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的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6
品位•经典■丈•社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思考O杨婷婷(新疆师范大学图书馆,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巨大变化。
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带来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对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思考。
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提出创新发展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大数据的概念在2011年首次提出,大数据具有量大、实时、多样等特点。
大数据是指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人工在合理时间内截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人类能解读的信息。
目前,数据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叫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是为学校师生的教学、学习、科研提供信息资源和服务。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创新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加,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通道,数字化学习已逐渐成为目前学习交流的主要方式o大数据在数据收集、分析、处理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图书馆经过发展创新,可以增加数据资源的积累,并准确地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来说,高校图书馆的职能已经发生转变,由“藏书楼”变为“知识工厂”。
与此同时,图书馆更注重读者的需求。
职能的转变和“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使得高校图书馆开展创新发展工作迫在眉睫。
一、大数据时代下对图书馆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是衡量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指图书馆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研究之后为读者提供信息的活动。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准确性,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创新发展,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影响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丰富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相比传统的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可以得到无限拓展,各类资源会更加丰富。
就书籍和信息资源来说,大数据是面向整个互联网的,改变了过去需要大量购买书籍丰富图书馆资源的状况,会使资源量大大增加。
2018年第9期(总第172期)2摘要: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作为文献共享的一种服务模式,在弥补馆藏资源方面对中小型图书馆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从服务发展历程、服务模式演变、服务平台建设3个方面回顾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之路,并指出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渠道选择困难、用户信息素养不高和服务宣传力度不强等问题,进而给出开展一站式检索服务、加大服务宣传力度和加强服务团队建设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文献传递;服务模式中图分类号:G252DOI :10.3772/j.issn.1673-2286.2018.09.006吕玉龙(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93)——以上海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本研究得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基于循证理念的图书馆用户教育研究”(编号:14ZS121)资助。
1 图书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内涵馆际互借是图书馆领域的一个传统业务,其目的在于通过各个成员馆之间的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担、优势互补,是传统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扩展[1]。
由于受馆舍和经费的限制,任何一个图书馆,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都无法完全满足读者对文献的需求。
通过馆际之间的互借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难题。
用户向所在图书馆提出馆际互借请求,所在图书馆充当中间人角色,向其他图书馆申请资源共享,并安排互借资源返回或者不返回。
馆际互借最多的资源是书籍、期刊和学位论文。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从馆际互借发展出来一项新的服务——文献传递[2]。
文献传递是将用户所需的文献复制品以有效的方式和合理的费用,直接或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非返还式的文献提供服务,具有快速、高效、简便的特点。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保障下,文献传递已经发展成为高校图书馆文献共享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国内三大文献传递系统CALIS 、CASHL 和NSTL 为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平台[3]。
■ 郇楠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 2100461 引言源:智库中国于1994年。
建设。
王红[3]作用。
因此,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资源利用最大化,不断提高为智库服务的水平,是图书馆服务智库的重点。
调研这10所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的策略,如表1所示。
摘要:[目的/意义]从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服务现状谈起,引导高校图书馆与智库建设相结合,在服务智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践和磨练,更好地为高校、为社会服务。
[方法/过程]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全面分析了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能力、原则以及具体的创新服务模式和途径,并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结果/结论]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不仅为智库的研究提供文献支撑和空间服务,同时也可以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为图书馆高效服务智库建设做出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智库 服务 策略分类号:G252.6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1.01.0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作者简介:郇楠(ORCID :0000-0003-1457-9183),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员,硕士,E-mail :*******************。
第6卷 第1期 2021年2月表1 部分高校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策略Table 1 Service of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of think tanks in some university libraries信息资源配套资源智库人才成果转化区域性联盟馆藏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专业分析工具研讨空间研究人员专业馆员网络宣传行业数据报告区域联动服务区域资源共享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 √总体看来,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智库建设方面主要提供信息资源、配套资源、智库人才、成果转化、区域性联盟等服务。
对高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的探讨摘要:当前,“一站式”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理念和运行模式。
笔者结合实际,就本校图书馆实施“一站式”服务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实施;作用;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5-0272-01
高校图书馆担负着开展社会教育的职能,因此图书馆为科研与教育提供信息与服务的能力决定图书馆的优劣标准。
高校图书馆在对校内外的信息动态,必须全方位的及时跟踪与更新,在最大程度上为读者提供完善而优质的服务。
而如何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开展“一站式”服务将是我们面对一个崭新课题。
“一站式”服务一词,最早起源于英国“one stop service”,通过对服务流程的集成与整合,使用户在最少环节,最短的时间获取所需服务。
而图书馆“一站式”服务就是通过对文献资源的集成、整合,可以满足读者多种需求,从而实现对各种文献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要求也更高,对提供的信息不但要全面系统,而且要便捷迅速。
而“一站式”服务也分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站式”服务,这在很多图书馆已经使用,这种模式主要体现在在设计和建筑上采用开放大量空间的做法,在
书库里设有查询的计算机和图书馆和放置阅览桌,从而实现了图书与期刊的查、借阅“一站式”服务。
另一种模式,是将纸质资源与电子数字化资源整合,统一检索平台且网上咨询的“一站式”服务。
所以传统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今的工作环境。
因此,省时便捷的图书馆“一站式”服务就成为读者迫切的需求。
我校图书馆于2009年9月迁至新校区新馆。
馆舍面积6000平方米,新馆舍为五层框架建筑,每个层面有面积近1000 平方米的大空间,我馆现有30万册文献,馆藏资源丰富,在硬件上我馆已具备开展“一站式”服务的条件。
笔者认为:我馆开展“一站式”服务工作可从下几个方面实施:
1.部门的重组与人员的分配
我馆现有采编、流通、期刊、学生阅览室,信息检索等5个服务窗口,各部门独立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空间及人力资源的浪费。
而实现“一站式”就是打破这种传统的服务模式,将流通、期刊、学生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整合为一个大的服务窗口,在一楼设立一总服务台,负责文献的借阅、归还、咨询等服务内容。
在迁入新馆后,我馆现有职工34人,具备硕士学历6人,职工总体素质已有大幅度提高,根据职工专业不同,各有所长等各方面因素,馆领导亦将重新安排工作岗位,为读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服务。
2.数字网络化的重点利用
本馆因学校性质,所藏文献专业性强,导致综合类文献分布相
对分散,并且中外文期刊亦属不同部门,给读者查阅带来极大不便。
而现今开展“一站式”服务,我们以实用性、系统性、针对性原则,“一切为了读者”的图书馆发展方向。
将相同学科多种载体的文献资源集中一处,并且在每个借阅室配备电脑,方便读者上网查询、检索资料,使读者在一个阅览室得到多种需求的满足。
为实现“一站式”服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整合就是将电子资源与书目数据库整合,这样在检索时如两种都有的情况下则会出现两条记录,从而方便了读者对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一站式查找,无论纸质图书在已借出的情况下,也可以转到电子图书使用,给读者带来最大的便捷。
(2)开展网上咨询的“一站式”服务,网上咨询功能包括:解答常见问题、使用指南、数据库的利用方法等等。
网上咨询对于新读者来说是一个了解图书馆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现下许多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网络咨询这个环节。
(3)文献的“一站式”服务:将各数据库中的检索数据重新整合,就只需一次输入检索式的情况下,得到各个数据库的结果,省去了重复输入的麻烦,方便读者在一个平台下就能检索到所需结果。
3.立足于“人本位”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随着服务的深化,开放程度的提高,使得管理工作难度加大,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工作人员的强度和压力,但是图书工作人员有着勇敢探索的精神,将“一站式”服务引进图书馆为读者提供
更为便捷、温馨的服务。
“以人为本”是对人在社会发展的作用于地位的肯定,强调尊重人、依靠人和为了人。
而在图书馆中则可以理解为“已读者为本’以读者的利益为中心,在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下,更需要有人文的关怀,尊重与理解读者尽量满足读者的个性需求。
图书馆“一站式”服务所带来的便利:
在实现“一站式”服务前,每部门都有工作人员,电脑设备,图书的采购也容易重复,工作人员不但要随时接待读者,进行借阅、咨询等工作,而且还要完成上架整架,非常紧张。
而设备的重复设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对图书馆来说不但是人力与资源的双重浪费,而且对读者也造成了很大的不便,而实现“一站式”服务,不仅节约人力、经费,更主要的是方便了读者。
文献的利用率将大幅度提高。
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重新整合,方便了读者’一站式”查找,无论何种载体文献都能在同一平台得以查找。
重新设置的大流通,能让读者犹如进入一个知识的海洋,可以深入到书库中去选取所需的文献,而不必为不同载体、不同学科的文献奔走于不同的部门。
,在馆内也将为读者预留一定数量的网络端口,方便有需求的读者,可自带终端在馆内上网。
并且在馆内的环境布置上,也将增加大量绿色植物,及展示一些书法与摄影作品,美化馆内环境,为读者提供一个温馨而又健康的学习氛围。
启发读者学会利用馆内的各种资源,从整体上实现“一站式”服务。
开展“一站式”服务后所发现的问题:
1.注重公益性,缺乏亲和力
面对图书馆琳琅满目的文献资料,读者的盲目与管理员的被动不符合我们的宗旨,借阅流通是图书馆的命脉,是为读者服务的一线窗口,所以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必须做好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的工作及时与读者沟通,增加馆员的亲和力,给读者多一点耐心、真心,才能走进读者,做好读者的服务工作。
2.工作人员服务水平与业务能力有待于提高
随着服务的深化和数字网络化的普及,工作人员工作压力随之增加!所以工作人员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心学习时事政治,提高自己的觉悟力。
更要在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前提下,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
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熟练计算机的操作,积极学习数字网络化环境下的新技术与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现代化的工作环境。
3.文献资源利用率有待更进一步提高
馆藏文献已有过去的“以藏为主”转向“以用为主”,这是图书馆发展趋势,图书馆里的文献只有被利用才能体现其价值。
现在只有基本书库向读者开放,而图书馆的样本书库,一般都向高年级的学生和研究生及教师开放,这样就使许多读者利用文献的范围受到限制,也使文献的利用率降低。
所以可以考虑将样本书库转向全体读者开放,提高文献使用率体现其价值。
“一站式”服务不但将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也会成为衡量一个图书馆服务好坏的标准。
我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也还处在探索过程中,所以我们亦要根据馆舍状态来实施,不应盲目。
“一站式”服务应当为图书馆开展工作指导理念而不是行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张颖.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一站式服务”系统的比较研究.现代情报.2009(2).
[2]萤梦华.我馆“一站式”服务的管理及实践.图书馆建设.2004(6).
[3]孙晓芳.高校图书馆“一站式”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