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的测量-新课标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12
《温度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3.用“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结合进行教学。
四、教学用具: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自制温度计、烧杯、冷水、热水、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1)带领学生欣赏冬天吉林省特有的自然景观,引入本章教学探讨课题“…物态变化。
师: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冬天的吉林市特有的自然景观吧。
配文:初冬,一夜之间,小城变成了冰清玉洁的银色世界。
落光了叶子的树枝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在阳光下,耀人眼目,树上的枝条在风中摇曳,不时飘下点点冰晶,宛如晨雾漫卷自然界中这种奇特的现象举不胜举,真可谓千姿百态。
师:面对如此神奇的自然景观,你想知道什么?(如树枝上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是怎样形成的?北方其他的地方也有这种景色吗?树枝上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是什么东西?)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非好,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先弄清楚物质有几种状态,他们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物态变化。
板书:第四章物态变化(3)走进生活,了解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温度计。
师:请大家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他们的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师:你认为物态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生:与温度有关。
师:对,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温度和温度计。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1节温度【2022年版课标要求】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2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明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摄氏温度的规定,了解日常温度计的种类、温度计工作原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实验室用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理解不同角度的读数结果有何差异。
【教法与学法】教法:教师用多媒体投影要点,让学生理解“热胀冷缩”,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实际使用温度计,加强实践应用。
学法:观察实验,阅读课本,积极参与活动。
【课前准备】三个烧杯、冷水、温水和热水、自制温度计、演示用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若干)、家庭用寒暑表(若干)、体温计(若干)。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利用PPT展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之间如何转化?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猜想: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提出问题:你知道今天的气温是多少吗?如何知道温度是多少?怎么测量温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温度的知识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二、进行新课温度计教师活动:创设情景——我们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一会儿,再把双手同时放入温水中,两只手的感觉相同吗?学生活动: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再随机选一名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体验,说明自己的感觉。
教师总结:感觉是不可靠的,那么如何得到准确的温度高低呢?我们需要用温度计来判断。
教师活动: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说明方法,再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学生回答:测量温度,加以比较。
引出问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教师出示实验室用温度计。
(1)了解温度计的原理。
温度和温标知识导读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3)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温度值。
4)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能力与方法:1)通过阅读、观察,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动手实验,使学生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使用物理仪器测量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1)理解摄氏温度的规定。
2)学会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教学难点:1)理解摄氏温度。
2)如何做到读数既快又准确。
知识早知道:1.在物理学中,通常把所研究的对象称为系统。
2.体积、压强、温度等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叫做系统的__________。
为了描述系统的状态,用体积描述它的__________性质,用压强描述__________性质,用温度描述__________性质。
3.如果两个系统相互接触而达到了某个“共同性质”,此时我们说两个系统达到了__________。
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这个结论称为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
4.两个系统处于热平衡时,它们具有一个“共同性质”,我们就把表征这一“共同性质”的物理量定义为__________。
如果要定量地描述温度,就必须有一套方法,这套方法就是__________。
制作温度计也要先确定温标。
5.摄氏温标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__,沸水温度规定为__________。
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份算做__________。
人教版《4.1温度计》新课标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知道摄氏温度;了解热力学温度2、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体温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制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用语言表述物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求学生会使用液体温度计测温度3、通过讲述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教学用具】演示用:演示用温度计、寒暑表等。
学生用;温度计、玻璃杯三个、冷水、温水、热水、体温计、寒暑表等。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温度计并学会正确使用温度汁;难点:温度计的使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回忆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热胀冷缩现象,使学生明确: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汇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并通过对比分析开水和烧红的铁块烫的程度不同,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中能准确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温度。
(二)进行新课1、温度让学生叙述量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越热的物体温度越高,越冷的物体温度越低。
并引导学生从衣、食、住等方面分析温度跟人类的密切关系。
2、温度计学生体验:凭感觉判断温度取冷、温、热三杯水,为保证实验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杯水的温差要合适。
冷水与热水温差宴大一些,冷水越冷越好,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温水的温度应接近冷水。
做实验时,学生先分别将左、右手食指放人冷水和热水中,然后分先后逐个把食指放人温水中,并叙述自己的感觉。
通过体验使学生认识:仅靠感官的直觉来判断温度的高低是不可靠的,也是不准确的。
要准确地判断或测量温度要借助测量工具检验生活-----温度计。
3、温度计及其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种类实验用温度计、家庭常用的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温度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学生观察自己实验台上的温度计的构造井叙述温度计由内径很细的玻璃管和下端的玻璃泡组成,玻璃泡和细管内有红色(或银白色)的液体。
温度和温标-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温度是什么,学习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温标的概念;2.了解常见的温标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转换方法;3.学习热学量的概念,掌握常用热学量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概念、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温标的概念;2.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3.热学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温度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个物理量,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我们吃饭的时候,需要了解食物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就会烫伤我们的口腔,而如果温度不够高则无法满足我们的口感需求。
2.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一个物体热量的度量,通俗来说,就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现。
物体具有一定的热量,热量高低决定了物体的温度。
3. 温度的测量方法温度的测量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温度计是一种利用物体热膨胀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4. 温标的概念温标是温度的度量标准,它是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国际单位之一。
常见的温标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5.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摄氏度和华氏度是两种常见的温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介绍一下摄氏度和华氏度之间的转换方法:•摄氏度转华氏度公式:F=1.8C+32•华氏度转摄氏度公式:$C=\\frac{F-32}{1.8}$6. 热学量的概念热学量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它包括热量、热功和热容。
其中,热量是物体或物质之间传递的热量单位,它的单位是焦耳(J)。
7. 热学量的计算方法热学量的计算方法包括热量计算、热功计算以及热容计算。
其中,热量计算公式为$Q=m c \\Delta T$,热功计算公式为$W=P \\Delta V$,热容计算公式为$C=\\frac{Q}{m \\Delta T}$。
四、教学方法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五、教学评价1.练习题的完成情况;2.回答问题的准确率;3.学生对于温度和温标的理解程度;4.学生对于热学量的掌握情况。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31《温度》教学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册第31讲《温度》。
详细内容包括:温度的定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和开尔文、温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摄氏度和开尔文的转换,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温度计的技能,提高学生分析温度数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温度单位的转换,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温度的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实验用酒精灯等。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触摸热水和冷水,感受温度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
2. 温度定义:讲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3. 温度单位:介绍摄氏度和开尔文,讲解两者之间的转换方法。
4. 温度测量: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5.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如何进行温度单位转换。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测量热水、冷水、冰块的温度,并记录数据。
六、板书设计1. 温度的定义2. 温度单位:摄氏度、开尔文3.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4. 温度单位转换方法5.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温度计测量家中自来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温度值。
答案:25℃ = 298K,100℃ = 373K。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温度的概念、温度的测量和单位转换掌握情况较好,但部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了解温度对物体性质的影响,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