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旅游区 中国旅游地理共65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7.04 MB
- 文档页数:65
第十章华中旅游大区第一节概述一、旅游地理环境特征1.自然地理环境(1)地处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的交接地带,地形复杂多样(2)河网稠密,湖泊较多(3)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2、人文地理环境(1)荆楚文化特色鲜明(2)农业发达物产丰富第二节湖北旅游亚区一、鄂西北游览区(一)鄂西旅游线1、屈原故里秭归县,位于中国湖北省西部,是战国时期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故乡。
屈原的诞生地-秭归县平里,至今存留着不少关于屈原的遗迹。
每个景物都有与屈原有关的优美传说,说连秭归县的县名也与屈原有密切的联系。
传说屈原被流放后,回到家乡躬耕,他的姐姐也回来同他一起种地。
乡人见了,觉得异常,就取名“姊归”以后逐步演变成“秭归”。
位于秭归县东1.5 公里长江北岸的向家坪,又称清烈公祠,为纪念屈原而建。
屈原祠包括山门、大殿和左右配殿等建筑。
翠瓦飞檐,高耸于崇台之上,益显宏伟壮丽。
2、灵山秀水育美人一一兴山昭君故里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宝坪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
长江的一条清澈的支流--香溪流经村前,溪水三西半绕着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宝坪”。
在王昭君的故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许多多关于昭君的美好传说。
香溪中那美丽珍奇的桃花鱼,也伴随着王昭君的传说。
“昭君台”是一座由几百株柑桔树簇拥着的亭台。
亭台旁一石碑上刻着;“乡人怜昭君,筑台而望之。
”3、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陕西、四川三省的边界,南濒长江,北望武当山,是大巴山脉和秦岭山脉交结的地方,亦是我国南部亚热带向北部温带过渡的地带.。
1978年,国家决定在其中的大小神农架诸峰周围20平方米公里地带建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金丝猴、珙桐等珍稀植物和森林生态系统。
神农架林区地处大巴山东段,总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由石灰岩、砂岩组成的许多条脊岭,构成雄伟山体,整个地区峻岭盘结,错综复杂。
相传这里曾是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定居耕田,遍尝百草,采药治病的地方。
华中旅游区概述旅游地理环境概况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主要旅游线路枢纽城市导读华中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三省,面积约57万平方公里,位于我国中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地处华北、东北、西北、西南与华南之间。
该地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拥有多处世界遗产项目和名胜景观。
自然景观方面,嵩山、衡山、武当山、洞庭湖、西陵峡、东湖、神农架等组成的山水风光独具特色,该区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气息,灿烂的中原文化、荆楚文化、三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佛教、道教文化,瑰丽的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风情、岳阳楼、黄鹤楼、岳麓书院、凤凰古城等悠久古建筑构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该区地处中国的腹地,京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承东启西,具有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本区自然水文地貌特色明显,历史人文积淀深厚,是中国旅游发展较有潜力的区域。
现阶段华中地区旅游线路主要以郑州、武汉至长沙为区域旅游发展轴线,串联三个省份多个旅游城市,并以此三个省会城市为枢纽,形成了多条丰富多彩的旅游线路。
华中地区跨越暖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两个气候带,主要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湖北省和湖南省则主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
华中地区横跨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
基本格局是西高东低,主要地貌单元有豫西伏牛山、豫北太行山、东部平原、南阳盆地等。
n华中地处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与华南之间,形成了海陆空交通立体网络,可进入性强。
n京广、焦柳铁路纵贯南北,陇海、浙赣铁路横贯东西,具有全国东西、南北四境过渡的要冲和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起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
n本区民航事业快速发展,目前拥有郑州新郑、武汉天河、长沙黄花三个国际飞机场。
n水运方面,本区河网密布,水运畅通,主要有武汉港、宜昌港、黄石港等港口,其中武汉港居中国中部中心,是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黄金水道和武汉航运中心建设中地位极为重要。
第十二章华中旅游区第一节概述华中旅游区位于我国大陆腹地,包括湖南、湖北两省,总面积约40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25 亿。
一、旅游地理环境1、以平原为主,四周低山丘陵环抱。
(1)地貌主要地貌单元有鄂西山地、鄂北山地、两湖平原、湘西丘陵、湘中丘陵、南岭山地等,横跨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
两湖平原:由湖北的江汉平原和湖南的洞庭湖平原两部分组成,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教师列举具体温度、降水等数据,配合相应气候特点图片,学生总结归纳。
气候特征是冬温夏热、四季分明、降水丰沛,武汉是我国长江流域的三大火炉之一。
3、生物、水利资源丰富由气候特点入手,分析本区生物、水力资源的分布。
读图认识著名的河流、湖泊。
(1)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2)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水力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
二、旅游资源特征(掌握)1、楚文化特色鲜明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楚文化,因而也就遗留下众多的楚文化遗存,出示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大型青铜、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仅重49 g 的素纱蝉衣、髹漆工艺(漆器)等代表文物,引导学生归纳楚文化表现:(1)青铜器铸造工艺;(2)丝织与刺绣(3)此外还有美术、乐舞、文学等方面。
2、三国遗迹众多本区的三国以及及其分布荆州古城、襄樊古隆中、蒲圻赤壁、当阳长坂坡及关林等。
3、近现代革命纪念地和伟人足迹众多武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结合本区地图,认识对中国革命史有深远影响的发生地点。
同时,了解毛泽东等伟人。
4、山水风光独具特色,原始性强武陵源、神农架、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及三峡工程等独具特色的山水风光。
目前,本区除拥有三项世界遗产外,还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 座,其中湖南2 座(长沙、岳阳),湖北5 座(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拥有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武陵源、黄鹤楼、葛洲坝;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岳阳楼—洞庭湖、衡山、韶山、武陵源、长江三峡、武汉东湖、武当山、大洪山、古隆中、九宫山以及国家AAAA 级景点16 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