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医中药204浅谈中医在内科疑难病中的诊治措施及思路叶艳琼贵州省毕节市金海湖新区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医中药教研室 贵州省毕节市 551600【摘 要】所谓的疑难病,指的就是其症状少见,且对其进行诊断和辨证时较为困难的疾病。
这类疾病其成病病因复杂,由于寻找其病机较难,因此治疗起来也比较困难,有时候甚至无从下手,或者即使有些疾病已经诊断其病理,但是在治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反复且治疗效果欠佳等。
在内科疑难病症中,如何利用中医对其进行诊治,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
【关键词】中医诊治;内科疑难病症;措施及思路通常来说,疑难病的特征往往有以下表现:第一是症状少见,第二是形成疾病的病因极为复杂,不只是单一的,第三是症状分析较为困难,第四是临床治疗上效果欠佳,一些疾病甚至无效果。
在临床上,其实“疑难病”形成的直接原因一般来说,除了疾病自身所具备的特殊因素之外,还存在以下一些因素:第一是临床医师的经验不足,第二是检查实验室器械的特殊性,第三是医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功的操作娴熟性。
但是总体而言,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临床医师缺乏较强的责任心,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病症不善于总结和缺乏临床诊断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对辅助设备检查过分依赖。
要提高疑难病症的诊疗水平,必须要先提高自己在辨证辨病方面的水平,只有辨证辨病准确了,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开拓性治疗,思路才能明朗。
1 提高对疑难病的辨证水平1.1 辨证辨病的重要性辨别病因在疑难疾病的诊断中,主要是对其进行病因病理个性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其地位性可以说是非常重要。
某一个病因可能会导致多种疾病,也有可能只导致一种疾病,即所谓的多病共因和百病百因,要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辨证和探究,从而拓宽思路。
1.2 开展中医,学习新的知识,拓展思路一般来说,辨证往往都是从宏观方面来进行思考,这对于疑难病的整体来说,是一个综合体,但是对于局部病理而言,却往往会有所疏漏,考虑不到位,且其针对性不强。
中医内科疑难杂病辨治概要疑难杂症是指辨证求因诊断难明,病症复杂多变,缺乏特效治疗的一类病症。
中医药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有其一定的优势。
现从疑病多郁、难病多毒、怪病多痰、久病多瘀、急为风火、湿热缠绵、多因复合、病实体虚、多脏相关及治疗策略等十个方面对疑难杂病的中医辨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正于诸贤。
一、疑病多郁;疑病多郁是指在患者所诉症状繁杂多端,疑似难辨之际,当着重从郁入手。
郁有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食郁之分,但在疑难杂症中以气郁最为常见。
因“六郁”以气郁为基础,“气血冲和,百病不生。
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气无形而血有质,目前中医界对“有形”的瘀血倾心研究者多,对“无形”的气留心重视者少。
殊不知中医的理论核心是“气”,中医很重视人体的“气机”、“气化”功能,张景岳有“行医不识气,治病从何据?”之说,甚至认为:“凡有余之病,由气之实;不足之病,因气之虚。
如风寒、积滞、痰饮、瘀血之属,气不行则邪不除,此气之实也;虚劳、遗漏、亡阳、失血之属,气不固则元不复,此气之虚也。
虽曰泻火,实所以降气也;虽曰补阴,实所以生气也。
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从临床上看,这类疾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往往自觉痛苦很多,症状繁杂多变,有多系统表现,但大多查无实质性病变,或虽疑为实质性病变,而又不能定性、定位,明确诊断。
临床上常以心身疾病、功能性疾病及亚健康状态者为主,多“无形”可辨,但部分患者失治误治、年深日久可发展为形质性损害。
病位常以肝为主,涉及心、脾。
因五脏中惟肝性喜条达,不受遏郁,易动而难静。
肝病最易延及他脏,故曰:“肝为五脏之贼”。
肝气一郁,即乘脾土,腹痛腹胀,甚则作泻;或克犯于胃,气逆作呕,两胁痛胀;化火上冲于心则心烦悸动,反侮于肺则呛咳不已,下夺于肾则耳鸣视糊。
风依于木,气郁易于化火,肝阳还易化风,为眩、为晕、为麻、为痉、为颤、为类中,皆肝风震动所致。
另外,情志郁结,气滞久则络瘀;气不布津,还可液聚为痰。
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在中医内科领域,疑难杂症往往给医生和患者带来许多困扰。
这些症状多样且复杂,常常无法明确诊断,也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
然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解决这些难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首先,对于中医内科的疑难杂症,我们需要进行充分的病史采集和辨证施治。
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病情的发病过程、症状变化和伴随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尤其是对于复杂病史和多系统受累的病例,更需要注意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以便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其次,中医内科解决疑难杂症的方法之一是运用经验丰富的医师和专家的医学经验。
中医药治疗疑难杂症,往往需要医师掌握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经验,积累大量的临床实践。
因此,在解决疑难杂症时,医师的经验和智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师可以根据病症的特点和个体差异,结合自己的经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疗效。
此外,中医内科的疑难杂症治疗还需要结合现代医学和辅助检查手段。
尽管中医内科强调辨证施治,但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许多有力的工具。
在面对复杂的病例时,中医医师可以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如生化检验、影像学检查等,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最后,中医内科解决疑难杂症还需要医疗团队的协作。
疑难杂症的治疗需要医疗团队中各个专业的医师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团队合作可以促进不同专业医师的交流和合作,相互借鉴经验和观点,从而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
同时,中医与西医的结合也是解决疑难杂症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案需要充分的病史采集和辨证施治,运用经验丰富的医师和专家的医学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和辅助检查手段,以及医疗团队的协作。
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医内科疑难杂症,帮助患者重获健康。
难点分析咳嗽1.对于咳嗽的证治,各家均有所长,所谓难治之咳嗽,有些却是调护不利,辨证用药是治病根本,但病后调护尤为要紧。
解决办法:咳嗽一证,处除对症用药外,必须谨记忌食辛辣、肥甘,远烟酒及房事等,有助于人体正气的恢复,是非药物疗法中重要的一环。
2.干咳无痰,咽痒及咽部刺激感往往多见于咳嗽的后期,可缠绵不愈,此是营卫二气不通和,肺气不利,现代医学解释为过敏,一般止咳药和抗生素无效,较为棘手解决办法:可用桂枝汤或者脱敏煎(防风、乌梅、五味子、徐长卿、玄参等)加减治疗,收效甚捷。
3.久咳而成咽部不利,如有异物感,现代医学称为咽炎,是为难治解决办法:经验方剂利咽汤加减,方药如下:郁金、苏叶、牛蒡子、夜交藤、诃子等,扁桃体慢性肿大加穿山甲、浙贝母,咽部滤泡加玄参、半夏。
胸痹1.患者多以胸痹常自用活血理气之品,导致气散而不聚,难以推动血行,而心痛难愈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用药史以及服药习惯,能更好的帮助诊断,纠正其服药之偏。
2.胸痹不典型者表现为与胃痛、牙痛、胸痛等证难于区分解决办法:详细了解患者情况并配合相关检验,不能妄下诊断,耽误病情。
3.胸痹者久病多半有不寐或者郁证,而后两者成为胸痹的诱发的加重因素。
解决办法:用药中适当顾及安神、解郁之品,不同病却同治,使人的整体气血阴阳调和而病愈。
并注意移情易性,减少复发。
眩晕1.肝阳所致的眩晕,宜化为动风,病情严重者可猝然昏倒,有发展成中风的可能,故应注意防治解决办法:平时节制肥腻酒食,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辨证调治,防患于未然。
消渴1.消渴多因“肥美所发”,久治不愈者,需强调饮食、情志等致病因素。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故治疗消渴并不以药物为上。
2.另消渴不治,易变生他病,可发雀目、痈疽、内障等。
解决办法:早期调治消渴,防止变证发生。
如发生变证,则不以消渴为治,从证而辨。
3.消渴虽以三消论治,但实际上症状往往兼见而不单独表现,过分拘泥于教条,则证治偏矣。
重点专科内一科重点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评价、难点解决思路和措施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一种以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为特征的,可伴有心脏,血管,脑,肾脏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
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诊断标准:持续性血压增高或非同日多次检测血压达到或超过正常上限,收缩压大于或等于14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mmHg。
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辩证分型1.肝肾阴虚型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
治法:滋补肝肾方药: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
枸杞15 菊花15 生地黄20 山萸肉10 山药20 泽泻30 丹皮10 茯苓15龟板30 夏枯草152.阴阳两虚型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
治法:调理阴阳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熟地12 巴戟天9 山茱萸9 石斛9 肉苁蓉9 制附子6 五味子6 官桂6 白茯苓6 麦门冬6 石菖蒲6 远志6 3.肝气郁结型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善吸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
治法:疏肝解郁方药:丹栀逍遥散加佛手、珍珠母。
丹皮15 栀子15 柴胡10 白芍15 当归12 茯苓15 白术12 甘草5佛手15 珍珠母304.肝火上炎型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清泻肝火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5 黄芩15 栀子15 柴胡10 甘草5 生地黄20 当归12 车前子15 木通5 泽泻305.肝风内动型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沉细。
治法:平肝息风方药:天麻钩藤饮化栽。
内科疑难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方法研究摘要:内科疑难病的治疗十分复杂,在日常诊疗的过程中通常采用中医临床辨别与治疗的方式,常见的病例特征为病邪胶着,病位深痼,也就说内科疑难病主要是长时间积累的问题,治疗起来相当复杂,并且治疗此类疾病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在短时间内根治顽疾。
本文结合中医临床的辨别与治疗的相关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对内科疑难病进行诊疗,希望可以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内科;疑难病;辨证论治;临床思维内科疑难病是在内科中常见的一种具备多个特点的疾病,因为发病原因不明,所以无法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治疗时间长,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也不能完全治愈,也极有可能出现从未遇到过的临床症状,因此可以说内科疑难病是我国医疗史上的一项全新挑战。
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临床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病理特征的探索,才能有效的实现内科疑难病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在治疗内科疑难病的问题上多是采用中医临床辨识的方法,本文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内科疑难病的病理分析在人们的普遍意识中,内科疑难病被冠上了“难治”、“坏症”等标签,因为此类疾病在治疗上确实没有具体的方法,因为病因不明,所以在治疗方法上只能采用尝试的方式对其进行诊断与治疗。
在当前的诊治过程中,普遍采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进行辨识,中医思维中,望闻问切是最基本的诊疗手段,并且将辨病论治以及辩证论治进行有机的联系,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内科疑难病的发病机理。
内科疑难病在发病机理上主要的表现特点有如下几点,一是病邪胶着,二是病性错杂,三是病位深痼,四是病势峻厉,因此本文主要从中医的“谨守病机”角度对内科疑难病进行诊治,实现“各司其属”的目标。
2、内科疑难病在治疗方法上的特点在治疗方法上,应该采用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有效结合的手段进行治疗,因为疑难病在治疗上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只有开展多种方式的治疗,才能有机会成功的治愈疑难病。
2014.05中医中药2611 前言中医疑难病学是基于中医理论的指导,针对疑难病产生、发展、辩证治疗、护理及预防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的一门专业学科。
20世纪80年代初,著名中医学者李积敏提出建立中医疑难病学科理论体系的思想后,中医学术上首次形成中医疑难病学的新概念,他也被学术界公认是中医疑难病学及相关理论的创立者。
针对疾病认识中医疑难病学吸收医学科学先进内容,开展较系统地研究工作,其研究范畴只包括疑难病。
2 疑难病概述中医古籍中记载疑难病为疑难杂证、怪病、难治之证、不治之证等,应将“疑”与“难”进行分别理解,“疑”通常是指诊断疾病及辨证疾病方面的疑惑,或由此及彼,导致难以分辨寒热虚实,不清楚脏腑经络,使辨证难以了解内涵。
而“难”通常是指治疗疾病具有较大难度,不容易了解病因,难以得到明显治疗效果,或者病入膏肓,采用任何药物也无法实现逆转。
3 临床疑难病的主要特征在临床中,疑难病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疾病大多具有罕见奇怪、临床具有较复杂的表现;二是针对疾病的证型难以进行准确分辨;三是疾病病因病理机制比较复杂;四是临床疾病治疗预后效果不明显,或者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4 中医内科的辨证辨病能力4.1 病因分辨在临床辨别各种疑难病的病因过程中,关键环节是针对疾病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总结与探索,不仅要实现多病的共同病理因素分析,还需积极开展多项疾病致病原因的研究。
从细微入手进行分辨,以拓展临床疑难病诊治的思路及治疗方法。
4.2 疾病分辨浅析中医内科疑难病的诊治措施冯 俏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 154600【摘 要】随着医疗技术的日益提高,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较快,但临床中医内科的治疗还需要在理论创新上下功夫,对于试验设计不够紧凑、方法学描述不多、临床诊治评定标准相对滞后及样本重复性不佳等临床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提高辨证辨病的质量到加强各治疗环节的研究力度,使临床治愈率得到明显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方法与效果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在治疗内科疾病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平衡和谐,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常见方法和其取得的效果。
一、中医四诊法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首要步骤是进行四诊法的辨证施治。
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望诊,中医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身体状况。
闻诊则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和声音,以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问诊是医生向患者提问,详细了解症状、病史等信息。
最后,切诊是指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获取脉象信息,判断疾病的表现和机理。
通过四诊法,中医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病因,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中药治疗中药是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药多为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提取的药物,具有药效温和、疗效渐进的特点。
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用,包括口服、外用、煮汤浸泡等。
不同的中药有不同的功效,可以针对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中药治疗内科疾病时,往往以中医四诊法的辨证为基础,从调整体质、调整脏腑功能等方面入手,达到平衡阴阳、调理气血的目的。
三、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针灸通过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刺激,调节和平衡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针灸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和穴位的选择,对内科疾病进行针刺,从而达到理气、活血、疏通经络的目的。
在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针灸已被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症状缓解有显著的效果。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通过对膜腔、经络、穴位等的推拿和按摩,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恢复机体平衡。
推拿按摩常被用于脏腑虚实不同、气血运行不畅、痰湿阻滞等病理情况的调理。
此外,推拿按摩还具有舒筋活络、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某些慢性疾病的康复和预防也有一定的效果。
中医内科学中医对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科之一,旨在研究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方法和原则。
中医这一传统医学体系,在对内科疾病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中,中医对内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方法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核心方法之一。
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部的阴阳失衡而导致的,通过辨别病情特征,可以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常用的辨证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目色等情况,辨别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肝病患者常有面黄肌瘦的特征,舌苔可能呈现黄色等。
2. 闻诊:通过闻取患者口臭、尿味等,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例如,尿味恶臭可能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症状、发病过程、饮食习惯等,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特征。
例如,病人饮食过度辛辣可能与消化系统疾病有关。
4. 切诊:通过触摸患者脉搏,判断病情和病位。
中医将脉象分为浮、沉、细、数等,根据脉象的特点推断疾病的发生和变化。
例如,脉搏沉弦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
二、中药治疗方法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中医将草本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制成中药,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
1. 中药方剂:中医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辨证结果,将多种中草药组合成方剂进行治疗。
中药方剂有桂枝汤、四逆汤、清热解毒汤等,每一种方剂都有其特定的治疗作用。
2. 中药煎剂:中药煎剂是将中草药煎煮成液态,供患者口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药煎剂的疗效较为迅速,并且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
3. 中药贴敷:中医内科学中,一些中药可以制成贴敷剂,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具有疏散寒湿、温经散结等作用。
例如,在治疗关节炎时,可以使用膏药贴敷局部。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于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例如,针灸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措施分析
摘要:
目前,在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医药获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还需要加强新的理论创新,针对方法学描述少、试验设计不严密,临床诊治评定标准落后,样本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高质量的从辨证辨病到治疗的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力度,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内科疑难病;中医诊治
1、疑难病概念中医古籍中有怪病、疑难杂证、难治之证、不治之证等记载,笔者认为应把“疑”和“难”分开来理解,所谓“疑”是指疾病的诊断、辨证疑惑不清,或莫衷一是,或类此而彼,致使对寒热虚实难辨,脏腑经络不明,使辨证难见真谛。
所谓“难”,是指疾病治疗难度大,不易把握,难获疗效,甚或病入膏肓,药物无力逆转。
2、疑难病的临床特征○1多为罕奇、纷杂临床表现。
○2较难分辨证型。
○3病因病机均错综复杂。
○4临床治疗预后不佳,甚至无效。
3、内科辨证辨病能力的培养
3.1 病因辨别在各种疑难病病因的辨别中,进行个性化总结和探索均是关键环节,除做到多病有共同的病理因素之外,还需研究多项疾病有多种病因导致。
需辨证入微,将思路拓宽。
3.2 疾病辩别疑难病多为复杂的症状,往往证候表里不一,疾病均有一定的假象存在,真假难辨是绝大部分疑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或真假误辨导致。
故临床需对阳盛格阴、阴盛格阳、致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等情况,对各脏腑间与脏腑主病主证相关性进行密切注意,对病症在病状、证候、舌脉不一致时,需掌握从舌脉加以审辨的方法。
对真假进行辨别的同时,还需对一些西药引起的假象进行辨别。
3.3 病变位置辨别分析五脏六腑多为疑难病的病位所在,与临床施辨相结合来定位,在对疑难病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诊断、治疗方案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依据病情的发展来定位。
3.4 微观辨证分析疑难病中部分采取宏观的辨证思维进行施治,临床效果多不佳,需辅助微观的检查,对病因进行明确诊断,依据检查结果对组方进行重新调整,才可获得理想效果。
3.5 中医思维的扩展○1注意辨病过程中各优势的互补:
通常从宏观整体方面进行辨证,局部病理考虑不全,存在针对性不强,缺乏细密性的缺陷。
临床将辨病、辨证深化结合,利于对疑难病的诊治。
○2拓展知识面:
临床诊断标准与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相关,对疾病的规律进行总结,并提升知识面的掌握程度。
3.6 治疗疑难病的思路和方法对疑难病病情进行区别,可融汇新知,中西医结合,以提高临床效果。
并吸取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或另研究治疗疾病的新方案,或多种方案联合应用,先解决主要矛盾,重视医德的培养,达到对中医理论灵活变通应用的目的。
4、小结
目前,在医疗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中医药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另人欣慰的成绩,但中医内科临床治疗中还需要加强新的理论创新,针对方法学描述少、试验设计不严密,临床诊治评定标准落后,样本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制定相关措施,高质量的从辨证辨病到治疗的各个环节加强研究力度,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温石强.探讨中医诊治内科疑难病症状辨病能力与治疗方法.健康必读,201N,12:
122-12
3.
程丑夫.疑难杂病辨治思路与方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附送: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内蒙古昭君墓导游词
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一路辛苦了,现在各位已经到达了塞外名城呼和浩特,古语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此,我代表内蒙古XX旅行社的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欢迎你们来美丽的内蒙古做客,愿美丽的草原给您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我们今天参观的昭君墓,蒙古语为特木尔。
乌虎儿,位于呼和浩特南郊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
现在的昭君墓是70年代重新修筑的,占地面积
3.3公顷,墓高33米,墓身呈台体状,墓顶建有一座凉亭,是一座人工夯筑的大王丘,是昭君的衣裳冠墓。
每年秋季,树叶枯黄时,昭君墓上依然草木青青所以人们又称这为青冢。
墓地东侧是历代名人为昭君墓题写的碑文,西侧是文物陈列室。
登上墓顶,我们会看到连绵不断的阴山山脉横贯东西,也会欣赏到呼和浩特市全景。
很多朋友都或多或少地知道王昭君的故事,都知道这位奇女子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历史上把这四大美女分别比喻成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噢,陈先生说得对,沉鱼指的西施,闭月代表的是貂蝉,羞花暗喻的是杨贵妃,而落雁呢,指的就是王昭君,为什么叫落雁呢?说起来,还有一个小小的典故呢!传说昭君出塞路途中,遇到远归的大雁,大雁看到如此美貌的女子,惊呆了,忘记了飞翔,于是,从空中掉了下来,因此昭君有了落雁的美称。
比起其他3位美女来,昭君不仅美而且她的也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肯人氏,就是现在湖北省秭归县。
西汉元帝时,昭君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所谓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出身。
掖庭就是后宫,昭君入掖庭后级别是待诏,待是等待的待字,诏是言字旁加一个召见的召,由字面上理解,她的地位是比较低的。
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这位小姐问,王昭君既然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为什么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呢?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段传说呢!相传汉宫画师毛延寿给后宫美女画像,元帝通过画像选召宫女,对一般宫女来说,她们入后宫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皇上的恩典,在后宫争得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优势,
因此她们纷纷用财物贿赂毛延寿,请他们把自己画漂亮些。
毛画师受人吹捧惯了,而昭君对这种不正之风深有不满,没有贿赂毛延寿。
于是,画师便在昭君画像的眼角底下点了一颗伤夫落泪痣,大家可别小看这颗痣,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观念中,人们认为有这种痣的女人是丈夫的克星,作为封建君主,当然不可能宠幸这样的女子了。
这样,昭君便没有机会受宠了。
但是,当汉元帝看到昭君本人,发现她并没有那颗伤夫落泪痣时,追悔莫及,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只好作罢,其实,这只是一段流传甚广的传说罢了。
公元前33年,昭君为了汉匈两族的团结友好,请求出行,充当汉族的和亲使者,出嫁到塞北,户负起进行交给她的为巩固和加强汉匈两族团结友好的重大政治使命,为民族友好作出了杰出贡献。
在历史上出塞和亲的女子比比皆是,而且大多是位高身贵的宗教室公主,但是,她们的事迹,绝大多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家都知道昭君的丈夫是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单于就是王的意思,那么昭君怎么样从一个汉宫宫女变成匈奴的阏氏呢?这里要从匈奴这一部落说起。
匈奴是游牧在蒙古高原最早的少数民族,它是古荤粥(xūn y )即严狁(xiǎn yǚn)的后裔,秦汉初之际,匈奴首领冒顿单于统一各部,统一大漠南北广大地区。
汉初,不断骚扰汉朝北部边界一带。
由于当时西汉政权初建,国力微弱,再加上异姓诸王努力的存在,中央集权还没有巩固,不足以和匈奴对抗。
公元前200年,高谊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不想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陆山,就是今天山西省大同市郊外,长达7天7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山之围。
面对困境,刘邦采纳谋士陈平的计策,向单于的瘀氏,就是妻子,贿赂珠宝,才得以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