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铝的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2.60 MB
- 文档页数:25
专题3 第一单元铝的性质主备人:姜巍巍日期:2011-12【教学目标】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掌握铝的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铝的实际应用。
3.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铝的化学性质【预习准备】1.你身边常见的铝制用品。
2.阅读课本P67—68大致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问一问你的家人是怎么使用和清洗铝制炊具的。
根据你的知识判断她们的做法是否科学合理。
【教学过程】一、物理性质铝是色金属,熔点较(660℃),密度较(2.70g/cm3)有良好的、和。
二、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1)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铝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 ,所以铝在空气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
(2)与Cl2反应:化学方程式2、与酸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HCl):钝化:铝遇冷的、时会在而发生钝化,因此、可贮存在铝制容器中,也可用铝槽车运输。
3、与碱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CuSO4溶液):现象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5、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Fe2O3):铝热剂:三、用途【总结】铝原子易最外层的电子,生成价的铝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性,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
铝的化学性质表现中,哪些是金属的共性,哪些是铝的个性?【拓展视野】铝制品的正确使用【课堂巩固】( )1、铝在人体中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
铝在下列场合的使用须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锭②制易拉罐③制电线、电缆④制包糖果用的铝箔⑤制炊具⑥制防锈油漆A.①②④⑤⑥ B.②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⑤⑥( )2、(1)铝热剂中铝的作用是A.催化剂 B.氧化剂 C.还原剂 D.填充剂( )(2)不宜用铝热法冶炼的金属是A.镁 B.铁 C.铬 D.钨( )3、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盐酸溶液、烧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l B.2:l C.3:1 D.1:3( )[变式]相同条件下,足量的铝分别与盐酸溶液、烧碱溶液反应产生的氢气体积相同,则消耗的氯化氢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l B.2:l C.3:1 D.1:3()4、用一刺有小孔的铝箔包上4.6克钠,放入50mL水中,可收集到H2(标况)的体积A.2.24L B.大于2.24L C.小于2.24L D.无法确定5、向一个铝制的易拉罐中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严封罐口,不多会儿听到罐内“卡卡”作响,发现易拉罐变瘪,再过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来,试回答:(1)易拉罐变瘪的原因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铝的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通过观察铝片的外观,知道铝是一种在空气中易被氧化的金属2. 知道铝在浓硫酸,浓硝酸下发生钝化,以及铝的应用3.通过铝与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掌握铝与酸和碱的反应规律(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2.通过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以及铝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现象的探讨,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自实验或观看演示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通过实验或观察或找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联系生活和社会。
二.课程地位铝的性质是在苏教版必修1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中的第一单元所涉及的,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十分重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铝与酸碱的反应难点:铝的钝化(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主要学习铝的化学性质:两性;能与酸碱反应的物质,所以,在性质实验中以实验的方法引入课题是个不错的课堂,但这里的难点说的是铝的钝化是不太合理的,铝的钝化只要求学生理解,并不需要掌握,所以本人觉得铝的两性还是难点)四.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上次课我们学习了铝的制取,物理性质以及应用,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铝的新知识——化学性质。
请大家看一下这几张图片,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物品,这是铝制用品,这是铁制用品,从图上我们很清楚看到铁制用品发生了严重的腐蚀,而铝制用品却完好无损。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比铁活泼,应该说铝更容易被腐蚀,但实际却不是这样,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
【实物展示】请大家认真看一下我手中的这两根铝条,左边的这根铝条我用砂纸打磨过,右边的铝条则没有做任何处理,注意观察一下这两根铝条表面有什么不同?(左边的比较亮,右边的较暗)(此处改为学生自主做实验较好,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右边铝条比较暗说明铝条表面有覆盖一层物质,【讲述,指导】至于这层物质是什么,请大家阅读一下课本P68的第一句话。
开头: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高中化学组3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铝的性质》,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同学们,请大家看一下大屏幕,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上的常用的物品,这些是铝制品,这些是铁制品。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铁制品已经发生了严重的腐蚀,我们知道Al要比Fe活泼,正常来说铝应该要比铁腐蚀更严重,但是实际上却不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铝的性质》。
新课讲授:(1)铝的氧化膜请同学们看一下我手中的这两根铝条左边是我打磨过的,右边呢是没有打磨过的。
请注意有什么不同点呢?这位同学表现很积极,请你来回答一下。
这位同学说没有打磨过的铝条,颜色比较暗,表面好像有一层物质。
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很好,请坐。
其实啊,这是因为铝的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下就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铝的表面是一层氧化膜,这层氧化膜致密而且非常坚固。
这也是为什么铝制品比铁制品耐腐蚀的原因。
(2)铝与酸和碱的反应接下来我们开始探究铝的性质,现在我手上有两块打磨过的铝条,现在我放入两个试管,然后分别加入盐酸和氢氧化钠,请同学认真观察实验,然后我们请一个同学来回答实验现象。
这位同学,请你回答一下实验现象。
这位同学说,铝与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
铝与氢氧化钠反应也有气泡产生。
很好,请坐。
有气泡产生,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那么气体是什么呢?根据氧化还原反应,Al最外层是3个电子,容易失去,那么就有得到电子的。
化学价就要升高。
是不是只有H才可以升高化学价啊。
因此,这个气体就是氢气。
同理,氢氧化钠产生的也是氢气。
下面我们一起来写一下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NaAlO2+3H2(记最二的反应)Al首先和H2O反应生成Al(OH)3,然后再与碱反应,因此产物是偏铝酸钠。
(3)铝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反应过渡:是不是所有的酸都可以与Al发生反应呢?现在我们再把两个铝条放进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硫酸和浓硝酸。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温州中学张晓宇一、背景分析《铝的性质》属元素化合物知识范畴,与化学基础理论部分相比在课的设计上更容易贴近新课程的思想,即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探究思维的培养。
备课时可分三个环节进行,首先分析教材确定要讲的知识点,然后搭设整体框架把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最后再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处理方式。
二、设计思路这节课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铝的物理性质、金属的通性、以及铝的特性(包括钝化、与碱的作用以及铝热反应)。
其中前两点学生有一定基础比较容易接受而铝的特性相对陌生。
铝作为一种在生活中出现频次很高的金属,学生们对可以说是非常熟悉,而且它的每条性质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影子。
所以在框架搭设上我考虑从实际出发,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寻找答案。
在具体性质教学中,重视引导学生采用类比方法学习新知识,对已有知识进行整合、迁移,温故知新,如物理性质的教学,以及类似于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的教学。
同时还巧妙的设计、利用学生的思维矛盾来激发其探究兴趣,提高其学习自主性,如铝易与氧气作用而铝制品却无需特殊保护以及铝易与酸反应而铝槽车却可用于运输浓硫酸等等。
在本节课中几处学生实验,都是在其思维产生矛盾,需要实验解困时应势而生的。
学生积极主动的动手实验,获得的收获自然也大。
并且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实验是化学研究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铝的用途,知道铝的金属共性,掌握铝的特性,并用以解释某些“反常现象”及特殊用途。
(2)联系氧化铝、氢氧化铝,对比分析,学习构建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和一般方法,形成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2)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化学的身影,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矛盾预设和实验探究,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究的优良品质。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省级优质课获奖案例)铝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铝的性质进行研究,使学生能够:1.了解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铝的常见用途和相关应用;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铝的物理性质:密度、熔点、热导率等;铝的结构和晶体形态。
2.铝的化学性质:与氧化物反应生成氧化铝;与酸反应生成盐和释放氢气;与碱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3.铝的用途和应用:电力、建筑、交通等领域中的铝合金;铝箔、铝盒等食品包装材料;铝制品的再生利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铝制品,激发学生对铝的兴趣和好奇心。
2.研究铝的物理性质:呈现铝的物理性质的相关实验;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实验结果。
3.研究铝的化学性质:通过模拟实验或实际实验展示铝与氧化物、酸、碱反应的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4.研究铝的用途和应用:列举铝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分析铝在各个应用中的特点和优势。
5.小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提问,巩固学生对铝的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6.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铝的其他性质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兴趣。
四、教学评价1.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编写实验报告,评价其实验记录的详细性和准确性。
2.研究笔记:学生整理研究笔记,评价其对铝的性质和应用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3.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五、教学资源1.实验材料和设备:铝片、氧化铜粉、醋酸、氢氧化钠溶液等。
2.教辅材料:铝的性质教学PPT、实验指导书、研究笔记模板等。
六、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丰富的实验和案例介绍,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铝的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该设计的实施,学生能够获得对铝的性质和用途的全面认识,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