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基本概念及运用ConceptandUtilityofMeridian
- 格式:ppt
- 大小:966.00 KB
- 文档页数:30
我对经络的认识与运用我几十年来从事经络研究,经历了一个从一无所知,到有所认识,不断探索,不断发现,直至临床运用的漫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有喜有优,有苦有乐,从自治到临床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人体自身规律,即治疗内脏疾病,又可治疗体外筋肉疾病,而且易懂易操作的简易方法。
经络是与生自带的,维护人体生理功能的工具,它的主要功用是传递气血,在传递过程中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养生键身,防病祛病。
经络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始总是医学界争论的焦点。
经络是即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在疾病治疗的作用上,又能体现出来它的奇特作用。
人生下来就要不断与疾病抗衡,那么什么是疾病呢?疾病可以起出诸多的名称,其本质就是在气血运行中产生的瘀症,导致脏腑的功能失调。
那么何为治病呢?治病就是通过一定方法,在加快气血循环的过程中,快速化除瘀滞,使气血循环畅通无阻,恢复脏腑的运转功能。
什么是气滞血瘀?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
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
《寿世保元》中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凝,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
”《血证论》亦谓:“气结则血凝。
”气滞、血瘀互为因果,气滞导致血瘀,血瘀又加重气滞。
在人体中运行穿梭的主要物质是气血,如果治病不解决气血,出现瘀堵不去化瘀,还会有其它的途径吗?这是勿容争论的事实,经络是自身携带的大药,调整经络是直接化瘀的最好方法,是中医领域的一大特色。
中外医学家对经络始终进行研究和探讨,从中发现气血流速,对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体气血运行速度经过反复测试,得出了科学的结论,确定气血在人体中运行的速度为10公分/秒。
这就为经络的存在,经络为什么能治病,提出了科学的依据,这个定论充分证明,当机体气血运行速度达到10公分/秒,说明机体是处于健康的状态,如果机体气血运行速度低于10公分/秒,说明机体是不健康的,所以,气血运行速度,决定机体的健康。
经络总论知识点归纳总结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中医中,经络被认为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生物电传导系统,通过这个系统,气血等生命物质得以在人体内部运行和流通。
下面将对经络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络理论。
一、经络的概念和特点1. 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基本概念,是中医对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的理论基础之一。
经络具有传导气血和营养物质的功能,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通路。
2. 经络的特点经络具有沿身体特定方向延伸的特点,分为经和络两个部分。
经络的走向和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通过这些规律可以推断出人体内部的病理变化。
二、经络的分类和功用1. 经络的分类经络按其功能和走向的不同,可以分为经、络和腧穴三个部分。
经络包括十二经、奇经八脉和十五络。
腧穴又分为十四经穴和八脉穴。
2. 经络的功用经络的主要功能包括传导气血、调节阴阳、运行营养物质等。
不同的经络在人体内部承担不同的功能,协调着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活动。
三、经络的病理变化1. 经络的病理变化经络的病理变化包括经气郁滞、经血瘀滞、经络寒热、经络虚实等。
这些病理变化常常影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 经络病症的诊断与辨证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脏腑症候和经络病变的特点,可以用中医的辨证方法进行诊断和辨证。
这些方法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经络的调理与治疗1. 经络调理的方法经络的调理方法包括针灸、艾灸、推拿、拔罐、针刺、穴位按摩等多种中医疗法。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调理和治疗经络的病理变化,恢复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2. 经络治疗的应用经络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如风湿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这些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五、现代研究与发展趋势1. 现代研究的进展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经络的研究逐渐深入,一些先进的医学影像学技术和生物电学技术被用于研究经络的结构和功能。
经络的理解和认识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系统,贯穿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
经络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医理论的应用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经络的形态和分布。
经络是一种细微而复杂的通道系统,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根据中医经络学的理论,经络主要包括经脉和络脉两部分。
经脉是主要的通道,共有十四条,分布于全身,与内脏、组织、器官相连。
络脉则是辅助通道,分布于经脉之外,主要起到连接、调节的作用。
经络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线状,有的呈网状,有的呈环状,有的呈点状,相互之间相通连贯。
经络的功能和作用。
经络在人体内起到了多种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经络通过运行气血,使之滋养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维持其正常的功能活动。
经络的病理变化和临床应用。
经络在人体内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但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经络往往会出现病理变化。
中医认为,经络的病理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对经络的辨识和调理,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因此,经络的理论在中医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临床上,中医医生通过观察舌苔、脉象、面色等,判断病人的经络状况,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达到调节经络、恢复健康的目的。
总结起来,经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通道系统。
经络的形态多样,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之间。
经络通过运行气血、传递信息、调节阴阳平衡等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经络的病理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临床通过调理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医的理论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进一步研究经络的形态、功能和临床应用,对于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名词解释经络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和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连接通道。
经络时常被比喻成河流,通过流动和传导气血,维持身体的生命活动。
在中医经络学中,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的。
经脉是主要的通道,它们与脏腑相连,形如树枝,贯穿全身。
常见的经脉有十二经脉和八奇脉,比如手太阴肺经、手少阳三焦经等。
而络脉则是经络的分支,像是细小的支流,从经脉发散出来,分布在皮肤和肌肉中。
经络包含不仅仅是血液和气体的运输通道,还是生命力的运行轨迹,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经络的运行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推动。
中医认为,气血具有营养身体、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
正常的气血运行能够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如果经络有阻塞或不流畅,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身体的各种疾病。
中医学还认为,经络与脏腑、组织器官和体表表现出相应的关系。
经络的走向和分布与人体脏腑相对应,形成了经络系统。
按照中医的理论,经络系统是以经脉为主干,络脉为支流,贯穿于全身,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
经络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诊断,如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
中医经络学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草药等。
通过刺激相关的经络,调整和平衡气血运行,来治疗病症。
经络不仅仅局限于中医学的范畴,许多现代医学研究也对经络进行了深入探讨。
现代医学通过显微镜、超声波和电生理等技术来观察和测量经络的特征和运行方式。
一些研究表明,经络内存在微循环,凝结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等,对于中医学的观念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总的来说,经络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描述了人体内脏器官之间和脏腑与体表之间的连接通道。
它通过气血的推动,维持和调节身体的生命活动。
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虽然经络的存在在现代医学中尚未普遍认可,但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为中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