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业务学习单(糖尿病)
- 格式:docx
- 大小:21.97 KB
- 文档页数:4
糖尿病饮食护理业务学习糖尿病饮食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业务,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轻病情。
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学习糖尿病饮食护理业务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基本原则。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该低油、低糖、低盐,高纤维,并且需要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避免餐后血糖波动过大。
护理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合理分配每餐的主食、蔬菜、水果和蛋白质,以及如何选择低糖低脂的食材和烹饪方法。
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协助糖尿病患者制定适合自己的饮食计划。
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疾病进程和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定制符合其需求的饮食方案,并且帮助患者合理安排三餐和加餐。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学习如何观察和记录病人的饮食情况,并及时沟通反馈给医生和营养师。
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以及饮食后的血糖反应,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饮食计划,保持血糖在稳定水平。
总的来说,糖尿病饮食护理业务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护理人员可以更好地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了解糖尿病患者饮食中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
例如,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糖分的食物和饮料,如糖果、甜点以及含糖饮料。
同时,饮食中应尽量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包括肥肉、黄油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了解一些特殊的饮食需求,比如对于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的糖尿病患者,需要限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
除了饮食的具体指导,护理人员还需要培养病人的饮食自我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鼓励病人参与饮食管理,如提供饮食健康教育、定期组织饮食分享会以及和营养师一起制定饮食计划等方式。
还可以通过指导患者做好节食记录,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饮食习惯及其与血糖关系,从而自觉地进行饮食规范管理。
最后,护理人员需要着重强调饮食管理和药物管理的结合。
他们需要协助病人正确掌握饮食和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时间和用量,以及合理利用饮食来调节血糖的波动。
2013年四月份AA科业务学习日期:2013.4.25地点:护士长办公室主持人:LY主讲人:HHZ参加人员:内容:LY(护师、护士长)各位同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参加我们这个月的业务学习。
近段时间里,我们科入住了很多糖尿病病人,对于糖尿病,我们只是片面的了解,此次借这次业务学习的机会,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糖尿病的有关知识。
请大家认真听讲。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
HHZ(护士)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今天我们主要从糖尿病的概述、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及治疗来讲解糖尿病。
糖尿病定义: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高血糖是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所致、慢性高血糖将导致多种组织,特别是眼、肾脏、神经、心血管的长期损伤、功能缺陷和衰竭,主要高血糖的症状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
HHZ(护士)我想大家之前也对糖尿病有过相关知识的学习,那么对于糖尿病有几种分类?MZY(护士)糖尿病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及妊娠糖尿病。
XBB(护士)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糖尿病。
HHZ(护士)是的,(一)1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体内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约有85%-90%的病例在发现高血糖时,有一种或几种像1、胰岛细胞抗体(ICA);2、胰岛素自身抗体(IAA);3、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这些自身抗体阳性。
(二)2型糖尿病是由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伴有胰岛素抵抗,为主的主要要致病机制。
(三)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基因异常、胰腺外分泌疾病所致继发性糖尿病、药物和化学制剂诱导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感染、其他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四)妊娠糖尿病(GDM);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于怀孕前并无糖尿病病史,妊娠时发现或者发生的糖尿病。
糖尿病科业务学习计划一、学习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因此,掌握糖尿病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非常重要。
本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糖尿病科的业务水平,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水平,提高对糖尿病预防和管理的能力。
二、学习内容1. 糖尿病科的基本知识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分型及流行病学。
2. 糖尿病科的相关技能掌握糖尿病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案、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病情监测及随访。
3. 糖尿病科的新发展了解最新的糖尿病科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生物技术治疗、营养治疗等。
三、学习方法1. 系统学习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期刊论文、参加糖尿病科的学术会议、课程培训等方式,系统学习糖尿病科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2. 临床实践在医院糖尿病科门诊或病房工作,参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工作,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3. 研究学习参与相关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成果汇报,结合临床实践,深入了解糖尿病科的最新发展和治疗方法。
四、学习计划第一阶段:基础知识学习时间:1个月内容:阅读相关糖尿病科的教材、学术论文,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诊断方法、分型及流行病学。
第二阶段:临床实践时间:3个月内容:参与医院糖尿病科门诊或病房工作,积累临床经验,了解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变化及治疗方案。
第三阶段:技能提升时间:2个月内容:参与相关课程培训、学术会议,了解糖尿病科的最新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生物技术治疗、营养治疗等。
第四阶段:研究学习时间:1个月内容:参与相关研究课题的设计、实施和成果汇报,掌握糖尿病科的最新发展和治疗方法。
五、学习效果评估1. 通过考试参加糖尿病科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评估学习效果。
2. 临床实践通过临床工作的表现,评估学习效果。
3. 科研成果根据参与的科研课题成果,评估学习效果。
业务学习记录单
时间: 20180322
地点:护士办公室
主持人:
主讲人:
主题:我国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干预现状
参加人员:
补学人员:
内容:
【摘要】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管理,因而情绪干预已成为糖尿病控制中不可忽略的问题之一。
本文通过总结负性情绪的干预对象、内容、方式及干预的评价指标,分析我国糖尿病患者情绪干预现状,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
糖尿病作为一种身心疾病,由于疾病对重要脏器的危害性和终身性,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约为30%,约为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
一方面,患者的负性情绪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管理,从而影响疾病的控制|,另一方面,疾病控制不佳又进一步促使负性情绪的产生或加重。
因此,主动关注患者的情绪状态并积极干预和控制负性情绪已成为在糖尿病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国在此方面的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本文对此进行了文献回顾,以期为后续的情绪干预尤其是社区糖尿病管理中的情绪干预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情绪干预对象:情绪干预对象以到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为主,对社区患者关注不足。
一方面,干预对象已经从原来的患者扩展到患者的家属及照顾者。
包括播放录像、健康讲座,使患者抑郁情绪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另一方面,干预对
象已经由一般的糖尿病患者深入到有各种慢性并发症或接受特殊治疗的特定糖尿病人群。
通过对糖尿病神经病变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干预,使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及格率提高约30%。
问时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得分明显降低。
对62例住院糖尿病足患者抑郁情绪的干预,使重度抑郁的患者由干预前的30例 (48.4%)下降到干预后的17例(27.4%)。
干预除了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还涉及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对于接受特殊治疗的患者,由于其对治疗的不了解,可能产生的负性情绪有别于接受一般药物治疗的患者因此也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如程捷等对住院期间使用胰岛素泵的糖尿病负性情绪患者进行干预,使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下降明显。
虽然情绪干预的对象在纵向地不断深入,但是通过文献发现,干预对象以医院就诊的患者为主,社区患者较少,部分文献未提及对象的来源。
表明情绪干预的横向范围相对局限。
糖尿病作为一种终身性慢性疾病,患者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和社区度过,而且以社区人群为依托的糖尿病防治也是我国政府所倡导的方向和管理的重点,医院的干预只能是住院期间的暂时干预,而长期连续的心理干预才是预防患者发生和减轻负性情绪的最有效方式_,但是我国社区糖尿病负性情绪的干预不足,可能是因为社区医务工作者并未对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社区缺乏专业的心理医生对于有负性情绪的患者不能及时的识别。
因此,后续的研究应该加强社区医护人员心理知识的学习,邀请专业人员对社区工作者进行专门的讲座和培训,或者建立医院与社区的合作。
对于不能处理的负性情绪患者社区医生能得到相应的指导,以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干预。
情绪干预的实施
1•干预内容将负性情绪与自我管理干预相结合。
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常见的有三类:焦虑、抑郁和紧张恐惧,尤以焦虑和抑郁居多。
有文献显示,干预内容主要针对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多数文献的干预既针对焦虑情绪,又针对抑郁情绪。
张丽等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采取认知重建、社会支持的干预,使得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在针对单种负性情绪的干预研究中,以抑郁较多,单独对焦虑情绪的干预仅5篇。
其中,王智玉等对有焦虑情绪的
糖尿病患者实施了为期3个月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结果显示,干预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改善,并且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也控制较好。
控制饮食、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已经得到各界的公认,因而负性情绪的干预不能脱离于疾病的基本控制内容,大量文献也表明,干预内容除了焦虑、抑郁的情绪外,还包括自我管理的干预。
自我管理的内容一方面包括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如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和并发症等方面;另一方面,患者的健康行为干预,侧重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和运动等。
通过自我管理的干预,患者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患者的顾虑,同时,这种将情绪、与自我管理结合的干预,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系统化、人性化护理模式的良好应用
然而,尽管干预内容将负性情绪干预与自我管理相结合,但干预内容仍然存在薄弱环节。
睡眠障碍是负性情绪患者的常见症状,也是引起抑郁等负性情绪的原因之一之。
因此睡眠也应该是干预的重点内容,但单独将睡眠作为一项干预内容的文十分少见,多是在其他干预内容中简略描述,甚至根本没有提及,仅2篇专门针对患者的睡眠干预。
所以导致很多患者在遇到睡眠问题时不知道如何寻求帮助,今后的研究应对负性情绪患者的睡眠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及时对睡眠问题进行干预。
2.干预方式多样且多种方式相结合,远程干预方式还需不断发展。
文献表明,对于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的干预方式多样,包括放松疗法、音乐疗法、暗示治疗和个别心理疏导等。
谢菲和刘蕾运用“静松功运动方法”使患者在深呼吸训练同时,达到从头到脚的全身心放松,并且鼓励患者记录运动日志,发现问题并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
涉及松弛疗法的大多数文献,在患者进行放松训练的同时会为其播放能够舒缓心情的音乐,增强缓解负性情绪的作用。
个体的心理辅导作为糖尿病患者负性情绪干预的重要方式在文献中也较为常见,如患者与治疗师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沟通,找岀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干预。
谢艳萍等对合并抑郁和焦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个体干预:在医患双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上,分析负性情绪的产生因素,并多采用倾听、鼓励的态度,指导患者
掌握自我放松的方式,结果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显著改善,空腹血糖平均值下降约3 mmol/L。
除了医务人员对患者治疗和指导外,个別文献也使用了心理团体治疗的干预方式。
龙飞艳等將40例合并抑郁的糖尿病患者组成一个集体,进行为期2个月共8次的团体治疗,从建立团体关系逐渐深入,每期确立一个主题,如饮食搭配大比拼、才艺展示等,鼓励患者的积极参与。
在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干预方式仍然是大众的健康教育方法,如集体的健康讲座,以及发放健康手册、制作宣传栏、播放健康录像等。
除了传统的健康教育手段等,现代传媒技术如电话、网络等干预方式也已在我国实施。
陶红等运用Lifelink糖尿病远程管理系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管理,患者通过网络把在家中检测到的生理指标传给专门的疾病管理师,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制订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实现患者与管理师的远程互动。
糖尿病负性情绪患者干预方式多样,且多采用多种干预方式相结合,个别指导的应用逐渐增多,而现代传媒技术如网络等方式还局限于小样本的试验阶段,且缺乏糖尿病的教育软件。
网络已经成为美国健康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在疾病预防等方面的效果也已得到证实。
3.干预的评价指标丰富,生理指标与心理评价相结合。
干预效果的评价主要分为疾病控制的生化指标、自我管理情况和负性情绪的评价3个方面。
生化指标应用最多的是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其次为血脂的检查(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个别文献还比较了血压、体质量指数、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变化。
自我管理的评价包括用药的依从性、疾病相关知识、行为的改变,如合理饮食、运动、疾病监测等方面的改变。
综上所述,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对社区人群的重视度不足,干预的方式多样,且与自我管理内容相结合,干预的评价指标丰富但不全面,后期的研究还应不断深人,切实做好糖尿病患者情绪的管理,从而促进疾病的有效控制,延缓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