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18.50 KB
- 文档页数:9
中国太保2023年三季度风险分析详细报告一、负债规模测算1.短期资金需求该企业经营活动不缺少资金,不需要从银行借款,不但不需要,而且可以提供55,609,600万元的资金供长期使用。
2.长期资金需求该企业长期资金需求为201,698,000万元,2023年三季度已有长期带息负债为1,019,400万元。
3.总资金需求该企业的总资金需求为146,088,400万元。
4.短期负债规模根据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计算,企业有能力偿还的短期贷款规模为55,609,600万元,在持续经营一年之后,如果盈利能力不发生大的变化,企业有能力偿还的短期贷款规模是57,582,800万元,实际已经取得的短期带息负债为0万元。
5.长期负债规模按照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发展速度,企业有能力在2年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56,596,200万元,企业有能力在3年之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57,089,500万元,在5年之内偿还的贷款总规模为58,076,100万元,当前实际的带息负债合计为1,019,400万元。
二、资金链监控1.会不会发生资金链断裂从当前盈利水平和财务状况来看,该企业不存在资金缺口。
该企业偿还全部有息负债大概需要18.51个分析期。
负债率偏高但在下降。
如果盈利情况发生逆转会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
资金链断裂风险等级为11级。
2.是否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该企业不存在长期性资金缺口,并且长期性融资活动为企业提供0万元的营运资金。
3.是否存在经营性资金缺口该企业经营活动不存在资金缺口。
4.未来一年会不会出现资金问题(1).未来保持当前盈利状况本期营业利润为574,800万元,存货为0万元,应收账款为0万元,其他应收款为0万元,应付账款为0万元,货币资金为2,814,400万元。
如果经营形势不发生大的变化,企业一年内不会出现资金缺口。
(2).未来经营形势恶化单方面恶化:多方面恶化:如果经营形势恶化,导致存货、应收账款分别上升25%、25%,应付账款下降25%,则该企业的支付能力将从55,609,600万元下降为55,609,600万元。
第1篇一、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在我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太保作为我国保险行业的领军企业,始终秉持“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对中国太保近年来的年度业绩进行总结,以期为业界提供参考。
二、业绩概览1. 营业收入近年来,中国太保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实现了稳中有进的态势。
以下为近年营业收入的具体情况:- 2017年:营业收入3,198.09亿元,同比增长20.4%。
- 2022年:营业收入3,988.18亿元,同比增长8.7%。
- 2023年:营业收入3,239.45亿元,同比增长6.6%。
2. 净利润中国太保净利润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下为近年净利润的具体情况:- 2017年:净利润146.62亿元,同比增长21.6%。
- 2022年:净利润401.15亿元,同比增长13.5%。
- 2023年:净利润尚未公布。
3. 内含价值中国太保内含价值持续提升,体现了公司价值创造能力的增强。
以下为近年内含价值的具体情况:- 2017年:内含价值2,861.69亿元,同比增长16.4%。
- 2022年:内含价值尚未公布。
- 2023年:内含价值尚未公布。
三、业务结构分析1. 寿险业务中国太保寿险业务始终保持强劲增长态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以下为近年寿险业务的具体情况:- 2017年:实现一年新业务价值267.23亿元,同比增长40.3%;新业务价值率39.4%,同比提升6.5个百分点。
- 2022年:新业务价值92.05亿元,同比下降31.4%,其中下半年同比增长13.5%;新业务价值率11.6%,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
- 2023年:新业务价值尚未公布。
2. 财产险业务中国太保财产险业务在保持良好盈利水平的同时,积极拓展非车险领域。
以下为近年财产险业务的具体情况:- 2017年:太保产险综合成本率为98.8%,同比优化0.4个百分点。
中国太保2022年财务分析报告一、总体概述从这三期来看,中国太保的资产总计持续增长。
2022年资产总计为217,629,900万元,比2021年增长11.83%,这一增长速度是在2021年增长9.89%的基础上取得的。
从这三期来看,中国太保的负债总计持续快速增长。
2022年负债总计为194,217,100万元,比2021年增长13.33%,这一增长速度是在2021年取得了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取得的。
说明负债总计的增长是有基础的。
从这三期来看,中国太保的营业收入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2022年的增长速度比上一期有所下降。
2022年的营业收入为45,537,200万元,比2021年增长3.34%,低于2021年4.37%的增长速度。
中国太保2022年净利润为2,524,000万元,比2021年下降8.61%。
而2021年企业净利润比2020年增长8.94%。
从这三期情况看,企业净利润不太稳定。
三期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7.53%、88.06%、89.24%。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三期分别为10,806,300万元、10,840,700万元、14,791,100万元。
关键财务指标表二、资产规模增长匹配度2022年资产增长率与负债增长率差距不大,资产增长率为11.83%,负债增长率为13.33%。
收入增长率与资产增长率差距不大,收入增长率为3.34%,资产增长率为11.83%。
净利润与资产变化不匹配,净利润下降8.61%,资产增长11.83%。
负债增长过快。
资产总额大幅度增长,营业收入也有所增长,但净利润却有所下降。
公司资产、收入和净利润的变化不匹配。
出现了资产增收却不增利的情况。
资产规模增长匹配情况表三、负债规模增长从三期数据来看,负债呈持续增长趋势。
总负债分别为155,016,900万元、171,375,900万元、194,217,100万元,2022年较2021年增长了13.33%,主要是由于递延所得税负债等科目增加所至。
保险资金投资分析报告范文保险资金投资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保险资金是由保险公司通过保费收取而形成的一笔资金,它承载着保险公司支付理赔和运营管理的责任。
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既要保证保险公司的风险可控,又要追求较高的回报。
因此,对保险资金的投资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二、投资目标分析保险资金的投资目标主要包括风险控制和回报提升两方面。
风险控制是保证保险公司能够支付理赔的基础,而回报提升可以增加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投资组合应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平衡风险和回报,并根据市场条件进行灵活调整。
三、风险管理分析保险资金的投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金融市场上涨或下跌导致的资产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
信用风险是指投资方无法按时偿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投资资产无法按时变现的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管理。
首先,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和资产配置,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和期限。
其次,加强对投资方的尽职调查,确保其信用状况良好。
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
四、回报提升分析回报提升是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实现回报提升,保险公司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首先,根据市场行情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如股票、债券、房地产等。
其次,选择具有较高预期收益的投资标的,如高成长性的企业、高收益债券等。
最后,灵活调整投资组合,根据市场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在追求回报的同时,保险公司也要注意控制风险。
因此,在投资决策中,保险公司需要权衡风险和回报,确保投资组合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五、投资策略分析保险资金的投资策略应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投资目标来确定。
一般来说,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投资策略。
1. 多元化投资:将资金投资于多个不同类型的资产,以分散风险,提高回报。
2. 长期投资:保险资金一般是长期性质的,可以采取长期投资策略,以获取更长期的回报。
A股上市保险类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及投资建议
保险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类企业作为保障风险的主体,扮演着非常重要
的角色,影响着整个市场的发展。
目前,A股上市保险类企业为数不多,其中最为知名和
重要的有太保、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平安等。
本文将对这些企业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并给出投资建议。
一、太保
太保是中国知名的保险企业,总部位于上海,是A股上市保险类企业之一。
其财务数
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太保保险集团的总资产为2,268.01亿元,总股本为24.08亿元,净利润为27.20亿元,净资产为533.77亿元。
从太保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其总资产和净资产都有较为稳定的增长趋势,说明了太保
良好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而净利润虽然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太保
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
此外,在股本方面,太保股本较小,说明其股权结构较松散。
综合来看,太保保险集团在经营、盈利等方面表现良好,且股本较小,具有一定的投
资价值。
投资者应该保持关注,等待低位进场的机会。
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综合来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中国保险业的龙头企业,其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都
表现出色,值得长期投资者的关注。
三、中国平安
总体上,A股上市保险类企业在财务指标方面表现出色,但不同的公司表现有所不同。
投资者需认真分析各企业的经营体系和盈利能力,选择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进场。
中国太保投资研究报告引言保险业是现代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没有保险业的同步发展,中国经济就如同在没有保护措施下的高空走绳索,发展水平很“高”但也很“险”,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是不言而喻和无处不在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国家各项重大利好的政策之下,保险行业逐渐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与此同时,多家新兴保险公司不断产生,金融行业中交叉业务逐渐增多。
在大众的保险意识日益提高的过程中,面对如此大的潜在市场,老牌国有保险公司和新兴保险公司将面临怎样的竞争与合作,本文以中国太保为例从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其投资价值,给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一、基本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GDP增速分析201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6.9%,高于市场预期,经济运行企稳向好,但随着二季度窗口期来临,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逐步释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工业增速对经济提振作用明显,第三产业贡献率也较去年四季度大幅提升。
GDP增速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外需改善、居民消费反弹以及投资稳健增长。
首先,贸易增速缓慢复苏。
一季度外需复苏带动出口增长,去库存推高进口需求,美元加息抬高进口价格,贸易顺差虽然回归,但仍有收窄趋势,外贸增速呈现弱复苏;第二,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万亿,同比增速较去年四季度降0.4个百分点,但考虑通胀因素,CPI较上季度降0.8个百分点,实际消费品数量增加0.4%;第三,固定资产投资放缓。
除制造业投资稳中有进之外,地产投资受调控政策抑制,基建投资规模扩张空间有限,整体上看投资的滞后性和粘性支撑了一季度经济增速。
2.CPI指数分析一季度CPI温和上升,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主要是受非食品价格上涨影响。
4月CPI同比1.2%,略高于预期的1.1%。
4月份CPI的回升主因非食品的季节性回升和基数影响。
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影响CPI上涨约1.90个百分点。
保险公司价值投资分析报告第一篇:保险公司价值投资分析报告保险公司价值投资分析报告第一部分:保险业行业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市场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80年,国内保险业务恢复,全国保费收入仅4.6亿元。
2000年,全国保费收入达1596亿元,年均增长34%,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从世界保险业现状看,我国保险业发展水平还相当低。
1999年,我国人均保费(保险密度)才110.58元(约合11.4美元),与瑞士的4654.3美元、美国的2722.7美元和香港的1072.8美元相比,相距甚远,位居世界第78位;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保险深度)才1.49%,位居世界第66位,而发达国家一般为10%左右。
从国内保险市场发展看,还存在竞争主体偏少,垄断程度较高;中介市场和再保险市场发展严重滞后;保险产品单一,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不高等问题。
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否给投资者们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保险公司不值得投资”呢?针对这样的疑问,我运用课堂学习的知识,首先对保险业进行了行业分析。
一、宏观经济对本行业的影响(一)宏观经济变化对保险行业的影响1、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本文选取了原保险保费收入(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设置的统计指标,指保险企业确认的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来衡量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情况。
根据原保险保费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数据来反应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对保险业的影响。
将数据用spss处理后得到原保险保费收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趋势如下图:图1显示了2010年第一季度—2013年第一季度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总收入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趋势,可见每年第1季度的保费收入均较高,并且呈现周期性的波动。
同样每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均较高,也呈现出了周期性波动。
两者在图形上呈现出反相关的关系,但同时也可以看出GDP的上升往往预示着保费收入的升高。
第1篇大家好!以下是我对2023年中国太保年度业绩的总结汇报,请各位予以审阅。
一、业绩概述2023年,面对内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挑战,中国太保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转型改革,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市场地位稳中有升。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39.45亿元,同比增长6.6%;保险服务收入2,661.67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营运利润355.18亿元,保持稳定。
二、业务亮点1. 寿险业务:深入推进“长航”转型,新业务价值实现19.1%的同比增长。
寿险保险业务收入2,253.43亿元,同比增长6.5%。
新保业务增速35.8%,推动寿险业务持续增长。
2. 产险业务: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营管理能力全面提升。
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906.14亿元,同比增长11.4%。
车险、非车险、农险均保持承保盈利水平。
3. 非车险业务:在农险、责任险等非车险领域战略性布局,综合成本率明显改善。
非车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8%,占比达43.2%。
4. 科技协同:加快推进数字技术赋能创新,提升集约化运营效率。
如数字员工在审计中心落地,提升运营效率。
5. 客户服务:推出轻量级远程视频交互技术,提升客户投保体验。
三、风险管理在复杂环境中,中国太保持续提升风险管理专业能力,加强风险管理前瞻性预判、识别与管控。
在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积极应用“防减救赔”一体化应灾服务模式,提高社会抗风险能力、降低社会风险成本。
四、未来展望展望2024年,中国太保新一届董事会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深化转型改革,把握新发展机遇。
以下为2024年主要工作方向:1. 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业务质量和效益。
2. 加强风险管理,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
3. 深化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
4. 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
5. 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总之,2023年中国太保在业绩上取得了稳健的成果。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实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内头部保险金融服务集团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1篇一、前言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太保”或“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保险集团之一,成立于1991年,总部位于上海。
公司业务涵盖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资产管理、投资等多元化领域。
本报告将从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经营效率等方面对中国太保进行深入分析。
二、公司概况1. 主营业务中国太保的主营业务包括:(1)财产保险业务:包括车险、非车险等。
(2)人身保险业务:包括寿险、健康险、意外险等。
(3)资产管理业务:包括保险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管理等。
(4)投资业务:包括股权投资、债权投资、房地产投资等。
2. 组织架构中国太保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等机构,下设多个业务板块,包括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资产管理、投资等。
三、财务状况分析1. 资产规模截至2022年末,中国太保总资产达到2.18万亿元,同比增长9.1%。
其中,保险业务资产占比最高,达到65.7%。
2. 负债规模截至2022年末,中国太保负债总额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8.5%。
其中,保险合同负债占比最高,达到79.2%。
3. 净资产截至2022年末,中国太保净资产为2213.18亿元,同比增长6.3%。
净资产收益率达到7.9%,较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
四、盈利能力分析1. 净利润2022年,中国太保实现净利润328.68亿元,同比增长6.2%。
其中,财产保险业务实现净利润82.68亿元,同比增长7.9%;人身保险业务实现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增长5.6%。
2. 净利润增长率从近五年的净利润增长率来看,中国太保的净利润增长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2018年至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5.8%、7.1%、4.4%、5.6%、6.2%。
3. 保险业务收入2022年,中国太保保险业务收入为4283.75亿元,同比增长4.7%。
其中,财产保险业务收入为1489.26亿元,同比增长4.5%;人身保险业务收入为2794.49亿元,同比增长4.8%。
中国太保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一、公司基本概况本公司原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系1991年经中国人民银行银复[1991]149号文批准由交通银行筹建的股份制保险企业,本公司于1991年5月13日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亿元。
后经过1995年增资、分业、重新规范后,2001年8月31日,根据保监会[2001]239号文批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根据《公司法》和《保险法》规范为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0月24日,本公司在国家工商局办理了重新登记手续,注册资本为20.06亿元;后经2002年再次增资、引入境外投资者和2007年增资后,2007年5月17日,保监会同意本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67亿元。
2007年6月4日,本公司换领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本变更为67亿元。
2007年5月,太保集团分别向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增资,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的注册资本分别增加至23亿元和26.88亿元。
太保集团持有太保寿险97.83%的股份和太保产险98.14%的股份。
(二)平安太保的行业地位1、行业地位【所属行业】保险业【行业地位】【截止日期】2010-03-31┌───┬────┬───┬───┬───┬─┬────┬─┬───┬─┐|代码|简称|总股本|实际流|总资产|排|主营收入|排|净利润|排||||(亿股)|通A股|(亿元)|名| (亿元) |名|增长率|名|├───┼────┼───┼───┼───┼─┼────┼─┼───┼─┤|601601|中国太保| 86.00| 25.77|4214.0| 3| 403.97| 3|192.11| 1|├───┼────┼───┼───┼───┼─┼────┼─┼───┼─┤|601318|中国平安| 73.45| 47.86|9954.8| 2| 521.48| 2| 93.99| 2||601628|中国人寿|282.65|208.24| 12814| 1| 1287.33| 1| 66.60| 3|├───┴────┴───┴───┴───┴─┴────┴─┴───┴─┤|与行业指标对比|├────────┬───┬───┬───┬─┬────┬─┬───┬─┤|中国太保| 86.00| 25.77|4214.0| 3| 403.97| 3|192.11| 1||行业平均|147.37| 93.95|8994.4|| 737.59||117.56|||该股相对平均值% |-41.64|-72.58|-53.15|| -45.23|| 63.41||└────────┴───┴───┴───┴─┴────┴─┴───┴─┘【截止日期】2010-03-31┌───┬────┬────┬─┬────┬─┬────┬─┬───┬─┐|代码|简称|销售毛利|排|销售净利|排|净资产收|排|每股收|排||||率(%) |名|率(%) |名|益率(%)|名|益(元)|名|├───┼────┼────┼─┼────┼─┼────┼─┼───┼─┤|601318|中国平安| 10.54| 1| 8.73| 1| 5.08| 1| 0.62| 1||601628|中国人寿| 9.61| 2| 7.93| 2| 4.70| 2| 0.36| 2||601601|中国太保| 8.86| 3| 6.96| 3| 3.56| 3| 0.33| 3|├───┴────┴────┴─┴────┴─┴────┴─┴───┴─┤|与行业指标对比|├────────┬────┬─┬────┬─┬────┬─┬───┬─┤|中国太保| 8.86| 3| 6.96| 3| 3.56| 3| 0.33| 3||行业平均| 9.67|| 7.87|| 4.44|| 0.44|||该股相对平均值% | -8.34|| -11.58|| -19.90||-24.43||└────────┴────┴─┴────┴─┴────┴─┴───┴─┘【截止日期】2009-12-31┌───┬────┬───┬───┬───┬─┬────┬─┬───┬─┐|代码|简称|总股本|实际流|总资产|排|主营收入|排|净利润|排||||(亿股)|通A股|(亿元)|名| (亿元) |名|增长率|名|├───┼────┼───┼───┼───┼─┼────┼─┼───┼─┤|601318|中国平安| 73.45| 39.27|9357.1| 2| 1478.35| 2|879.06| 1||601601|中国太保| 84.83| 25.77|3971.9| 3| 1043.13| 3|186.34| 2|├───┼────┼───┼───┼───┼─┼────┼─┼───┼─┤|601628|中国人寿|282.65| 15.00| 12263| 1| 3420.26| 1| 71.82| 3|├───┴────┴───┴───┴───┴─┴────┴─┴───┴─┤|与行业指标对比|├────────┬───┬───┬───┬─┬────┬─┬───┬─┤|中国太保| 84.83| 25.77|3971.9| 3| 1043.13| 3|186.34| 2||行业平均|146.98| 26.68|8530.5|| 1980.58||379.07|||该股相对平均值% |-42.28| -3.40|-53.44|| -47.33||-50.84||└────────┴───┴───┴───┴─┴────┴─┴───┴─┘【截止日期】2009-12-31┌───┬────┬────┬─┬────┬─┬────┬─┬───┬─┐|代码|简称|销售毛利|排|销售净利|排|净资产收|排|每股收|排||||率(%) |名|率(%) |名|益率(%)|名|益(元)|名|├───┼────┼────┼─┼────┼─┼────┼─┼───┼─┤|601318|中国平安| 13.25| 1| 9.39| 2| 16.34| 1| 1.89| 1||601628|中国人寿| 12.24| 2| 9.61| 1| 15.58| 2| 1.16| 2||601601|中国太保| 9.15| 3| 7.05| 3| 9.85| 3| 0.95| 3|├───┴────┴────┴─┴────┴─┴────┴─┴───┴─┤|与行业指标对比|├────────┬────┬─┬────┬─┬────┬─┬───┬─┤|中国太保| 9.15| 3| 7.05| 3| 9.85| 3| 0.95| 3||行业平均| 11.54|| 8.69|| 13.92|| 1.33|||该股相对平均值% | -20.77|| -18.81|| -29.25||-28.75||└────────┴────┴─┴────┴─┴────┴─┴───┴─┘【二级市场表现】截止日期:2010-06-22┌────┬────┬────┬─────┬─────────┐|统计区间|累计涨跌|振幅(%) |同期大盘累|行业平均涨跌幅(%) |||幅(%) ||计涨跌幅||├────┼────┼────┼─────┼─────────┤|1周| 7.29| 10.79| 0.73||├────┼────┼────┼─────┼─────────┤|1个月| 2.47| 14.19| 0.20||├────┼────┼────┼─────┼─────────┤|3个月| -10.17| 33.66| -15.80||├────┼────┼────┼─────┼─────────┤|6个月| -1.89| 36.59| -16.75||├────┼────┼────┼─────┼─────────┤|年初至今| -11.01| 33.37| -16.75||├────┼────┼────┼─────┼─────────┤|1年| 14.86| 57.01| -10.62||└────┴────┴────┴─────┴─────────┘三、公司基本面分析(一)竞争力分析1、诚信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保险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坚持诚信和稳健经营是海外百年保险品牌的共同特征。
太平洋保险秉承这一理念,以“诚信天下、稳健一生、追求卓越”为核心价值观,坚持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保险产品和诚信的服务,获得了客户与社会的广泛认同。
近年来,太平洋保险的诚信品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多个行业评比中首屈一指:太平洋保险是中国首家被中国消费者协会授权使用“3·15标志”的中国保险公司。
在2003年和2005年由中国质量协会、中国消费者协会和清华大学中国企业研究中心联合开展的中国用户满意度调查中,太平洋保险在保险业“总体满意度评价”的排名中位列第一。
2005年,太平洋保险成为首家获得中国质量协会颁发的“中国质量鼎”和“中国用户满意鼎”称号的保险公司。
2006年,太平洋寿险和太平洋产险分别在《中国保险报》的网络媒体——中保网()举办的“您最信赖的寿险公司”和“您最信赖的产险公司”公众调查中获得第一名。
2002年至2006年,太平洋保险产险连续五年在中国最高服务质量监督机构——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对保险行业服务质量调查中保持了第一的成绩。
深入人心的诚信品牌形象,将持续为太平洋保险的发展带来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支持公司业务良性发展。
2、追求价值型增长模式近年来,太平洋保险通过深入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并以资本、管理和服务协调发展为支持,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型增长。
在太平洋寿险方面,以险种为例,太平洋保险寿险的险种结构搭配良好、现金流稳定、盈利能力强。
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传统寿险占比很高。
传统寿险由于严格受限于2.50%的定价利率,不能像分红险和万能险一样给予投保人额外的收益率返还,因而对投保人而言提供了最好的保险保障功能,对保险公司而言具有较好盈利性。
相比其他寿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寿险传统寿险产品销售的成功说明公司深刻理解寿险行业的本质,努力实现投保人和公司的双赢。
同时,太平洋产险也根据行业的变化适时优化其业务结构。
2006年,传统上盈利性相对较好的非车险保费收入占整个太平洋保险产险业务保费收入的36.2%,高于同期30.0%的行业平均水平。
进入2007年,车险业务因监管强化、市场环境好转、保费充足性提高等因素影响,盈利性逐步改善,赔付率有所下降。
在此背景下,太平洋产险调整思路,采取了积极措施,推动车险业务的健康发展。
此外,从保险行业的特殊估值方法——内含价值估值来看,太平洋保险2006年底的内含价值为180亿元,2007年6月30日增长至362亿元;太平洋保险寿险截至2006年底的一年新业务价值为21.76亿元,截至2007年6月30日增长至29.18亿元,增长速度均快于主要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