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证项下的汇票
- 格式:pdf
- 大小:330.85 KB
- 文档页数:1
信用证项下汇票缮制分析毕雅婷在国际贸易中,买卖双方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相隔较远很难了解对方,双方在何时发货、何时付款的问题上存在分歧。
卖方希望在发运货物之前就能取得货款,而买方则希望收到货物后再支付货款。
信用证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之上,开证行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
信用证的出现,为贸易双方提供了融资便利,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信用证的出现,为贸易双方提供了融资便利,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是由出口商签发给银行的书面的无条件的命令,作为出口商支取信用证金额的凭证。
它要求接受命令的银行,立即或者在可以确定的将来的时间把一定金额的货币支付给自己或其指定人。
信用证业务下,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而银行付款的条件为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因此,信用证项下汇票的缮制需要谨慎,严格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出口商才能顺利拿到货款。
1 信用证与汇票基本知识1.1 信用证基本知识1.1.1 含义UCP600中关于信用证的定义是:信用证是一项不可撤销的安排,无论其名称或描述如何,该项安排构成开证行对相符交单予以承付的确定承诺。
简而言之,信用证就是银行开出的一项有条件的支付承诺。
如果受益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与信用证条款规定相符的单据,银行就会支付给受益人信用证所规定的金额。
1.1.2 特点国际结算中信用证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信用证业务中开证行代替进口商,负第一性的付款责任;第二,信用证是独立的自足性文件,一经开立完全独立于合同和贸易而单独存在;第三,信用证是单据化业务,在信用证业务中所有当事人,包括银行和商人所处理的都是单据,而非货物。
1.1.3 基本当事人信用证业务中涉及到的基本当事人主要有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和受益人。
除此之外,可能存在通知行、议付行、保兑行、付款行、偿付行等。
其中,开证申请人一般是国际贸易中的买方,签订完贸易合同后,向所在地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
开证行是接受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出信用证的银行,一般为买方所在地的银行。
信用证项下汇票的几点争议探讨作者:徐金丽来源:《对外经贸实务》 2010年第1期汇票是信用证结算业务中被广泛使用的金融单据,在《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所规定的四类信用证中,除了延期付款信用证不需要汇票外,即期付款信用证和即期议付信用证都有可能要求受益人开立汇票,而承兑信用证和远期议付信用证则要求受益人必须开立汇票。
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出票人一般为受益人,付款人一般为开证行或指定付款行或承兑行,收款人一般也为受益人,议付信用证项下的汇票有时也以议付行作为收款人。
与一般汇票相比,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地位略显复杂:作为一种金融票据,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具有独立性,具有一般汇票的所有特征,属于票据法管辖的范畴;而作为信用证所要求的单据,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又应该符合信用证的规定,要受到统一惯例的约束,在受益人交单相符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承兑或付款。
由此看来,这种双重制约似乎使得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出现了矛盾:根据票据法基本原理,汇票为无条件付款的书面委托,而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则需要单证相符才能得到付款或承兑,那么这是否违背票据法基本原理?对此,理论界争议颇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一、若信用证要求汇票记载“凭单付款(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条款,是否会构成汇票的有条件付款?在汇票格式方面,为了保证交易安全和促进票据流通,各国票据法都规定汇票上不得附有任何条件,否则将导致汇票无效,这种无条件付款的特性通过汇票的文义性得到了保障。
汇票是一种文义证券,汇票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完全以汇票上的文字记载为依据,即使汇票记载的文义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甚至出现错误,也要以该文义为准,而不允许票据关系人以票据以外的证据来变更或补充其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更不得推翻原票据上所记载的文义。
由此看来,信用证下的汇票究竟是不是有条件支付,关键取决于汇票的文义有没有记载付款条件,只要汇票上不记载“凭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付款”或类似条款,则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就是无条件付款的命令,就不与票据法冲突。
试论信用证金额、发票金额和汇票金额相符之处理发表时间:2011-04-13T09:11:17.073Z 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任改玲[导读] 发票金额是商业发票应该一次标明的货物的全部价值,至于是否在发票上注明分期付款的份额任改玲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实际业务中,由于存在分批分期装运以及折扣或预付款等诸多因素,出口企业向银行交单时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就是对于信用证金额、发票金额和汇票金额的把握,不易做到相符。
尽管国际商会在其出版物《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简称UCP600)和关于审核跟单信用证国际标准银行实务(ISBP681)中早已明确作出相应规定,但对有关惯例条款的理解在实际业务中依旧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试图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案例分析来解释业务中可如何操作以做到相符交单,以期对贸易企业有所帮助。
一、三种金额的界定与关系(一)信用证金额 (L/C Amount)信用证金额是信用证项下可支取的金额限度,是开证行承担责任的最高金额。
在SWIFT信用证MT700格式中以必要项目32B (Currency Code,Amount)出现。
关于信用证允许支取金额的正确理解。
UCP600第30条b款规定:“在信用证未以包装单位件数或货物自身件数的方式规定货物数量时,货物数量允许有5%的增减幅度,只要总支取金额不超过信用证金额。
”上述条款在实际业务中需注意的是信用证的金额有无增减幅度,否则信用证金额如为最高限额,那么受益人便不能任意在5%幅度内增减。
此种情形下,短装最多5%是许可的,但一旦超装会导致不符。
ISBP681第65条也有类似规定:“信用证要求的货物数量可以有5%的溢短装幅度。
但如果信用证规定货物数量不得超额或减少,或信用证规定的货物数量是以包装单位或个数计算时,不适用此条。
货物数量在5%幅度内的溢装并不意味着允许支取的金额超过信用证金额。
制单- 汇票的含义与作用free 发表于 2006-3-22 18:16:00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汇票是一种代替现金的支付工具,是有价证券,并能代替货币进行转让或流通。
汇票一般有两张正本(即First Exchange 和 Second Exchange),其具有同等效力,付款人付一不付二,付二不付一,先到先付,后到无效。
汇票有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两种形式,在信用证和托收方式业务中,多使用出口商出具的商业汇票。
二、信用证项下汇票的主要内容和缮制方法.各出口商开具的汇票格式不完全相同,但其基本栏目和内容是一致的。
根据《日内瓦统一法》规定,汇票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汇票字样(Draft)汇票一词用英语表示,通常为Bill of Exchange 或 Draft。
2、编号(No.)汇票编号填本套单据的发票号码,目的是便于以后核对汇票与发票中相关的内容。
3、出票日期与地点(Date and Place of Issue)出票日期与地点常并列于汇票右上方。
信用证项下的出票日期是议付日期,出票地点是议付地或出票人所在地,通常出口商多委托议付行在办理议付时代填。
值得注意的是,汇票出票的日期不得早于其他单据日期,也不得晚于信用证有效期和提单签发日后第15天。
4、汇票金额(Amount)汇票金额用数字小写和英文大写分别表明。
小写金额位于 Exchange for后,可保留2位小数,由货币名称缩写和阿拉伯数字组成。
例如:USD 1450.80。
大写金额位于The sum of后,习惯上句首加“SAY”,意指“计”,句尾加“ONLY”示意为“整”,小数点用POINT 或SENTS 表示。
例如:SAY U. S. DOLLARS ONE THOUSAND FOUR HUNDRED AND FIFTY POINT EIGHT ONLY。
汇票大小写金额与币制必须相符,通常和发票金额一致。
浅析国际结算方式之汇款、托收、信用证【摘要】当今世界国际贸易迅速开展,商品交易的数量、品种、金额不断扩大,传统“银货两讫〞的结算方式早已不能适应现代国际结算的需求。
当前大多数进出口贸易都是由经办国际结算业务的银行通过票据,单据等结算工具转移和传递并借助某种结算方式清算国际间贸易的债权债务,从而实现贸易的最终完成。
由此银行的国际结算品种逐渐多样,方式也不断开展和创新。
选择结算品种主要取决于国际间经贸活动的容、融资的需求、风险的保障程度和银行的效劳围等因素。
目前最普遍使用的品种有:信用证、托收、汇款、保函,保理和福费廷等种类。
本文将对其中的汇款、托收以及信用证三种结算方式进展分析比照。
关键词:国际结算方式;汇款;托收;信用证〔一〕汇款、托收、信用证的含义1、汇款〔Remittance〕:也称国际汇兑或国外汇兑,是汇款人或债务人通过本国银行运用各种结算工具将款项付给国外收款人的一种结算方式,属于顺汇。
2、托收〔Collection〕:是债权人(出口商)提交凭以收款的金融票据或商业单据,委托银行〔出口国银行〕通过其在国外的分行或代理行向债务人〔进口商〕收取款项的一种国际结算方式。
3、信用证〔Letter of Credit〕:是银行作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
它是开证银行根据申请人〔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作出的在满足信用证要求和提交信用证规定的单据的条件下,向第三者〔受益人、出口商〕开立的承诺在一定期限支付一定金额的书面文件。
〔二〕在结算过程中使用的汇票的比拟1、汇票的含义及种类〔1〕汇票〔Bill of Exchange/Postal Order/Draft〕是由出票人签发的,要求付款人在见票时或在一定期限,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票据。
汇票是国际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信用工具。
〔2〕汇票的分类:①按出票人分类:可分成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②按有无包括运输单据:可分为光票和跟单汇票③按付款日期分类: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④按兑人分类:可分成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2、汇款方式在结算过程中汇票的使用按照汇款使用的支付工具不同,汇款可分为电汇、信汇、票汇三种。
汇票的种类1、按有无附有货运单据,可分为光票和跟单汇票光票(CLEAN BILL)光票是不附带货运单据的汇票。
光票的流通完全依靠当事人的信用,即完全看出票人、付款人或背书人的资信。
在国际贸易中,对少量货运,或收取保险费、运费等其他费用,可采用光票向对方收款。
跟单汇票(DOCUMENTARY BILL)跟单汇票是附带货运单据的汇票,以承兑或付款作为交付单据的条件。
除了有当事人的信用外,还有货物的保证。
因此,在国际贸易中,这种汇票使用较为广泛。
2、按付款时间,可分为即期汇票和远期汇票即期汇票(SIGHT BILL)即期汇票是在提示或见票时立即付款的汇票。
远期汇票(TIME BILL OR USANCE BILL)远期汇票是在一定期限或特定日期付款的汇票。
3、按出票人不同,可分为商业汇票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TRADE BILL)商业汇票是指出票人是商号、企业或个人,付款人可以是商号、个人,也可以是银行。
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出口商用逆汇法,向国外进口商收取货款并签发的汇票,即属商业汇票。
银行汇票(BANKER’S BILL)银行汇票的出票人和付款人都是银行。
银行汇票由银行签发后,交汇款人,由汇款人寄交国外收款人向付款行取款,此种汇款方式称为顺汇法。
4、按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TRADER’S ACCEPTANCE BILL)商业承兑汇票是由商号、企业或个人出票而以另一个商号、企业或个人为付款人,并经付款人承兑后的远期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是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
银行承兑汇票(BANKER’S ACCEPTANCE BILL)银行承兑汇票是由银行承兑的远期汇票,它是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
所以银行承兑汇票比商业承兑汇票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并且能在市场上流通。
一汇款的种类1、信汇(Mail Transfer,简称M/T)是进口人(即债务人或称汇款人)将汇款及手续费交付给汇款地的一家银行(汇出行),委托该银行利用信件转托受款人所在地的银行(汇入行),将货款付给出口人(即债权人或称受款人)。
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的区别企业财务人员在考虑货款的支付结算办法时通用的有支票、贷记凭证、电汇、银行本票及银行汇票,可能很少使用到国内信用证、保函,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多了解一下,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合理利用,降低风险。
据了解,工行、民生、中信等行的国内信用证业务均有大幅度增长。
现转摘并整理有关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这两种产品的异同点,供大家参考:银行承兑汇票是由出票人签发的,由银行承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是我国《支付结算办法》中规定的“三票一卡三方式”中的一种,在经济活动中有很强的支付和结算功能,是企业客户经常使用的一种结算工具:国内信用证是开证行依照申请人的申请开出的,凭符合国内信用证条款单据支付的书面承诺,是人民银行为适应国内贸易活动的需要,于1997年正式推出,用于国内企业之间商品交易的又一项支付结算工具。
本文试从不同的角度将两种产品进行比较,分析他们的特点,供大家参考。
一、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的相同点(一)从两者的作用看,既是支付工具,又是短期融资工具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都可以用于经济活动中买卖双方债权、债务的结算,同时可以代替现金完成货币的支付。
除了有支付结算功能外,和银行提供的其他支付结算产品相比,两者还有较强的融资功能。
通过银行承兑汇票和国内信用证,申请人与银行建立委托付款关系,并由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以银行信用代替商业信用,在商品交易过程中起到融通资金的作用。
国内信用证的使用者,在双方签订合同后,买方向银行申请开立信用证,卖方收到信用证后,按照信用证要求的时间装运发货,而不需买方当场支付货款。
银行承兑汇票也一样,卖方收到银票后即可发货,买方当时也不需要支付货款。
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期限为6个月,国内信用证的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二)从使用的要求看,两者都要求有真实的贸易背景由于可以融通资金,银行要求使用双方都必须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
信用证项下汇票问题的再思考作者:陈卫华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4年第09期在信用证业务中,由汇票引发的系列问题,如信用证业务中是否需要汇票、汇票是否是单据、开证行可否凭汇票上的不符点拒付等,一直悬而未决。
即使是ICC(The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国际商会)对此也未给予明确答复。
因此,多年来,汇票问题已成为开证行与交单行进行拒付和反拒付“战争”的问题之源。
本文结合UCP600、新版ISBP745和部分案例,从实务操作角度,再作进一步探讨。
一、信用证业务中是否需要汇票(一)不同付款方式的信用证对汇票的需求是怎样的UCP600第六条b款把信用证依付款方式,分为即期付款、延期付款、承兑和议付信用证四种类型。
对是否需要受益人提交汇票,不同类型信用证的要求不相同,这一点通过UCP600第二条定义中对“承付”和“议付”的解释可见一斑。
根据UCP600表述,“承付”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如果信用证为即期付款信用证,则即期付款;二是如果信用证为延期付款信用证,则承诺延期付款责任并在承诺到期日付款;三是如果信用证为承兑信用证,则承兑受益人开出的汇票并在汇票到期日付款。
而“议付”是指指定银行在相符交单下,在其应获偿付的银行工作日当天或之前向受益人预付或者同意预付款项,从而购买汇票(其付款人为指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及/或单据的行为。
综上,承兑信用证必定需要受益人提交汇票,否则,承兑行的承兑行为就没有客体;而延期信用证,尽管是远期信用证,但根据国际贸易行业习惯,不需要提交汇票。
至于即期付款信用证是否需要提交即期汇票,UCP600并没有明确规定,这完全取决于实务中具体信用证的要求。
议付信用证情况稍微有点复杂,从期限上可分为即期议付信用证和远期议付信用证。
在是否需要汇票的问题上,即期议付信用证可比照即期付款信用证来处理,这在实务中已形成共识,也就是说即期议付信用证是否需要汇票,完全取决于具体信用证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