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741.51 KB
- 文档页数:36
《统计基础知识》试题及参考答案(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理论准备和技能训练两部分,共计120分,测试时间为120分钟)一、理论准备(30分)(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其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某企业计划规定某产品单位成本降低5%,实际降低了8%,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 101.9%B 160%C 60%D 96.84%2.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A 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 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 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3.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A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B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C 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无限总体单位特征的D 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单位特征的4.试指出比较相对数:(甲)同年甲国小麦产量为乙国的155%,(乙)某年某国人均粮食产量为1005千克()。
A 甲B 乙C 甲、乙D 全不是5.某单位有500名职工,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
A 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 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 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 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6.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社会总产值B 劳动生产率C 国民收入 D人口总数7.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A 相等B 不等C 重叠D 间断8.某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1年第三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
A 普查B 重点调查C 典型调查D 抽样调查9.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A 性别B 年龄C 专业D 住址10.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企业个数B 职工人数C 利润额D 设备台数(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一、数据的特征值(一)数据的位置特征值_1)平均值 xx , x , x x 为: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得到一批数据 . ,则样本的平均值123 xn_1nx x in i 1n-数据个数;xi-第 i 个数据数;∑-求和。
~2)中位数x,x , x 有时,为减少计算,将数据x . 按大小次序排列,用位居于正中的那个数或1 2 3 x n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当数据为偶数时)表示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3)中值 M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max 与最小值xmin 的平均值,用M 表示。
x max x minM24)众数在用频数分布表示测定值时,频数最多的值即为众数。
若测定值按区间做频数分布时,频数最多的区间代表值(一般取区间中值)也称众数。
(二)数据的离散特征值1)极差 R测定值中的最大值x max与最小值 x min之差称为极差。
通常R 用于个数n 小于 10 的情况下, n 大于 10 时,一般采用标准偏差s 表示。
2)偏差平方和 S _各测定值x i与平均值x之差称为偏差。
各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称为偏差平方和,简称平方和,用 S 表示。
_ _ _S= ( x 1x ) 2 ( x 2x ) 2... ( x n x ) 2 n _=( x i x ) 2i 1无偏方差各个测定值的偏差平方和除以(n-1)后所得的值称为无偏方差(简称方差),用 s2表示:S 1 n _s 21 n ( x i x ) 2n 1 i 11标准偏差 s方差 s2的平方根为标准偏差(简称标准差),用 s 表示:S 1 n _s s 2( x i x ) 2n 1 n1 i 1(三)变异系数以上反映数据离散程度的特征值,只反映产品质量的绝对波动大小。
在工程实践中,测量较大的产品,绝对误差一般较大,反之亦然。
因此要考虑相对波动的大小,在统计技术上用变异系数 CV 来表达:C V s _ x上式中σ 和μ 为总体均值和总体标准差,当过程在受控状态下,且样本容差较大时,可用样本标准差s 和样本均值x 估计。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统计,是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为: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公报、统计年鉴、统计手册及统计分析报告等。
总体是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
具有“同质性”统计的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工作的基础),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第二章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包括搜集原始资料和搜集次级资料两种。
原始资料是原始的统计信息,次级资料是经过加工整理的二手资料。
统计调查搜集的主要是原始资料。
统计调查可按不同标志分类:按调查对象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
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时点统计调查的方式:一、定期统计报表、二、普查、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的总量。
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工作牵涉面广,统计工作量大,所需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第一,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
第二,普查的登记工作应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时进行,以确保普查资料的时效性、准确性,避免资料的搜集工作拖得太久。
第三,同类普查的内容和时间在历次普查中应尽可能保持连贯性。
普查的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被调查单位填写。
三、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所要调查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所选择的重点单位虽然只是全部单位中的一小部分,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
四、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
统计基础必学知识点1. 数据的分类:数据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描述性的,如性别、颜色等;定量数据是可量化的,如年龄、身高等。
2. 数据的度量尺度:数据的度量尺度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名义尺度、顺序尺度、间隔尺度和比例尺度。
名义尺度是无序的分类数据,顺序尺度是具有次序关系的数据,间隔尺度是具有固定间隔的数据,比例尺度是具有固定比例关系的数据。
3. 频数与频率:频数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频率是指某个数值出现的次数与总数的比值。
4. 数据的中心趋势度量:数据的中心趋势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中位数是将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的中间值,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5. 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度量包括范围、方差和标准差。
范围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方差是数据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6. 直方图和箱线图:直方图是将数据按照一定的区间划分,并统计每个区间内数据的频数或频率,在坐标系上绘制柱状图。
箱线图是通过四分位数和异常值来描绘一组数据的分布情况。
7.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描述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强度和方向的指标。
常用的相关系数有皮尔逊相关系数和斯皮尔曼相关系数。
8. 概率与统计分布: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统计分布是对数据的概率分布进行描述的函数。
常见的统计分布包括正态分布、泊松分布、二项分布等。
9. 抽样与统计推断:抽样是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研究,统计推断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10.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对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通过构建假设、选择显著性水平和计算检验统计量,判断样本数据是否能够拒绝原假设。
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单样本t检验、双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等。
课堂练习一、判断题:1.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2. 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3. 统计总体可分为同质总体和不同质总体,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4. 统计总体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三个基本特征。
5. 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6.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在所属的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
7. 年龄、身高、体重是用数量来表示的,是指标。
8. 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值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值汇总来的。
9. 变量按其值是否连续出现,可以分为确定性变量与随机变量。
10. 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里成绩就是统计指标。
11. 指标与标志之间存在变换关系。
12. 单位产品成本是数量指标,其值大小与研究的范围大小有关。
13. 由分类和排序尺度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
14. 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8件、69件、70件、71件、72件,因此说这些是5个数量标志或5个变量。
15. 数量标志的具体表现是通过数字来说明的,如“年龄”这一标志有20岁、30岁、50岁……之分。
16. 统计学是先于统计工作而发展起来的。
17.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18. 品质标志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19. 总体的同质性和总体单位的变异性是进行统计核算的条件。
20. 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属性。
21. 对有限总体只能进行全面调查。
22. 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23. 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的单位数是有限的。
24. 某工业企业作为总体单位时,该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数量标志;若该企业作为总体,则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统计指标。
25. 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划分都具有相对性。
二、选择题1.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
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B.方法论的自然科学C.实质性的科学D.方法论的工具性的科学2. 社会经济统计具有如下特点()。
统计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学中,用于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答案:C2. 在统计分析中,下列哪个指标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A. 极差B. 标准差C. 变异系数D. 平均数答案:D3.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统计图的类型?A. 条形图B. 折线图C. 饼图D. 流程图答案:D4.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在于:A.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样本统计量是变化的B. 总体参数是变化的,样本统计量是固定的C.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固定的D.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变化的答案:A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到1之间B. 0到1之间C. -1到0之间D. 0到正无穷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平均数类型?A. 算术平均数B. 加权平均数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A, B, C2. 统计学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数据的离散程度?A. 数据的极值B. 数据的分布范围C. 数据的个数D. 数据的平均值答案:A, B3. 以下哪些是统计学中常用的数据整理方法?A. 频数分布表B. 箱线图C. 散点图D. 直方图答案:A, B, D4. 统计学中,哪些是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统计量?A. 偏度B. 峰度C. 标准差D. 方差答案:A, B5. 在统计分析中,以下哪些是假设检验的步骤?A. 建立假设B. 选择显著性水平C. 计算检验统计量D. 做出决策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统计学中的样本容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
(对)2. 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集中程度越高。
(错)3.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对)4. 统计图中的条形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错)5. 统计学中的中位数是将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统计基础知识编者娄庆松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统计的涵义和特点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章数据的采集与整理第一节统计数据的采集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整理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显示第三章总体变量分布特征描述第一节统计绝对数第二节变量分布集中趋势描述第三节变量分布离中趋势描述第四章抽样技术概述第一节抽样技术概念第二节抽样调查和抽样误差第三节参数估计第五章统计对比与因素分析第一节统计相对数第二节统计指数的概念和种类第三节综合法总指数的编制第四节指数体系及其因素分析第五节平均法总指数的编制第六章时间数列分析第一节时间数列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第三节时间数列的速度分析第四节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第七章相关与回归分析第一节相关分析第二节回归分析第一章概述学习要点本章是全书的总领,重点应掌握以下几点:一、统计与统计学的涵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性质。
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及特点。
三、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一节统计的涵义和特点一、统计与统计学统计是一门研究数据的艺术,取调查或试验的数值称为统计数据。
(一)统计统计的涵义:人们正确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采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实际操作活动过程。
是人们从数据方面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和结果。
因此,统计活动的中心问题就是要获取数据和得出结论,来向人们提供信息。
统计信息是统计数据加工的结果。
例如,学习委员在期末考试后,都要统计全班考试人数、各科总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这些数字就是来自调查的统计数据。
(二)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阐明如何去采集、整理、显示、描述、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和技巧的方法论科学。
它是一门独立的、实用性很强的通用方法论科学。
它源于实践、升华实践、指导实践,从而使统计实践活动更科学、严谨、标准和规范。
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研究的客体,它决定着统计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统计基础知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统计基础》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基于职业工作共性需要而设置的课程,是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既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方法,又锻炼学生具体工作技能。
本课程紧紧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岗位群的需求和学生特点,选择课程内容,设计教学任务,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达到会计岗位所要求的技术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方法,能够应用统计学的基础理论与知识,解决后续专业课程遇到的相关问题,并能收集、整理、分析一些常见的经济生活领域的一般问题,培养学生统计思维能力。
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获得会计类相关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设计思路《统计基础》课程紧紧围绕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会计岗位群的需要和学生特点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本着服务专业的理念,根据职业工作对数据处理能力的需要设计教学任务,根据教学任务确定学习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整合为四个项目:方案设计、数据搜集、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以任务驱动引领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实施教学,教师提供学习指导;采取多元能力的考核。
《统计基础》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选定训练学生职业能力的工作任务,设计能力培养的实训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手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活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真实性。
每个工作任务首先确定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明确应达到的具体统计处理能力,给学生以清晰的统计技能描述。
根据能力目标确定知识目标,也就是明确要达到的能力目标需要哪些具体统计知识支撑。
强调在“做”中学,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学生通过《统计基础》课程的学习,获得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中所规定的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利于学生专业学习、专业发展和终身发展。
《统计基础知识》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涵义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一般有三种涵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统计工作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和提供关于社会经济现象数量资料的工作的总称。
统计资料是指通过统计工作取得的、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数据资料的总称。
统计学是指研究如何对统计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二、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
3、统计工作是先于统计学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一、总体与总体单位:1、总体:凡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
2、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3、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是由总体单位构成的。
二、指标与标志:1、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
指标还可以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具体数值。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品质属性特征,是不能用数值表示的。
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
三、变异与变量:1、变异:指标志在同一总体不同总体单位之间的差别。
标志按其总体单位的表现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总体的基本特征: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
2、变量:指数量变异标志。
数量变异标志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数值,称为变量值。
按变量值的连续性可把变量分为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两种。
第三节统计的任务与过程一、统计的任务。
我国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部门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二、统计的过程。
1、统计设计:是在正式进行具体统计工作之前,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统计对象的性质,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全面安排。
第一部分,统计表统计表是统计用数字说话的一种最常用的形式。
统计表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不论是做什么管理工作的,都经常用到各种各样的统计表。
什么是统计表,概括起来说:把统计调查得来的数字资料,经过汇总整理后,得出一些系统化的统计资料,将统计资料按照一定顺序填列在一定的表格内,这个表格就是统计表。
一、统计表的作用统计表既是调查整理的工具,又是分析研究的工具。
广义的统计表包括统计工作各个阶段中所用的一切表格,如,调查表、整理表、计算表等,它们都是用来提供统计资料的重要工具。
统计表有以下四个作用:1、能使大量的统计资料系统化、条理化,因而能更清晰地表述统计资料的内容。
2、利用统计表便于比较各项目(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也便于计算(如有些计算表比用公式更简易、明了)3、采用统计表格表述统计资料比用叙述的方法表述统计资料显得紧凑、简明、醒目,使人一目了然。
4、利用统计表易于检查数字的完整性(是否有遗漏)和正确性。
统计表的作用主要就这四条。
二、统计表的结构统计表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和统计数据本身的特点,可以绘制形式多样的统计表。
如表1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统计表。
表1:集团公司主要指标统计表统计表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即表头、行标题、列标题和数字资料,必要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加上表外附加。
表头应放在表的上方,它所说明的是表的主要内容。
行标题和列标题通常安排在统计表的第一列和第一行,它所表示的主要是所研究问题的类别名称和指标名称,通常也称为“类”。
如果是时间序列数据,行标题和列标题也可以是时间,当数据较多时,通常将时间放在行标题的位臵。
表的其余部分是具体的数字资料。
表外附加通常放在统计表的下方,主要包括资料来源、指标的注释和必要的说明等内容。
从统计表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主词和宾词两部分,如表2所示。
主词是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它可以是各个总体单位的名称,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总体单位的全部。
宾词是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