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3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食堂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保证食品安全和食堂卫生而设立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食堂从业人员是直接参与食品加工和制作的人员,其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食堂卫生。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健康检查、体检、饮食管理和卫生培训等方面。
一、健康检查与体检1.新员工入职时,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一般体格检查、传染病筛查、职业病检查等项目。
入职前需提供近期有效的体检报告,并由医疗机构出具的合格证明,方可上岗。
2.从业人员每年需进行一次体检,项目包括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测以及传染病和职业病的筛查。
3.体检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业,如出现重大疾病或传染病,需暂停工作并接受治疗,治愈后方可复岗,须提供医生出具的合格证明。
二、饮食管理1.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规律的饮食习惯,合理搭配营养,避免高热量、高油脂、高盐分等食物的过度摄入。
2.从业人员食用的食材应遵守规定,严禁食用过期变质的食品,特别是易腐食品和烟酒等不健康的食品。
3.从业人员应在指定场所用餐,不得在厨房或加工区域就餐,保持其卫生区域的清洁。
三、卫生培训1.新员工入职前需接受卫生培训,包括相关卫生法规、操作规程、个人卫生要求等内容。
2.定期进行卫生培训,包括食品安全、个人卫生、操作规范等方面内容,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3.经常性举办现场培训,通过模拟实际操作来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操作水平和危机处理能力。
四、个人卫生管理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修剪干净指甲、保持清洁额头、不佩戴饰品等。
2.从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范的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避免污染食品。
3.从业人员不得患有传染疾病上岗工作,如感冒、发热、皮肤感染等症状,需及时报告并进行治疗。
五、卫生环境管理1.食堂应保持清洁整洁,包括餐具、操作台、餐桌椅等设施的清洗和消毒。
2.定期清洁和消毒厨房设备和器具,确保其卫生状况达标。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及卫生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是食堂运营的核心人力资源,其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及卫生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对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提升食堂服务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培训管理及卫生管理制度。
一、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健康证明:食堂从业人员应在入职前接受体格检查,并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
定期进行体检,以保证健康状态符合从业要求。
2.疾病防控:食堂从业人员应加强个人卫生和防病意识的培养,定期参加健康教育培训,掌握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如手部卫生、呼吸道卫生等,并遵循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规定。
3.传染病的管理:食堂应建立从业人员传染病防控档案,定期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如发现传染病患者,应及时隔离、妥善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传播。
4.饮食与营养指导:食堂应提供营养饮食指导,指导从业人员合理膳食,增加蔬菜水果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保障身体健康。
二、食堂从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培训计划:食堂应根据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和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内容。
2.培训资料和教材:食堂应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资料和教材,包括食品安全常识、卫生操作规范、服务礼仪等内容。
3.培训讲师:食堂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进行培训授课。
讲师应具备相关的从业经验和培训能力,能够有效传授知识和技能。
4.培训考核:食堂应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通过考核结果评估培训质量,为从业人员提供个别指导和后续培训机会。
1.个人卫生: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穿戴整洁工作服和口罩等。
2.工作区域卫生管理:食堂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区域,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干净。
3.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食堂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食品卫生安全操作规范,对食品的储存、加工、配送等环节进行管理,确保食品的卫生安全。
4.设施设备的卫生管理:食堂应定期对设施设备进行清洗、消毒和维护,确保设施设备的卫生状况符合卫生要求。
二中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所有从业人员应接受定期体检,包括身体健康状况、传染病等方面的检查。
2.普通的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
3.从业人员应接受必要的职业健康培训,了解健康和安全知识,并掌握相关的卫生操作技能。
4.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要遵守食堂的卫生操作规范,注意个人卫生,如洗手、穿戴干净卫生的工作服等。
5.从业人员应定期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如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向食堂管理部门汇报,并接受相应的处理。
6.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隔离。
7.食堂管理部门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体检结果、培训情况和健康状况等信息,以便监测和管理。
8.食堂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食堂的卫生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食堂的食品安全和从业人员的健康。
以上就是二中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一些要点,旨在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和食堂的卫生安全。
二中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进一步加强二中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保障师生及食堂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二中食堂从业人员,包括厨师、服务员、保洁人员等。
第三条健康管理原则健康管理原则包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食品安全第一、依法管理、规范操作。
第四条健康管理目标健康管理目标是保障二中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提高从业人员的防病能力和抗病能力,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五条各方责任学校食堂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健康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要自觉遵守本制度,加强自身健康管理,配合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二章健康检查第六条入职前健康检查食堂从业人员在入职前需要进行健康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常规体检和职业健康检查。
常规体检包括身体检查、视力检查和听力检查等。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外科、内科、耳鼻喉科和皮肤科等相关检查。
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1. 健康检查: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体格检查、血常规、肝功能、传染病等相关检查项目。
2. 疫情防控: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传染病的筛查,并按照规定接种疫苗,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控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等。
3. 个人卫生: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每天洗澡、勤换洗衣物,保持干净整洁的工作服。
4. 食品安全培训:食堂从业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训,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安全。
5. 健康监测:食堂从业人员应每天接受健康监测,如测量体温,记录相关信息,并及时报告发现的异常情况。
6. 生病休假:食堂从业人员如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应及时请假,不得上岗工作,待症状消失或恢复正常后才能返回工作岗位。
7. 隔离措施:食堂从业人员如接触到可能传染的患者,应立即隔离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8. 处罚措施:对无视健康管理制度的从业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责令停工整顿、罚款、停职等。
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学生身体健康,减少食品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率,必须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监督和管理工作。
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中学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适用于中学食堂的全部从业人员。
第三条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健康档案管理、职业培训、个人卫生等。
第四条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府的管理规定。
第五条中学食堂从业人员应配备相应数量的职业健康管理员,负责执行健康管理制度。
第二章职业健康检查第六条中学食堂从业人员未就业前必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七条职业健康检查的内容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职业病相关检查。
第八条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身高、体重、眼视力、听力、心脏、肺活量等项目。
一、制度背景为了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预防疾病传播,维护食堂的卫生环境,特制定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二、制度目标1. 确保食堂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
2. 提高食堂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保障食品卫生,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制度内容1. 入职体检(1)新入职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体检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光等。
(3)体检费用由食堂承担。
2. 定期体检(1)食堂从业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
(2)体检费用由食堂承担。
(3)发现患有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或其他影响食品安全健康的疾病,应立即停职治疗,待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3. 健康教育(1)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卫生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意识。
(2)培训内容包括:食品安全知识、传染病防控、个人卫生习惯等。
(3)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 个人卫生(1)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戴口罩等。
(2)操作时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口罩等防护用品。
(3)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佩戴首饰等。
5. 传染病防控(1)食堂从业人员发现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立即向食堂管理人员报告。
(2)食堂管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隔离疑似患者,并通知卫生部门进行诊断、治疗。
(3)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防止传染病在食堂传播。
6. 健康监测(1)食堂从业人员每日进行体温测量,发现发热、腹泻等症状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
(2)食堂管理人员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四、制度实施与监督1. 食堂管理人员负责制度的实施与监督,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可予以辞退。
3. 对本制度进行定期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食堂管理人员负责解释。
通过实施本制度,我们将为食堂从业人员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就业环境,同时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晨检制度一、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1.1 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且在有效期内。
1.2 从业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临时检查。
1.3 从业人员在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4 从业人员在患有皮肤病、肠道疾病或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5 从业人员在患有呼吸道疾病时,应佩戴口罩,并接受治疗。
1.6 从业人员在患有肠道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7 从业人员在患有皮肤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1.8 从业人员在患有口腔疾病时,应佩戴口罩,并接受治疗。
1.9 从业人员在患有眼部疾病时,应佩戴口罩,并接受治疗。
1.10 从业人员在患有其他影响食品卫生的疾病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二、食堂从业人员晨检制度2.1 每日清晨,食堂负责人应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晨检。
2.2 晨检内容包括:观察从业人员的精神状态、询问从业人员是否有不适症状、检查从业人员的双手是否有异常、检查从业人员是否穿戴了工作服、检查从业人员是否佩戴了口罩等。
2.3 晨检中发现不符合卫生要求或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从业人员,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4 晨检记录应由食堂负责人签字确认,并存档备查。
2.5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6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确保食堂的卫生状况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7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加工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2.8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原料进行检查,确保其来源可靠,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9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储存条件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2.10 食堂负责人应定期对食堂的食品销售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确保食堂食品安全,促进员工身体健康,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健康管理规定1.食堂从业人员每年需进行一次体检,体检结果必须健康合格后方可上岗。
2.每位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效的健康证和培训合格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天上岗前应进行健康自查,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检疫和隔离措施。
4.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特别是在进食前后、上厕所后、接触垃圾和污物后等情况下要进行手卫生。
5.食堂从业人员应经常清洁和修剪指甲,保持整洁。
6.食堂从业人员不得携带传染病、皮肤病等疾病上岗,如出现相关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并报告食堂管理员。
7.食堂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堂内的卫生操作规程,如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不得随意触摸食品。
8.食堂从业人员应遵循食堂内的健康管理制度,严禁在食堂内吸烟、喝酒、吃零食等不良行为。
三、培训管理规定1.食堂从业人员需定期参加相关健康和食品安全培训,通过并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2.食堂管理员应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包括卫生操作规程、食品安全知识、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3.食堂从业人员应认真学习培训材料,掌握食堂卫生管理和健康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
四、疫情应对规定1.食堂从业人员在疫情期间应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健康排查和核酸检测,如有不适症状应及时上报。
2.对于有接触过疫情相关人员的食堂从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隔离观察和医学观察。
3.食堂从业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勤洗手,减少人员聚集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4.食堂管理员应保持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及时了解疫情动态并做好记录。
五、附则1.本制度由食堂管理员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2.食堂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如有违反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以上为《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所有食堂从业人员必须遵守。
一、总则为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制度内容1. 人员健康管理(1)食堂从业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卫生习惯,无传染性疾病,身体健康。
(2)新入职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必要时进行临时体检。
(3)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食堂工作。
2. 食品安全培训(1)食堂从业人员应接受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
(2)新入职的食堂从业人员必须参加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3)在职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3. 个人卫生与操作规范(1)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工作帽。
(2)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工作帽,头发不得外露,不得留长指甲,不得涂指甲油。
(3)操作过程中,不得吸烟、喝酒、嚼口香糖等,不得在食品操作区乱扔垃圾。
4. 食品安全监管(1)食堂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食品原料、加工过程、餐具清洗消毒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
(2)食堂从业人员应自觉遵守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对违反规定的,应及时制止并报告管理人员。
(3)食堂管理人员应定期对食堂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积极维护食品安全,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食堂从业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堂从业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停职或解聘等处罚。
3. 对违反本制度,给学校造成严重影响的食堂从业人员,学校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四、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食堂管理办公室所有。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的管理制度为确保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情形,提高食堂的卫生标准和食品安全质量,有效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特订立本制度。
1. 健康档案管理1.1. 食堂从业人员入职时,必需进行健康情形评估,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1.2. 健康档案中包含从业人员的体检结果、传染病检测报告、过敏史记录等相关信息。
1.3. 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至少每年一次。
检查项目包含但不限于体检、食品安全培训等。
1.4. 健康档案应进行保密,只能由食堂管理负责人和医务人员查阅。
2. 个人卫生要求2.1. 食堂从业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需穿着乾净、干净的工作服,并佩戴帽子、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
2.2. 食堂从业人员必需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修剪干净指甲、不吃东西、不吸烟等。
2.3. 食堂从业人员在食品加工、搬运过程中,应避开直接接触食品,使用专用工具和手套操作。
2.4. 禁止食堂从业人员带病工作,如发现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皮肤病等疾病,应立刻向上级汇报,并按规定进行休息和治疗。
3. 食堂卫生管理3.1. 食堂管理负责人应订立食堂的卫生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培训,确保全体从业人员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卫生知识。
3.2. 食堂各个工作区域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
3.3. 食堂从业人员应依照操作规程进行食品加工、存储、运输和销售,严禁在工作台上放置未经处理的食品和餐具。
3.4. 食堂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原材料的安全性和存储条件的符合性。
4. 食品安全监督4.1. 食堂管理负责人应定期组织食堂内部检查,包含对食品加工过程、食材贮存、餐具清洁和员工个人卫生情形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
4.2. 食堂管理负责人应与相关监管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及时掌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动,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4.3. 发现食品卫生问题或员工健康情形异常时,食堂管理负责人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报告有关部门。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健康检查
1. 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传染病筛查、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等项目。
2. 新入职的食堂从业人员应在入职前进行健康检查,并在入职后一个月内进行复查。
3. 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从业人员,应暂停工作并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经医生确认无传染风险后方可恢复工作。
二、个人卫生
1. 食堂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戴帽子、戴手套等。
2. 食堂从业人员不得在工作期间吸烟、吃东西、嚼口香糖等。
3. 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理发、修剪指甲,保持整洁的仪容仪表。
三、食品安全培训
1. 食堂从业人员应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 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食品安全培训更新课程,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技能
水平。
四、食品操作规范
1. 食堂从业人员应严格遵守食品操作规程,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的安全卫生。
2. 食堂从业人员应使用专用工具和容器,避免交叉污染。
3. 食堂从业人员应定期对工作区域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
五、食品安全责任
1. 食堂从业人员应对食品安全负责,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2. 食堂从业人员应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接受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六、健康档案管理
1. 食堂应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记录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结果、培训情况等信息。
2. 食堂应定期对从业人员健康档案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目的:
为保证我单位的食品生产安全,预防传染病的传播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全园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精神与要求特制订本管理办法,对我园食品从业人员实施统一的健康管理。
适用范围:
适合我园与食品有接触的相关人员的健康管理。
管理规定:
一、健康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1、健康体检的范围:食品生产从业人员每年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参加健康检查的食品从业人员具体范围包括:食堂工作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员。
2、食品从业的健康要求: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二、健康管理的组织办法
1、管理职责: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堂员工的健康体检和健康证的办理、年检等工作。
在体检过程中,如果发现弄虚作假导致不符
合健康要求的人员进入岗位,将追究食品安全管理员的责任。
2、入职体检:凡食堂每年新招的上述范围内的食品从业人员,均须经过入职体检。
检查范围包括痢疾、伤寒、病毒型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肺结核、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等等。
3、根据体检结果上岗:上述人员如果检查合格,健康知识考试合格,办理健康证,方可入我园食堂从事食品方面的工作。
如果检查出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不予安排入职。
4、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员工健康证上墙,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记录员工个人信息、从事的岗位、健康证办理的年限、最近一次体检时间、到期日期等信息,食品安全管理员每日早晨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如果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健康证的年检:健康证有效期为一年,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员工健康证的年检,保证健康证合格有效。
通常在员工健康证到期前,应联系当地疾控中心的授权指定单位,统一组织健康年检。
6、年检结果的处理: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食品生产的工作。
如直接解除食品生产的员工在任职过程中患有法律规定的传染性疾病,园所将有权将其调离岗位。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将健康证年检情况及时通知园所园长室,如
查出不合格人员应上报。
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人员,如果属于暂时性的,管理者应安排休息,待身体恢复复检合格后才能继续上岗;如果是难以治愈的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管理者应安排其他适合的岗位,决不可继续留在原岗位。
食品安全管理员应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情况和相应人员安排情况详细记录在《员工健康证信息台帐》中。
7、监督检查:园所园长室联合园所医务室定期开展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知识培训。
园所园长室及园所医务室对食堂的健康证年审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重点检查是否从事直接接触食品岗位的人员都纳入了健康证的管理,健康证年检不合格的人员,是否进行了妥善的安排。
如果发现不合格的情况,应立即指出并责令做出正确处理。
三、员工其他卫生管理规定
1、个人卫生要求:食品生产从业人员的衣着应外观整洁,做到常剪指甲、常理头发、经常洗澡等,经常保持个人卫生。
食品生产从业人员在进行操作接触食品前或便后以及接触污染物以后必须将手洗净,方可从事操作或接触食物。
不得在食品加工场所内吸烟。
2、工作服换洗要求:冬天员工工作服应保持两天一换,夏天员工工作服应做到每天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