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9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5
教案头项目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任务二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必须遵循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协调好车站与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客运组织工作的宗旨和基本要求,努力组织好乘客的乘降和换乘等作业。
一、客运组织原则客运组织工作必须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
客流线的组织原则:1、避免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2、最大程度地缩短乘客走行距离,客运值班员的岗位职责:及时安排TVM钱箱、票筒的更换、补币、补票工作及车票回,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1、增加列车运能2、增加售检票能力3、启动大客流控制办法,突发事件客流组织的方法:疏散、清客、隔离二、客运组织工作特点•(1)客运服务的对象是市内交通乘客,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服务。
•(2)全日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高峰(一般为早、晚高峰)和低谷之分。
•(3)全年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按季、月、周或节假日有较大起伏。
三、客运组织工作宗旨•(1)安全•(2)准时•(3)迅速•(4)便利•(5)优质服务四、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1)站容整洁•(2)导向标志完善•(3)服务质量第一•(4)严格按规章办事•(5)掌握客流变化••(6)搞好联劳协作•(7)安全准时•(8)方便迅速•(9)热情周到2. 车站客运组织2.1 客流组织的总体要求。
1)车站应根据节假日客流组织措施,做到及时、灵活、有效地组织客流。
a) 准备好各种情况下的广播用语和告示,做好宣传工作。
b)维持购票秩序,组织乘客分散兑零、购票,避免排长队的现象。
c)加强对车站出入口、站厅、站台客流的监视,做好站厅、站台客流的疏导。
2)信息汇报流程a)车站根据本站和列车上的客流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疏导客流,及时报告给OCC。
b)客车司机发现乘降拥挤影响关车门时,及时报告行调,并做好列车广播,引导乘客。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2139使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类别:理论+实践课修课方式:考试课教学时数:64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定位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侧重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衔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过程中关于客流预测和分析、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售检票系统等,涉及客运组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较好地胜任车站客运组织、票务组织、客运服务等工作。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思想,以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主线,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生涯发展所需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将“知识一理论一实践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之中。
(≡)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紧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校企合作,共同进行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相关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项目教学的形式作为本课程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的具体设计是以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组织为主线,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工作要求相结合开展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客流预测、客流计划、各岗位职责及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等知识点的学习,掌握车站运营、客运组织、紧急情况处理的有关知识。
每个项目的学习都以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以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的各个环节引出专业的相关知识。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车站的主要功能区及设计原则、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客流的特点、车站客流组织的方法、车站票务管理的模式和流程、车站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客运服务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为今后从事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教案刘鹏飞2019.3.1《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教学大纲刘鹏飞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大量的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系统、细致的,与专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联系紧密,使学生们在上学期间掌握好专业知识,毕业之后成为满足我国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二、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1.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位置设计、设备设施设计和信息服务系统设计;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和票务组织;3. 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岗位职责及作业流程;4.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工作组织和客运服务。
技能要求:1.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市场营销;2.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安全。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四、教学条件理论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要求:本课程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站务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对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和轻轨)客运组织进行了较详细、较全面的描述,内容包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站车设备设施、站车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岗位职责及作业流程、车站客运工作组织、客运服务、客运市场营销及客运安全等。
(二)课堂理论教学安排: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通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轨道交通基础》《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车站服务与投诉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作管理》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专业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所涵盖的知识技能学习与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轨道交通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车站客运组织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员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车站日常运作、客流组织等关键能力,结合站务员、客运值班员等工作的实际,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车站系统认知、岗位责任、客流组织和突发事件处理”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完成车站日常运作、客流组织工作,养成规范的操作习惯,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
1.熟悉车站布局的一般特点,了解车站主要设施设备的构成,能简单绘制车站的平面示意图,掌握车站主要功能区的特征与作用。
2.了解站台、站厅等岗位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能独立完成日常巡检工作,处理巡检过程遇到的各项问题。
教案头项目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任务二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必须遵循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协调好车站与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客运组织工作的宗旨和基本要求,努力组织好乘客的乘降和换乘等作业。
一、客运组织原则客运组织工作必须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
客流线的组织原则:1、避免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2、最大程度地缩短乘客走行距离,客运值班员的岗位职责:及时安排TVM钱箱、票筒的更换、补币、补票工作及车票回,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1、增加列车运能2、增加售检票能力3、启动大客流控制办法,突发事件客流组织的方法:疏散、清客、隔离二、客运组织工作特点•(1)客运服务的对象是市内交通乘客,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服务。
•(2)全日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高峰(一般为早、晚高峰)和低谷之分。
•(3)全年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按季、月、周或节假日有较大起伏。
三、客运组织工作宗旨•(1)安全•(2)准时•(3)迅速•(4)便利•(5)优质服务四、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1)站容整洁•(2)导向标志完善•(3)服务质量第一•(4)严格按规章办事•(5)掌握客流变化•(6)搞好联劳协作•(7)安全准时•(8)方便迅速•(9)热情周到2. 车站客运组织2.1 客流组织的总体要求。
1)车站应根据节假日客流组织措施,做到及时、灵活、有效地组织客流。
a) 准备好各种情况下的广播用语和告示,做好宣传工作。
b)维持购票秩序,组织乘客分散兑零、购票,避免排长队的现象。
c)加强对车站出入口、站厅、站台客流的监视,做好站厅、站台客流的疏导。
2)信息汇报流程a)车站根据本站和列车上的客流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疏导客流,及时报告给OCC。
b)客车司机发现乘降拥挤影响关车门时,及时报告行调,并做好列车广播,引导乘客。
c)发生设备故障或客伤等特殊情况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报告给OCC。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60适用专业:城市轨道运营管理专业一、概述(一)课程性质与定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专业课程,作为轨道交通运输组织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营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相衔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过程中关于客流预测和分析、交通运输计划、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售检票系统等,涉及客运组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以使其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胜任客运、票务、安检等城轨相关工作岗位。
(二)课程设计思路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项目教学为主要手段,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
(1)以校企合作为切入点的课程内容选择。
通过参加北京地铁培训,从地铁一线工作人员了解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进行岗位职业分析与课程内容选取,以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
在重视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AFC系统的使用方法、车站的日常运作、交通客流分析、车站客流组织方法、车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全方面的客运组织能力。
由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现场学习有机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3)以项目教学为中心的课程实施。
一是教学组织项目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10大模块,教学要求具体并可操作;二是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强调启发引导法、合作学习法、真实体验法、循序渐进法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三是考核体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考核、鼓励学生不断追求完善的动态考核、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过程考核构成。
(4)以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开展教学设计。
本课程以北京地铁1号线客运组织作为教学模块和教学方案设计,充分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校内实训基地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教案刘鹏飞2019.3.1《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教学大纲刘鹏飞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的任务:本课程主要是为了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时期培养大量的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系统、细致的,与专业岗位所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联系紧密,使学生们在上学期间掌握好专业知识,毕业之后成为满足我国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要。
二、先修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要求:1.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位置设计、设备设施设计和信息服务系统设计;2. 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和票务组织;3. 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岗位职责及作业流程;4. 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工作组织和客运服务。
技能要求:1.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市场营销;2.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安全。
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无。
四、教学条件理论教学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教学内容要求:本课程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站务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主,对城市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和轻轨)客运组织进行了较详细、较全面的描述,内容包括掌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车站、站车设备设施、站车信息服务系统设计;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各岗位职责及作业流程、车站客运工作组织、客运服务、客运市场营销及客运安全等。
(二)课堂理论教学安排:六、教学方法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知识类课程,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多使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同时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当中。
教学方法上以提高学生的应用和理解教学内容的能力为目的,采用“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根据课堂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课题1城市交通客运交通系统(共4课时,每周4课时)课题1 城市交通客运交通系统(共4课时,每周4课时)部门名称:授课教师任教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授课班级课题名称城市交通客运交通系统(4课时)1.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1.2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授课时间课型理论√实验□习题□实训□复习□其它√授课地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结构2、掌握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分类及特点3、了解城市客运公交优先的政策4、了解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知道今后课程安排,老师的上课要求2、学生能意识到本课程对工作的重要性,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德育目标:开学初期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走上实习岗位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研究问题的兴趣、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分类及特点教学难点德育强化贯穿课堂,引发学生对本课程涉及问题的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板书设计第一单元城市客运交通系统1.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结构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构成1、公共交通2、私人交通二、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的选择1、城市客运系统的模式(1)以小汽车为主的模式(2)以轨道交通为主的模式(3)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并重的模式(4)以非机动车交通方式为主、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模式2、城市客运系统发展模式确立的目标(1)环境目标(2)社会目标(3)经济目标(4)保障出行者的基本交通权利(5)优化资源配置(6)改善城市人居环境(7)引导城市合格布局3、城市客运系统模式确立的原则1.2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一、制定公共交通优先的政策1、控制私人小汽车使用2、注重公共交通与自行车优势互补二、实现多元化公共交通体系以及实现无缝换乘三、综合利用改善城市交通的辅助措施1.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及其社会功能1、国外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2、我国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3、城市轨道交通的社会功能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面临的问题1、近期问题2、远期问题作业1、思考为什么要建设各种各样的城市客运系统?2、简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结构,试分析你所在城市选择了什么样的城市客运发展模式3、调研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状况教学后记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时间分配第一单元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和运载工具构成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
教案头项目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任务二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必须遵循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协调好车站与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客运组织工作的宗旨和基本要求,努力组织好乘客的乘降和换乘等作业。
一、客运组织原则客运组织工作必须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
客流线的组织原则:1、避免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2、最大程度地缩短乘客走行距离,客运值班员的岗位职责:及时安排TVM钱箱、票筒的更换、补币、补票工作及车票回,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1、增加列车运能2、增加售检票能力3、启动大客流控制办法,突发事件客流组织的方法:疏散、清客、隔离二、客运组织工作特点•(1)客运服务的对象是市内交通乘客,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服务。
•(2)全日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高峰(一般为早、晚高峰)和低谷之分。
•(3)全年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按季、月、周或节假日有较大起伏。
三、客运组织工作宗旨•(1)安全•(2)准时•(3)迅速•(4)便利•(5)优质服务四、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1)站容整洁•(2)导向标志完善•(3)服务质量第一•(4)严格按规章办事•(5)掌握客流变化•(6)搞好联劳协作•(7)安全准时•(8)方便迅速•(9)热情周到2. 车站客运组织2.1 客流组织的总体要求。
1)车站应根据节假日客流组织措施,做到及时、灵活、有效地组织客流。
a) 准备好各种情况下的广播用语和告示,做好宣传工作。
b)维持购票秩序,组织乘客分散兑零、购票,避免排长队的现象。
c)加强对车站出入口、站厅、站台客流的监视,做好站厅、站台客流的疏导。
2)信息汇报流程a)车站根据本站和列车上的客流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疏导客流,及时报告给OCC。
b)客车司机发现乘降拥挤影响关车门时,及时报告行调,并做好列车广播,引导乘客。
教案头
项目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和客运组织工作
任务二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工作必须遵循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协调好车站与各部门岗位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客运组织工作的宗旨和基本要求,努力组织好乘客的乘降和换乘等作业。
一、客运组织原则
客运组织工作必须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原则。
客流线的组织原则:1、避免各种流线相互交叉干扰2、最大程度地缩短乘客走行距离,客运值班员的岗位职责:及时安排TVM钱箱、票筒的更换、补币、补票工作及车票回,大客流是指车站在某一时段集中到达的、客流量超过车站正常客运设施或客运组织措施所能大客流组织的主要措施:1、增加列车运能2、增加售检票能力3、启动大客流控制办法,突发事件客流组织的方法:疏散、清客、隔离
二、客运组织工作特点
•(1)客运服务的对象是市内交通乘客,不办理行李包裹托运服务。
•(2)全日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有较为明显的高峰(一般为早、晚高峰)和低谷之分。
•(3)全年客流分布在时间上按季、月、周或节假日有较大起伏。
三、客运组织工作宗旨
•(1)安全
•(2)准时
•(3)迅速
•(4)便利
•(5)优质服务
四、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基本要求
•(1)站容整洁
•(2)导向标志完善
•(3)服务质量第一
•(4)严格按规章办事
•(5)掌握客流变化
•(6)搞好联劳协作
•(7)安全准时
•(8)方便迅速
•(9)热情周到
2. 车站客运组织
2.1 客流组织的总体要求。
1)车站应根据节假日客流组织措施,做到及时、灵活、有效地组织客流。
a) 准备好各种情况下的广播用语和告示,做好宣传工作。
b)维持购票秩序,组织乘客分散兑零、购票,避免排长队的现象。
c)加强对车站出入口、站厅、站台客流的监视,做好站厅、站台客流的疏导。
2)信息汇报流程
a)车站根据本站和列车上的客流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疏导客流,及时报告给OCC。
b)客车司机发现乘降拥挤影响关车门时,及时报告行调,并做好列车广播,引导乘客。
c)发生设备故障或客伤等特殊情况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报告给OCC。
2..2 组织乘客从员工通道入站的规定:
遇大型活动大批量乘客入闸,出现入闸机前排长队(15人以上),且不需要控制客流时,视情况可以开启员工通道进站。
2.3 组织乘客从员工通道出站的规定:
当出站客流大增,出闸机前排长队影响并到客流组织时,可以开启员工通道组织乘客出站;符合上述条件,车站站长(或值班站长)依据车站现场的条件自行决定,组织单程票的乘客从员工通道出站。
(原则上持储值票的乘客除外)
2.4 客流控制。
应急方面
遇大客流时,车站须进行三级客流控制:站台客流控制、站厅付费区客流控制、出入口(站厅非付费区)客流控制。
组织三级客流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下:三级客流控制的原则:
1)坚持由内至外的人潮控制原则,在车站的三个点控制客流,即车站出入口,车站入闸机,站厅与站台的楼梯(电扶梯口)三处控制客流量;
2)坚持点控和线控的原则,各站根据客运能力控制进站客流,组织乘客上车。
3)换乘站:先控制本站入站客流,再控制本线、邻线换乘客流。
三级客流控制的决策与实施:
1)车站值班站长负责车站第一、二级客流控制的决策和实施。
2)站长根据客流情况决策第三级客流控制。
在实施三级客流控制之前及过程中,站务人员必须配套做好对乘客宣传引导工作。
3)OCC负责全线的客流控制,重点疏运发生人潮的车站。
在实施全线客流控制时,有关车站值班站长应优先执行。
2.5 客流组织中,车站地铁公安的配合:
1)在客流组织中,车站值班站长须保持与驻站公安的密切联系,做到及时通报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第一时间取得地铁公安的支持和协助。
2)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视、检查,认真履行职责;
3)驻站公安要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巡视和防范工作;需要进行客流控制时,按控制等级需要,积极与车站配合,快速、果断作出决策和行动,确保客流得到有效控制
五、车站各部门岗位工作关系
(1)站内各单位间的工作协调关系
(2)运营部门与其他单位人员工作关系
客运值班员的岗位职责:1、及时安排TVM钱箱、票筒的更换、补币、补票工作及车票回收盒的清理工作。
2、保管车站的车票、现金、票务备品、部分票务钥匙,并负责其安全。
3、完成相应票务报表、账册的填写。
4、负责车票、报表的接收、上交等工作。
5、负责钱箱的清点工作。
6、负责车战票款的解行。
7、负责每月报表的装订和存档。
8、安排并监督票务员的票务工作。
9、处理与乘客相关的票务事宜。
10、处理简单的AFC设备故障。
站务员的岗位职责:1、引导乘客正确操作票务设备2、负责票务处的票务工作3、检查车票的有效性4、完成相应票务报表的填写5、巡视车站的AFC设备的运作情况6、处理与乘客相关的票务事宜7、处理简单的AFC设备故障8、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票务工作。
六、车站客运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
客运组织的主要内容包括:车站售检票位置的设置、车站导向的设置、车站自动扶梯的设置、隔离栏杆等设施的设置,以及车站广播的导向、售检票数量的配置、工作人员的配备、应急措施等。
进行客运组织时应特别考虑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则:
(1)合理安排售检票位置、出入口、楼梯,行人流动线简单、明确,尽量减少客流交叉、对流。
(2)乘客换乘其他交通工具之间顺利连接。
人流与车流的行驶路线严格分开,以保证行人的安全和车辆行驶不受干扰。
(3)完善导向系统,快速分流,减少客流集聚和过分拥挤现象。
(4)满足换乘客流的方便、安全、舒适等一些基本要求。
车站客流组织基本原则如下
(1)地铁控制中心负责地铁线路的客流组织工作,车站的客流组织由站长/值班站长负责。
在大客流的情况下,车站通过合理安排人员,做好乘客的疏导、宣传工作,对车站人流进行控制。
人流控制应采取由内至外,由下至上的原则,在车站出入口、入闸机进行人流的两级控制。
(2)如果站台乘客数量大于E台,就必须进行入闸机控制点的客流控制,控制乘客下站台的数量。
(3)如果站台乘客数量大于E台,站厅乘客大于E 厅,就必须对出入口控制点进行控制,临时限制或者不允许乘客进站。
由于地铁是对城市影响较大的公共交通工具,关闭一个车站对乘客的影响较大,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地铁客流组织重点在于组织前的预测、准备、演练,以免造成大的社会影响。
实际运营情况证明,对地铁车站客流进行合理的组织,对于发挥地铁运输的潜力,提高车站员工效率,发挥地铁设备的最大效能,提高地铁运营管理的效益,维持地铁运输良好的社会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