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开学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
- 格式:docx
- 大小:4.53 MB
- 文档页数:10
岳阳市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宁波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并不是文学经典遭遇尴尬的罪魁祸首,但网络无孔不入的癖性,确实将文学经典本来就脆弱的存在又推到了一个更加感伤的历史时空。
(甲)文学经典名著在各种符号纷争的网络版图上、在精神需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统领群雄的权威性呢?这个问题本应该交给厚重的文学史去裁决,但在汹涌澎湃的网络符号浪潮面前,已经由不得权威的“权威”的文学史慢慢悠悠地来回答了。
(乙)文学原来固有的对象和功能(客观世界、审美教化)已经退化,文学经典名著的价值取向也不再显得那么冷艳而高傲了。
“高处不胜寒”的姿态在百草丛生的网络文学社区里只剩下了没落后的哀怨和叹息,孤芳自赏的世界正在数字化媒介的包围中变成一个众声喧哗的群欢空间。
文学经典名著,在平民起义般的网络革命中,露出无奈的眼神。
文学已不再是文学大师们的专属品,而且已成为平民大众的指尖玩意。
专职作家大量“死亡”,网络写手应运而生。
(丙)一个高傲,一个时髦,文学经典名著遭遇时尚网络:一声叹息……(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癖性B . 孤芳自赏C . 而且D . 应运而生(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2. (6分) (2020高一下·桂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整个说来,《红楼梦》是长于写实的。
“石头”在全书第一章中答复空空道人说:“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
”这段写实主义的声明由“石头”所作,有点令人哭笑不得,也有点中国式的聪明灵活的辩证法。
写实的作品中,穿插环绕装点一些神话的、魔幻的、匪夷所思的故事,使写实的作品增添了一些幻化的生动、神秘、奇异,使写实的作品也生出想象的翅膀,生出浪漫的彩色,这就比一味写实、除了实还是实的作品更文学了。
岳阳市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2019·浙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甲]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映态度也不一致。
[乙]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
[丙]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选自朱光潜《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假如B . 心习C . 反映D . 东想西想(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二、现代文阅读 (共4题;共32分)2. (6分) (2019高一下·江西期末)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进人民大众的内心和生活。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
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
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
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
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
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岳阳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
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
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
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
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它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
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
《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官盛宴。
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这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
舞台灯光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刻画人物、转换时空、渲染气氛的作用。
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卷【考时150分钟;满分150分】第I卷(共36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灿明珠。
谜语主要按指示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
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
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画/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①。
他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
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
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②,通过会意、别解、假借、用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形和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渊远流长拐弯抹(mò)角B.引申蕴(yùn)含C.隐晦曲(qū)折璀灿D.朗(láng)朗上口着(zhuó)眼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或、抽象化、传诵B.和、形象化、传颂C.和、抽象化、传颂D.或形象化、传诵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治理雾霾,政府目前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B.自古以来,螃蟹被誉为百鲜之尊,最鲜的美味也比不上蟹的美味。
金秋时节,阳澄湖的螃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吃起来味道好极了。
【质检题参考答案】1.D (应该是按照《左传》的叙事)2.C (“正反对比论证”有误)3.A (B项“调解”表述不当,应当是“缓冲”;C项“不符合《史记》忽视故事情节间联系的写作特点”有误;D项“《左传》的史学价值大于《史记》”的表述与原文不符)4.C“我”喜欢看巴黎时装报告的原因是“我”喜欢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
5.(1)母亲第一次岀现,从侧面表现“我”的性格特征:固执。
当母亲批评我的小说不符合生活逻辑时,我固执地坚持了自己的写法;(2)母亲第二次出现, 母亲的话既从侧面显现出我缺乏口常生活能力,又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引出下文对我在生活中的“愚笨”的叙述。
(3)母亲第三次出现,她的两年计划最终失败,再次凸显出我缺乏待人接物的常识,难以适应环境,为下文写我承受“咬啮性的小烦恼”张木。
(每点2分,共6分)6.(1)张爱玲是一个感觉敏锐、心思细腻的人,是人们眼中的天才。
她在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等方面都有天赋,她能够领略生活的艺术,认识到生命的美丽, 故而她把生命比作“华美的袍子”。
(2)张爱玲发现自己是一个缺乏日常生活能力的人,在待人接物方面显得思笨,很难适应环境,并“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故而说“爬满了虱子”。
(3)这句话显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生命看似华美光鲜,实则有无限烦恼。
(每点2分,共6分)7.B(“云南省为他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条件”是他从厦门到昆明读研究生的原因。
)8.D(“宽容的态度、健全的机制”是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青年成长成才同等重要。
)9•内在因素:(1)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有正确的选择和判断;(2)要有一颗追求卓越的心,要对科研工作保持好奇心和兴趣不怕困难,执着追求;(3)要懂得感恩,积极从前辈身上吸收精神上的营养。
外在因素:(1)国家要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资源和平台;(2)社会要尊重青年的成长规律,要有宽容的态度,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容忍他们的失败;(3)国家应建立鼓励青年创新的有效机制,并为他们提供完善的保障制度。
2019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完整答案语文(时间:150分钟满分: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尚书》里的尧、舜等英雄人物通常是半人半神,庄严崇高,________。
他们的语言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训话,________,不容置疑。
因此上古历史表现出以崇高为主的美学风格,很少幽默,很少轻松,总给人一种________紧张的感觉。
A. 不动声色高屋建瓴肃静B. 不苟言笑高屋建瓴肃穆C. 不动声色高瞻远瞩肃穆D. 不苟言笑高瞻远瞩肃静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记得数年前第一次踏上徽州这块土地,但见烟树葱茏,掩映着栉比而立的黛瓦粉墙,将徽州民居衬托在山光水色之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勾勒出疏树寒村的山水胜境②犹如丹青妙手在用枯笔淡墨③强烈地吸引着我深入画境④寻幽探胜而陶然忘返⑤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的田园风光⑥那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牵人情思A. ③②①⑥④⑤B. ③⑥④②①⑤C. ⑤②①⑥③④D. ⑤⑥③②①④3. 下列诗句中的加点词,表示“成年”意思的一项是(3分)()A. 常思剑浦越清尘,豆蔻花红十二春。
(唐•陈陶)B. 丈人博陵王名家,怜我总角称才华。
(唐•李商隐)C. 束发名场历百艰,荷恩早许出清班。
(宋•曹勋)D. 富家生女才及笄,阿官门前筑新堤。
(宋•林光朝)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A. 今天是小女婷婷的十岁生日,借此机会,聊备薄酒,感谢各位亲友多年来对我全家的关怀和帮助,请大家开怀畅饮!B. 俗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你送我的笔筒虽不贵重,但盛满浓浓的友情,我就笑纳了,一定好自珍藏!C. 这么多年来承蒙你的关怀照顾,我是受益匪浅。
现在你家里遇到了难处,我自然也应该鼎力相助,竭诚回报。
湖南岳阳2019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卷(一)-语文本试题共七大题,21小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值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题3分〕1.下面句子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天空彤.〔tóng〕云密布,无需繁文缛.〔rǔ〕节的雪花就要飘舞起来了。
B、他按捺.〔nà〕不住心中的激动,看着娇瞋.〔chēn〕的女儿潸然泪下。
C、信息反刍,有助于幸免信息陷井.〔jǐng〕。
D、假如文字改革者畏葸.〔xǐ〕不前,我们就会仍然停留在楔.〔xiē〕形文字时代。
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有些影评是通过对一部口碑..社..特别差的电影进行讽刺,或者由电影生发开去,影射会现实。
B、词赋本属于中华文化的瑰宝..,一般以赋冠名的文章,往往令人刮目..。
C、《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之后,因劳动者权利的释放与维权的便捷..,出现了相关案件井喷..的局面。
D、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在加剧劳资矛盾的同时,也将我国企业卷入..社会责任运动之中。
3.以下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科技文化是相对脆弱的,尤其是建立在近现代科学技术之上的科技文化更是匮乏。
B、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C、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围绕以“拥抱每片绿色”为主题,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地理园、植物园、生活体验角,处处表达盎然的生机。
D、将指纹信息加入居民身份证后,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单位便能够通过机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
4、下面是四种不同情境的讲话,且都与“笑”有关。
依照情境推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A.初次见面时的讲话:我可不能讲话,您可别见笑。
B、再次遇到朋友的讲话:去岁路过贵地,本要登堂求教;但愧知识短浅,诚恐贻笑大方。
C、同意别人礼物的讲话: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笑纳了。
湖南省岳阳市2019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
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
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
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
黄梅戏中经常演出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
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它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
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
《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
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官盛宴。
2019-2020学年岳阳市岳阳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
不过,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则是在西周以后产生的。
在《周书》《诗经》等相关典籍中,“德”字频频显见。
探究分析可知,重德思想在周代的政治、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均有体现,成为统治阶层高度认可的政治管理理念。
春秋战国以来,经过孔孟及其后学的进一步阐释与发扬,“德”之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有道君子的人格特质,“崇徳立本”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从两汉至近代,崇徳、重德思想更是成为经济、人才、教育等诸多领城的重要价值理念。
历史事实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智慧是经久不衰、熠熠生辉的。
在中华传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对“德”观念的自觉採讨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的。
古圣先贤对于“德”观念的认识与深讨经过了由“行”到“性”、由“外”至“内”的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人道、人德处于不断的升格过程中,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人之主体性、能动性、实践理性的不断觉醒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先哲认为人之“仁与义”之德足能与天道之“阴与阳”、地道之“柔与刚”并列而论,但人之所为在于仿照天之“健”而“自不息”、效法地之“坤”而“厚德载物”,在于“与天地合其德”。
在中国先贤看来,上天有好生之德。
因此,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即通过尽己之性、成己之德而助天道之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并不是无限扩张人欲而征服自然。
先哲之所以强调人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就是因为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这是盂子所讲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是张载所讲的“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其间虽有“敬德”“仁德”“诚德”“礼德”之侧重点的不同,但先哲修德正已、敬天法道的宗旨是从未政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