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望拼音版
- 格式:docx
- 大小:13.65 KB
- 文档页数:3
《野望》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好,今天笔者为大家带来的是唐代大诗人王绩的诗《野望》,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野望作者:王绩朝代:唐朝dōng gāo báo mùwàng ,xǐyǐyùhéyī。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hùshùjiēqiūsè,shān shān wéi luòhuī。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smùrén qūdúfǎn ,lièmǎdài qín guī。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xiàng gùwúxiàng shí,zhǎng gēhuái cǎi wēi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作者简介: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其作品《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诗歌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处眺目远望,我自己徘徊不定不知道该前往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了秋天独有的色彩,重重山岭披挂着落日的余晖。
牧羊人驱赶着牛群返回家园,猎人们带着猎物匆匆的从我身边掠过。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之中!注释: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采薇:是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意做周的臣子所以在首阳山采薇而食,最后饿死了。
“采薇”指的是隐居生活。
诗歌赏析:这首诗歌写的是山野秋色景观。
全诗从萧瑟宁静的景色描写当中诗人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表达了惆怅与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幕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便是他归隐后的地方。
野望拼音版xīshān bái xuěsān chéng shù,nán pǔqīng jiāng wàn lǐqiáo。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hǎi nèi fēng chén zhūdìgé,tiān yátìlèi yīshēn yáo。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wéi jiāng chímùgōng duōbìng,wèi yǒu juān āi dáshèng cháo。
wéi tōng: wéi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惟通:唯)kuàmǎchūjiāo shíjímù,bùkān rén shìrìxiāo tiáo。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野y ě望w àn ɡ【唐t án ɡ】杜d ù甫f ǔ西x ī山sh ān 白b ái 雪xu ě三s ān 城ch én ɡ戍sh ù,南n án 浦p ǔ清q īn ɡ江ji ān ɡ万w àn 里l ǐ桥qi áo 。
海h ǎi 内n èi 风f ēn ɡ尘ch én 诸zh ū弟d ì隔ɡé,天ti ān 涯y á涕t ì泪l èi 一y ì身sh ēn 遥y áo 。
惟w éi 将ji ān ɡ迟ch í暮m ù供ɡōn ɡ多du ō病b ìn ɡ,未w èi 有y ǒu 涓ju ān 埃āi 答d á圣sh èn ɡ朝ch áo。
跨ku à马m ǎ出ch ū郊ji āo 时sh í极j í目m ù,不b ù堪k ān 人r én 事sh ì日r ì萧xi āo 条ti áo 。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注 释】西山:在成都西,主峰雪岭终年积雪。
三城:指松(今四川松潘县)、维(故城在今四川理县西)、保(故城在理县新保关西北)三州。
野望古诗朗诵注音版野望古诗带拼音版如下:野(yě)望(wàng)王(wáng)绩(jì)东(dōng)皋(gāo)薄(bó)暮(mù)望(wàng),徙(xǐ)倚(yǐ)欲(yù)何(hé)依(yī)。
树(shù)树(shù)皆(jiē)秋(qiū)色(sè),山(shān)山(shān)唯(wéi)落(luò)晖(huī)。
牧(mù)人(rén)驱(qū)犊(dú)返(fǎn),猎(liè)马(mǎ)带(dài)禽(qín)归(guī)。
相(xiāng)顾(gù)无(wú)相(xiāng)识(shí),长(cháng)歌(gē)怀(huái)采(cǎi)薇(wēi)。
译文如下:黄昏的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如下: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薄暮:傍晚。
薄,迫近。
徙倚(xǐyǐ):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
秋色:一作“春色”。
落晖:落日。
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野望wáng jì王绩dōng gāo bómùwàng东皋薄暮望,xǐyǐyùhéyī徙倚欲何依。
shùshùjiēqiūsè树树皆秋色,shān shān wéi luòhuī山山唯落晖。
mùrén qūdúfǎn牧人驱犊返,lièmǎdài qín guī猎马带禽归。
xiāng gùwúxiāng shí相顾无相识,cháng gēhuái cǎi wēi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原文yěwàng野望wáng jìtáng【作者】王绩【朝代】唐dōng gāo báo mùwàng xǐyǐyùhéyī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shùshùjiēqiūsèshān shān wéi luòhuī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mùrén qūdúfǎn lièmǎdài qín guī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xiāng gùwúxiāng shícháng gēhuái cǎi wēi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注释东皋: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傍晩。
薄,接近。
徙倚:徘徊,来回地走。
依:归依秋色:一作“春色”落晖:落日。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岀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下这幅图景:傍晩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古诗《野望》注音版
摘要:
一、前言
二、古诗《野望》原文
三、古诗《野望》注音版
四、对古诗《野望》的解读
五、总结
正文:
《野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以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的解读。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野望》的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欣赏《野望》的注音版:
gù yuán dōng wàng lù màn màn, shuāng xiù lóng zhōng lèi bù
gān。
mǎ shàng xiāng féng wú zhǐ bǐ, píng jūn chuán yǔ bào píng ān。
注音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准古诗的音韵,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意境。
对于《野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1.诗人通过对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通过对自己衣着打扮的描绘,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忧伤和不舍。
3.马上相逢无纸笔,诗人描绘了在马背上与友人相逢的情景,突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4.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将内心的期许寄托在友人身上,希望他能够代为传递对家人的问候。
总的来说,《野望》是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眷恋之情的诗作,通过对山水画卷的描绘,将诗人的内心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
野y ě 望w àn ɡ
王w án ɡ 绩j ì
东d ōn ɡ皋ɡāo 薄b ó暮m ù望w àn ɡ,徙x ǐ倚y ǐ欲y ù何h é依y ī。
树sh ù树sh ù皆ji ē秋qi ū色s è,山sh ān 山sh ān 唯w éi 落lu ò晖hu ī。
牧m ù人r én 驱q ū犊d ú返f ǎn ,猎li è马m ǎ带d ài 禽q ín 归ɡu ī。
相xi ān ɡ顾ɡù无w ú相xi ān ɡ识sh í,长zh ǎn ɡ歌ɡē怀hu ái 采c ǎi 薇w ēi。
词义:
(1)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
(2)薄暮:傍晚,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薄,迫近。
(3)徙倚:徘徊,彷徨。
依:归依。
(4)落晖:落日的余光。
(5)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6)禽:鸟兽,这里指猎物。
(7)相顾:相视;互看。
(8)采薇:薇,是一种植物。
相传周武王灭商后 ,伯夷、叔齐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
最后饿死。
古时“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译文:
傍晚的时候在东皋(地名,诗人隐居的地方)远望,徘徊彷徨着不知道要归依何处。
树木都染着秋天的色彩,山林上铺着落日的余晖。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来,猎马也带着猎物回来。
与人相见却互不相识,多么想隐居在山中啊!。
《野 望 》唐tán ɡ 代dài :杜dù 甫fǔ西xī 山shān 白bái 雪xuě 三sān 城chén ɡ 戍shù ,南nán 浦pǔ 清qīnɡ 江jiānɡ 万wàn 里lǐ 桥qiáo 。
海hǎi 内nèi 风fēnɡ 尘chén 诸zhū 弟dì 隔ɡé ,天tiān 涯yá 涕tì 泪lèi 一yì 身shēn 遥yáo 。
惟wéi 将jiānɡ 迟chí 暮mù 供ɡònɡ 多duō 病bìn ɡ,未wèi 有yǒu 涓juān 埃āi 答dá 圣shèn ɡ 朝cháo。
跨kuà 马mǎ 出chū 郊jiāo 时shí 极jí 目mù ,不bù 堪kān 人rén 事shì 日rì 萧xiāo 条tiáo 。
【注zhù 解jiě 】:1、西xī 山shān :在zài 成chén ɡ 都dōu 西xī ,主zhǔ 峰fēnɡ 雪xuě 岭lǐnɡ 终zhōnɡ 年nián 积jī 雪xuě 。
2、三sān 城chén ɡ :指zhǐ 松sōnɡ (今jīn 四sì 川chuān 松sōnɡ 潘pān 县xiàn )、维wéi (故ɡù 城chén ɡ 在zài 今jīn 四sì 川chuān 理lǐ 县xiàn 西xī )、保bǎo (故ɡù 城chén ɡ 在zài 理lǐ 县xiàn 新xīn 保bǎo 关ɡuān 西xī 北běi )三sān 州zhōu 。
古诗野望注音版 -回复
《野望》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之一,描述了诗人在山野间游览时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的注音版如下:
白日依山尽,yī rì yī shān jìn,。
黄河入海流。
huáng hé rù hǎi liú。
欲穷千里目,yù qióng qiān lǐ mù,。
更上一层楼。
gèng shàng yī céng lóu。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恢弘,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表达了诗人对知识和追求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境界的追求和思考。
除了注音版的诗句,我们还可以从诗歌的意境、艺术手法、历史背景等多个角度来解读这首诗。
例如,可以从诗歌的意境入手,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景观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思想;也可以从诗歌的艺术手法入手,分析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等对诗歌意境的营造和表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还可以从历史背景入手,探讨唐代社会背景对诗人创作的影响等等。
总之,通过多角度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野望拼音版望拼音版注音:dōng gāo bó mù wàng ,xǐ yǐ yù hé yī 。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mù rén qū dú fǎn ,liè mǎ dài qín guī 。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xiāng gù wú xiāng shí ,cháng gē huái cǎi wēi 。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野望赏析:整体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野望拼音版
yěwàng野望wáng jì王绩dōng gāo bómùwàng 东皋薄暮望,xǐyǐyùhéyī徙倚欲何依。
shùshùjiēqiūsè树树皆秋色,shān shān wéi luòhuī山山唯落晖。
mùrén qūdúfǎn 牧人驱犊返,lièmǎdài qín gu ī猎马带禽归。
xiāng gùwúxiāng shí相顾无相识,cháng gēhuái cǎi wēi 长歌怀采薇。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
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
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边地。
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
“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
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首联,景中含情,景中有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幅图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天边满是烟霞,诗人独自一人登上东皋极目远望,左右徘徊不已,心里默默念着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薄暮”交代时间,渲染气氛,“东皋”点明地点,“徙倚欲何依”表明心态,复杂抑郁。
这两句看似平平淡淡的叙述,却把作者的心绪交代的一清二楚,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颔联,写秋天山林之静景,从正面进一步渲染作者的孤寂苦闷的心绪。
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
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
看似安静开阔的景象,却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颈联,写傍晚时分人的活动,从反面衬托诗人的郁闷孤单的心境。
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乡野之人放牧归来的动态场景。
放牛的牧童唱着山歌,欢快的赶着牛儿返回家中,猎人骑着骏马,大声吆喝着,带着猎物满意而归,多么安逸的场景,多么令人陶醉的画面啊。
但是这些热闹是他们的,诗人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寂寞和孤寂。
尾联,终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了,直抒胸臆。
诗人从美好而热闹的场景中回过神,又回到了起始的心境之中了,更加平添了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苦闷惆怅的心绪。
诗人身边没有一个相识的熟人和朋友,没有人能够分担这份寂寥,只好拉来已经远去的伯夷、叔齐了。
诗人唱着《采薇》之歌,抒发自己隐逸山林之志。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
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
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
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
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
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
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
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
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
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