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B总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16.26 MB
- 文档页数:107
一、单项选择题1.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y x ,r 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 D ) A.t r d d B.t r d d C.t r d d D.22d d d d ⎪⎭⎫ ⎝⎛+⎪⎭⎫ ⎝⎛t y t x 2.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 =3t-5t 3 +6 (SI),则该质点作: ( D )A.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B.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C.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D.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3.质点系的内力可以改变: ( C )A.系统的总质量B.系统的总动量C.系统的总动能D.系统的总角动量4.谐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的位移等于: ( A )A.22A ±B.2A ±C.23A ±D.4A ± 5.一物体做简谐振动,其运动学方程为x=0.05cos(πt−π/2)(SI),则此简谐振动的周期和t=1 s时的相位分别为:( A ). A.2s,π/2 B.1s,π/2 C.2s,−π/2 D.1s,−π/26.关于高斯定理的理解有下面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D )A.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无电荷B.如果高斯面内无电荷,则高斯面上E 处处为零C.如果高斯面上E 处处不为零,则高斯面内必有电荷D.如果高斯面内有净电荷,则通过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必不为零7.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飞入如图所示的电场中,它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为: ( D )A.沿aB.沿bC.沿cD.沿d8.两个载有相等电流I 的半径为R 的圆线圈一个处于水平位置,一个处于竖直位置,两个线圈的圆心重合,则在圆心O( C )A.0B.R I 2/0μC.R I 2/20μD.R I /0μ 9.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示。
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A.角速度逐渐变大,角加速度逐渐变小B.角速度逐渐变大,角加速度逐渐变大C.角速度逐渐变小,角加速度逐渐变小D.角速度逐渐变小,角加速度逐渐变大 10.如图所示为谐振动的x−t 曲线,试写出其谐振动方程: ( A )A.x0.1cos(πt +3π/2) mB.x=0.1cos(πt -3π/2) mC.x=0.1sin(πt +3π/2) mD.x=0.1 sin(πt -3π/2) m11.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当它的速度最大时,它的: ( B )A.动能最大,势能最大B.动能最大,势能最小C .动能最小,势能最大 D.动能最小,势能最小12.下列几个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 C )A.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就是将点电荷放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质 点 运 动 学选择题[ ]1、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 =6+3t -5t 3 (SI),则质点作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2、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2v dv k t dt=-,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0=t 时,初速v 0,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A 、0221v kt v +=B 、0221v kt v +-= C 、021211v kt v +=, D 、02211v kt v +-= [ ]3、质点作半径为R 的变速圆周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v 表示任一时刻质点的速率)A 、dt dvB 、Rv 2C 、R v dt dv 2+D 、 242)(Rv dt dv + [ ]4、关于曲线运动叙述错误的是 A 、圆周运动的加速度都指向圆心B 、圆周运动的速率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是ωr v =C 、质点作曲线运动时,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沿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D 、速度的方向一定与运动轨迹相切[ ]5、以r 表示质点的位失, ∆S 表示在∆t 的时间所通过的路程,质点在∆t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为A 、t S ∆∆;B 、t r ∆∆C 、t r∆∆ ; D 、t r∆∆1-5:DCDAC (第二题答案C 已改为正确的)填空题6、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6(34)r t i t j =++ (SI),则该质点的轨道方程为2)4(32-=y x ;s t 4=时速度的大小?9482=+与x 轴夹角为arctan(1/16)。
7、在xy 平面有一运动质点,其运动学方程为:j t i t r 5sin 105cos 10+=(SI ),则t 时刻其速度=v j t i t5cos 505sin 50+-;其切向加速度的大小t a 0;该质点运动的轨迹是10022=+y x 。
一、选择题1.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31232m t t x -+=,则在t=〔 A 〕秒时,质点的速度到达最大值。
〔A 〕1 ;〔B 〕3 ;〔C 〕2 ;〔D 〕4 。
2.一质量为m 的质点,从*高处无初速地下落,设所受阻力与其速率的一次方成正比,即υ k f -=,则其收尾速度的大小为〔 B 〕。
〔A 〕k m / ;〔B 〕k mg /;〔C 〕0 ;〔D 〕∞。
3.一质量为4kg 的质点,在变力)(ˆsin 2N it F ππ= 作用下由静止开场作直线运动,则此力持续作用2秒后质点的速率大小为〔 C 〕1-ms 。
〔A 〕1 〔B 〕2 〔C 〕0 〔D 〕44.均匀细杆OM 能绕O 轴在竖直平面自由转动,如图1所示。
今使细杆OM从水平位置开场摆下,在细杆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其角速度ω、角加速度α的值分别为( D )。
(A)0,0==αω;(B)0,0≠≠αω;(C)0,0≠=αω;(D) 0,0=≠αω。
5.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其运动学方程为2246,3t t y t t x ++=+=〔长度以m 计,时间以s计〕,则质点初速度的大小为〔 B 〕m/s 。
〔A 〕3; 〔B 〕5 ; 〔C 〕4 ; 〔D 〕7。
6.一质量为m 的质点,作初速为0υ的直线运动,因受阻力作用速度逐渐变小。
设质点所受阻力的大小与质点速率的一次方成正比,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即υmk f -=,则质点的速率从0υ减小到021υ,所需的时间为〔 C 〕s 。
〔A 〕k /2ln 2;〔B 〕2;〔C 〕k /2ln ;〔D 〕4。
7.一质点的质量为2kg ,受变力t F ππ2cos 12=〔N 〕作用作初速为0的直线运动,则在t=0.25s 时质点速度的大小为( D )m/s 。
〔A 〕0; 〔B 〕6; 〔C 〕4; 〔D 〕3。
8.如图1所示,在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匀质薄圆盘的边缘放一质量为m 的物体,设二者一起以角速度ω绕中心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系统对中心轴的角动量的大小为〔 A 〕。
《大学物理》期末复习试卷B第6章 机械振动基础§6.1-1简谐振动 振幅 周期和频率 相位一.选择题和填空题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x ,当时间t = T /2(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A). (B) . (C) . (D) φωcos A . [ ]3.一物体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 )23cos(04.0π-π=t x(SI) .(1) 此简谐振动的周期T =__________________;2.一质量m = 0.25 kg 的物体,在弹簧的力作用下沿x 轴运动,平衡位置在原点. 弹簧的劲度系数k = 25 N ·m -1.(1) 求振动的周期T 和角频率ω.(2) 如果振幅A =15 cm ,t = 0时物体位于x = 7.5 cm处,且物体沿x 轴反向运动,求初速v 0及初相φ.(3) 写出振动的数值表达式.§6.1-2简谐运动的能量5. 一作简谐振动的振动系统,振子质量为2 kg ,系统振动频率为1000 Hz ,振幅为0.5 cm ,则其振动能量______________.§6.1-3旋转矢量3. 已知一质点沿y轴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4/3cos(π+=t A y ω.与之对应的振动曲线是 [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6. 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子的振动.若其速度~时间(v ~t )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A) π/6. (B) π/3. (C) π/2. (D) 2π/3.(E) 5π/6. [](1) 振子在负的最大位移处,则初相为______________;(2) 振子在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则初相为_____________; (3) 振子在位移为A /2处,且向负方向运动,则初相为______. 8.一简谐振动用余弦函数表示,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此简谐振动的三个特征量为A =_____________;ω =________________;φ =_______________.二.计算题1.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为x = 0.24)3121cos(π+πt (SI),试用旋转矢量法求出质点由初始状态(t = 0的状态)运动到x = -0.12 m ,v < 0的状态所需最短时间∆t .3. 两个物体作同方向、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每当第一个物体经过位移为2/A 的位置向平衡位置运动时,第二个物体也经过此位置,但向远离平衡位置的方向运动.试利用旋转矢量法求它们的相位差.§6.2简谐运振动的合成一.填空题 二.计算题 一质点同时参与两个同方向的简谐振动,其振动方程分别为x 1 =5×10-2cos(4t + π/3) (SI) , x 2 =3×10-2sin(4t - π/6) (SI) 画出两振动的旋转矢量图,并求合振动的振动方程.第7章 机械波 §7.1机械波的产生 波长 波线及波面 波速 一.选择题和填空题 1. 在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波源不动时,波源的振动周期与波动的周期在数值上是不同的. (B) 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 (C) 在波传播方向上的任一质点振动相位总是比波源的相位滞后(按差值不大于π计).--1. 一个沿x 轴正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用余弦函数表示)在t = 0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1) 在 x = 0,和x = 2,x = 3各点的振动初相各是多少?(2) 画出t = T / 4时的波形曲线.§7.2平面简谐波一.选择题1. 一沿x 轴负方向传播的平面简谐波在t = 2 s 时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原点O 的振动方程为 [ ](A) )21(cos 50.0ππ+=t y , (SI). (B) )2121(cos 50.0ππ-=t y , (SI).(C) )2121(cos 50.0ππ+=t y , (SI).(D) )2141(cos 50.0ππ+=t y , (SI).2.如图所示,有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坐标原点O 的振动规律为)cos(0φω+=t A y ),则B 点的振动方程为[ ](A)])/(cos[0φω+-=u x t A y . (B) )]/([cos u x t A y +=ω.(C) })]/([cos{0φω+-=u x t A y . (D) })]/([cos{0φω++=u x t A y . 二.计算题1.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其振幅为A ,频率为ν ,波速为u .设t = 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求(1) x = 0处质点振动方程;(2) 该波的表达式.2. 如图,一平面波在介质中以波速u = 20 m/s 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A 点的振动方程为t y π⨯=-4cos 1032 (SI).(1) 以A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2) 以距A 点5 m 处的B 点为坐标原点,写出波的表达式.§7.3波的能量一. 选择题与填空题1.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2.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的强度之比是I 1 / I 2 = 4,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是 (A) A 1 / A 2 = 16. (B) A 1 / A 2 = 4.(C) A 1 / A 2 = 2. (D) A 1 / A 2 = 1 /4 [ ]3. 当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下述各结论哪个是正确的?[ ] (A)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增大时,其弹性势能减小,总机械能守恒.(B)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都作周期性变化,但二者的相位不相同. (C) 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位在任一时刻都相同,但二者的数值不相等.(D) 媒质质元在其平衡位置处弹性势能最大.4. 图示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若此时A 点处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增大,则 [ ](A) A 点处质元的弹性势能在减小. (B) 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C) B 点处质元的振动动能在减小.(D) 各点的波的能量密度都不随时间变化.A B xu(C) o ',d . (D) b ,f .6.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媒质质元从最大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A) 它的势能转换成动能.(B) 它的动能转换成势能.(C) 它从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D )它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一段媒质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 [ ]7. 一平面简谐机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若一媒质质元在t 时刻的总机械能是10 J ,则在)(T t +(T 为波的周期)时刻该媒质质元的振动动能是___________.8.一个波源位于O 点,以O 为圆心作两个同心球面,它们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在两个球面上分别取相等的面积∆S 1和∆S 2,则通过它们的平均能流之比=21P /P ___________________.§7.4 惠更斯原理 §7.5 波的干涉(A) )22cos(2π-π=t A y . (B) )2cos(2π-π=t A y .(C) )212cos(2π+π=t A y(D) )1.02cos(22π-π=t A y .[ ]3.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 的相干波在P 点相遇.波在S 1点振动的初相是φ 1,S 1到P 点的距离是r 1;波在S 2点的初相是φ 2,S 2到P 点的距离是r 2,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P 点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A) λk r r =-12.(B)π=-k 212φφ.(C) π=-π+-k r r 2/)(21212λφφ.(D) π=-π+-k r r 2/)(22112λφφ. [ ]4.已知波源的振动周期为4.00×10-2s ,波的传播速度为300 m/s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位于x 1 = 10.0 m 和x 2 = 16.0 m 的两质点振动相位差为__________. 5. 频率为500 Hz 的波,其波速为350 m/s ,相位差为2π/3 的两点间距离为_____________. 二.计算题在均匀介质中,有两列余弦波沿Ox 轴传播,波动表达式分别为)]/(2cos[1λνx t A y -π= 与)]/(2cos[22λνx t A y +π= ,试求Ox 轴上合振幅最大与合振幅最小的那些点的位置.三.问答题设P 点距两波源S 1和S 2的距离相等,若P 点的振幅保持为零,则由S 1和S 2分别发出的两列简谐波在P 点引起的两个简谐振动应满足什么条件?§7.6、7.7 驻波、多普勒效应一.选择题和.填空题3. 若在弦线上的驻波表达式是 t x y ππ=20cos 2sin 20.0.则形成该驻波的两个反向进行的行波为:[ ](A)]21)10(2cos[10.01π+-π=x t y ]21)10(2cos[10.02π++π=x t y (SI). (B) ]50.0)10(2cos[10.01π--π=x t y ]75.0)10(2cos[10.02π++π=x t y (SI).(C) ]21)10(2cos[10.01π+-π=x t y ]21)10(2cos[10.02π-+π=x t y (SI).(D )]75.0)10(2cos[10.01π+-π=x t y ]75.0)10(2cos[10.02π++π=x t y (SI).5. 一列机械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该时刻能量为最大值的媒质质元的位置是: [ ](A) o ',b ,d ,f . (B) a ,c ,e ,g . S4. 电磁波的电场强度E 、磁场强度 H 和传播速度 u的关系是:[ ](A) 三者互相垂直,而E 和H 位相相差π21.(B) 三者互相垂直,而且E 、H 、 u构成右旋直角坐标系.(C) 三者中E 和H 是同方向的,但都与 u垂直.(D) 三者中E 和H 可以是任意方向的,但都必须与 u垂直.5.一机车汽笛频率为750 Hz ,机车以时速90公里远离静止的观察者.观察者听到的声音的频率是(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 ](A) 810 Hz . (B) 699 Hz . (C) 805 Hz . (D) 695 Hz .6. 两列波在一根很长的弦线上传播,其表达式为y 1 = 6.0×10-2cos π(x - 40t ) /2 (SI)y 2 = 6.0×10-2cos π(x + 40t ) /2 (SI) 则合成波的表达式为_________;在x = 0至x = 10.0 m 内波节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腹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电磁波在媒质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是由媒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8. 一静止的报警器,其频率为1000 Hz ,有一汽车以79.2 km 的时速驶向和背离报警器时,坐在汽车里的人听到报警声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设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
《大学物理(80学时)》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课程类别:大理必修课程学分/学时:5/80适用对象:土木、应化,化工等专业开课单位/教研室:材化学院/光源与照明教研室二、课程设置目的与教学目标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以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它所包括的经典物理、近代物理及它们在科学技术上应用的初步知识等都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所必备的。
因此,《大学物理》课程是我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
《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这些都起着开阔思路、激发探求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
由于本课程是在低年级开设的,因而它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学习物理知识、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运动形式以及它们之间联系,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正确地理解,并具有初步应用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并学习使用物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3)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品格.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四、教学基本要求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本课程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理论讲授与习题讨论、理论讲授与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
(1)本课程以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主,适当选取近代物理学的知识.力求结合各专业特点组织教材和进行教学.(2)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习题与考核——习题与考核是引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本课程要求的标志。
大学物理b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大学物理B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在大学物理B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套大学物理B试题库及答案详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选择题1. 某物体的质量为2kg,受到的重力大小为多少牛顿?A. 19.6 NB. 20 NC. 20.4 ND. 21 N答案:B解析:根据重力公式 \( F = mg \),其中 \( m \) 为物体的质量,\( g \) 为重力加速度(取9.8 m/s²),计算得 \( F = 2 \times 9.8 = 19.6 \) N。
由于选项中没有19.6 N,故选择最接近的20 N。
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299792 km/sB. 299792.458 km/sC. 300000 km/sD. 299792.5 km/s答案:B解析: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精确值为 \( 299792.458 \) km/s。
二、填空题1.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为 ________ 。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物体的动能与其势能之和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这被称为________。
答案:1. \( F = ma \)2. 机械能守恒定律解析:1.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 \( F = ma \),其中 \( F \) 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m \) 是物体的质量,\( a \) 是物体的加速度。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宏观物体运动中的应用,它指出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动能加势能)是守恒的。
三、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答案: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导体在变化的磁场中移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现象。
这一现象是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所描述的。
一个常见的应用实例是发电机,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大学物理(二)B 课程总复习题及参考解答1. 若()f v 为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函数,N 为分子总数,m 为分子质量,则2121()d 2⎰v v v v v m Nf 的物理意义是( )。
A . 速率为2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1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差B . 速率为2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与速率为1v 的各分子的总平动动能之和C . 速率处在速率间隔1~2v v 之内的分子平动动能之和D . 速率处在速率间隔1~2v v 之内的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2. 在一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贮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为0T 时,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为0v ,平均碰撞频率为0Z ,平均自由程为0λ,当气体温度升高到04T 时,其分子的平均速率v ,平均碰撞频率Z 和平均自由程λ分别为( )。
A . v =40v ,Z =40Z ,λ=40λB . v =20v ,Z =20Z ,λ=0λC . v =20v ,Z =20Z ,λ= 40λD . v =20v ,Z =20Z ,λ=0λ3. “气体和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结论,有如下几种评论中正确的是( )。
A .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B . 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C . 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 . 既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4. 设有以下一些过程:(1)液体在等温下汽化;(2)理想气体在定体下降温;(3)两种不同气体在等温下互相混合;(4)理想气体在等温下压缩;(5)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
在这些过程中,使系统的熵增加的过程是( )。
A . (1)、(2)、(3)B . (1)、(3)、(5)C . (3)、(4)、(5)D . (2)、(3)、(4)5.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了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方向性和条件,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 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量,但热量不能全部转化为功B . 热量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 . 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 . 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6. 设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率,p 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最概然速率,21/2()v 代表气体分子运动的方均根速率。
大学物理b2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A. 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C.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D.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答案:A2.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A. 299,792,458 m/sB. 299,792,458 km/sC. 299,792,458 cm/sD. 299,792,458 mm/s答案:A3. 电磁波谱中,波长最长的是?A. 无线电波B. 微波C. 红外线D. 可见光答案:A4.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自发地传递到高温物体。
B. 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C. 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D. 热量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答案:B5.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
B. 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
C. 静止的电荷不会产生磁场。
D. 静止的电荷会产生磁场。
答案:D6. 根据量子力学,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轨迹是确定的。
B.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轨迹是不确定的。
C.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是确定的。
D. 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状态是不确定的。
答案:B7. 根据相对论,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时间是绝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
B. 时间是相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C. 空间是绝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无关。
D. 空间是相对的,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答案:B8. 根据电磁学,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A. 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磁场。
B. 变化的磁场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C. 静止的电荷不会产生磁场。
一、选择1、某物体做简谐运动,若其速度~时间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该简谐运动的初相位为( A )(A) /6π (B)/3π (C)5/6π (D)2/3π2、波源的振动方程为y=0.06cos t π,它所形成的波以6m ·s -1的速度沿x 轴正方向传播。
则沿x 轴正方向上距波源2m 处一点的振动方程为( A ) ()0.06()()0.06()32A y COS t B y COS t ππππ=-=-()0.06()()0.06()4C y COS t D y COS t ππππ=-=- 3、一列机械横波在t 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则该时刻能量为最大值的媒质质元的位置是 ( C ) (A) o ',b ,d ,f (B) o ',d (C) a ,c ,e ,g (D) b ,f 4、在简谐波传播过程中,沿传播方向相距为λ21的两点的振动速度必定( A ) (A) 大小相同,而方向相反. (B) 大小和方向均相同.(C) 大小不同,方向相同. (D) 大小不同,而方向相反.5、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总能量为E 1,如果简谐振动振幅增加为原来的两倍,重物的质量增为原来的四倍,则它的总能量E 2变为( D )(A) E 1/4. (B) E 1/2. (C) 2E 1. (D ) 4 E 1 .6、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正处于平衡位置,此时它的能量是( C )(A) 动能为零,势能最大. (B) 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 动能最大,势能最大. (D) 动能最大,势能为零.7、将一个弹簧振子分别拉离平衡位置1 cm 和2 cm 后,由静止释放(形变在弹性限度内),则它们作简谐振动时的( A )。
(A )周期相同 (B )振幅相同 (C )最大速度相同(D )最大加速度相同8、一质点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cos(φω+=t A x ,当时间t = T /2(T 为周期)时,质点的速度为 ( B )(A) φωsin A -. (B) φωsin A . (C) φωcos A -. (D) φωcos A .9、用余弦函数描述一简谐振子的振动.若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振动的初相位为 (D )x y O bc def g 波速u , 时刻ta o '(A) π/6 (B) π/3 (C) -π/6 (D) -π/310、一谐振子作振幅为A 的谐振动,它的动能与势能相等时,它的相位和坐标分别为: ( C ) 2153(A),or ;A;(B),;A;3326623223(C),or ;A;(D),;A 442332ππ±±π±±±π±ππ±±π±±±π± 11、某平面简谐波在t=0时的波形曲线和原点(x=0处)的振动曲线如图(a)(b)所示,则该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 (C )3(A)y 2cos(t x );(B)y 2cos(t x )2222(C)y 2cos(t x );(D)y 2cos(t x )2222πππ=π++=π-+πππππ=π-+=π+- 12、如图所示,用波长600=λnm 的单色光做杨氏双缝实验,在光屏P 处产生第五级明纹极大,现将折射率n =1.5的薄透明玻璃片盖在其中一条缝上,此时P 处变成中央明纹极大的位置,则此玻璃片厚度为 ( B ) (A) 5.0×10-4cm (B) 6.0×10-4cm(C) 7.0×10-4cm (D) 8.0×10-4cm13、如图a 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500 nm (1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b 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B ) (A) 不平处为凸起,最大高度为500 nm .(B) 不平处为凸起,最大高度为250 nm .(C) 不平处为凹陷,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陷,最大深度为250 nm . 14、当单色光垂直照射杨氏双缝时,屏幕上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则有( C )(A)减少缝屏间距,则条纹间距不变 (B)减少双缝间距,则条纹间距变少(C)减少入射光强度,则条纹间距不变 (D)减少入射光波长,则条纹间距不变15、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 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板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k r 的表达式为: ( B )(A )R k r k λ=(B )n R k r k /λ=(C )R kn r k λ= (D ))/(nR k r k λ=16、 有三种装置PO 1S 2S A B图b图a(1) 完全相同的两盏钠光灯, 发出相同波长的光,照射到屏上;(2) 同一盏钠光灯,用黑纸盖住其中部将钠光灯分成上下两部分同时照射到屏上;(3) 用一盏钠光灯照亮一狭缝,此亮缝再照亮与它平行间距很小的两条狭缝,此二亮缝的光照射到屏上;以上三种装置,能在屏上形成稳定干涉花样的是: ( A )(A) 装置(3) (B) 装置(2) (C) 装置(1)(3) (D) 装置(2)(3)17、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其中一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大λ5.2,则屏上原0级明纹中心处(B )(A) 仍为明纹中心 (B) 变为暗纹中心(C) 不是最明,也不是最暗 (D) 无法确定18、图示为一干涉膨胀仪示意图,上下两平行玻璃板用一对热膨胀系数极小的石英柱支撑着,被测样品W 在两玻璃板之间,样品上表面与玻璃板下表面间形成一空气劈尖,在以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下,可以看到平行的等厚干涉条纹。
1.一半径为R 的带电球体,其电荷体密度分布为()Ar r R ρ=≤,0()r R ρ=>,A为大于零的常量。
试求球体内外的场强分布及其方向。
答案:()0214/εAr E =,(r ≤R ),方向沿径向向外;()20424/r AR E ε=, ()r R >,方向沿径向向外2.一圆柱形真空电容器由半径分别为1R 和2R 的两同轴圆柱导体面所构成,单位长度上的电荷分别为λ±,且圆柱的长度l 比半径2R 大得多。
如图所示。
求:(1)电容器内外的场强分布;(2)设外圆柱面的电势为零,求电容器内两圆柱面之间任一点的电势;(3)电容器的电容。
答案:(1)02020211=>=<<=<E R r rE R r R E R r πελ(2)rR l d E V R r R R r220221ln 2⎰=⋅=<<πελ(3)120ln 2R R lUQ C πε==3. 如下图所示,正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半径为R 的圆环上,试计算在环的轴线上任一点P 处的电场强度和电势。
答案:23220)(41R x qxE +=πε2241Rx q V +=πε4.如下图所示,真空中的球形电容器的内、外球面的半径分别为1R 和2R ,所带电荷量为Q ±。
求:(1)该系统各区间的场强分布,并画出r E -曲线;(2)该系统各区间的电势分布;(3)该系统的电容 :。
答案:(1)40322022111=>=<<=<E R r r Q E R r R E R r πε(2)0)11(4)11(4322022121011=>-=<<-=<V R r R r QV R r R R R Q V R r πεπε(3)122104R R R R C -=πε5.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细半圆环,电荷线密度为λ。
(1)求其圆心处的电场强度;(2)求其圆心处的电势。
大学物理实验B复习思考题各位同学注意:大学物理实验B理论考试在《大学物理》课程期末考试后增加半小时进行,内容由教材P4-P24的绪论课内容(44%)及各实验的相应思考题(56%)构成。
各位同学需复习自己选做的实验部分和上学期的《示波器原理和使用思考题》、《简谐振动的研究》以及《分光计的调整与使用》实验。
答疑方式:1、所列复习思考题大部分解答可在物理实验中心网站/w3cn3/电子资源目录下的电子教案查找。
2、如在电子教案未能找到答案,可以登入物理实验中心网站的师生交流栏目,注册用户名,在实验问题子栏目下提出问题,老师在一天内给出问题答复。
3、或者需要解答的同学先到每班学习委员或课程课代表处登记问题,由学习委员或课程课代表统一找相应老师答疑。
如还未得到圆满答复再单独找相应老师答疑。
一、绪论课内容提要(一)测量P41、测量的概念2、★测量的分类(举例圆柱密度测量问题)(二)误差P51、误差的概念2、误差的定量表示绝对、相对误差的概念。
物理实验的要求相对误差%.53、误差的分类(1)系统误差及来源(2)随机误差★标准偏差的表示(三)★不确定度和测量结果的表示(练习题3)P81、不确定度概念的理解P82、总不确定度的表示(A类分量、B类分量)P93、测量结果的三要素P9(四)★直接和间接测量结果的处理P101、直接测量结果(1)仪器误差:仪器的最小分度值米尺为最小分度值的二分之一(2)多次测量结果总不确定度相对误差的两种表示形式P10(7)和(8)式(3)单次测量结果总不确定度(4)例题讲解P102、间接测量结果误差传递公式(1)函数关系为和差形式(2)函数关系为积商形式(3)★结合例题讲解(讲明例题归纳的结论P14)(五)有效数P141、概念2、★运算规则(1)加减法则(2)乘除法则(3)函数的有效数运算(对数、指数、开方、三角函数等)(4)中间运算结果的保留(六)数据处理方法1、列表法要求:报告中有多个表格需编号,如表1、表2等,并且表格上方必须写上表格的名称详见书本列表的基本要求2、作图法要求:报告中有多个图需编号,如图1、图2等,并且图下方必须写上图的名称详见书本作图的基本要求3、逐差法4、最小二乘法注:加★的为重点内容。
大学物理B练习册-9及复习5习题九稳恒磁场1、求下列各图中P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导线中的电流为I。
(a)P在半径为a的圆的圆心,且在直线的延长线上;(b)P在半圆中心;(c)P在正方形的中心。
(a)B0I0I4a28a(b)B0I4a20I4a0I0I4a2a答案:(a)B0I0I08a,方向:垂直纸面向里;(b)B4aI2a,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B220Ia,方向:垂直纸面向外-1-2、高压输电线在地面上空25m处,通过电流为1.8103A。
(1)求在地面上由这电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多大(2)在上述地区,地磁场为6.0105T,问输电线产生的磁场与地磁场相比如何0IB2a答案:(1)B1.44105T,(2)B=24%B地3、如图所示,一闭合回路由半径为a和b的两个同心半圆连成,载有电流I,试求圆心P点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方向。
0I0I0I0IB4a4b4a4b答案:B-2-0Ia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4ab4、如图所示,在由圆弧形导线ACB和直导线BA组成的回路中通电流I5.0A,R0.12m,900,计算O点的磁感应强度。
5、一宽度为a的无限长金属薄板,通有电流I。
试求在薄板平面上,距板的一边为a的P点处的磁感应强度。
B2aa0I/a0Idrln22r2a0Iln2,方向:垂直纸面向里2a答案:B-3-6、半径为R的薄圆盘均匀带电,电荷面密度为,当圆盘以角速度绕通过盘心O并垂直于盘面的轴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求圆盘中心点O处的磁感强度。
dB0dI2rdqdS2rdrdIT2/2RrdrBdB0110dr0R22答案:BO10R,方向:垂直于盘面向上2-4-7、已知均匀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0102T,方向沿某轴正方abcd、向,求通过题图中,aefd三个面的磁通量(ab40cm,befc、be30cm,ad50cm)。
(1)BBSabcd4.0103Wb(3)BBSabcd4.0103Wb答案:(1)B4.0103Wb,(2)B0,(3)B4.0103Wb8、如图所示,两条通有稳恒电流的无限长导线,流入纸面的电流I13A,流出纸面的电流I21A,则由安培环路定理可得:Bdla;Bdlb;Bdlc-5-答案:Bdl30;Bdl20;Bdl0abc9、设真空中有一无限长载流圆柱形导体,圆柱半径为R,圆柱截面上均匀地通有电流I沿轴线流动,求载流圆柱导体周围空间磁场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