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第一册复习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71.50 KB
- 文档页数:7
三年级上半学期科学姓名__人与植物1、自然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万种。
2、植物体有()等器官。
3、珍稀植物:()。
4、植物对人类的用途:提供食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蓄水保土、防风防沙、提供氧气、吸收毒气、降低噪音、庇护动物……5、植物中的大个子:( );小个子:( ) 食虫植物有()种,我国有30多种。
例如:(、、)。
6、平谷区的()、昌平区和密云县的()、大兴区和顺义区的()、延庆县和通州区的()、怀柔区的()和()、房山区的磨盘柿和中草药都闻名国表里。
朝阳、海淀和大兴是主要的()产地。
丰台的花乡是全国著名的()产地。
7、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粮食问题和节约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成立的日子()定为世界粮食日。
8、被称为“活化石”的植物是:(、、)等。
9、植物能利用水、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本身发展所需要的养料,同时还能放出()。
10、在科学课学习中,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制作、搜集和分析信息或数据等)活动,去发现和探索科学的诡秘。
11、写出我们周围的常见植物的名称柿子树、桃树、菊花、松树、月季花、梨树等12、水稻加工成大米、小麦加工成面粉、花生大豆加工成油,甜菜加工成糖、甘薯加工成淀粉等。
13、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的作物。
人与动物1、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万种。
2、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动物最主要的有()种,最早饲养的是()。
可以分为肉用、毛皮()用,乳用、劳役用、药用、实验用等。
3、珍稀动物:()等。
4、动物的灭绝除了()( ) ( )( ) ( )等等.5、用分歧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麻雀燕子蚂蚁企鹅鲤鱼螳螂按照有没有脊柱来分,()可以分为一类,()可以分为一类。
按照(会不会飞)来分,(会飞的麻雀、燕子、螳螂)可以分为一类,(不会飞的蚂蚁、企鹅、鲤鱼)可以分为一类。
6、怎样庇护野生动物?答:不杀害野生动物,不粉碎它们保留的环境。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亲历科学一、填空1、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的,但他并不()。
当你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好奇,并思考为什么的时候,()就开始了。
2、向两片纸中间吹气,会发现纸片会向()靠拢。
2、认识自己一、填空1、我的身体由()()()()部分组成。
2、、指纹终生不变,皮肤损伤,新的指纹仍具有原来的()。
近年来,科学家已将()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计算机的()系统和()系统就利用了这一技术。
3、在每一个人的一生中,哪些特征是会改变的?(梳小辫,指甲长短,戴眼镜,发型等)不会改变的(胎记,指纹,单双眼皮,有无耳垂,有无酒窝)4、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
3、寻找动物和植物1、不了解的物体不要()。
2、书13页哪些东西能尝出来?哪些能闻出来?哪些能听出来?哪些能摸出来?4、蚯蚓1、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然后慢慢调整()到()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2、蚯蚓喜欢()()的环境中。
3、科学观察可以凭借我们的()等感觉器官,也可以利用()等仪器对事物进行观察。
4、探究实验:蚯蚓喜欢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我的办法:我发现:5、凤仙花1、()()()()()和()都是植物的器官。
2、凤仙花的果实像(),还长着毛。
叶子是()的,种子是()的,不太圆。
3、如何爱护花草树木?6、观察土壤一、填空1、土壤是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那部分(),是许多()的家。
2、土壤中颗粒较大的是(),颗粒较小的是()。
3、土壤是由()()()()()等组成的。
4、腐烂的垃圾有(果皮,菜叶,剩饭,落叶,报纸):不腐烂的垃圾有(塑料袋,泡沫塑料)5、动植物的残体腐烂后形成(),也是土壤的一种成分。
6、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作用(增加土壤肥力),对植物有什么作用(促进植物茁壮成长)。
不能腐烂的垃圾对土壤有什么影响(污染土壤),对植物有什么影响(影响植物的生长),对不能腐烂的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将垃圾分类处理,能回收的回收再利用)二、探究土壤的组成:1、我们用沉降法将土壤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土壤时,发现在杯子最底层的是(),它的上面是()。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试
题
概述
本文档是最新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试题。
试题内容覆盖了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的各个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研究的内容,提高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
本套试题包含以下内容:
1. 单元一:物体的颜色
2. 单元二:物体的形状
3. 单元三:物体的大小
4. 单元四:物体的质量
5. 单元五:物体的重量
6. 单元六:物体的长度和面积
每个单元的试题都涵盖了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试题形式多样,旨在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使用方法
对于教师:
您可以根据课程安排和学生的研究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和方式使用本套试题。
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材料,也可以作为复和检测学生研究成果的工具。
对于学生: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进度,随时使用本套试题进行练和复。
通过做题,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尾
本文档提供了最新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套试题,希望能对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祝你们研究进步,取得好成绩!。
大象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三合一)资料班级姓名分数一、我会判断(10分,对的打√,错的打×)1、含黏土多的土壤叫壤土。
(×)2、轮换种植是改良土壤的一种方法。
(√)3、降落伞的绳子越长下降速度越快。
(×)4、科学在衣食住行等等方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5、王永民发明了汉字“五笔输入法”。
(√)6、壤土就是土壤。
(×)7、大雁、燕子、喜鹊过冬的方式都是迁徙。
(×)8、“五官兄弟”中眼睛最重要。
(×)9、蟋蟀不是昆虫。
(×)10、西瓜不是果实。
(×)二、我会选择(10分,把正确的序号写在括号里)1、右面几个降落伞,( 3 )下降最慢。
2、右面几个自转旋翼,( 3 )下降最慢3、右面哪种方法是读气温计的正确方法?( 34、下面不是果实的是(①)。
①生姜②桃子③梨子④苹果5、下面是昆虫的是(①)。
①蚯蚓②蜗牛③蜈蚣④蜻蜓6、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时需要使用下面哪种工具?(②)①尺子②计时器③气温计④放大镜7、能辨别物体颜色的器官是( 1 )。
①眼②耳③鼻④口⑤手8、下面哪个因素不影响自转旋翼的下降速度?( 2 )①翅膀大小②下落的高度③翅膀形状④自身重量9、下面那些行为会破坏土壤?(2、3、5、6、7 )①退牧还草②垃圾侵蚀③毁田烧砖④种植防风林⑤喷洒农药⑥过度开垦⑦滥伐森林10、下面哪些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①观察②实验③提问④抄袭⑤猜想⑥生搬硬套四、我会制作(14分)1、我也能当科学家!请你仿照下边的卡片,动手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科学现象记录卡”。
(3分)科学现象记录卡现象:秋天大雁成群往南飞。
问题:秋天大雁为什么要往南飞?结果:大雁是候鸟,为了避免寒冬,飞向暖和的南方。
科学现象记录卡现象:秋天树叶“五颜六色”?问题:树叶为什么会有“五颜六色”?结果:是因为因为植物大多不光含叶绿素,也有含花青素的2、小明从野外采回了三种土壤,可他分不清哪种是黏质土,哪种是沙质土,哪种是壤土,①气压, ,②风速③高度④悬重物重力⑤伞衣的面积⑥伞面透气性五、我会回答(4分)树林里召开昆虫音乐会。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全
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
选择题
1. 下列哪个属于生物?
A. 台灯
B. 椅子
C. 绿萝
2. 植物是通过什么吸收养分的?
A. 根
B. 叶子
C. 茎
3. 植物通过什么部分进行呼吸?
A. 根
B. 茎
C. 叶子
4. 植物的种子一般从哪里长出?
A. 根
B. 茎
C. 叶子
5. 绿叶主要是通过什么进行光合作用?
A. 根
B. 茎
C. 叶子
填空题
1. 植物的营养需要靠自己吸收。
2. 绿叶可以制造食物,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 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够进行呼吸。
第二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选择题
1. 下面哪个不是物质的性质?
A. 颜色
B. 形状
C. 重量
2. 水经过加热后可以变成什么?
A. 冰
B. 水蒸气
C. 热水
3. 听到脆响声的物体一般是什么性质的物体?
A. 刚性
B. 弹性
C. 柔性
4. 石头搓搓手,石头的表面会感到温暖。
这是因为什么?
A. 石头有温度
B. 石头是导热体
C. 石头是导电体
5. 铁出现锈蚀是由于什么?
A. 氧气
B. 水
C. 酸
填空题
1. 物质的颜色是物质的性质之一。
2. 物质加热后可以发生物质的变化。
3. 发出脆响声的物体一般是刚性物体。
...
(继续编写其他单元的测试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打印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植物的六大器官之一?A. 根B. 茎C. 叶D. 花2. 植物通过什么进行光合作用?A. 叶B. 根C. 茎D. 花3.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什么?A. 心脏B. 皮肤C. 肺D. 肝脏4.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动物的分类依据?A. 有无脊椎B. 有无翅膀C. 有无毛发D. 有无呼吸器官5. 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多长时间?A. 1天B. 1个月C. 1年D. 10年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6. 植物的根主要作用是________和________。
7.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
8. 人体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
10. 动物的分类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进行。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植物的茎主要作用是输送水分和养分。
()12. 人体最大的器官是心脏。
()13. 植物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
()14. 地球的自转导致了昼夜的交替。
()15. 动物可以根据有无脊椎来分类。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请简述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17. 请列举三种常见的植物繁殖方式。
18. 请解释为什么说地球是圆的。
19. 请简述人体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
五、实验题(共20分)20.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
请描述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结论。
参考答案:1-5: D, A, B, B, A6: 吸收水分和养分7: 氧气和有机物8: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9: 昼夜、季节10: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11-15: √, ×, ×, √, √简答题参考答案:16.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通过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
三年级上学期科学复习题姓名:一、我们周围的空气1.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具有。
2.热空气,流动,冷空气,向下。
3.空气总是运动的,空气的形成风。
4.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答:。
5.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1升空气的质量约为相当于回形针的质量。
6.为什么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的低处?答:。
7.为什么冷藏柜可以不加盖子?答:。
二、研究土壤1.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它具有一定的,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2.土壤中有大颗粒的、中等颗粒的和细小颗粒的。
3.人们根据三处颗粒含量的不同,将土壤分为三类:沙粒含量特别多的叫作,黏粒含量特别多的叫作,沙粒、粉粒、黏粒三者含量差不多的叫作。
4.动植物遗体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后,形成了。
是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腐殖质越多,土壤颜色越,越。
5.人们常用、和等方法改良贫瘠的土壤。
6.土壤为植物生长。
为动物生存。
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等食物息息相关。
7.土壤的形成过程非常缓慢,形成几厘米厚的土壤层要经历年的时间。
今天土壤正受到的威胁。
8.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答:。
三、固体和液体1.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或,但物体的没有改变。
2.液体没有固定的,但有确定的。
3.静止的水面一般都保持,我们称之为。
4.物质能溶于水的量的限度。
不同的物质在相同体积的水中溶解量是的。
5.固体有确定的。
6.分离水中的溶解物可以用的方法。
7.分离水中的不溶解物可以用的方法。
8.物体混合前后,质量的大小,占据空间的大小。
9.把50毫升的石子和50毫升的沙混合,总体积采是100毫升吗?答:。
10.盐在水中已无法溶解,你有办法让盐继续溶解吗?答:。
四、地球上的水资源1.自然界中,有的大,多,如;有的小,少,如。
除了天然形成的水域还有,如。
2.河流与湖泊是重要的,也是许多生物的。
3.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由于地表土质,一部分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1. 光的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
3. 水的三态变化- 水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
- 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分别是熔化和汽化现象。
4.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和光照。
-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进行光合作用。
5. 动物的分类- 动物可以根据生活环境、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进行分类。
- 常见的动物分类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6.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变化。
7. 物质的性质- 物质具有质量、体积、密度等性质。
- 物质的三态变化会影响其体积和密度。
8. 力的作用-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力的作用效果包括使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9. 简单机械-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和斜面等。
- 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改变力的方向。
10.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 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1.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期的平均状况。
- 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12.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 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科学试卷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30 分)1. 植物的身体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
2.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3. 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液体)。
4. 我们周围的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5. 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 下列属于植物的是()。
A. 小狗B. 小草C. 玩具熊答案:B2. 测量水的温度应该用()。
A. 体温计B. 水温计C. 气温计答案:B3. 下列物体中,能被磁铁吸引的是()。
A. 塑料尺B. 铜钥匙C. 铁钉答案:C4. 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
A. 粘液B. 脚印C. 食物残渣答案:A5. 金鱼用()呼吸。
A. 鳃B. 肺C. 皮肤答案:A三、判断题(每题 2 分,共20 分)1. 所有的植物都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2. 水只有在加热的情况下才会蒸发。
(×)3.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4. 蚂蚁和金鱼都是动物,它们都有生命。
(√)5. 塑料是一种天然材料。
(×)四、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 请写出三种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答:固体:石头、书本、铅笔;液体:水、牛奶、食用油;气体:空气、氧气、二氧化碳。
2. 说说动物和植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都有生命。
不同点:动物能运动,靠吃食物生存;植物一般不能运动,靠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教科版新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卷人一、单选题(共19题;共38分)得分1.用眼睛直接可以区分开来的是()。
A. 水和白醋B. 水和盐水C. 白醋和酱油2.下列温度计的初始度数一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计度数下降最快的是( )。
A. B. C.3.下列关于加快水的蒸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B. 空气越干燥,水蒸发得越快C. 温度越低,水蒸发得越快4.下列属于凝结现象的是( )。
A. 湿毛巾放在空中变干B. 冰棍袋上的小水珠C. 河面结冰5.我们发现天晴后,地面上水坑中的积水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水渗到泥土里去了B. 水蒸发了C. 被小动物喝了6.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
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
小水珠可能是由( )。
A. 水缸中的水受热形成的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C. 水缸中的水遇冷形成的7.余属块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发现变湿了。
用干毛巾擦干净,等一会儿金属块又变湿了,可能的原因是( )。
A. 金属块在冰箱中吸收的水继续往外渗透B.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C. 空气中的水附着在金属块表面8.因为奶粉能溶解在水中,所以它()A. 有沉淀B. 在水中的分布是均匀的C. 能被过滤出来9.过滤时,漏斗颈的底部应紧贴在烧杯的()上。
A. 内壁B. 底C. 上部10.下列物体不溶解于水的是()A. 咖啡颗粒B. 奶糖C. 面条11.关于比较溶解快慢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不断地往烧杯中加食盐B. 烧杯里的水可以不一样多C. 实验中只有一个条件改变12.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A. 搅拌与不搅拌B. 搅拌与加热水C. 搅拌与小颗粒13.下列现象中属于气体溶解在液体里的是()A. 酒精溶解在水中B. 食盐溶解在水中C. 汽水14.在同样多的水中加入白糖和小苏打,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A. 强B. 弱C. 一样15.比较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就是比较()A. 溶解速度和溶解的量B. 相同量的水中,哪种物质溶解的多C. 哪种物质溶解的速度快16.下列几组液体中,()都能溶解于水。
三年级上半学期科学姓名__
人与植物 P1、
1、自然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植物体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
3、珍稀植物:(银杏、水杉、银杉、人参、珙桐、金花茶)
4、植物对人类的用途:提供食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蓄水保土、防风防沙、提供氧气、吸收毒气、降低噪音、保护动物……
5、植物中的大个子:巨杉、巨藻;小个子:无根萍
食虫植物有(450多)种,我国有30多种。
捕蝇草、猪笼草、狸藻
6、平谷区的大桃、昌平区和密云县的苹果、大兴区和顺义区的梨、延庆县和通州区的葡萄、怀柔区的板栗和西洋参、房山区的磨盘柿和中草药都闻名国内外。
朝阳、海淀和大兴是主要的蔬菜产地。
丰台的花乡是全国著名的鲜花产地。
7、为了提醒人们重视粮食问题和节约粮食,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成立的日子(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
8、被称为“活化石”的植物是:银杉、银杏、水杉等。
9、植物能利用水、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自己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同时还能放出氧气
10、在科学课学习中,我们要像科学家那样,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制作、搜集和分析信息或数据等)活动,去发现和探索科学的秘密。
11、写出我们周围的常见植物的名称柿子树、桃树、菊花、松树、月季花、梨树等
12、水稻加工成大米、小麦加工成面粉、花生大豆加工成油,甜菜加工成糖、甘薯加工成淀粉等。
13、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最多的作物。
P2、
人与动物
1、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人类已经发现的动物大约有(150多)万种。
2、全世界人工饲养的动物最主要的有(30多)种,最早饲养的是(狗)。
可以分为肉用、毛皮(羽毛)用,乳用、劳役用、药用、实验用等。
3、珍稀动物:朱鹮、白鳍豚、大熊猫、藏羚羊、金丝猴、丹顶鹤、蓝鲸、东北虎等。
4、动物的灭绝除了(自身数量少、繁殖困难、不适应环境的变化等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人类的大量捕杀和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等等
5、用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麻雀燕子蚂蚁企鹅鲤鱼螳螂
根据有没有脊柱来分,(有脊柱的麻雀、燕子、企鹅、鲤鱼)可以分为一类,(没有脊柱的蚂蚁、螳螂)可以分为一类。
根据(会不会飞)来分,(会飞的麻雀、燕子、螳螂)可以分为一类,(不会飞的蚂蚁、企鹅、鲤鱼)可以分为一类。
6、怎样保护野生动物?
答:不杀害野生动物,不破坏它们生存的环境。
7、最大的动物猎豹
最小的动物孢子虫
陆地上的动物巨人翻车鱼
奔跑速度最快最快千足虫
产卵最多的动物旗鱼
游泳速度最快长颈鹿、大象
腿最多的动物蓝鲸 P3、
不能自由运动的动物珊瑚
人与水
1、纯净的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形状。
)地球上的水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海洋水占96.5%,陆地水占3.5%。
陆地水包括冰川、河水、湖泊水、沼泽水和地下水。
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水仅占整个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2、北京城市用水主要是密云水库的水和地下水。
3、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使小水轮转动快的方法:水位高、水流量大
4、在四川省有个著名的水力工程——都江堰。
它是我国古代水利学家李冰父子共同组织劳动人民修建的。
它具有分流、灌溉、泄洪和排沙等作用。
5、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
6、水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不同。
人体内大约含有65%的水。
在各类饮用水中,比较理想的是白开水。
7、我们喝水要讲究科学,例如_运动后_不要马上喝水,也不要等到很渴了再喝水。
最好每天早饭前喝些白开水。
8、六只杯子分别装有牛奶、白醋、白酒、纯净水、红塘水、和雪碧,怎样把他们识别出来?
答:先看,白色的是牛奶,红褐色的是红塘水,二闻,有酸味的是醋,有酒味的是白酒,三尝,雪碧水是甜的,没有味道的是纯净水。
9、我们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水?
答:用水洗车很浪费水,不用节水型的水龙头。
做到节约用水,我们应该使用节水型的水龙头。
合理用水。
P4、人与空气单元
一、填空
1、空气(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
2、在地球的周围围绕着一层厚厚的空气层,这就是(大气层)。
大气层有(两三千千米)厚。
这厚厚的大气层就像是(地球的外衣),(保护着)地球。
3、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的用途:(让鸟和飞机在天空飞行、使风筝上天、吹动帆船等)。
5、空气是(人、植物、动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6、一般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
一个成年人每天通过鼻子呼吸新鲜空气大约有(2万次),吸进空气的重量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水的重量的(10倍)。
一个人断绝空气(5分钟)就会死亡。
选择
7、将一团纸放入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倒立按入水中,会看到:(水不能进到杯子里)
如果将杯子倾斜,又会看到:水中有气泡冒出来,水就进到杯子里了这一现象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8、利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特点的有(往足球里打气、气垫船)。
二、判断
1、把塑料袋装满空气,手用力按塑料袋能变形,是因为塑料袋是软的,与空气没有关系。
()
2、往没有针头的注射器里抽进空气,然后用橡皮堵住管口,用力压活塞,体
积减小,松开手后,活塞又弹了回去,说明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力。
() p5
3、人在呼吸的时候,吸进身体的是需要的是二氧化碳。
()
三、实验题
1. 有哪些办法能使我们感觉到周围有空气?用图或文字表示都可以。
实验一,将粉笔放在水中,粉笔上会有气泡,说明粉笔中有空气;
实验二,将一个小土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会有气泡,说明土中有空气;实验三,水中的鱼在水中能够生活,说明水中有空气;
通过以上三个实验,总结我们周围有空气存在。
2.观察图,想一想,图中演示的是什么实验?通过做这个实验,我们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答:压缩空气的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3、我们不能把塑料瓶中的气球吹大,因为,气球吹起后,堵住了瓶口,瓶子里的空气跑不出去,是被压缩了的空气,有弹性,所以我们不能把塑料瓶里的气球吹大。
4、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把一个充满空气的塑料袋放入水中,我们会看到水面会上升,这一现象说明:空气占空间。
四、连一连
1、空气、水、石块个具有自己的特点:
空气水石块
有一定的形状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能流动可以被压缩
2、 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P6
压缩空气有弹性
风
空气能流动
人与大地
1、岩石是矿物构成的。
有的岩石由一种矿物构成,有的岩石由几种矿物构成。
不同矿物的颜色、构造、软硬等大都不同,因此不同岩石的颜色、构造、软硬等也都不同。
2:岩石的主要用途有:做建筑材料,做工业原料,做成工艺品。
3:砂的颗粒大,无黏性。
渗水快,积水少,保水性能差。
黏土的颗粒小,有黏性,渗水慢,积水多,保水性能好。
4:土壤是由:水、空气、砂、黏土、腐殖质组成的。
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5、为了测量矿物的软硬,德国地理学家弗雷德里奇·摩氏在1822年发明了摩氏硬度计。
他用10种矿物作为测量矿物硬度的标准,最软的矿物(例如滑石)硬度是1,最硬的矿物(例如金刚石)硬度是10。
6、 地质工作者在外出考察时,常用小刀、铜钥匙、指甲等来初步识别矿物的软硬。
用小刀刻不出划痕的,表示矿物很硬;用小刀刻得出划痕而用铜钥匙刻不出划痕的,表示矿物较硬;用铜钥匙刻得出划痕的,表示矿物较软。
如果你用指甲能在一种矿物上刮出划痕,那么这种矿物的硬度就小于2.5。
7、土壤中砂和黏土的含量是不同的。
含砂多的土壤叫沙质土;含黏土多的土壤叫黏质土;含砂和黏土差不多的土壤叫壤土。
(P7)8、保护森林、不滥垦荒地、不过度放牧、大力植树造林等可以保护土壤不受破坏,同时也可以防止或沙尘天气对人类的危害。
9、根据岩石的主要特征,写出岩石的名称。
10、将同样多的水分别放入盛砂和盛黏土的瓶子里,瓶子下方有口,能渗水,我们会看到:盛砂的杯子渗水快,盛黏土的杯子渗水慢。
这一现象说明:砂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黏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11、用搅拌棒搅拌杯中的土块,使水转动起来,然后静止一会,会看到:(杯子中的土壤分成上下两层,上层颗粒小,下层颗粒大。
上层是黏土,下层是砂。
)这一现象说明:(土壤中含有黏土和砂。
)
12、我国北方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是由于人们没保护好土壤的结果,保护好土壤我们要作到:(保护森林,不要过度放牧,不要乱垦荒地,大力植树造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