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文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270.50 KB
- 文档页数:64
第十一章论说文的翻译论说文又叫议论文,一有白话和文言之分,二有书面和口头之别。
当今的翻译工作,主要是处理用现代汉语写成或讲出的政论文,即白话政论文。
本章以此为重点,并简要介绍文言论说文的英译问题。
第一节第一节政论文的翻译一、政论文一般具有如下文体持点:首先,不论是社科论著、文献资料还是报刊社论,用词一般都较规范、严谨、庄重。
其次,政论文逻辑严密,说理性强。
由于政论文旨在解析思想,阐发论点,辩明事理,展开论争,因此内容往往较复杂,句式结构变化多样,作者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力求周密、深入,重整体布局,重修辞。
请仔细阅读下文及其英译,注意领会政论文的文体特点。
岁月悠悠,沧桑巨变。
历史是最生动的教材。
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浩劫,也教育了世界人民。
世界人民赢得了战争的胜利,赢得了和平与进步。
半个世纪过去了,痛苦的回忆,胜利的喜悦,深深的思考,使人们更加清醒。
历史证明,和平来之不易。
世界大战的悲剧绝不能重演。
必须经常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发展和壮大和平力量,遏制和消除导致战争的一切因素。
历史表明,人民终究是自己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凡是正义的和进步的事业必然要胜利,这是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和阻挡不住的。
分析:这段文字选自江泽民主席1995年5月在莫斯科卫国战争纪念馆揭幕式上的讲话。
讲话措辞严谨,层次分明,生动有力。
下面请看译文:As time moves on, everything changes in the world. History is indeed the most vivid textbook. War of aggression launched by fascists has brought scourges to mankind, but also enlightened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People have not only won the war but also achieved peace and progress. Half a century later, the painful memories, joy of victory and soul-searching pondering have made people more sober-minded.History has demonstrated that peace has not come about easily. The tragedy of a world war shall never be allowed to repeat itself. One must always maintain sharp vigilance, develop and strengthen forces for peace and check and eliminate all factors leading to war.History has demonstrated that people are, in the end, masters of their destiny and powerful forces promoting social progress. Anything that is just and progressive is bound to win, and cannot be smothered or stopped by any force.二、政论文的翻译做好政论文的翻译,要多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写作背景;(2)透彻理解原文,准确把握词义,慎重选词择句;(3)通读原文全文,抓住中心论点,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和谋篇布局的脉络,理清作者逻辑推论的层次,领会作者的章法;(4)弄清作者的立场、观点,搞清文章的出发点,力避歪曲事实。
China Is Emerging as a New Growth Engine for the WorldIn the context of deep-go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 and Asia are emerging as an economic power house for the world. The expans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on the other hand, is generating fresh opportunities of significance for China and Asia as well.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mutually beneficial cooperation and increased interdependence among various economies, on the other hand, will undoubtedly open up broad vistas for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 initiated by Mr. Deng Xiaoping in 1978, China has undergone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unprecedented in history. Our overall national strength has enhanced markedly and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improved steadily. Carrying forward the glory of their ancient civilization, the l.3 billion Chinese people are creating a new history as they press forward in a concerted effort and a pioneering spirit along the high road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China has set a goal for the first 20 years of this century which is to firmly seize the major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to build China, in an all-round way, into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of a higher standard, which is of great benefit to its more than one billion people. By 2020, China's GDP will have quadrupled from the figure of 2000, amounting to approximately 4 trillion US dollars, with a per-capita level of some 3,000 US dollars. This will result in further developed economy, enhanced democracy, advanced science and education, enriched culture, improved social harmony and an upgraded texture of life for the people.To achieve this goal, we will adopt a scientific approach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will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putting the people first, always keeping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broad masses at heart, and endeavoring to satisfy their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so as to achiev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an. We will focus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making development our central task or top priority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a well-rounded progress ——economically, politically and culturally ——in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We will persist in the reform to develop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furthering the innovation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s, deepening the reforms aimed at galvanizing creative vitality of society and activating from within the dynamics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e will adhere to our basic policy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o as to establish a more open market system, enabling the country to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in greater scopes and wider fields and at higher levels. We will follow a new course of industrialization to transform China's economic structures and to promote changes in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by improving quality and efficiency. We will do a good job of developing a circular economy to build a resource-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By so doing we will embark on a path to renewed development characterized by higher productivity, improved livelihood and a sustainable eco-system.China's 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sia and the world as a whole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will, as always, generate cooperation opportunities with win-win results for other countries in Asia and all over the world. China will keep opening up its market step by step. We will try to explore new ways of attracting foreign capital, improve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encouraging and prote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streamline the management of businesses with foreign elements, and step up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Great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create a more favorable business climate to facilitate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outwardly and to make things smooth for the inflow of foreign investment.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中国及亚洲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世界经济发展也将给中国及亚洲发展带来新的重要机遇。
《六国论》苏洵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作品原文: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1不利,战不善2,弊在赂秦3。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4也。
或曰5:六国互丧,率6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7失强援,不能独完8。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6取之外,小10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11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12,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13,暴霜露14,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15之不甚惜,举以予人16,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17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18,奉之弥繁19,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20矣。
至于21颠覆22,理固宜然23。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4此言得之25。
齐人未尝赂秦,终26继27五国迁灭28,何哉?与嬴29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30丧,齐亦不免31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32,能守其土,义33不赂秦。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34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35速36祸焉。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37,李牧连却38之。
洎39牧以40谗41诛,邯郸为郡42,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43,可谓智力44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45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46,当47与秦相较,或未易量48。
呜呼!以49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50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51也。
悲夫!有如此之势52,而53为秦人积威54之所劫55,日56削月割,以趋于57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58!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59不赂而胜之之势。
料冻融劈裂值,主要因为钢渣集料表面粗糙不平整,这样使得混合料内摩擦角较大,同时钢渣的密度又大,针片状颗粒几乎没有,沥青混合料粘结好,劈裂强度相对较大,表现出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满足高速公路路面的使用性能。
本文针对通过分别对掺钢渣沥青混合料和掺碎石沥青混合料两种类型的路面材料进行一系列力学比对试验,包括浸水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冻融劈裂强度试验,通过试验数据认真分析其力学性能,掺钢渣沥青混合料在试验中表现较好的水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满足路面材料的使用性能,可作为路面材料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薛永杰.钢渣沥青玛蹄脂混合料制备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2]李立寒,张南鹭.道路建筑材料[M].第四版.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JTG E20—2011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4]周启伟.公路钢渣基层与钢渣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5]欧阳昇.高粘度基质沥青及混合料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7.浅谈政论文特点及翻译江金波(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北十堰442000)摘要:作为对外宣传的官方形式和重要渠道,政论文的英译质量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决定了我国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效果,非常重要。
然而,目前政论文的翻译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一些问题存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本文,通过对政论文的相关要素进行研究,提出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从8个方面进行翻译,以成功实现其翻译目的。
关键词:政论文;特点;异化;归化中图分类号:H19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24-02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对外宣传和翻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进一步突显。
作为对外宣传的官方形式和重要渠道,政论文的英译质量,直接关乎我国的国际形象,决定着我国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输出的效果。
政论文翻译探索——以《十九大报告》英译文为例作者:张萃来源:《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8年第1期摘要:政论文是一种特殊文体,通常被用于正式和严肃的场合。
因此,应高度重视政论文翻译。
政论文翻译要做到译文准确,合理解读中国特色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并体现时代变迁。
关键词:政论文;中国特色词;时代变迁作为一种政治文体,政论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
同时,也是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权威来源。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政论文的英译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甚至于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
因此,准确、清晰地翻译政治文本意义重大。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十九大报告》作为政治文献,对译文规范性要求极高,稍有差错就可能影响到国家形象、声誉甚至国际关系。
因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警觉,谨慎,译文必须准确、明了,能够准确清晰地向国内外表明国家的态度、政策。
本文以《十九大报告》为研究对象,探讨政论文翻译的特点。
一、译文要准确在政治文章翻译中,应紧扣原文,仔细衡量用词的政治含义和影响。
对原文的深入理解,既要透彻地了解每个词语,也要充分理解每一个句子和段落,乃至文章全文。
例1: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英译文:Remaintruetoouroriginalaspirationandkeepourmissionfirmlyinmind,holdhighthebannerofs 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secureadecisivevictoryinbuildingamoderatelyprosp eroussocietyinallrespects,striveforthegreatsuccess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 ticsforanewera,andworktirelesslytorealizetheChineseDreamofnationalrejuvenation.在这里,“不忘初心”翻译为remaintruetoouroriginalaspiration,十分贴切。
《过秦论》是贾谊的一篇著名政论文,全文共有六篇。
这篇文章主要论述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原因和过程,以及秦朝灭亡的原因。
文章通过对秦国历史的回顾,分析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内在规律。
同时,文章也对秦朝的暴政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
以下是《过秦论》的原文及翻译:【原文】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秦始皇去世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
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氓、隶一类的人,(后来)做了被迁谪戍边的卒子;才能不如普通人,并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贤德,也不像陶朱、猗顿那样富有。
(他)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豪杰像云一样聚集,回声似的应和他,许多人都背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消灭了秦的家族。
况且那天下并没有缩小削弱;雍州的地势险要坚固,(关隘)守护得像牙齿交错咬合那样紧密;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尊贵;锄耙戟柄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被贬谪戍边的士兵并不能和九国部队抗衡;深谋远虑行军打仗的方法,也无法和先前诸侯国的武将媲美。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政论文翻译的理论准备与难点剖析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艳郡【摘要】政论文的翻译作为初学翻译者是很好的实践,在难度方面不像文学著作那么大。
笔者想通过此文来搜罗一些政论文翻译时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政论文翻译中的难点做剖析,摸索出政论文翻译中的翻译技巧与风格。
通过此文,希望为以后政论文类型文本的翻译工作带来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关键词】政论文 理论准备 难点剖析一、 理论准备对于翻译的要求,保持或体现原作的风格已经成为忠于原作的一个标准。
作为一种语言,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文体的变化,选词用语,都在演变。
由于语言的载体不同,有文学的,有社会学的,有科技的,有政论的……,它们之间有时可以转换,例如,科技知识,传授给儿童的可以用寓言文学的形式。
而文学的形式又有分门别类,诗歌,小说,戏剧,曲艺……最主要的是原作的作者语言表现的手法,是各有千秋的。
我们的先辈严复,提出翻译的要求是“信、达、雅”三个字。
虽有一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是,它仍是翻译领域中的金科玉律,影响巨大。
林语堂的“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就是“信、达、雅”的注释。
后人又有直译与意译之争。
又有人提出“功能翻译”、“关联翻译”、“解构主义与建构主义”等等的翻译理论。
我想,这些翻译理论的论点虽各有千秋,但均不能脱离一个“信”字的要求,这就是国外提出的“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文字材料替换成另一种对等的文字材料”,“对等的”就是“信”,这就是一个翻译者的职责。
二、难点剖析1.政论文的翻译尤其检验自己的英语水平与汉语水平,当然,前者更为重要。
如果对翻译的原作自己一知半解,就难以达到“信”,达到“对等的”要求。
毕竟,汉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的语种,而两国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大相径庭,即使理解了原文,如何用中文表达,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自己在翻译的过程中,往往知其意而不知选用何种正确的、完整的、贴切的词语来表达。
小的到单词,大的到短语、句子。
巜进策》苏轼译文
一、引言:
《进策》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政论文。
本文翻译和解析《进策》,旨在挖掘苏轼的政治观点和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文章结构分析、重点词语和句子解读以及苏轼的政治观点和智慧体现。
二、正文:
1.文章结构分析:
《进策》分为三个部分,首段阐述进策的必要性,二段提出具体的进策,三段总结全文。
在首段中,苏轼明确提出“天下之事,有难而易者,有易而难者”,强调了政治家应具备的眼光和胸怀。
二段具体提出了十条进策,包括选拔人才、整顿法制、理财等各个方面。
三段总结全文,强调政治家要有远见卓识,勇于改革。
2.重点词语和句子解读:
(1)“天下之事,有难而易者,有易而难者”:这句话指出政治家要有洞察力,分辨出事物的难易,从而制定相应的策略。
(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这句话意味着只有实现社会公平、和谐,才能使国家安定,不会出现动荡。
(3)“宜先行之”:这句话表示政治家应勇于改革,积极推行新政。
3.苏轼的政治观点和智慧体现:
苏轼在《进策》中展示了他深刻的政治智慧。
首先,他强调政治家要有远
见卓识,能看到事物的长远发展。
其次,他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体现了他的改革思想和实践能力。
最后,他关注社会公平、和谐,希望通过改革使国家繁荣昌盛。
三、结论:
翻译《进策》使我们得以深入了解苏轼的政治观点和智慧。
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可以从苏轼的言论中汲取营养,学习如何面对复杂问题,勇于改革,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
窃怪天下之诸侯的原文及翻译窃怪天下之诸侯出自《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
下面是本人分享的窃怪天下之诸侯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窃怪天下之诸侯的原文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
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窃怪天下之诸侯的译文我曾经阅读《史记》的六国世家,私下里感到奇怪的是,天下的诸侯国凭借五倍于秦国的土地,十倍于秦国的民众,全力向西攻打殽山西面方圆千里的秦国,最后竟然不能免于灭亡。
知识拓展【《六国论》原文】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
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
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政论文的特点及翻译-精品2020-12-12【关键字】英语、意见、文件、统一、特点、标准、指导题目:政论文的特点及翻译系别: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0602班学生姓名:刘红爱学号: 0214指导教师:王家义2010年3 月14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说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2] 赵春丽.政论文中缩略语的英译[M].河北:人文社科,1994-2009.[23] 庄绎传.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213-226.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2.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目的与意义;二、课题发展现状和前景展望;三、课题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问题;四、研究方法、步骤和措施;一、课题的目的及意义政论文是涉及国家大政方针的政策性文件或有关国家党政领导人重要讲话的文本,关乎国家利益和国际关系。
无论是国家宣告、思想传播、舆论导向、实践指导,还是促进国家民族间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的重要讲话,政论翻译堪称独树一帜,功莫大焉!因此对争论文特点的研究,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与国之间交往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经济和政治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