统,在当今的新课改过程中,应该让它发扬光大。
二、中国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节奏)是怎样构成的?1、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
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汉字以一个字为音节,一句诗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是两两组和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节是二二(《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五言一般是三顿,音节是二三、二一二或二二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七言是四顿,音节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押韵按照规律在一定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同一个韵母,就形成韵脚产生节奏。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七课将进酒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七课将进酒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七课将进酒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第七课将进酒[新课入门须知][知目标][知作者]李白(见《越中览古》相关介绍)。
[知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作者的这首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曾登高饮宴。
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的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知常识]李白与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李白的乐府诗大量沿用乐府旧题,或用其本意,或翻出新意,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实,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等,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另一方面,用古题写已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身,在某一点上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在《蜀道难》中,李白将自己的浪漫气势带进乐府。
第三单元将进酒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C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将.进酒(请)B.钟鼓馔玉....不足贵(馔玉,美好的饮食。
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C.陈王..昔时宴.平乐(陈,时间久远的。
王,以前的大王。
宴,宴会)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谑,玩笑)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解析】陈王,曹植.宴,举行宴会,宴请,此处为动词。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D )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A项①与:为,给,②与:同,跟;B项①将:请,②将:拿;C项①尔:你,②尔:那,指开国之初;D项复:再。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A.①人生得意须.尽欢②径须.沽取对君酌B.①钟鼓馔玉不足.贵②尽日君王看不足.C.①高堂明镜悲.白发②阿母大悲.摧D.①请君为.我倾耳听②主人何为.言少钱【解析】A项“须”都是副词,应该,应当。
B项“足”:①值得;②够.C项“悲":①为……而悲;②悲痛.D项“为”:①介词,给;②疑问副词,为什么。
4.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您不见,黄河之水汹涌澎湃从天上倾泻而来,一去不回头直奔向烟波浩渺的东海。
起笔雄阔,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大河之去,势不可回.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您不见,高堂上对着镜子只能是慨叹,悲哀!头上的青丝转眼间成了雪一样的白发。
这两句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
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人生得意的时候,且自纵情欢乐吧,不要使金杯空流月色,徒唤年华不再重来。
这两句表现了及时行乐的消极没落思想。
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上天赋予我的才能一定有施展的时候,千金散尽还会再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渴望积极用世;能驱使金钱,而又不被金钱驱使。
将进酒一、练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君不见高堂..(高大的厅堂)明镜悲白发②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③钟鼓馔玉..(zhuàn yù,这里指美好的饮食)不足贵B.①将.(jiānɡ,请)进酒,杯莫停②但.(只)愿长醉不愿醒③呼儿将.(qiānɡ,请)出换美酒C.①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玩笑)②径须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卖)取对君酌③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平乐D.①请君为我倾.(侧)耳听②会须..(应当。
会,意为应当:须,意为必须)一饮三百杯③主人何为..(为什么)言少钱答案 A解析B.①qiānɡ;③jiānɡ,拿。
C.“沽”,买。
D.“会”“须”都是“应当”的意思。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答案 A解析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答案 A解析你/形容词词尾,不译。
4.对《将进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全诗的主旨句。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
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裘”“万古愁”表现了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
课时作业9一、知能稳固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为哪一项( )A.犀.(xī)甲旌.(jīnɡ)旗玉枹.(páo)B.挟.(xié)持惩.(chěnɡ)罚逶迤.(yí)C.碣.(jié)石玉箸.(zhù) 飘飖.(yáo)D.乱飐.(zhān) 罗襦.(rú) 相觑.(qū)解析:A.枹fú;B.惩chénɡ;D.飐zhǎn,觑qù答案:C2.下面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错毂凌辱遮敝魂魄B.旌旆校尉箫条绝域C.文身云鬓蛾眉重叠D.銮舆马揪捽恣雎解析:A.遮敝—遮蔽;B.箫条—萧条;D.恣雎—恣睢答案:C3.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B.天子非常赐颜色...赐颜色:赏面子,赐予荣光C.城上高楼接.大荒接:连接D.你身须.姓刘须:必须解析:D项,须:应该。
答案:D4.下面诗句,停顿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B.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C.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胡踢蹬/吹笛擂鼓。
D.换田契/强秤了/麻三秤,还酒债/偷量了/豆几斛。
解析:B项,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答案:B5.下面诗句表现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B.旌蔽日兮敌假设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C.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D.一面旗鸡学舞,一面旗狗生双翅,一面旗蛇缠葫芦。
解析:A项表现手法为比照,其余为比喻。
答案:A6.对?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第二联,写登楼远望所引发的幻觉,暗喻仕途多坎坷,但诗人如风雨中的芙蓉和薜荔一样临变不惊。
B.第三联,状写实景,岭上树荫蔽目,城下江流曲回,诗人借景抒发谪居荒蛮之地倍感压抑的情怀。
第三单元将进酒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qiānɡ)呼儿将.出(jiānɡ)将.领(jiànɡ)B.馔.玉(zhuàn ) 编撰.(zhuàn) 纂.辑(zuǎn)C.欢谑.(xuè) 虐.杀(nüè) 疟.子(nüè)D.烹.饪(pēnɡ) 享.受(xiǎnɡ) 亨.通(hēnɡ)解析:C.“疟子”中的“疟”应读yào。
答案: C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生得意需尽欢B.天生我才必有用C.径须沽取对君酌D.与尔同消万古愁解析:A.需—须;B.才—材;D.消—销。
答案: C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会须..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将.进酒(请)B.钟鼓馔玉..不足贵(美好的饮食)古来圣贤皆寂寞..(被世人冷落的意思)C.陈王..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
陈,时间久远的。
宴,宴会)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谑,玩笑)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解析:C.“陈王”这里指曹植。
答案: C4.下列句子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C.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解析:D项,烹羊宰牛/且/为乐。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C.项为借代,其它的均为夸张。
答案: C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课时作业7一、知能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将.进酒(qiān ɡ) 呼儿将.出(jiān ɡ) 将.领(jiān ɡ) B .馔.玉(zhuàn) 编撰.(zuǎn) 纂.辑(cuàn) C .欢谑.(xuè) 虐.杀(nüè) 疟.病(nüè) D .烹.饪(pēn) 享.受(xiǎn ɡ) 亨.通(hēn ɡ) 解析:A.将jiàn ɡ领;B.撰zhuàn ;D.烹pēn ɡ。
★★答案★★:C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为……而悲伤。
为动用法)白发陈王昔时宴.(举行宴会。
名词活用作动词)平乐 B.⎩⎪⎨⎪⎧朝如青丝暮成雪.(喻指白发)莫使金樽.(酒器)空对月 C.⎩⎪⎨⎪⎧烹羊宰牛且.(将要)为乐钟鼓馔玉不足..(不值得)贵 D.⎩⎪⎨⎪⎧径须.(应当)沽取对君酌与尔同销.(去掉)万古愁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义的理解,理解词义要注意结合全句的意思,也就是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确定多义词的义项。
本题C 项中的“且”是多义词,其义项有:①将要;②又;③况且;④并且;⑤姑且,暂且。
在此句中应为“姑且”“暂且”义。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与.君歌一曲②与.尔同销万古愁 B.⎩⎪⎨⎪⎧①将.进酒,杯莫停②呼儿将.出换美酒 C.⎩⎪⎨⎪⎧①与尔.同销万古愁②尔.来四万八千岁 D.⎩⎪⎨⎪⎧①奔流到海不复.回②千金散尽还复.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A 项①与:为,给;②与:同,跟;B 项①将:请;②将:拿;C 项①尔:你,②尔:那,指开国之初;D 项复:再。
★★答案★★:D4.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B .会须一/饮三百杯C .陈王/昔时/宴平乐D .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B 项为会须/一饮/三百杯。
第三单元将进酒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qiānɡ)呼儿将.出(jiānɡ)将.领(jiànɡ)
B.馔.玉(zhuàn ) 编撰.(zhuàn) 纂.辑(zuǎn)
C.欢谑.(xuè) 虐.杀(nüè) 疟.子(nüè)
D.烹.饪(pēnɡ) 享.受(xiǎnɡ) 亨.通(hēnɡ)
解析:C.“疟子”中的“疟”应读yào。
答案: C
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生得意需尽欢B.天生我才必有用
C.径须沽取对君酌D.与尔同消万古愁
解析:A.需—须;B.才—材;D.消—销。
答案: C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会须
..一饮三百杯(会、须,皆有应当的意思)
将.进酒(请)
B.钟鼓馔玉
..不足贵(美好的饮食)
古来圣贤皆寂寞
..(被世人冷落的意思)
C.陈王
..昔时宴.平乐(以前的大王。
陈,时间久远的。
宴,宴会)
斗酒十千恣.欢谑.(恣,放纵,无拘束。
谑,玩笑)
D.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就,即。
沽,通“酤”,买或卖,这里指买) 与尔同销.万古愁(销,同“消”,使不复存在)
解析:C.“陈王”这里指曹植。
答案: C
4.下列句子节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C.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D.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解析:D项,烹羊宰牛/且/为乐。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B.会须一饮三百杯
C.钟鼓馔玉不足贵D.与尔同销万古愁
解析:C.项为借代,其它的均为夸张。
答案: C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诗人在这首诗里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衬托和拟人的表现手法。
7.这首诗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的心情到大自然中寻求安慰的心灵写照。
请简析诗中表现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从而把自己在现实中的寂寞凄凉了无痕迹地融化到了平淡恬静的大自然中。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8.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为全诗营造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意境。
请简析其中的“香”字在此有哪些蕴藉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是柳花微妙(或淡淡)的香味儿,写出春之气息;二是夸赞了酒肆里的酒香;
三是暗含了朋友之间情谊的浓厚。
9.古人评论此诗“语不必深,写情已足”。
请简析全诗是如何把惜别之情写得饱满酣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诗一是酒店姑娘的劝酒,让诗人感受到了他人的热情;二是一帮青年朋友前来相送,让诗人感觉到真挚的友情;三是把酒言欢“各尽觞”的场景,让诗人产生了“欲行不行”的惜别之情;四是“东流水”与“别意”的比较,让诗人倍感朋友之间“水长情更长”的无限深情。
加之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烘托出的氛围,使全诗的惜别之情显得非常饱满酣畅。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0~11题。
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0.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光;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对六朝兴废的感慨。
11.“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比喻手法。
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自己不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