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6.00 KB
- 文档页数:17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附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A。
难堪(kān)收敛(liǎn)B。
枉然(wáng)倏忽(shū)C。
屋檐(yán)黄晕(yùn)D。
搓捻(niǎn)澄清(dè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
沐浴疲倦不堪废寝忘食B。
清冽水波粼粼美不甚收C。
急躁煞有介事翻来复去D。
诀别个得其所混为一谈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
这些动物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并不感到惊慌,有时还站在离我们几十步远的地方众目睽睽。
C。
他咄咄逼人,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在北中国的冬天,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新来的老师的报告。
C。
为了避免这类事故今后不再发生,交通局加大了宣传的力度。
D。
该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
5.古诗文默写。
(4分)1)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2) XXX生残夜,XXX入旧年。
3) “岁月不待人。
”4) 红藕香残玉簟秋。
6.仿照下面的句式,再写一个关于语文的比喻句。
(3分)有人说,语文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有人说,语文是一个折射人生的多彩镜子;有人说,语文是一座通向智慧之门的桥梁。
7.作者XXX于1923年发表的诗集《繁星》《春水》受到印度诗人XXX的影响,其诗歌作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对爱情的表达和思考;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以及对人生的反思和思考。
8.1) 从抽样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班级学生书写存在字迹辨识不清、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等问题。
建议可以加强字帖练,提高书写规范和字迹清晰度。
2) 在这两个节目之间,我们可以说:“在诗歌朗诵中感受园丁的赞美,接着在小品表演中感受送别的情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A. 酝酿(niàng)棱镜(líng)吝啬(lìn)咄咄逼人(duō)B. 贮蓄(zhù)粗犷(guǎng)莅临(lì)混为一谈(hùn)C. 应和(hè)静谧(mì)倜傥(dǎng)人声鼎沸(dǐng)D. 着落(zhuó)荫蔽(yīn)徘徊(huí)花团锦簇(cù)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 分)A. 嘹亮云霄决别翻来覆去B. 化妆分歧烘托喜出望外C. 鉴赏祷告云宵截然不同D. 干涩拼凑烂慢恍然大悟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A. 他在大会上的即兴讲话逻辑严密、语无伦次,博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B. 正因为他具有海誓山盟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
C. 它们发现自己陷入了峰回路转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蹦跳。
D. 学生的学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是否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5.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我爱这迟来的春天。
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照节气而来的,,。
,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①也就是说,北国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②而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③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④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A. ②④①③B. ①③②④C. ②①④③D. ①②④③6.古诗文默写。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度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单选题(10题,共20分) 1.选出不属于散文集《朝花夕拾》所包含的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A. 批判当时社会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B. 抒发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
C. 表现中国农民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扼杀的。
D. 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 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 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D. 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三味书屋”是( ) A. 学堂名 B. 书房名 C. 书院名 D. 私塾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 温故.而知新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饭疏食,饮水.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风风雨雨,她每天都在地坛里寻呀找呀,她用如水柔情唤醒了儿子沉落的心,她用惊人的毅力激发了儿子生存的欲望。
B. 通过母亲的不懈努力,使史铁生认识到不好好地生活是错误的。
C. 母亲患肝癌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饮食不当等诱发的。
D. 为了防止儿子的坏心情,母亲始终没告诉他自己已经病人膏肓。
6.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 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对“雨”的描写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活泼。
D. 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对雨的爱恋为线索,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及答案期中测试一、积累与运用(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须臾(yú)攲斜(jī)嫩芽(nèn)匿笑(nì)B.屏息(píng)绽开(zhàn)威慑(niè)贪婪(lán)C.蝉蜕(tuì)荫蔽(yīn)一霎时(shà)憔悴(cuì)D.搓捻(niǎn)菡萏(hàn)静谧(mì)尴尬(gài)答案:C解析:A.攲qī。
B.屏bǐng,慑shè。
D.尬gà。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宽恕感概淅淅沥沥精神抖擞B.决别瘫痪截然不同浑为一谈C.捶打XXX絮絮叨叨D.遗憾分歧不求甚解人声鼎沸答案:D解析:A.概→慨。
B.决→诀,浑一混。
C.幌→恍。
3.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领悟了志士仁人面临山河破裂而壮志难酬的忧愤,我的爱国之情油但是生。
B.一想到要到现场加入阅兵,我老爸就无比兴奋,阅兵前一天晚上,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十分兴奋、激动。
C.母亲节,XXX送给妈妈一大束康乃馨,妈妈满心欢喜地说:“这花这么漂亮,让妈妈美不胜收了!”D.职业本没有高低贵贱,每个人养家糊口都不容易,就算有理也不必咄咄逼人。
答案:C解析:“美不胜收”指美妙的东西太多,一时承受不完(看不过来),用于C项望文生义,不合语境。
4.(2017湖南益阳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造就,今年首批招收320人。
B.只要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之一。
C.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产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办理。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谜底:C解析:A.成分残缺,“启动”缺宾语中央语,应在“造就”后加上“打算”。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指定位置。
一、文言文(共27 分)(一)默写(12 分)1.默写(1)__________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交替,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元曲,回答问题(4 分)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断肠人”的意思是。
3.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曲子在布局上特点显著,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作者自己,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既有他的眼中所见,也有他的经行地和所骑所感。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总括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曲子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作者将自己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三)阅读古文,回答问题。
(11 分)【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