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哲学的基本问题2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23
[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2.1哲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案)。
2、理解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识别不同哲学派别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难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如何?新课导入: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也因此出现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他们往往会抱着某个问题争辩不休,从而使得哲学领域出现“百舸争流”的思想(这就是我们第二课要大家了解的内容,板书课标题),但哲学家们,争来争去,最终都要回答一个共同的基本问题,从而将思绪纷繁的哲学派别化为两大对立的阵营,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板书框标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我们要知道如何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首先就要来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提问学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教师:从刚才这位同学的回答里,我们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许大家对思维和存在这两个名词比较陌生,不过,我们可以用另外两个词语进行替换。
大家知道是哪两个吗?(将两组词语对应板书在黑板上,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
)教师:我们知道这两组词语的意思是一样,为了不使大家的思路混乱,我们这节课只以一组词语作为代表来分析,同学们选哪组呢?(学生一般选择意识和物质。
所以在接下来的一节课里都是以意识和物质为表述,不过要提醒学生注意,它们两组词语可以互换的)教师:那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呢?(虽然意识和物质的概念在以后才能学到,不过我觉得在这里,应该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教师:所谓的意识比较简单,它主要是我们对这个客观世界的反映;但什么是物质呢?(停顿一分钟左右,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时间;学生也会说上几句)教师:其实,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物质,比如我们身上穿的、脖子上带的、手腕上带的、书桌上摆的,都是物质,只不过它们是具体的一个个事物而已。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篇一:2.1《哲学的基本问题》同步训练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知识点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201X浙江衢州一中期末)以下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有①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④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②D.①②③④3.(201X浙江温州二中期末)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A.依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B.依据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C.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D.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4.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5.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
”这段话体现了A.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B.事物都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事物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人们是无法回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6.凡认为________,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就是唯心主义。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1课时哲学的基本问题1.知识目标:(1)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具体内容;(2)懂得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3)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自觉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认识、分析和把握社会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①问题,也就是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②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③的唯一标准;二是④的问题,即⑤的问题。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⑥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⑦息息相关。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⑧的问题。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⑨的始终,决定着各种哲学的⑩,决定它们。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D.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承认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哲学源于生活实践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3.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 )的不同回答。
A.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B.意识与思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4.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涉及想法、主张、做法与现状、实际的关系,这从哲学上看就是处理( )。
①意识与物质的关系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③理想与现实的关系④主观和客观的关系A.①③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5.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因为它是( )。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两个方面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对这一方面的问题历来有两种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学上形成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两个基本派别、两条对立的路线。
凡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即意识先于物质,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即物质先于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
除了这两种根本对立的回答外,还有一种回答,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本原。
持这种观点的哲学流派称为二元论,它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不彻底的哲学,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客观实在的观点,正确地揭示了包括自然、社会和人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无论具体特点如何,都是物质的一种具体形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就是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也就是说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物质的,都是客观实在的具体形态。
第一,自然界是客观的第二,人和人类社会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的时间和空间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
(2)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第一,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第二,时间和空间业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只是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概念。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