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初中小说阅读答题方法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17.92 KB
- 文档页数:20
小说考试题型:人物性格形象特点1、首先在文章中划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的描写内容①语言描写②动作描写③神态描写④外貌描写⑤心理描写⑥旁人对其的感受与评价2、然后从六个方面分析:①身份地位②外貌特征 // ③能力才干④性格脾气⑤思想观念⑥精神品质。
(后四项统称为性格特征)3、最后答题,注意事项:①所用词语的感情色彩要与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保持一致。
②如果人物特点很多,要优选作者想要塑造的主要特点。
③内在性格特点比外在的身份地位、外貌特征更重要。
④用序号标明,先概括性格特点,再引用文中证据分析理由。
1、正面描写①语言描写②动作描写③神态描写④心理描写⑤肖像描写2、侧面描写①其他人的感受或评价(王夫人对贾宝玉的评价)②环境衬托(鲁四老爷的书房)3、对比衬托性格特点与之相反的人物对比衬托(华连卡姐弟对比衬托别里科夫)小说考试题型:描写(环境)的手法1、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比喻、夸张、通感、拟人、借代……2、变换不同角度描写动静、虚实、远近、高低、俯仰、上下、正侧、声色形结合……3、调动不同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想象1、情节结构方面:①做铺垫,引出下文的相关内容。
如《小狗包弟》第1段“艺术家和小狗的故事”引出下文“我和小狗包弟的故事”。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李小二与林冲沧州重逢”引出下文情节“陆虞侯酒馆密谋,林冲买刀寻仇”。
②推动情节发展(前后内容形成因果关系)。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环境描写推动情节逐步发展到高潮。
③线索作用,贯穿全文情节。
如《祝福》次要人物“我”串联起“祥林嫂”整个故事情节。
④过渡作用,承上启下。
如汪曾祺的小说《黄油烙饼》中间对“一大片马铃薯花”的描写表明故事情节由“农村老家”过渡到“马铃薯研究站”。
⑤照应前文(标题,首段,情节,悬念)。
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结尾照应标题以及开篇四段对“套中人”的介绍。
《黄油烙饼》对“一大片马铃薯花”的描写照应前面“大饥荒时期,爸爸每年带回来半麻袋土豆”的悬念。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学类阅读•散文板块三学案19精准判断选择题(小说、散文)——全面阅读,关注细节复习任务掌握文学类选择题的答题步骤和要点。
考情微观题型选项设误方式命题特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A项)用煤油箱改造水桶子,既说明王木匠手巧,也。
情节作用无中生有①选项顺序设置基本上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
②考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重点突出,放在内容和艺术两大方面。
③内容方面主要放在词句理解、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艺术方面主要放在艺术技巧的作用(效果)分析和鉴赏上。
④错误项的设误点很小,往往放在某个词语上,设误方式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或矮化等。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6题D项)王木匠而无法做出理想中的衣橱,他对着自己的手发出了感叹。
人物行为原因分析不当(2021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D项)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
内容理解不准(以或然当必然)(2022年新高考Ⅰ卷第7题D项)季札的退耕田园,与下文渔夫的泛舟江上,共同表达出本文的。
主题理解有误为后文故事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追求手艺完美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隐逸主题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2022年新高考Ⅱ卷第7题D项)本文,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叙事视角分析有误①选项顺序设置基本上按照文本行文的顺序。
②考查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但重点突出,放在内容和艺术两大方面。
③内容方面主要放在词句理解、人物形象、主旨等方面;艺术方面主要放在艺术技巧的作用(效果)分析和鉴赏上。
④错误项的设误点很小,往往放在某个词语上,设误方式主要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任意拔高或矮化等。
(2021年新高考Ⅰ卷第7题D项)小说讲了一个王木匠讲故事的故事,这种故事套故事的结构颇具匠心,不仅使小说叙事变得,同时也使小说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