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9:“稻痴”徐一戎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水稻专家先进事迹材料水稻专家先进事迹材料大米的米字就是八十八,我想我怎么也得干到八十八,写完这个米字。
老人说。
徐一戎,1924年出生。
半个多世纪来,他主持研究、推广的寒地水稻栽培技术让北大荒的粮食产量迅速提升,也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品尝到了丰收的喜悦。
他爱水稻,忘了什么都忘不了水稻从佳木斯搬到哈尔滨一年了,可出了门就找不到家;到家了不会开门,开了门又不会锁;头一天见到的人第二天就忘了老人自己都忍不住笑起来:上了年纪,什么都忘了。
可是有一件事,他怎么也不会忘,也许永远也不会忘。
给稻农们讲课时,老人从不带本子,就拿着三四支粉笔,一讲就是半天。
别人问他:您讲课时那些数字怎么记得那么清啊?他回答:我脑袋里没别的,只有水稻。
1989年,徐一戎推迟了五年从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正式退休;1997年12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又授予他终身不退休研究员的称号,经历了无数风浪和坎坷的老人激动不已:和水稻打交道是我最高兴的事,要我多活几年,就得让我下地整水稻!对于自己所深深热爱的水稻,老人有着不停的索求:一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到底是多少?实践证明,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还能不断把产量提高。
谈起水稻,老人兴奋地比划着,比如上世纪90年代引进的空育131 ,最开始的亩产只有450斤,可是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后,这个品种的亩产能达到1100斤!如今,老人对水稻的研究已不局限于产量,市场经济要研究质,否则产量再大也没用。
现在,他和他的队伍正在研究如何让水稻更好吃:米饭在入口时舌尖感觉如何?咀嚼时有没有筋道?吞咽时小舌头感觉如何?我们的研究必须与时俱进。
老人说。
他爱水稻,因为那是他的智慧和汗水喜温的水稻在东北曾经是稀罕物,在常年被冰雪覆盖的黑龙江只有零星种植。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大荒,两三斤小麦才能换一斤大米。
1954年初夏,已在垦区干了几年的大学生徐一戎被分配到合江试验农场进行水稻研究。
当时啥也不会,书上也没有东北种水稻的内容,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48【作者简介】安蒙龙(1964—),男,高级经济师,本科,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研究室。
从“稻魂”徐一戎看新时期的北大荒精神安蒙龙1 王洪波1 朱晓雨2 王阳1 高扬2(1.黑龙江省农垦经济研究所 2.黑龙江农场经济管理杂志社)【摘要】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在北大荒艰苦创业的年代中孕育的,是北大荒人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徐一戎是北大荒精神的代表,他的精神品质是对北大荒精神的完美诠释,并且为新时期北大荒精神注入了新内涵。
本文提倡北大荒人要深入学习徐一戎的光辉事迹,用新时期的北大荒精神塑造北大荒人的灵魂,弘扬新时期的北大荒精神,塑造现代化大农业排头兵的北大荒形象,用新时期的北大荒精神团结和凝聚170万北大荒人投入到当前农垦改革发展中。
【关键词】 北大荒精神;寒地稻魂; 新时期;新内涵1947年,正值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开始在黑龙江地区建设公营机械农场,从而揭开了北大荒开发的序幕。
69年来,从五湖四海来到北大荒的三代北大荒人,靠着一种初心、一腔热血、一股志气、一个信念,历经千难万险把“北大荒”建设成为“北大仓”,同时塑造出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齐名的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精神植根于华夏文明,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融合并发展了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它在艰苦创业的年代中孕育,在曲折与探索的道路中成长,在战天斗地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上下同心锤炼而成,是北大荒人认同信守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意志品质和行动准则。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北大荒人最崇高的精神境界。
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之根,也是北大荒之魂。
在新时期,与时俱进的北大荒精神已成为指导北大荒人的新准绳。
徐一戎作为北大荒人的杰出代表,是北大荒精神的忠实践行者,同时也为新时期北大荒精神的丰富内涵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稻魂”徐一戎的精神品质对北大荒精神的诠释徐一戎(1924~2014年),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研究员。
建三江人物制作组:228舍北大荒的种粮标兵葛柏林葛柏林是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八五九农场的职工,自1986年开始创办家庭农场,经过18年艰苦奋斗,现已初具现代化家庭农场的规模。
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原,经过拓荒、水土综合治理,现在家庭农场已拥有良田7000亩,林地2000亩,湿地900亩,总承包经营面积达到了1万亩。
2000—2002年三年平均产粮豆1420吨,总产达到4280吨,粮食商品率为95%。
优良品种率达到了100%。
三年粮食销售收入为580万元,年平均为193万元。
1996年他当选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还多次荣获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寒地水稻专家徐一戎一个人如果能倾尽毕生精力把喜欢的事做好,那他是幸运的;如果能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幸福,那他自己更是幸福的。
50多年来,徐一戎始终在从事他喜爱的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在国内寒地水稻栽培领域开创了数个“首次”:首次创造了直播亩产千斤的记录;首次提出计划栽培防御低温冷害理论;首次提出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在徐一戎的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有一个大大的“米”字。
他解释说:“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能一辈子和水稻结缘。
更幸运的是,退休后仍没有离开水稻。
米字上下拆开是八十八,我今年才82岁,怎么也得坚持干到88岁!”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康金环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康金环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康金环感动中国2006候选人康金环1968年,哈尔滨青年李文奎来到勤得利农场插队。
由于受到大的精神刺激,他精神失常了,生活不能自理。
农场决定找个人照顾他。
康金环主动站了出来,掷地有声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把李文魁交给我吧。
李文魁够可怜的了,相处几年的恋人不要他,血脉相连的父母兄妹也扔下他,咱组织、共产党员可不能不管呀!”多年来,康金环说到做到,她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一边照顾李文奎的一日三餐、洗洗涮涮,一边说服丈夫、教育孩子,一起关爱这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病人。
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粮食生产和收获情况。
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习近平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这一句“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让无数的北大荒人潸然泪下。
这是总书记对北大荒最高的褒奖,也是对北大荒人最有力的鞭策。
如果逝去的徐一戎先生能听到这句话,他也一定会感到欣慰。
一1924年,徐一戎出生在辽宁省北镇县的一个书香门第。
青少年时代,他怀着忧国忧民之心勤奋求学。
1943年从奉天农业大学毕业后,又考入东北大学农学系。
毕业后,他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完成了伪满时期农业统计资料的整理;编辑出版了《农业统计资料汇编》;创办了《东北农业》;编辑了一批农业丛书。
50年代,徐一戎怀着远大抱负,投入到黑土地的怀抱,先后在黑龙江省劳改局勘测设计队及黑龙农机处任技师。
当时,北大荒还没有大面积开垦,劳改农场群大都以种水稻为主。
徐一戎学的并不是水稻专业,偶然的机会,让他的一生与水稻结缘。
1956年11月,徐一戎来到莲江口农场,任技术室副主任。
他走遍将要开发建设的鹤立河、梧桐河等十多个农场,发现这些地方三分之二是低洼地,心里萌发了研究种植水稻的念头。
要在北大荒种水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里位于北纬40º-50º之间的高寒地带,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一北大荒水稻之父文/赵国春——追记把毕生精力献给寒地水稻事业的徐一戎时间被冰雪覆盖,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 ºC,冻土层最深达2.5米。
可这里的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
徐一戎找来一些有关水稻栽培方面的资料,仔细研读。
他还花了半年多的时间跑遍了北方几个省份,搜集到了938个水稻品种。
试种第一年,徐一戎在8亩半地里摆开了938个试种畦地,他起早贪黑地观察、记录,甚至半夜还打着手电筒到地里察看苗情。
忙碌了大半年,到了秋天结果却很惨,最低的亩产只有37公斤。
北大荒徐一戎个人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文案策划、报告资料、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条据书信、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deeds materials, copywriting planning, report material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conditional letters, speeche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texts, please stay tuned!北大荒徐一戎个人事迹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肯定对各类事迹材料都很熟悉吧,既然这样,那么北大荒徐一戎个人事迹有哪些?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北大荒徐一戎个人事迹,供大家参考!北大荒徐一戎个人事迹【篇1】徐一戎出生于1924年,毕业于伪满时期的奉天农业大学。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简编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的主要内容、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作者观点和情感表达,以及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喜看稻菽千重浪》。
2. 教学设施:黑板、投影仪、教学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农村生活,了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观点和情感表达。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作者观点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感悟,将课文内容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表达自己对农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看法。
2. 选择一篇相关文章进行阅读,扩展自己对农业发展的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交流环节的参与情况,了解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书写的课后感悟和阅读文章的质量,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和效果,以及学生的反馈。
2.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农村、农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2. 邀请农业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技术。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教学案例9:“稻痴”徐一戎
【案例呈现】
在水稻种植领域,有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南袁北徐。
袁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国北方还有一位被誉为“寒地水稻之父”的徐一戎。
1947年,他从当时的东北大学农学院毕业,1951年到北大荒密山农场开始研究种植水稻,从此与水稻研究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能找到适合寒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徐一戎跑遍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宁夏、新疆等地。
6年间,他找回840份水稻材料,最终选出两个品种进行种植实验。
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终于在1984年创造了寒地水稻直播亩产超千斤纪录。
1989年,徐一戎首次提出我国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及旱育壮苗模式,首次完成我国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研究,并首次提出我国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
如今徐一戎的科研成果在黑龙江垦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已达1.5亿亩,累计增产粮食600亿斤,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徐老如今已经87岁高龄,却依然坚守在一线,把全部心血献给水稻研究事业。
他生活特别简朴,居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建起的只有57平方米的房子里,家中的一台单缸荷花牌洗衣机已经用了30年,几套老式衣服也已穿了十几年。
2008年8月8日,徐老做了一件让所有人为之震惊和感动的事儿,他把几十年来省吃俭用积攒的工资积蓄和他平生获得的各项奖励奖金,共计10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用来支持水稻科研和发展。
【案例点评】
大爱无言,真爱无声,徐一戎把自己奉献给了寒地水稻栽培事业,奉献给了稻农,而自己却过着俭朴与清贫的生活,在他身上体现的是“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徐老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学习他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生活简朴、乐于奉献的人生追求。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二节“职业道德”教学的课程导入。
第二,在讲述案例之后,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徐老的人生经历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增强学生对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价值认识。
第三,此案例也可用于第四节“个人品德”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