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doc
- 格式:doc
- 大小:637.00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
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结束:1860年10月,奕䜣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
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欣赏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近代化的探索(69课)第6课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XX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忻(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方)P25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P25-P27*评价洋务运动(重点掌握):1、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性质)2、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
3、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4、(还可以补充一点: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P27 第7课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导火线:《马关条约》的签订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影响:1.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P322..政治团体的形成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后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他们联合朝中大臣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3.戊戌变法时间:1898年6月到9月,内容: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P31):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性质:一次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结果:1898年9月慈溪太后发动政变,把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了。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第8课辛亥革命准备:1.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程主要讲述人类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
观其内容,远离生活,难以感知,这成为学生学习的难题。
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希望大家喜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鉴赏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框架图3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一(一)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1、了解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2、知道《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通商:自南向北分别为广州、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之一,位于福建省)、福州、宁波、上海;(4)协定关税: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1)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简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2、简述俄国强占我国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不费一兵一卒,却得到了最大的好处)(三)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1、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1)黄海海战:(时间:1894年、地点:黄海大东沟、民族英雄:邓世昌)(2)辽东战役(暴行:旅顺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2、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说明其影响。
(1)签订:1895年4月,李鸿章和伊藤博文;(2)内容:①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③开工厂: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最早在中国取得办厂权))④通商:增辟通商口岸等。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一、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四次侵华战争(屈辱史)战争名称第一次鸦片战争战争爆发的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工业原料。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中国和英法联军交战双方中英起止标志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初)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重大事件结果中国战败。
不平等条约①割地: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赔款2100 万元。
③开口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协定关税: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①开始的标志:1840 年6 月,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1839 年6 月的虎门销烟震惊世界,它维护了民族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
②1842 年8 月,中英双方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②结束的标志:1842 年8 月,地半封建社会。
①开始的标志:1856 年10 月,①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炮轰广州城。
中国和英法联军签订《北京条约》。
②1860 年10 月,咸丰帝逃奔热河。
订《北京条约》。
④沙俄采用武力威胁和政治讹诈的手段侵占我国东北、西北15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瑷珲条约》是最多的。
()⑤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60 年8 月,青浦之战,华尔受伤;1862 年,太仓之战;1862 年,慈溪之战,华尔死。
⑥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捍卫了民族尊严。
(左宗棠民族英雄)②结束的标志:1860 年11 月,③1858 年,中国和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1860 年,中国与英法签中国战败。
甲午中日战争①根本原因: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侵略扩张作为基本国策。
一、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夏朝的君主制度- 商朝的分封制度- 周朝的封建制度2.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 国家分裂- 霸权争霸- 中央集权二、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1. 农业经济- 小农经济- 集体开垦-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2. 商代手工业- 青铜器- 织布- 商业的兴起3. 周代的社会结构- 封建制度- 贵族地主阶级- 农民工匠阶级三、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文化1. 甲骨文的出现- 甲骨文的含义- 甲骨文的破译2. 金文的产生- 金文的形态- 金文的内容3. 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的兴起-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道家思想的特点- 墨家思想的影响四、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外交与战争1. 周朝的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的性质- 宗法制度的特点2. 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 诸侯国的兴起- 诸侯国的相争3. 韩康伯和孙子兵法- 韩康伯的思想- 孙子兵法的内容五、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科技1. 夏商周时期的农具- 木耜- 锄耨2. 夏商周时期的冶铁- 冶铁的起源- 冶铁的技术3. 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 蜀绣渠- 匠人引水- 凿井灌溉六、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宗教1. 夏商时期的宗教信仰- 祭祀- 神像2. 周代的宗教改革- 伊尹的宗教改革- 司马迁的宗教改革3. 春秋战国时期的宗教多元化- 宗教纷争- 宗教融合七、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军事1. 军事制度- 军队组织- 军事技术2. 势力争霸- 诸侯争霸- 军事冲突3. 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 吴子兵法八、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艺术1. 甲骨文艺术- 甲骨文的艺术特点- 甲骨文的艺术价值2. 青铜器艺术-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 青铜器的纹饰3. 剧照艺术- 剧照的类型- 剧照的演变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3课知识框架的内容。
该知识框架为学生们提供了对夏商周三代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科技、宗教、军事、艺术等方面的全面了解,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单元总结知识网络考点归纳考点1鸦片战争背景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落后;英国国力的强大,经济军事的先进等签订的条约《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影响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出现的抗争事件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考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相关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主要暴行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影响(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部分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自强”,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单元总结知识网络考点归纳考点1近代化的初期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不同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变法图强,走资本主义道路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内容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张既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结没有使中国走上富没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果强的道路地位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启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相同特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地位都是近代化探索的一个历程结果都失败考点2《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不同战争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内容割地、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割地、开放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严禁反帝、拆炮台驻兵、设使馆区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同性质都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都有赔款影响都推动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说明问题通过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我们可以看到列强侵略势力由我国的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6月3日,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鸦片对中国的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清政府财政危机,人民负担加重。
政治上:清政府更加腐败。
军事上:削弱军队战斗力。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
中英︽南京条约︾背景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英国政府决定发动鸦片战争。
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英舰到达南京长江海面。
清廷被迫求和,鸦片战争结束。
内容影响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领土完整和主权赔款2100万元加剧清政府的财政危机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侵华罪行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1月侵略国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结果英法联军于1860年10月,占领了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并放火烧毁圆明园。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额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东北、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千米,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知识框架评述一、概述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是关于我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创新,重点讲述了我国古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这一主题,为你解读知识框架,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建,使得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水平大幅提高。
手工业方面,陶瓷、纺织和造纸业等行业的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商品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商业方面,则涌现了许多著名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贸易往来,使得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三、对比与总结通过对比我国古代和其他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情况,我们发现我国古代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实际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部分内容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繁荣和创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研究这一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我国古代社会的强大和辉煌。
我国古代在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不仅使得我国社会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更为后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我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创新和进步充满敬佩之情。
总结通过本文的深入探讨,相信你对八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的知识框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我国古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
希望你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开拓思路,深入了解我国古代社会的伟大文明。
我国古代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崇高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部分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古代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这些发展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农业方面,我国古代人民通过水利工程的兴建,改进了农业生产工具,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其中,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灌溉渠道和水库,农民们有效地改善了水资源的利用,从而提高了农田种植的产量,确保了粮食的充裕。
单元总结知识网络考点归纳考点1 鸦片战争背景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落后根本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掠夺地直接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失败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的落后;英国国力的强大,经济军事的先进等签订的条约《南京条约》(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影响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出现的抗争事件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启示落后就要挨打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背景鸦片战争让西方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列强认为这是加紧从中国攫取利益的大好时机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已经取得的特权和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相关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主要暴行英法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影响(1)政治上,它使中国损失了更多的主权和领土。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沿海各省,并伸向中国内地,方便了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廉价原材料和劳动力,使中国受到资本主义经济的冲击。
(3)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对中国文化和心理都造成了沉重打击,部分统治者痛定思痛,决定“师夷长技以自强”,从而开始了“洋务运动”。
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图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图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图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图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2、内战爆发:1946 进攻中原解放区
3、揭开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
4主力决战①辽沈战役解放东北
②淮海战役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③平津战役解放华北
5胜利: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国民政权垮台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图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1.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设
计出“人”字形路轨。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终于制出纯
碱,还撰写《制碱》一书。
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3.魏源——《海国图志》,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把西方科技视为“奇技淫巧”的愚昧言论,加以猛烈抨击。
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
”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严复——《天演论》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反对外来侵略。
5.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以四书五经为教材,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思想文化才。
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辛亥革命以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文学作品: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徐悲鸿——《愚公移山》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屈原》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