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82.99 KB
- 文档页数:2
综合医学 Zongheyixue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28期(总第396期)2018年10月①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 江苏 徐州 221116自我管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权继侠① 孟文文① 魏婷①【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的影响。
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病情稳定出院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进行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采用哮喘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及哮喘控制测试问卷(ACT)进行测评。
结果: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自我管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还能提高疾病控制水平,改善预后,是支气管哮喘患者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自我管理干预; 支气管哮喘; 自我管理能力; 疾病控制 doi:10.14033/ki.cfmr.2018.28.09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8-0186-0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征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该病具有反复发作性、变异性的特点,在临床上难以治愈。
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的趋势,在我国患病率约为1.24%[1]。
但控制情况并不乐观,完全控制率仅为15.63%,部分控制率49.46%,仍有34.91%的患者未得到良好的控制[2]。
尽管哮喘尚不能根治,但通过规范化治疗和管理可使大多数患者达到良好和完全的临床控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患者在治疗中存在许多误区,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3]。
自我管理是一种慢性疾病管理的新理念,是患者应对慢性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能力,包括对症状的控制、治疗的监测、行为和情绪的调节,以及对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体现了患者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的角色转变[4]。
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的应用价值【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本文通过探讨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发现自我管理对COPD患者的重要性在于患者可以更好地掌握疾病管理技能,减少急性加重的风险。
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
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在COPD患者中尤为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康复效果。
康复对COPD患者的意义在于恢复患者的功能,减少复发风险。
结论中指出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对本文进行总结。
通过此研究,可以为COPD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关键词】COPD患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康复、健康行为、应用价值、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致命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和咳痰。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COPD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致死疾病,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第三大致死疾病。
COP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呼吸急促、咳嗽、气促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有效管理COPD并促进患者的康复已成为重要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探讨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中的应用,分析其重要性和意义,旨在为进一步促进COPD患者的康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和效果,为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索未来相关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为进一步完善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策略,促进COPD患者康复提供支持和借鉴。
通过对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实践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推动COPD患者康复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支气管扩张最新治疗方案第1篇支气管扩张最新治疗方案一、背景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壁的破坏和炎症,导致支气管永久性扩张。
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反复感染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本方案旨在结合最新医学研究成果,为支气管扩张患者提供一套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原则1. 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 预防和控制感染,降低病情恶化风险。
3. 修复支气管损伤,减缓病程进展。
4. 个性化治疗,充分考虑患者年龄、病情、并发症等因素。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抗生素:根据病情需要,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
常用药物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等。
(2)祛痰剂:促进痰液排出,减轻咳嗽症状。
常用药物有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
(3)支气管扩张剂:缓解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
常用药物有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
(4)糖皮质激素:减轻支气管炎症,控制病情进展。
常用药物有泼尼松、布地奈德等。
2. 物理治疗(1)体位引流:根据病变部位,采取相应体位,促进痰液排出。
(2)胸部按摩:增强肺部血液循环,提高肺功能。
(3)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改善通气功能。
3. 中医治疗(1)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等中药。
(2)针灸治疗:选取相应穴位,调节肺部气血,改善症状。
4. 手术治疗对于重症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支气管扩张术等。
四、护理措施1.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性因素。
2. 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
3.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遵医嘱调整剂量。
4.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5. 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
五、健康教育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症状、治疗及护理要点。
2. 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的咳嗽、排痰方法。
3. 强调戒烟、限酒的重要性。
4. 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我管理教育对COPD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者:刘娟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COPD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8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疾病认知能力、自我实践能力、自我决策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自我管理教育;COPD;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COPD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不能根治。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帮助患者建立有利于疾病发展的健康行为,对于改善COPD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1]。
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3月对40例COPD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水平,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0例COPD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相关诊断标准;②均经病史、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③自愿参与研究;④行给氧、抗感染等治疗后,处于稳定期;⑤认知能力正常,能够协助护理,并完成相关调查;⑥无精神、神经病史。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高血压;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疾病;③严重的心、肝、肾严重疾病的患者;④肺间质疾病、肺结核、自发性气胸;⑤精神、神经系统疾病。
其在男46例,女3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4±12.5岁。
病程4~17年,病程(11.4±6.2)年。
肺功能:Ⅱ级64例,Ⅲ级16例。
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随机健康教育等,观察组进行自我管理教育:1.2.1疾病知识教育介绍COPD病理生理、诱发因素(寒冷、受凉、空气污染和劳累等)、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如何掌握吸入用药及正确有效的咳嗽方法等。
嘱患者长期用药遵循医嘱,避免漏服和改变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2]。
浅谈应用个性化自我管理手册对 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摘要】为了减轻COPD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恶化风险,本文收集了50位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定个性化的自我管理手册进行自我管理,促使患者每日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减少急性症状的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延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自我管理;COPD;个性化;生活质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2020对于慢阻肺的定义: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异质性疾病,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通常是由于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并受到宿主因素如肺发育异常的影响,合并症可增加慢阻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并指出随着发展中国家吸烟率的升高和高收入国家老龄化加剧,预计慢阻肺的发病率在未来40年仍会继续上升,至2060年可能每年有超过540万人死于慢阻肺及其相关疾病。
2017年8月16日,《柳叶刀》杂志发布的2015年慢阻肺全球疾病负担数据显示,320万人死于慢阻肺,1.745亿人罹患慢阻肺。
慢阻肺严重降低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患者的日常活动耐受水平下降,变得依赖性增加使活动能力更趋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而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幅度更明显,急性加重次数增加提示病情控制不理想, 对肺组织可能已经造成了明显的不可逆损伤。
随着病情的进展医疗机构只能短时间的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指导,而我们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进行自我管理:家庭氧疗、呼吸功能锻炼、肺功能康复训练以及营养指导,通过规范患者的各种生活行为和院外的长期自我管理,降低疾病的进行性发展,改善愈后。
故本研究探讨应用个性化自我管理手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1]。
自我管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蔡卫红【摘要】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asthma control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63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 n=32 )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1). The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was provided for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outine nursing care was taken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sthma control level and the scores of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asthma control rate,the total score of life quality and the score of other dimensions ( except the limitation of motion)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 05). Conclusion:The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level of asthma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s well.%目的:探讨自我护理干预对支气管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6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 观察组给予自我管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哮喘控制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观察组哮喘控制率、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各维度评分(除活动受限外)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自我管理干预能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期刊名称】《齐鲁护理杂志》【年(卷),期】2015(021)017【总页数】2页(P22-23)【关键词】自我管理干预;支气管哮喘;生活质量【作者】蔡卫红【作者单位】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长沙410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容易引发患者心理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支气管扩张在家中如何自我管理?支气管扩张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支气管过度膨胀,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
一旦被诊断出患有支气管扩张,患者需要积极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减轻症状和预防进一步恶化。
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有助于维持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家中自我管理支气管扩张。
首先,了解支气管扩张的病情和病因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了解自己的疾病类型、症状和诱因,并与医生进行交流和咨询。
了解自己的病情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相关症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缓解症状。
其次,合理管理药物治疗也是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家中的重要任务。
通常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开具相关的药物处方。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使用药物,并定期进行药物复查,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此外,患者还需要了解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不适反应。
除了药物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还需要更加重视自身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首先,患者需要戒烟,远离二手烟和其他尘埃污染物。
吸烟是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诱因之一,戒烟可以有效地减轻症状和预防疾病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患者需要保持适当的锻炼和体重控制。
适度的锻炼可以增强肺部功能和免疫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气道炎症和感染。
患者还应当避免过度劳累和大汗淋漓的运动,以防止病情加重。
饮食上,患者需要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营养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食或过饥,以防止胃肠道不适对病情的影响。
另外,支气管扩张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和管理。
患者可以使用峰流速计等设备自测呼吸功能,了解自己的肺功能情况。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可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患者还应密切注意自己的症状,特别是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情况的变化。
一旦有明显的症状加重或突发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以防止病情恶化。
• 临床研究 •137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该病与个体过敏体质、变应原及相关促发因素相关,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虽无法根治,但通过长期规范治疗和管理能够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以控制哮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频率[1]。
但随着环境恶化及生活结构的变化,哮喘促发因素增多,不利于哮喘的预防及有效控制,需提升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以控制或消除日常生活中的哮喘促发因素,利于哮喘疾病的远期控制[2]。
本研究在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实施自我管理模式,探讨其在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生存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
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符合2016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诊断标准;年龄≥18岁;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慢阻肺、支气管炎、心脏病导致的呼吸困难等其他有相似症状疾病者。
对照组中女38例,男62例;年龄20-63岁,平均年龄(40.92±5.34)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78±1.14)年;学历为小学13例,初高中54例,大专及以上32例。
研究组中女35例,男65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1.68±4.77)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6.89±1.10)年;学历为小学13例,初高中57例,大专及以上30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遵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管理病房环境管理,帮助患者定时更换床上用品及衣物,了解患者变应原并进行控制,出院后居家电话随访等常规哮喘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自我管理模式干预:①认知干预。
针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症状、用药要求、症状发作识别及应对、避免变应原刺激、日常生活管理等进行详细讲解,并根据患者学历的调整宣教内容,以利于理解,同时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指导,以强化患者记忆。
自我管理与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健康行为及康复的的应用价值【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
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对COPD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我管理可以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如戒烟、定期锻炼等,从而改善病情和延缓疾病进展。
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应对能力,促进康复过程。
结合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
本文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和预防措施建议,探讨了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强调了二者的综合价值。
【关键词】自我管理、健康教育、COPD患者、康复、健康行为、促进作用、应用效果、案例分析、预防措施、综合价值、发展趋势。
1. 引言1.1 疾病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导致气流受限,使患者呼吸困难,并伴有吸气哮喘和呼气性呼吸困难。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通常由吸烟、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等因素引起。
全球范围内,COPD是令人担忧的公共卫生问题,预计到2030年,COPD将成为第三大致死疾病。
COPD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气促和胸闷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常常因呼吸不畅而感到疲惫和无力,导致活动能力受限,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正常进行。
为了更好地管理COPD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成为重要的手段。
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掌握相应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减少急性加重,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1.2 自我管理在COPD患者康复中的重要性患患者的康复进程。
自我管理强调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过程,包括对症状的监测、药物的正确使用、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以及合理应对患病期间的情绪等方面。
自我管理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6-05T15:06:29.39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3期作者:李超华
[导读]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用自我管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患者转归,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商丘 476100)
[摘要]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行常规管理干预的5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行自我管理干预的5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干预1个月,观察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采用自我管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促进患者转归,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自我管理;支气管扩张症;运动能力;生活质量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on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Li Chaohua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Shangqiu, Henan 4761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on motor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Methods 50 cases of bronchiectasis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Shangqiu First People's Hospital, December 2016 -2017 April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50 cases of bronchiectasis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in September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exercise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for 1 months, the scores of athletic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self management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bronchiectasis can improve the exercise capacity of patients, promote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 self management, bronchiectasis, athletic ability, quality of life.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率和病死率,也为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
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住院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晚期双肺或心脏移植是患者存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唯一选择,通过实施自我管理可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其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2]。
基于此,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自我管理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影响。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7年4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观察组。
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74岁,平均(54.56±3.17)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7-72岁,平均(55.43±3.51)岁。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患者首次复诊时,由门诊医生详细评估,了解患者病情,提出治疗方案,讲解疾病相关知识。
观察组自我管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生活指导,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与理解,减轻情绪积累,养成健康饮食、每日开窗通风。
②药物指导,让患者正确使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及口喷式扩张支气管药物;切勿滥用镇咳类药物等。
③运动指导,针对不同患者,选择患者合适的锻炼方法,循序渐进,每周至少达到4-5次。
④正确处理吐痰,指导患者正确的咳嗽、咳痰,养成漱口习惯,记录痰液的量和性质并包纸焚烧,出现血痰和浓痰立即到医院就诊。
⑤患者记录每日状况,咳嗽程度、痰量、呼吸困难程度等,每月可根据记录会诊。
1.3 评价指标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对两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主要由活动受限、呼吸症状、疾病影响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分值为0-10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对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两组行6min行走距离试验(6MWT)检测两组运动能力,每次测试两次取均值,行走距离越长,表明患者运动能力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质量干预后,观察组呼吸症状、疾病影响及活动受限等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周围组织反复发生慢性化脓性炎症所致支气管壁变形和持久的病理性扩张,是一种病理解剖学的状态[3]。
通过提高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可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避免反复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减轻或消除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自我管理干预给予患者强大的后盾支持,鼓励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参与健康教育讲课,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开朗情绪,积极参与锻炼,以提高运动耐量,改善身心健康,促进肺功能康复[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运动能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表明自我管理干预可提高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运动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其中运动能力是测定肺功能和肺康复效果的一项重要措施,6min步行试验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易被患者接受,可有效反映患者的运动功能[5]。
自我管理能有效维护患者自身的康复,使患者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治疗与护理过程中,以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使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改善呼吸功能;另外自我管理能够预防潜在的病因来阻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改善肺功能情况,减少呼吸道感染与支气管扩张症反复急性发作,提高治疗依从性,按照计划接受治疗和康复,让患者坚持有氧运动,增加呼吸活动度,从而使肺通气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不良情绪得到调节,积极寻求控制疾病措施[6]。
综上所述,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促进患者转归,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永华,崔娟娟,刘绍霞,等.支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评价[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01):58-61.
[2]商永,顾红兰,田燕,等.医院主动管理联合社区康复指导对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03):219-221.
[3]程洁,鲁敏,侯黎莉,等.自我管理在支气管扩张症病人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29(02):132-135.
[4]李达仕,马为.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治现状与展望[J].新医学,2017,48(08):519-523.
[5]赵京梅,阎锡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支气管扩张症并存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呼吸杂志,2016,36(19):1486-1489.
[6]徐金富,林洁璐,瞿介明,等.中国支气管扩张症诊治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