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信息安全发展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405.99 KB
- 文档页数:3
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对我军的启示发表时间:2014-11-18T14:33:14.53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月上旬供稿作者:程勇[导读] 信息的安全性一定要得到保证,否则在未来的战争中可能会造成很多信息被窃、网络被毁等严重的后果。
The Enlightenment of US Arm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to Chinese Army程勇CHENG Yong曰吴永明WU Yong-ming(陆军军官学院,合肥230031)(Army Officer College,Hefei 230031,China)摘要院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不容忽观。
只有进一步强化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分析了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我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的做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arrival of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safety problems emerge endlessly, so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can not be ignored. Only by further strengthening the militar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 can the smoothimplementation of military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be ensur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S military information securitymanagement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military information security management.关键词院美军;军事信息;安全管理;启示Key words: US army;military information;safety management;enlightenment中图分类号院E712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01-0201-020 引言获取一场军事斗争的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原先处于从属地位的信息现在已经上升到了主导地位,让战场发展成了“陆海空天电”的五维空间。
论美国的信息化战争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已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在信息化方面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现在就让我们来谈谈美国在信息化战争方面取得的成就。
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
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
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
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
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
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
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及其对我国之启示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保障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
尤其是在美国,作为全球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国家,其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得到广泛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分析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探讨其对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的启示,以期提高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水平。
一、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在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由联邦领导、军方、企业和公民自发组成的网络安全社区共同协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立网络安全机构美国领导成立了许多网络安全机构,包括国家安全局(NSA)、国家信息安全中心(NISC)、国家电力安全监管委员会(NESCC)、国防部信息技术局(DITC)和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等。
这些机构都有其不同的职责和权力,共同维护美国国家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
2.监管网络安全领导和军方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非常重视,利用各种手段监管和管理网络安全。
比如,美国国家电力安全监管委员会负责管控电力系统的安全,防止因攻击导致停电等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保护该行业的基础设施安全。
军方和安全机构积极参与对网络安全的监管与维护,采取各种手段打击网络攻击和恶意行为,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
3.数据保护措施为保护个人和公司数据的安全,美国领导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措施。
比如,1996年的健康保险可移植性与责任法案 (HIPAA)旨在保护健康保险相关数据的安全;2003年的灾害应对与反恐法案 (DAA)则针对国家安全和反恐目的,强化了个人信息保护措施。
4.私营部门与领导合作美国领导和私营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领导与企业联手打击黑客、间谍等网络犯罪,领导通过立法和指导企业更好地维护网络安全。
私营部门则进行研发并提供企业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协助领导管理网络安全事务。
二、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治理机制启示1.强化法律保障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
美军全球信息栅格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全球范围内,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也有力地促进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使得人类战争模式正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美军正在大力推进的军事变革——或称“国防部转型”。
被军事学术界公认为代表了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全球信息栅格体系(GIG)、现状、发展趋势。
一、GIG简介1.1 GIG的概念美军网络中心战最终要使作战部队达成一体化的指挥控制、精确的火力打击和实时的态势感知和情报共享,而促使这种目标实现的方法就是全球信息栅格(GIG)。
全球信息栅格是实现网络中心战的物质基础,是赢得信息优势的关键所在。
全球信息栅格的目标就是获取一体化水平及联合程度更高的指挥、控制、通信和计算机能力。
全球信息栅格能使作战人员在全球范围内安全地获取信息,可使得使用该栅格的人员更方便地获取所要的信息,从过去自己到信息库中获取变为由系统自主检索再返回所要的信息,从被动的信息获取变成主动的态势感知。
这种变化是质的变化,是网络中心战中对信息优势和决策优势核心要求的物质基础,是实现部队联合一体化的关键所在。
全球信息栅格将通过形成可用的互操作的、安全的网络集成来连接从传感器和卫星到展开的陆、海、空、士兵等一切要素,能在全球各个运作点提供服务,并提供其它用户及系统的接口,可以预言,全球信息栅格的接口标准将成为下一代美军武器、传感器、指挥控制系统等接口标准.1.2 GIG产生的背景要问及GIG的产生,首先要从C4ISR说起。
C4ISR的发展,一直为世界各国兵家所瞩目。
它使得军事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中至关重要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和侦察等各大领域能够实现有机地整合,从而使战斗力水平产生巨大的飞跃。
如今,这一技术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并成为世界众多国家军队竞相追踪发展的目标。
尽管C4ISR系统在指挥控制、预警探测、情报侦察、信息对抗与信息传输、保障等方面独领风骚,但在几次较大的实战中美军已发现,现有的C4ISR系统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1)信息网的建设并没有实现全球网络化国际互联网已经链接了全球各个领域、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手段和工具,但C4ISR系统却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
美俄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发展简要历程1 美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军开始建设战略级、战区级和战术级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在从C2 到C3 的起步期内,由于系统建设基木上是由各部门、各军种各自负责、分散进行,且采用的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70 年代的水平等多种原因,系统存在许多缺陷。
为此,于1977年首次把情报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C3 系统,形成了C3I 系统。
此举创立了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不可分割的概念,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①从1989 年开始,美军着手对其“烟囱”式的指挥自动化系统进行改革,重点发展一体化指挥自动化系统。
美国防部于1991 年将原来的C3I 系统扩展为C4I 系统,确立了计算机在作战指挥过程中的地位。
而后,于1995 财年提出了更广泛的一体化C4I 系统的新概念,这一新概念简写为IC4I 它把传统的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的范围扩展到反情报、联合信息管理和信息战领域。
1993 年1 月14 日. 美国防部批准实施国防信愈基础设施(DII) 计划。
DII 是美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的组成部分,是用于满足美国在各军事作战范围内对信息处理和传输需求的网络,集通讯网、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应用程序、武器系统接口、数据安全服务及其他服务于一体②。
1997财年,将监视和侦察与C4I 系统合并,并改写为C4ISR,2001 年,美军又在C4ISR 系统中增加了K( 火力打击),并计划2010 年建成一体化的C4IKSR 系统。
③2 俄军指挥信息系统发展历程俄罗斯军队指挥信息系统发展起步于防空指挥控制系统20 世纪50 年代末成功研制了“天空一号”防空指挥自动化系统,60 年代初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套弹道导弹防御指挥自动化系统。
总的来看,俄罗斯军队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热点跟踪]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的发展与启示1引言以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信息革命,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时代,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物理世界各类实体、行为映射到数字空间,借助数字空间数据高速流动、零成本试错等优势,通过“反复迭代、数字寻优”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体系赋能增效,已成为解决海量、实时、碎片化、多场景、多领域等复杂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所涉及的作战系统是指水面舰艇或潜艇平台上执行警戒、跟踪、目标识别、信息处理、威胁估计及控制武器等任务,对敌作战的各要素及人员的综合体,是承载海上联合作战体系作战能力的重要核心,是海上联合作战体系各类信息要素纵向流转、作战活动横向贯通的重要纽带。
综合武器装备数字化的愿景和海上联合作战体系的特征来看,作战系统数字化将是重构海上联合作战体系发展和运用的新范式。
2美海军作战系统数字化起源美军将数字工程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机遇,自20世纪90年代,美军在装备采办各阶段广泛应用建模仿真技术,由装备设计向使用保障延伸。
进入21世纪后,美军在装备采办中全面实行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MBSE),推进装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同时,持续开展装备协同设计工具与开发平台(CREATA)、工程强韧系统(ERS)等系统建设,推进基于统一模型数据驱动的采办决策,加强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动的数字化建设。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反恐战争后,美军开始重新聚焦大国竞争,将被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转型从装备采办活动向装备实体领域推广应用,意图通过使用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实现更快速、更灵活的设计迭代,强化与军事任务需求的对接,缩短装备研制周期、大幅提升装备质量。
此外,美海军采用自动化测试与重新测试(ATRT)将复杂的数字化理念整合到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孪生、持续集成(CI)以及自动化测试和分析中,整合形成用于自动测试大型复杂系统的过程和方法,扩大测试范围,提高效率和质量,提升对新技术的识别和整合能力,以满足快速涌现的系统需求。
美国军方对网络安全采取的政策措施作者:王飞宋玮美国作为全球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庞大的信息系统,对信息网络的依赖性最大,对信息安全的关注也最多。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网络安全造成的损失达170亿美元以上,金融界计算机犯罪导致的损失至少100亿美元。
在遭受“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非对称战争”的关注,更加重视信息系统安全,把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列为国家安全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强网络基础架构保密安全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颁布网络安全法律,制定国家安全战略为保障政府信息化发展,2002年美国通过了《政府信息安全改革法》,将政府信息安全工程划分为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实施和安全评估三大阶段。
在此基础上,同年9月美国“总统关键基础架构保护委员会”又颁布了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网络安全战略”。
该战略为确保网络安全提出了知晓与信息、技术与工具、训练与教育、作用与协作、联邦政府的指导力、调整与危机管理等6种手段和个人与中小企业、大企业、主要机关、政府、国际等5个部分的86项劝告事项。
依据此战略,美国拟定了《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计划》,为美国关键IT基础架构提供综合性保护。
战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国家倡导和支持进行信息空间安全意识教育;(二)美国军方网络实现并网化,全军21000个网络并为600个网络;(三)根据互联网的新情况,军方明确提出发展网盾、网络警察和原地址跟踪技术;(四)在信息系统和网络中使用强密码,包括数字签名和加密技术;(五)建立全球信息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六)建立国家信息防御基础设施、信息进攻感知和预警能力,包括协调反应机制;(七)推动和促成私营机构的自我规范和主动采用改进的安全控制与审计措施;(八)成立专门针对电脑病毒、蠕虫和其他威胁的研究与检测中心;(九)通过建立学术性的安全研究和培训中心来推进政府与IT产业的合作;(十)不断修正和改进该计划,以应对继续出现的安全问题。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作者:岳松堂李丹来源:《现代兵器》2017年第10期本文全面研究了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建设的主要做法,最后总结提炼了其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基本情况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
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
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
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
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
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
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
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
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
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
情报交流李耀国宋福志关世义王淑芬摘要简要分析了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趋势,特别对美国海军典型武器装备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信息化建设是美军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必然选择,能否取得信息优势是战争成败的关键;武器装备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也是高新武器装备发展和现役装备改造的方向。
最后,结合美军信息化建设特点,给出了信息化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海军美国前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军事理论、作战样式和战争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催生了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是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整体作战能力为目标的诸领域、诸要素互动发展、有机联系的大系统…。
同时,新军事变革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看问题,必须加强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跟踪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没有科学借鉴便没有后发优势,也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入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及其在世界各国军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反映,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新军事变革和信息化建设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有利于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探索出有我军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
新军事变革的基础是武器装备的信息化。
历次军事变革都是由武器装备发生质的变化所引发和推动的,武器装备信息化同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和要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因果关系。
本文以海军信息化建设研究为主,对其它军兵种信息化建设也有参考作用。
而海军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个复杂大系统,包括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化高新武器装备、信息化战场、熟练使用信息资源/信息化高新装备的信息化人才等,这里以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研究为主。
1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现状与趋势1.1进行军事转型,谋求信息优势美国军队率先进行军事转型,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及其所催生的军事变革成果,从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理论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实现革命性转变,以建设一支不断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要的信息化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